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解氧对半滑舌鳎呼吸频率、生理生化指标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聂国梁 王庆奎 +3 位作者 赵鸿昊 王祯辉 付建东 李强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由于常出现低氧和高氧的情况,为了解溶解氧变化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的影响,本试验检测了低溶解氧(3 mg/L)、对照组(8 mg/L)、高溶解氧(14 mg/L、20 mg/L)条件下半滑舌鳎呼吸、生理生化指标和组织结构... 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由于常出现低氧和高氧的情况,为了解溶解氧变化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的影响,本试验检测了低溶解氧(3 mg/L)、对照组(8 mg/L)、高溶解氧(14 mg/L、20 mg/L)条件下半滑舌鳎呼吸、生理生化指标和组织结构的情况。结果表明,低氧组半滑舌鳎在24 h内呼吸频率显著增加,而高氧组呼吸频率显著降低(P<0.05)。在第七天低氧组呼吸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氧组呼吸频率随溶解氧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第十四天后,低氧组呼吸频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高氧组呼吸频率随溶解氧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低氧组和高氧组较对照组均出现上皮细胞层增生现象,高氧组半滑舌鳎鳃组织较对照组出现较多空泡现象。低氧组肝脏组织结构异常,肝细胞广泛疏松水肿,细胞轮廓不清晰,而高氧组肝细胞轮廓清晰,胞浆红染,未见明显变性。低氧组血液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5),红细胞比积较对照组减少(P>0.05)。高氧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低氧组和高氧组血浆MDA含量、SOD活力及CAT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氧和高氧都对半滑舌鳎产生胁迫,低氧对半滑舌鳎的胁迫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溶解氧 呼吸频率 血液指标 组织切片 酶活性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聚甲醛纤维机场道面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祯辉 郭荣鑫 +2 位作者 郭路鑫 夏海廷 张久长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7-65,共9页
为确定聚甲醛(POM)纤维长度和掺量对机场道面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利用L_(9)(3^(3))正交表设计了9组正交试验组,主要研究3种不同水胶比、3种POM纤维长度、3种POM纤维掺量对机场道面混凝土抗压及抗弯拉强度影响的显著性。基于正交... 为确定聚甲醛(POM)纤维长度和掺量对机场道面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利用L_(9)(3^(3))正交表设计了9组正交试验组,主要研究3种不同水胶比、3种POM纤维长度、3种POM纤维掺量对机场道面混凝土抗压及抗弯拉强度影响的显著性。基于正交试验强度敏感性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了POM纤维长度和掺量对机场道面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准组试件在荷载到达限度后迅速降低,表现出脆性损坏特点,而POM纤维增强组试件的裂纹扩展较慢,表现出一定的延性损坏特点,POM纤维能够有效抑制混凝土裂纹的扩展,改善混凝土脆性,起到增韧的作用;与基准组相比,纤维增强组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分别在0.6%~10.1%和15%范围内波动,纤维长度和掺量的改变并不能引起混凝土抗压和抗弯拉强度发生显著变化;POM纤维长度和掺量对机场道面混凝土主要控制指标28 d抗弯拉强度的影响远小于水胶比,纤维掺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小于纤维长度,且难以通过邓肯氏检验确定3个因素的最优水平;POM纤维对机场道面混凝土残余抗弯拉强度(韧性)有显著提升,12 mm POM纤维在1.2%混凝土体积掺量时对韧性提升效果最优,并据此认为其对机场道面混凝土28 d抗弯拉性能改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力学性能 邓肯检验 聚甲醛纤维 机场道面混凝土
下载PDF
牙鲆肠道益生菌的分离筛选及益生效果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雪惠 王祯辉 +3 位作者 董学旺 郝俊 耿绪云 孙金生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36-43,共8页
为获得安全有效的牙鲆益生菌,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肠道分离到94株菌,经溶血性、消化酶活力测试筛选出3株候选菌:Y1、Y5、I66,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id... 为获得安全有效的牙鲆益生菌,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肠道分离到94株菌,经溶血性、消化酶活力测试筛选出3株候选菌:Y1、Y5、I66,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idophilu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经安全性检验后,开展为期4周的投喂试验,分别将3株菌以1×10^(8) CFU·g^(-1)添加到饲料中投喂牙鲆,为3个试验组,同时设对照组(C),定期检测各组鱼血液先天免疫指标。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鱼淋巴细胞吞噬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YZ)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投喂相应饲料4周,腹腔注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攻毒,试验组鱼死亡延迟,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Y1、Y5和I66是牙鲆安全有效的益生菌,能促进先天免疫,提高抗病力,具有推广应用优势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益生菌 酶活 先天免疫 抗病力
