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氧化氮与痛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百忍 赵经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9-74,共6页
一氧化氮与痛王百忍,赵经纬(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梁 琚脑研究中心,西安710032)与手术麻醉时用的笑气(N2O)相关但性质却完全不同的无机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近年来受到了神经科学界的极大重视[1-4]... 一氧化氮与痛王百忍,赵经纬(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梁 琚脑研究中心,西安710032)与手术麻醉时用的笑气(N2O)相关但性质却完全不同的无机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近年来受到了神经科学界的极大重视[1-4]。其研究文章之多,影响之大使人们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疼痛 痛感觉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中枢突在脑干内投射的光、电镜观察(中脑核-丘脑投射通路研究之一)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百忍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35-40,126,共7页
为了进一步搞清三叉神经中脑核(Vine)向丘脑的投射通路,本文首先用HRP跨节追踪技术在大鼠研究了接受咬肌本体觉传入的Vme神经元中枢突在脑干内的终止情况。结果证明它除终止于三叉运动核及三叉上核外,主要终止于面神经核水平的三叉神经... 为了进一步搞清三叉神经中脑核(Vine)向丘脑的投射通路,本文首先用HRP跨节追踪技术在大鼠研究了接受咬肌本体觉传入的Vme神经元中枢突在脑干内的终止情况。结果证明它除终止于三叉运动核及三叉上核外,主要终止于面神经核水平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Vodm)及邻接的外侧网状结构(LRF)。在电镜观察到Vme神经元中枢突终末在Vodm区主要和该区内的树突形成突触。并观察到这些终末接受另外来源的神经终末的突触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中枢突 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 外侧网状结构HRP跨节追踪 光镜与电镜观察 大鼠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邻接的外侧网状结构的传出投射——WGA-HRP顺行追踪研究(中脑核—丘脑投射通路研究之二)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百忍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41-51,127,共12页
在已探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中枢突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的背内侧部(Vodm)及邻接的网状结构(LRF)投射的基础上,本文作者用WGA—HRP顺行标记法追踪了Vodm和其邻接的LRF传出投射的终止部位,以期探索Vme—丘脑通路中第三级神经元的... 在已探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中枢突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的背内侧部(Vodm)及邻接的网状结构(LRF)投射的基础上,本文作者用WGA—HRP顺行标记法追踪了Vodm和其邻接的LRF传出投射的终止部位,以期探索Vme—丘脑通路中第三级神经元的所在。结果发现Vodm及邻接的LRF除投射到一些脑神经运动核、臂旁核、下橄榄主核腹肢内端外,还发现了前人未曾注意到的沿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内缘存在且向腹侧伸延的一个带状区内有浓密的标记终末终止。此标记终末带区在上橄榄核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以及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的背内侧部等处增大,而上橄榄核背侧及三叉运动核腹侧的终末区以往并无人注意到在此有与之相应的核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 外侧网状结构 沿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内缘伸延的标记终末带 WGA—HRP顺行追踪 大鼠
下载PDF
大鼠沿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内缘的带状区向丘脑的投射—HRP法研究(中脑核—丘脑投射通路研究之三)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百忍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53-60,128,共9页
本文作者在系统地探索三叉神经本体觉传递的中枢通路工作中,曾证明做为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三叉神经中脑核(Vme)神经元的中枢突主要投射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邻接的网状结构(Vodm-LRF)区。而此区的传出纤维又向沿三叉神经感... 本文作者在系统地探索三叉神经本体觉传递的中枢通路工作中,曾证明做为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三叉神经中脑核(Vme)神经元的中枢突主要投射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邻接的网状结构(Vodm-LRF)区。而此区的传出纤维又向沿三叉神经感觉主核(Vp)内缘伸延的一个带状区投射。此带状区腹侧达上橄榄核背侧,背侧达三叉上核及臂旁核,形成浓密的标记终末带。为了追踪此带状终末区的神经元向何处投射以及它在Vme—丘脑投射通路中的地位,本实验将HRP溶液注入于丘脑腹后核的不同部位进行了逆行追踪。结果表明,上述带状区的神经元主要投射到丘脑腹后内侧核的腹内侧部。结合本研究的一、二两篇的结果,作者推论传递面、口部本体觉刺激的中枢通路可能是由Vme,Vodm—LRF,沿Vp内侧延伸的带状区和丘脑等四级神经元组成。本文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有关问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 沿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内缘延伸的带状区 丘脑腹后内侧核HRP大鼠
