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科实习教学中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1
作者 王德伟 廖军 +2 位作者 王波 周益凡 王皖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8期0070-0073,共4页
随着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康复科医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传统实习教学方法偏重知识传授,忽略了实习生自主研究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本研究采用“任务驱动”与“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康复科实习生的自主学习... 随着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康复科医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传统实习教学方法偏重知识传授,忽略了实习生自主研究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本研究采用“任务驱动”与“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康复科实习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研究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读实际病症的能力。同时,实习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应用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明显增强。此研究结果为其他医学科实习生的教学管理和能力培育提供了有益借鉴,且尤其对于康复医学等需要广泛运用创新技术与方法的专业实践提供值得参考的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科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 专业技能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焦红军 董风其 +1 位作者 陶明晖 王皖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8期2043-2048,共6页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探索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观察比较运动康复治疗及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探索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观察比较运动康复治疗及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来评价)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干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9.16±3.37、74.08±3.48、82.97±3.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4.72±3.63、68.66±3.55、74.12±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运动康复疗法 丹红注射液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董风其 焦红军 +1 位作者 王皖军 陶明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6期520-523,共4页
目的对比疏血通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比较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或丹红注射液治疗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来评... 目的对比疏血通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比较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或丹红注射液治疗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来评价)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干预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优于丹红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疏血通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
下载PDF
祛风消癜合剂质量标准研究
4
作者 焦红军 董风其 +4 位作者 陶明晖 王皖军 黄上林 马超亚 唐进法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13期56-59,共4页
目的建立祛风消癜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祛风消癜合剂中忍冬藤、防风、炙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对该制剂中的原儿茶醛、马钱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 目的建立祛风消癜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祛风消癜合剂中忍冬藤、防风、炙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对该制剂中的原儿茶醛、马钱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柱(100 mm×2. 1 mm,1. 7μm),流动相为乙腈-0. 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 3 mL/min,检测波长为232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结果忍冬藤、防风、炙甘草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阴性无干扰。原儿茶醛、马钱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进样量分别在2. 86~28. 56μg,12. 32~123. 20μg,4. 44~44. 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 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 86%,99. 46%,100. 41%,RSD分别为3. 20%,0. 84%,3. 24%(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重复性好,可用于祛风消癜合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消癜合剂 薄层色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儿茶醛 马钱苷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下载PDF
刮痧疗法对颈椎病治疗的临床现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皖军 方锐 《新疆中医药》 2019年第5期82-85,共4页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整理、分析有关中医刮痧疗法对颈椎病防治的相关临床应用研究,从刮痧疗法对颈椎病治疗的作用机理及对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颈椎病的临床防治提供考参考依据。
关键词 刮痧 颈椎病 综述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董风其 王皖军 +1 位作者 陶明晖 焦红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24期2720-2724,共5页
目的比较肌内注射不同剂量的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疗效,探索最佳剂量,提高治疗效果。方法筛选近2 a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65例脑卒中患者,经脑卒中分期匹配、性别、年龄、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目的比较肌内注射不同剂量的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疗效,探索最佳剂量,提高治疗效果。方法筛选近2 a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65例脑卒中患者,经脑卒中分期匹配、性别、年龄、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最终选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接受2个不同剂量(2 mL、4 mL)的丹红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每组30例。分析2组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情况(分别采用NIHSS评分与Bathel index评分),对比不同剂量丹红注射液的疗效。结果2 mL组治疗4周后NIHSS评分(10.66±1.21)分,高于4 mL组的(8.12±1.03)分;2 mL组治疗4周后BI评分(59.12±4.89)分,低于4 mL组的(64.87±4.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肌内注射丹红注射液4 mL治疗,疗效优于2 mL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丹红注射液 肌内注射
下载PDF