下载PDF
不同应变率下聚甲醛纤维机场道面混凝土弯曲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祯辉 郭荣鑫 +2 位作者 晏永 张久长 李黎山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68-2274,共7页
机场道面混凝土结构在不同性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受应变率的影响较大。为研究应变率对聚甲醛纤维机场道面混凝土(PFAPC)弯曲性能的影响,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分析不同应变率(10^(-5)~10^(-1) s^(-1))下PFAPC抗弯挠度、弯曲模量、弯曲强... 机场道面混凝土结构在不同性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受应变率的影响较大。为研究应变率对聚甲醛纤维机场道面混凝土(PFAPC)弯曲性能的影响,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分析不同应变率(10^(-5)~10^(-1) s^(-1))下PFAPC抗弯挠度、弯曲模量、弯曲强度及韧性指数的变化规律,并观察断口纤维的微观形貌,总结不同应变率下的纤维失效模式。结果表明:PFAPC的弯曲峰值强度、极限抗弯挠度及弯曲模量随应变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峰值强度相比,应变率对PFAPC残余强度影响较小,但随应变率增大总体呈上升趋势;与极限抗弯挠度相比,峰值挠度随应变率的增加波动上升;聚甲醛纤维在各应变率作用下主要为拔出破坏模式;PFAPC在车辆及飞机冲击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呈现出一定的延性破坏特征,具有良好的弯曲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道面混凝土 聚甲醛纤维 应变率 弯曲性能 断裂形貌
下载PDF
基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中国北方石斑鱼养殖成本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辛乃宏 张树森 +3 位作者 杨永海 朋礼全 于学权 王祯辉 《渔业现代化》 2018年第2期50-54,共5页
为研究中国北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成本及其构成,依据典型的北方循环水养殖工艺和设施配套以及养殖企业的经验数据和费用支出情况,分别测算了养殖单产为30 kg/m^2、40 kg/m^2和存活率为60%、70%、80%时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成本... 为研究中国北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成本及其构成,依据典型的北方循环水养殖工艺和设施配套以及养殖企业的经验数据和费用支出情况,分别测算了养殖单产为30 kg/m^2、40 kg/m^2和存活率为60%、70%、80%时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成本及其构成。养殖单产和存活率能显著影响养殖成本,养殖单产30 kg/m^2、存活率60%时的养殖成本为55.80元/kg,单产40 kg/m^2、存活率80%时的养殖成本为45.07元/kg。苗种、饲料、人工、水电、折旧费用是构成养殖主要成本,占总费用的88%~90%。提高存活率可以显著减少单位苗种成本,存活率从60%提高到80%,苗种成本由12.5元/kg降低到9.385元/kg。而提高单位产量可以减少人工、水电、折旧、管理、防疫、液氧等分摊成本,单位产量从30 kg/m^2提高到40 kg/m^2,总分摊成本从29.9元/kg降低到22.48元/kg。本研究可为中国北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及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循环水养殖 养殖成本
下载PDF
冰鲜黑水虻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生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熊锐 朱亚光 +5 位作者 石洪玥 徐晓燕 王小波 王祯辉 付建东 孙学亮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7-12,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冰鲜黑水虻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消化酶、肝脏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450尾平均初始体重(8.1±0.2)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各组饲料中冰鲜黑水虻占的比例为0(E组)、50... 试验旨在探讨冰鲜黑水虻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消化酶、肝脏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450尾平均初始体重(8.1±0.2)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各组饲料中冰鲜黑水虻占的比例为0(E组)、50%(H组)、100%(xC组),每天投喂2次,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各组成活率均为100%;末体重、增重率、脏体比在E、H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均显著高于xC组(P<0.05)。在前肠、中肠、后肠中,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xC组活性最高;前肠中E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xC、H组(P<0.05),中肠、后肠中E、H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xC组(P<0.05)。肝脏中,E、xC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低于H组(P<0.05);H组丙二醛(MDA)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E、xC组(P<0.05);E、xC组ACP、AKP活性显著低于H组(P<0.05)。在肠道健康中,xC组特有OTU高于E组,同时xC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要高于E组,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则是E组高于xC组。综上所述,冰鲜黑水虻在饲料中占比在50%最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鲜黑水虻 珍珠龙胆石斑鱼 消化酶 抗氧化 非特异性免疫 肠道健康