下载PDF
猫大脑皮质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的投射——HRP逆行轴突运输追踪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百忍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4期392-398,454-455,共9页
本实验用HRP逆行轴突运输追踪法探讨了猫大脑皮质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Vo)投射的起源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冠状回是最主要的起源部位,其前、后部向Vo的投射有局部定位关系。该回前部的标记细胞数量较后部明显多,内、外半的起源细... 本实验用HRP逆行轴突运输追踪法探讨了猫大脑皮质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Vo)投射的起源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冠状回是最主要的起源部位,其前、后部向Vo的投射有局部定位关系。该回前部的标记细胞数量较后部明显多,内、外半的起源细胞数量也不同。眶回的前部,乙状前回外侧部的前部也有大量标记细胞。该三回的最前端相互连接成为“前斯氏回”,此处是皮质—Vo投射的最核心起源部位。另外,标记细胞还见于上斯氏前回、乙状后回、侧回和外斯氏前回。所有的标记细胞都位于大脑皮质第Ⅴ层,大小不等。未发现先导回及颞、枕叶皮质有向Vo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 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 HRP法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和感觉核簇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神经病理痛时的变化
6
作者 王百忍 熊抗辉 +2 位作者 赵经纬 李惠民 李继硕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3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半月神经节 NO 阳性神经元 疼痛
下载PDF
巢蛋白在成年C57小鼠和SD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及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惠玲 郎兵 +4 位作者 王百忍 焦西英 刘锐 游思维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 观察巢蛋白 (nestin)在成年C5 7小鼠和SD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探讨并比较神经干细胞在两种啮齿类动物中分布的异同。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 ,显示含神经干细胞特征性的标志物巢蛋白的阳性结构在上... 目的 观察巢蛋白 (nestin)在成年C5 7小鼠和SD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探讨并比较神经干细胞在两种啮齿类动物中分布的异同。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 ,显示含神经干细胞特征性的标志物巢蛋白的阳性结构在上述两种啮齿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结果 在成年C5 7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 ,巢蛋白在整个脑室系统周围均有表达 ,免疫阳性结构位于室管膜细胞胞体及其突起 ,并呈现由吻端向尾端渐次减少的趋势。在成年SD大鼠的脑室系统中 ,巢蛋白主要分布在侧脑室外侧壁及其周围脑区。此外 ,在两者的齿状回、穹窿下器、最后区等脑结构中也有巢蛋白的表达。成年C5 7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巢蛋白的表达 ,无论在免疫阳性结构的数量上还是在染色强度上都明显多于和强于成年SD大鼠。 结论 巢蛋白在成年C5 7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广泛脑区均有表达 ,而在成年SD大鼠中仅见于有限的脑区 ,提示成年C5 7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具有较强的神经可塑性和损伤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蛋白 C57小鼠 SD大鼠 中枢神经系统 分布 比较 免疫组织化学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利用伊文思蓝的荧光显示肾上腺素诱发的血脑屏障开放 被引量:22
8
作者 邝芳 王百忍 +3 位作者 王凌 杨志军 段晓莉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7-420,共4页
本文采用伊文思蓝静脉注射,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诱发的大鼠血脑屏障开放状况,结果发现:(1)伊文思蓝在血脑屏障开放局部呈现出鲜艳明亮的荧光斑;(2)随着肾上腺素剂量加大,光斑数量增加;(3)光斑在实验组... 本文采用伊文思蓝静脉注射,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诱发的大鼠血脑屏障开放状况,结果发现:(1)伊文思蓝在血脑屏障开放局部呈现出鲜艳明亮的荧光斑;(2)随着肾上腺素剂量加大,光斑数量增加;(3)光斑在实验组全脑的分布,以下丘脑、丘脑、小脑和尾壳核内密度最高。上述结果表明利用伊文思蓝的荧光染料性质观察血脑屏障的开放具有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文思蓝 血脑屏障 荧光 神经解剖学 方法技术
下载PDF
大鼠侧脑室置管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5
