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甲苷减轻异丙肾上腺素诱导H9c2细胞肥大损伤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吕易珊 王碧旭 +4 位作者 赵梦佳 李兰 周芳美 万海同 丁志山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0-735,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减轻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以100μmol/L ISO作用H9c2细胞建立细胞肥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黄芪甲苷6.25、12.5、25μmol/L组,黄芪甲苷预给药2 ...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减轻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以100μmol/L ISO作用H9c2细胞建立细胞肥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黄芪甲苷6.25、12.5、25μmol/L组,黄芪甲苷预给药2 h,ISO作用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染色测定细胞表面积,Hoechst 33342和TUNEL染色测定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荧光探针DCFH-DA检测活性氧(ROS)水平,WST-8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qRT-PCR检测Bcl-2、Bax、P62、LC3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irt1、P62、Caspase-3、Beclin、P53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水平。结果:黄芪甲苷能显著减轻ISO诱导的H9c2细胞肥大损伤,减少心肌细胞表面积及LDH的释放,降低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ROS水平,升高SOD水平,上调自噬相关mRNA及蛋白的表达,下调凋亡相关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芪甲苷能有效抑制ISO诱导的H9c2细胞肥大及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促进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氧化应激 凋亡 自噬 心肌肥大
下载PDF
三叶青地上部分提取物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转移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碧旭 卢静静 +4 位作者 孙棱 程雯 周芳美 朱炳祺 丁志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671-3676,共6页
目的探讨三叶青地上部分提取物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转移作用。方法将H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玉米油组,环磷酰胺组(40 mg/kg),多糖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干预21 d... 目的探讨三叶青地上部分提取物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转移作用。方法将H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玉米油组,环磷酰胺组(40 mg/kg),多糖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干预21 d后,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生长、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肝脏指数、肿瘤远端肺及淋巴道转移灶数,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NF-α、IL-6、IL-2、IFN-γ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玉米油组比较,多糖各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及抑制肿瘤远端肺转移和淋巴道转移能力增加(P<0.05,P<0.01),多糖高剂量组抑瘤率为43.07%,血清TNF-α、IL-2、IL-6、IFN-γ水平升高(P<0.05,P<0.01);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多糖各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升高(P<0.01)。HE染色显示,各给药组小鼠肿瘤组织均可见坏死区域,多糖各剂量组肿瘤细胞坏死现象更为明显。结论三叶青地上部分多糖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抑制肿瘤远端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坏死而发挥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转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地上部分 多糖 醇提物 H22荷瘤小鼠 抑瘤 抗转移作用
下载PDF
鼻腔路径PM_(2.5)暴露致大鼠中耳炎症及听力损伤的研究
3
作者 管燕平 田书心 +3 位作者 王碧旭 田成华 丁志山 周芳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64-270,275,共8页
[目的]探讨鼻腔路径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_(2.5))暴露对SD大鼠中耳黏膜组织学改变和炎症水平的影响,以及与听力损伤的联系。[方法]32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鼻腔路径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_(2.5))暴露对SD大鼠中耳黏膜组织学改变和炎症水平的影响,以及与听力损伤的联系。[方法]32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包括第1、3、5、14天处死的亚组和PM_(2.5)染毒组包括第1、3、5、14天处死的亚组。PM_(2.5)染毒组经软腭正中入路以1 mL·kg-1的剂量于咽鼓管开口处注射15 mg·mL-1的PM_(2.5)悬液,正常对照组注入相同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连续干预7 d,于干预后第1、3、5、14天处死大鼠,进行指标检测。借助电耳镜观察染毒前后大鼠鼓膜形态变化;采用听觉诱发电位仪、声导抗中耳分析仪检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反应阈值及40 dB nHL声刺激强度下Ⅲ波潜伏期变化、鼓室声导纳值及峰压值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中耳灌洗液(middle ear lavage fluid,MELF)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粘蛋白5AC(mucin-5 subtype AC,MUC5AC)、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中耳组织切片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_(2.5)染毒组大鼠染毒后第3、5天鼓膜表面充血浑浊,少数耳内可见积液。与染毒前比较,染毒后第3、5天PM_(2.5)染毒组大鼠声导纳值和峰压值显著降低(P<0.01,P<0.0001);ABR反应阈值显著升高(P<0.01),40 dB nHL处潜伏期明显延迟(P<0.05,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_(2.5)染毒组大鼠MELF中IL-6、TNF-α、IFN-γ、MPO、VEGF、MUC5AC表达升高(P<0.01),其中IL-6、IFN-γ、VEGF、MPO、MUC5AC水平均于染毒后第5天达到高峰。HE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_(2.5)染毒组大鼠染毒后第3、5天中耳黏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第5天尤为明显,第14天各指标趋向正常。[结论]鼻腔路径PM_(2.5)暴露会对大鼠中耳造成急性炎症损伤伴有积液渗出,并引起听力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听力损伤 炎性反应 鼻腔路径 中耳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声导抗 鼓室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