下载PDF
溃疡病的发生对半滑舌鳎体表黏膜菌群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王祯辉 付建东 薛淑霞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S01期52-56,62,共6页
溃疡病是危害养殖半滑舌鳎的一种流行性疾病,黏膜菌群在维持鱼体健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溃疡病的发生对半滑舌鳎体表黏膜菌群结构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体表黏膜菌群16S rRNA基因的V4高变异区进行测序,分析了健康(MH)... 溃疡病是危害养殖半滑舌鳎的一种流行性疾病,黏膜菌群在维持鱼体健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溃疡病的发生对半滑舌鳎体表黏膜菌群结构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体表黏膜菌群16S rRNA基因的V4高变异区进行测序,分析了健康(MH)、患溃疡病早期(体表散布小的溃疡点)(PMD)和晚期(体表有明显溃疡灶)(MD)的半滑舌鳎体表黏膜菌群结构。结果表明:在MH、PMD和MD样本中分别鉴定到了4036、1758、1763个OUT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在属分类水平上,MH样品中Pseudoalteromonas、unidentified_Chloroplast、Blautia和Bifidobacterium丰度较高,而在PMD和MD样品中,其优势菌群是Pseudomonas和Vibrio。物种注释表明,MH样品中的细菌菌群结构比PMD和MD样品中的细菌群落更具多样化。细菌分离结果显示,在PMD和MD样品中发现了更多潜在的致病菌。综上,在养殖半滑舌鳎溃疡病的发生过程中,鱼体表皮黏膜细菌菌群的丰度、多样性及均一性水平均显著下降。研究结果为阐明半滑舌鳎溃疡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溃疡病 黏膜菌群
下载PDF
捕捞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血清酶活力及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8
作者 付建东 王祯辉 +2 位作者 田云臣 石洪玥 尤宏争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S01期57-62,共6页
为探究捕捞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血清酶及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捕捞胁迫15 min,分别在捕捞胁迫开始前和捕捞胁迫后的0、6、12、24、48、96 h取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在捕捞胁迫后12 h降到最低值,总体呈先下降... 为探究捕捞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血清酶及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捕捞胁迫15 min,分别在捕捞胁迫开始前和捕捞胁迫后的0、6、12、24、48、96 h取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在捕捞胁迫后12 h降到最低值,总体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各胁迫组均显著低于胁迫前水平(P<0.05)。谷胱甘肽(GSH)含量在胁迫后呈上升趋势,24 h达到最大值,胁迫后0~48 h各组均显著高于胁迫前(P<0.05),到96 h逐渐恢复到胁迫前水平。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胁迫后6 h下降到最低值,24 h达到最大值,且与胁迫前差异不显著(P>0.05)。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波浪式变化趋势。二者均在胁迫后24 h达到最大值。之后GOT酶活力逐渐下降并趋于胁迫前水平,且差异不显著(P>0.05)。而胁迫后的GPT酶活力值均显著高于胁迫前水平(P<0.05),胁迫后24~48 h显著高于其余时间组(P<0.05)。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变化趋势与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基本一致,分别在胁迫后的48 h、24 h达到最大值,随后呈下降趋势。AKP酶活力在96 h趋于胁迫前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而ACP在96 h酶活力值仍保持较高水平,显著高于胁迫前水平(P<0.05)。在捕捞胁迫后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呈上升的趋势,在捕捞胁迫后6 h的LDH活力达到最高值,随后LDH活力逐渐下降到胁迫前水平。捕捞胁迫后0~6 h的LDH活力值均显著高于胁迫前和在胁迫后其余各时间组(P<0.05)。葡萄糖(GLU)含量在捕捞胁迫后总体呈现的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恢复至胁迫前水平,在胁迫后6 h达到最大值。综上,捕捞胁迫造成了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应激反应,但在胁迫后96 h血清部分生理指标趋于胁迫前水平,对其生理机能不会产生持久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捕捞胁迫 血清 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