9
作者 于海明 王百忍 +3 位作者 李改丽 邝芳 段小莉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1,共5页
国际上公认的实验动物脑室内给药方法是先在侧脑室内埋置固定于颅顶的套管,5~10 d后待动物从埋管过程造成的应激反应恢复后再经内管给药,这可以去除插管过程造成的应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但目前此种方法所用的管道系统多依赖进口,价格昂... 国际上公认的实验动物脑室内给药方法是先在侧脑室内埋置固定于颅顶的套管,5~10 d后待动物从埋管过程造成的应激反应恢复后再经内管给药,这可以去除插管过程造成的应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但目前此种方法所用的管道系统多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为一次性使用,其代价是很多国内实验室难以承受的.故国内神经生物学实验中动物脑室内给药的方法多为在颅骨钻孔后以微量注射器或玻璃微电极直接插入脑室内即刻给药,这种方法显然是有缺陷的.为克服这一问题,我们研究出了重复使用进口管道系统的方法,自行设计了置管时将管道固定在立体定向仪上的装置以取代国外公司昂贵的相关产品并可适用于国产定向仪.实验结果证实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本文对这一实验方法的改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侧脑室 置管方法 改良方法 中枢神经给药 塑料管 立体定向仪
下载PDF
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大鼠脑中 FOS的基础表达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1 位作者 段晓莉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3-358,T011,共7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方法普查了正常生活状态下大鼠全脑内 FOS的基础表达。结果显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大鼠脑中有广泛而恒定的 FOS表达 ,出现于许多核团 ,如 :孤束核的连合核、内侧亚核 ,脑桥核 ,臂旁外侧核及 KF核 ,下丘 ,丘脑室旁核 ,...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方法普查了正常生活状态下大鼠全脑内 FOS的基础表达。结果显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大鼠脑中有广泛而恒定的 FOS表达 ,出现于许多核团 ,如 :孤束核的连合核、内侧亚核 ,脑桥核 ,臂旁外侧核及 KF核 ,下丘 ,丘脑室旁核 ,下丘脑乳头体上核、视交叉上核以及中央杏仁核 ,新皮质等处。另外 ,在外侧网状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A1区 ,舌下神经前置核 ,小脑皮质颗粒层 ,中央灰质腹外侧部 ,腹侧被盖区 ,顶盖前区 ,下丘脑后区 ,外侧膝状体腹侧核 ,外侧缰核 ,尾壳核 ,屏状核 ,视上核 ,隔外侧核 ,扣带回皮质和嗅结节等处也有恒定的 FOS表达。面部皮下注射甲醛后 ,在部分脑区如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 层及下丘脑室旁核等处 FOS表达增多 ,而脑内大部分核团 FOS表达模式未变。本文作者推测 ,这些正常生活状态下的 FOS表达可能与机体的基础代谢以及内脏、躯体功能活动 ,外界刺激如光线、声音等感觉传入活动有关。在分析实验刺激引起的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基础表达 大鼠 FOS蛋白
下载PDF
磷酸化的蛋白激酶p44/42MAPK在成年大鼠脑内的分布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2 位作者 黄文晋 段晓莉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6,T005,T006,共8页
目的 研究活化形式的 p44 / 42 MAPK在成年正常大鼠脑内的分布。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 )。 结果 磷酸化的 p44 / 42 MAPK在正常大鼠脑内有广泛的表达 ,出现在许多核团 ,特别是在岛皮质、感觉运动及视、听皮质、扣带前皮质... 目的 研究活化形式的 p44 / 42 MAPK在成年正常大鼠脑内的分布。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 )。 结果 磷酸化的 p44 / 42 MAPK在正常大鼠脑内有广泛的表达 ,出现在许多核团 ,特别是在岛皮质、感觉运动及视、听皮质、扣带前皮质、海马尾侧的内嗅区、内侧杏仁核、皮质杏仁核和中介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A14区、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部、弓状核、前腹侧视前核、下丘脑后区、顶盖前区、室周灰质腹外侧柱、蓝斑、臂旁外侧核、小脑 Purkinje细胞、A5区、旁巨细胞外侧核、吻侧 (C1区 )和尾侧 (A1区 )延髓腹外侧网状结构等。阳性结构主要见于神经元的胞浆、胞核和突起内 ,在部分脑膜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内也有表达。 结论 活化的 p44 / 42 MAPK在脑内的广泛存在提示其作为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在正常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 P44/42MAPK 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 蛋白激酶
下载PDF
IgG刺激诱发的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瑞 刘玲 +4 位作者 彭正午 段小莉 王百忍 靳亚平 邝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1-203,207,共4页