脱细胞基质与脂肪干细胞构建兔耳软骨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璐 任曼曼 +4 位作者 简玉洛 孟宝玺 马富廉 王皖军 郭淑英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与软骨脱细胞基质构建兔耳软骨的效果。方法从32例抽脂减肥患者的脂肪组织中提取脂肪干细胞体外传代培养。通过脱细胞方法用猪耳软骨制备天然生物支架材料,再用二代ADSC以5.0...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与软骨脱细胞基质构建兔耳软骨的效果。方法从32例抽脂减肥患者的脂肪组织中提取脂肪干细胞体外传代培养。通过脱细胞方法用猪耳软骨制备天然生物支架材料,再用二代ADSC以5.0×107个/ml的细胞浓度接种于预成型的天然生物材料支架上,体外培养3d,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和实验组,每组8只,均行耳软骨缺损建模。实验组、对照组A、对照组B分别将细胞支架复合物、脂肪干细胞、软骨脱细胞基质支架移植于耳软骨缺损处,对照组C则直接逐层缝合耳前组织和皮肤。术后16周后兔耳廓软骨取材,观察修复效果。新生软骨标本行甲苯胺蓝染色、HE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及番红O染色观察,并行Ⅱ型胶原阳性染色结果定量分析以及耳软骨组织弹性检测。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体观察见对照组(A、B、C)软骨缺损处由肉芽样组织充填,而实验组软骨缺损修复良好。实验组与对照组软骨缺损修复区组织湿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3个对照组仅有纤维组织充填耳软骨缺损处,实验组耳软骨缺损处可见软骨陷窝形成。3个对照组修复区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及番红O染色均为阴性,而实验组为阳性。耳软骨弹性常数检测,实验组新生软骨与正常耳软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干细胞与软骨脱细胞基质结合构建的兔耳新生软骨的力学和组织学已接近正常耳软骨。软骨脱细胞基质材料复合脂肪干细胞,对耳软骨缺损具有较好的修复重建能力,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耳软骨 干细胞 脂肪组织
原文传递
脂肪干细胞与脱细胞基质在修复重建软骨中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璐 简玉洛 +3 位作者 孟宝玺 马富廉 王皖军 郭淑英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69-1170,共2页
临床上患者软骨缺损的修复重建、软骨的移植、器官的再造等采用取自体软骨的方法,存在新创伤、并发症多且创伤大等缺点,增加了患者的伤残和痛苦,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我们应用脂肪干细胞与脱细胞基质进行修复重建软骨的研究,探讨其修... 临床上患者软骨缺损的修复重建、软骨的移植、器官的再造等采用取自体软骨的方法,存在新创伤、并发症多且创伤大等缺点,增加了患者的伤残和痛苦,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我们应用脂肪干细胞与脱细胞基质进行修复重建软骨的研究,探讨其修复重建软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缺损 脱细胞基质 脂肪干细胞 修复重建 临床应用 自体软骨 并发症 患者
原文传递
马来酸噻吗洛尔对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皖军 王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0-523,共4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噻吗洛尔对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来源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6月6例患儿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血管瘤组织标本,其中女4例,男2例,年龄范围为1.5~6.0个月,体重3.2~7.4 kg。分... 目的观察马来酸噻吗洛尔对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来源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6月6例患儿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血管瘤组织标本,其中女4例,男2例,年龄范围为1.5~6.0个月,体重3.2~7.4 kg。分离并培养HemEC。实验分为实验组(HemEC组)、空白对照组。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相关抗原因子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CD31在HemEC中的表达。体外以马来酸噻吗洛尔浓度分别为0、30、60、90、120、150μmol/L,处理HemEC 24、48、72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分别经0、90μmol/L马来酸噻吗洛尔处理HemEC 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对比组间计量资料。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vWF、CD31标志物表达均为阳性,证明此细胞确为HemEC。通过MTT法检测马来酸噻吗洛尔浓度(0、30、60、90、120、150μmol/L)作用于HemEC不同时间(24、48、72 h)后吸光度(A)值可知,随着浓度的增加,马来酸噻吗洛尔对HemEC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逐渐增强(F=22.410、66.382、36.989,P值均<0.05);30、60μmol/L马来酸噻吗洛尔作用24、48 h,可引起HemEC轻度抑制(F=6.103、7.010,P值均<0.05);在马来酸噻吗洛尔浓度为90μmol/L时,24 h后A值(0.186±0.014)与对照组(0.299±0.0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1,P<0.05),出现明显的细胞抑制现象,抑制率为38%。马来酸噻吗洛尔作用于HemEC 72 h时细胞的增殖活性(0.292±0.016)与48 h增殖活性(0.467±0.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8,P>0.05),所以马来酸噻吗洛尔抑制HemEC增殖,最适有效低浓度为90μmol/L,最适有效作用时间为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13.47±0.15)%与空白对照组的(3.86±0.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3,P<0.05),说明马来酸噻吗洛尔能明显促进HemEC的凋亡。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抑制HemEC增殖、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噻吗洛尔 婴幼儿血管瘤 增殖 脱嗜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RBF神经网络模型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因素预测及临床应用价值
10
作者 王皖军 王璐 +3 位作者 焦红军 董风其 张鸿 陶明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85-1589,共5页
目的应用神经网络建立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间39 321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选取其中268例感染患者... 目的应用神经网络建立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间39 321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选取其中268例感染患者为试验组, 268例未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和术后感染情况, 使用SPSS 25.0, 应用Logistic回归和神经网络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及RBF神经网络模型, 感染患者按4∶1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比较2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用RBF神经网络模型对2022年7月至2022年11月5 600例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预测, 根据此预测结果, 对每一例患者施行临床干预, 记录发生SSI的感染例数, 计算感染率, 并进行干预前后比较。结果共39 321例手术患者, 其中有268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0.6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切口类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患有基础性疾病、手术次数、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和手术切口数是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RBF神经网络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准确度、精确度、召回率、F1分数以及AUC均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性能指标方面的表现均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各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BF神经网络模型对外科手术患者的预测及临床干预后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32%, 与干预前的感染率比较, 临床干预效果比较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F神经网络模型在预测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精准度及效能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为医疗诊断、治疗、护理和管理决策提供客观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RBF神经网络 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