目的:了解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免疫球蛋白G(IgG)刺激对小胶质细胞表达Toll样受体4(TLR4)和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gG(2mg/L、20mg/L、200mg/L)及脂多糖(LPS)(10mg/L)刺激原代培养的大鼠小胶质细胞,24h后以免疫荧光染色观察... 目的:了解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免疫球蛋白G(IgG)刺激对小胶质细胞表达Toll样受体4(TLR4)和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gG(2mg/L、20mg/L、200mg/L)及脂多糖(LPS)(10mg/L)刺激原代培养的大鼠小胶质细胞,24h后以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L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IgG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后,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引起TLR4的表达和TNF-α的分泌,但未检测到IFN-γ含量的变化。作为阳性对照的LPS引起了小胶质细胞TLR4表达,并诱导了TNF-α及少量IFN-γ的分泌。结论:同种IgG刺激可使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大量表达TLR4,可能通过MyD88依赖途径导致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结果提示至少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反应中,TLR4可能发挥识别病原体之外的蛋白分子,例如IgG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免疫球蛋白G TOLL样受体4 肿瘤坏死因子α Γ干扰素
下载PDF
COX-2的基因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改丽 王百忍 +3 位作者 费玲玲 张萍 杨浩 鞠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8-482,共5页
环氧合酶 2 (COX 2 )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神经调节物质 ,它的许多功能细节仍不十分清楚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用PCR技术从大鼠脑cDNA文库中 ,扩增到正常成年大鼠COX 2的cDNA序列 ,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序列一致 .通过PCR扩增和基因重... 环氧合酶 2 (COX 2 )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神经调节物质 ,它的许多功能细节仍不十分清楚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用PCR技术从大鼠脑cDNA文库中 ,扩增到正常成年大鼠COX 2的cDNA序列 ,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序列一致 .通过PCR扩增和基因重组 ,分别构建COX 2编码基因全长和羧基端部分编码序列的表达载体 ,并导入大肠杆菌DH5α中 ,通过IPTG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 ,结果导入全长编码基因表达载体的DH5α无COX 2融合蛋白表达 ,而羧基端部分基因编码的COX 2融合蛋白在DH5α中以包涵体的形式进行表达 .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在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44 0 0 0处有 1条特异的蛋白质条带 .对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蛋白质进行变性、重折叠及纯化后 ,得到了高纯度融合蛋白 .以重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种大白兔 ,制作了抗COX 2多克隆抗体 ,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 ,此抗体具有较高效价和特异性 .COX 2基因和多克隆抗体的获得 ,为进一步研究C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 基因克隆 多克隆抗体 融合蛋白 环氧合酶-2 前列腺素 第二信使
下载PDF
浅层巩膜静脉烧烙法诱发大鼠慢性高眼压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杜兆江 刘杰 +5 位作者 杨新光 王百忍 段小莉 邝芳 胡丹 朱宝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2107-2109,共3页
目的 :证明大鼠基础眼压的昼夜节律并建立稳定的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 .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 4 0只 ,建立模型前早晚各测眼压一次 ,连续测量 1wk ,之后将 4 0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模型Ⅲ组 ,每组 1 0只 .对照... 目的 :证明大鼠基础眼压的昼夜节律并建立稳定的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 .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 4 0只 ,建立模型前早晚各测眼压一次 ,连续测量 1wk ,之后将 4 0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模型Ⅲ组 ,每组 1 0只 .对照组只打开球结膜 ,巩膜静脉不做处理 ;模型Ⅰ ,Ⅱ ,Ⅲ组分别烧烙 1 ,2 ,3条浅层巩膜静脉 ,术后即刻、术后 30min ,1h ,1 2h ,1d ,1wk ,4wk ,8wk分别测量各组眼压 ,并于术后观察术眼的局部表现 .大鼠眼压用TONO PEN测量 .结果 :大鼠白天正常眼压界于 1 .0 6kPa~ 1 .99kPa之间 ,平均眼压值为 (1 .4 6± 0 .2 5 )kPa ;夜间正常眼压界于 1 .73kPa~ 2 .6 6kPa之间 ,平均眼压值为 (1 .86± 0 .2 3)kPa .大鼠夜间平均眼压高于白天 (P >0 .0 1 ) .术后 8wk对照组平均眼压值为 (1 .6 8± 0 .2 5 )kPa ,模型Ⅰ组平均眼压值为 (1 .6 5±0 .2 6 )kPa ,模型Ⅱ组平均眼压值为 (4 .0 4± 0 .2 1 )kPa,模型Ⅲ组平均眼压值为 (4 .1 2± 0 .1 9)kPa .术后 8wk各组平均眼压值 ,对照组与模型Ⅰ组间以及模型Ⅱ组与模型Ⅲ组间平均眼压值没有差别 (P >0 .0 5 ) ,前两组与后两组分别进行比较 ,平均眼压值差别显著 (P >0 .0 1 ) .模型Ⅲ组术后有 3只眼出现角膜大泡、热伤性白内障等并发症 .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昼夜节律 眼高压 巩膜静脉 浅层巩膜静脉烧烙法 大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脊髓背角内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乐 朱正华 +4 位作者 段小莉 刘晓军 范娟 鞠躬 王百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镇痛机理。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电针组、福尔马林组、福尔马林加同侧电针组和福尔马林加对侧电针组。造模方式为大鼠右足后垫皮下注射4%福尔马林溶液100μL。电针刺激“足三里”穴,疏密波,频率2~15Hz... 目的:探讨针刺镇痛机理。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电针组、福尔马林组、福尔马林加同侧电针组和福尔马林加对侧电针组。造模方式为大鼠右足后垫皮下注射4%福尔马林溶液100μL。电针刺激“足三里”穴,疏密波,频率2~15Hz,强度2~3mA,持续30min。1.5h后麻醉处死动物,制片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脊髓后角浅层仅见个别腰段脊髓磷酸化ERK1/2(pERK1/2)阳性细胞(6.45±1.05)个;单纯电针组在电针同侧的脊髓背角有少量阳性细胞出现(14.07±3.19)个;福尔马林模型组的同侧脊髓背侧角浅层有大量阳性细胞被激活(26.57±4.93)个,主要分布于Ⅰ和Ⅱ0层;模型加同侧电针治疗组阳性细胞数(20.79±5.21)个与福尔马林模型组比较有减少的趋势,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模型加对侧电针治疗组的炎症侧脊髓背角的阳性细胞数(14.75±3.03)个较福尔马林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电针抑制脊髓后角ERK1/2信号分子的磷酸化,可能与其镇痛效应的发生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原理 电针 足三里 脊髓/针灸效应 磷酸化酶磷酸酶/代谢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MPP+诱导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奚淑芳 陈建宗 +4 位作者 王百忍 杨浩 高建苑 田季雨 康小刚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胚胎大鼠中脑原代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中脑神经细胞,随后进行EGB761及MPP+处理,最后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胚胎大鼠中脑原代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中脑神经细胞,随后进行EGB761及MPP+处理,最后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微量比色法,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研究EGB761对MPP+损伤后的中脑原代培养细胞及DA能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同时进行iNOS免疫细胞化学法,了解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在MPP+诱导的中脑原代细胞凋亡中,MPP+组TH阳性细胞数及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各EGB761组及阳性对照组(P<0.01).而iNOS的表达则显著多于各EGB761组(P<0.01).结论:EGB761对MPP+诱导的胚胎大鼠中脑原代培养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此作用有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植物 提取物 中脑 细胞 培养的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的分支投射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文斌 熊抗辉 +2 位作者 王百忍 李惠民 李继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2-245,I005,共4页
为研究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和孤束核(NTS)的分支投射,用荧光素逆行追踪双标记方法,Fastblue(FB)和Nuclearyelow(NY)分别注射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后,荧... 为研究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和孤束核(NTS)的分支投射,用荧光素逆行追踪双标记方法,Fastblue(FB)和Nuclearyelow(NY)分别注射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后,荧光显微镜(360nm激发波长)下可见三叉神经节内的多种逆行标记神经元。FB显示明亮的蓝色标记胞浆,而NY标记则为黄绿色的圆形胞核。虽大多数神经元为单标记,但部分也呈黄色胞核,蓝色胞浆的双标记细胞。双标记细胞多为直径30μm以下的中、小型,鲜见大型细胞。分支投射神经元可能扩散传递口、舌伤害性痛觉信息并在VC和NTS内与其他来源的内脏、躯体感觉传入信息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VSP NTS 分支投射 大鼠
下载PDF
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在正常小鼠脑内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正华 黄文晋 +4 位作者 王百忍 宋乐 王曦 段小莉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现已知在正常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其活化形式即磷酸化的ERK1/2(pERK1/2)分子的存在,但其在小鼠脑内的分布目前还没有全面的观察。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研究了pERK1/...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现已知在正常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其活化形式即磷酸化的ERK1/2(pERK1/2)分子的存在,但其在小鼠脑内的分布目前还没有全面的观察。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研究了pERK1/2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脱臼处死的正常小鼠全脑内的分布。结果发现pERK1/2在正常小鼠脑内有广泛的表达,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神经元,亦见于个别白质内的胶质细胞,脑膜及室管膜细胞也有表达。强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岛皮质、视听皮质、边缘前皮质、扣带前皮质、海马垂直部、弓状核、蓝斑和小脑Purkinje细胞;中等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感觉运动皮质、外侧隔区、内侧杏仁核、皮质杏仁核和外侧杏仁核、丘脑室旁核前部、视交叉上核、穹隆下器、终板血管器、前腹侧视前核和下丘脑背内侧核;弱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视上核、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部、下丘脑后区、顶盖前区、室周灰质腹外侧柱、A5区、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网状结构等。本文结果观察到pERK1/2在正常小鼠脑内广泛存在,提示pERK1/2作为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可能参与许多脑区在正常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揭示其分布特点为了解其在脑内的多样性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小鼠 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下载PDF
IL-1的Ⅰ型受体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超微定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5 位作者 贾轶 卢春荣 刘莹莹 焦西英 林爱华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研究IL 1的Ⅰ型受体 (IL 1RⅠ )在大鼠颈动脉体内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方法 灌流固定的正常大鼠颈动脉体组织 ,用冰冻置换法包埋 ,超薄切片 ,胶体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电镜下观察。 结果 IL 1RⅠ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存在... 目的 研究IL 1的Ⅰ型受体 (IL 1RⅠ )在大鼠颈动脉体内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方法 灌流固定的正常大鼠颈动脉体组织 ,用冰冻置换法包埋 ,超薄切片 ,胶体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电镜下观察。 结果 IL 1RⅠ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主细胞 ,胶体金颗粒分布在胞膜、胞浆和胞浆中的细胞器及细胞核。支持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也可见少量免疫胶体金颗粒。 结论 IL 1RⅠ在大鼠颈动脉体特别是主细胞中有较强表达 ,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颈动脉体作为细胞因子化学感受器的可能性提供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 Ⅰ型受体 大鼠 颈动脉体 超微定位 免疫电镜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及其Ⅰ型受体mRNA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曦 张西京 +4 位作者 李鑫 段小莉 李改丽 鞠躬 王百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Ⅰ型受体(IL-1RI)mRNA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表达。方法原位分子杂交、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原位分子杂交结果显示,IL-1RI mRNA阳性信号出现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Ⅰ型受体(IL-1RI)mRNA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表达。方法原位分子杂交、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原位分子杂交结果显示,IL-1RI mRNA阳性信号出现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IL-1β表达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结果进一步证明,IL-1β阳性反应条带出现在18 kD处,与其分子量一致。结论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不仅表达IL-1RI,而且也表达其配体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mRNA 颈动脉体 原位分子杂交 免疫荧光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