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室外引流方法与感染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秉玉 陈若平 +2 位作者 侍行文 樊宝华 丁美修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524-525,532,共3页
目的报告减少和预防脑室系统感染的新方法。 方法使用封闭式颅压监护脑室外引流装置,以及规范脑室外引流术前、中、后处理程序。 结果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比较,封闭式颅压监护脑脊液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零,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2... 目的报告减少和预防脑室系统感染的新方法。 方法使用封闭式颅压监护脑室外引流装置,以及规范脑室外引流术前、中、后处理程序。 结果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比较,封闭式颅压监护脑脊液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零,传统脑室外引流方法感染率为27.2%,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使用封闭式颅压监护脑室外引流装置优于传统脑室外引流,其优势在于方便无菌取样及护理和观察,外引流管不易脱落、折叠,同时规范整个处理程序,明显减少脑室系统感染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方法 感染 颅压监护 脑室系统感染
下载PDF
三维CT在颅底缺损重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秉玉 吴逸群 +3 位作者 陈若平 丁美修 竺涵光 张俭国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451-452,464,共3页
目的用三维CT技术进行颅底重建手术的分析、设计 ,提高一期重建的成功率。 方法手术前联合采用三维CT、MRI或CT了解病变与颅底的关系 ,颅底缺损的大小、范围及所涉及的重要结构。根据不同情况设计相应手术方案 ,以自体骨、颞肌瓣和硅... 目的用三维CT技术进行颅底重建手术的分析、设计 ,提高一期重建的成功率。 方法手术前联合采用三维CT、MRI或CT了解病变与颅底的关系 ,颅底缺损的大小、范围及所涉及的重要结构。根据不同情况设计相应手术方案 ,以自体骨、颞肌瓣和硅橡胶为修复材料。 结果 10例中 1例颅骨纤维结构不良者发生脑膜炎。 3周后痊愈。余 9例无类似或脑组织下垂、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 结论三维CT为分析颅底重建手术方案提供了立体分析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颅底缺损 外科手术 颅底重建术 手术方案
下载PDF
TCD评价脑瘤术后脑血管痉挛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秉玉 丁美修 +2 位作者 洪流 吴逸群 程华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78-80,共3页
利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32例腋瘤患者术后的脑血液动力学变化,并以MCA高流速,VMCA/V1CA>3作为脑血管痉挛(VSP)的指标。VSP发生率为28%。幕上肿瘤术后VSP机会较大,与术前相比P<0.05。VS... 利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32例腋瘤患者术后的脑血液动力学变化,并以MCA高流速,VMCA/V1CA>3作为脑血管痉挛(VSP)的指标。VSP发生率为28%。幕上肿瘤术后VSP机会较大,与术前相比P<0.05。VSP的发生可能与手术创伤程度及残留于蛛网膜下腔血量有关。宜通过提高手术技巧或改进手术方法减少术后VSP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脑肿瘤 脑血管痉挛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脑积水分流失败与再分流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秉玉 丁美修 +3 位作者 吴逸群 侍行文 程华怡 樊宝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讨论脑积水分流失败的各种因素及再分流、不再分流的可能性。方法分析31例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失败率为16%(5例):过度分流2例,分流管腹腔端堵塞1例,脑室端堵塞2例;脑室端堵塞者均多次外引流及手术... 目的讨论脑积水分流失败的各种因素及再分流、不再分流的可能性。方法分析31例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失败率为16%(5例):过度分流2例,分流管腹腔端堵塞1例,脑室端堵塞2例;脑室端堵塞者均多次外引流及手术,并发生严重颅内感染。结论分流失败与分流管分别置入脑室和腹腔的方法无关。本文就分流失败的各种因素及再分流、不再分流的可能性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 分流管堵塞 感染 再分流
下载PDF
TCD预测颈动脉阻断的耐受力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秉玉 丁美修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23期1095-1097,共3页
关键词 颈动脉阻断 检测 TCD 耐受力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小肽的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秉玉 张勇 《猪业科学》 2012年第6期65-66,共2页
小肽(smallpeptide,SP)是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可以被动物完整地吸收,目前已有大量实验证明小肽对动物的重要性。主要介绍了小肽的营养特性,探讨了几种重要制备小肽的方法,并对小肽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小肽 氨基酸 营养 蛋白 制备
下载PDF
动脉瘤破裂与脑脊液引流的关系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秉玉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6年第2期86-88,共3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导致死亡和残废的重要原因。对SAH的患者进行单纯脑室脑脊液(CSF)持续引流或分流,可能因降低了颅内压(ICP)升高了动脉瘤的穿膜压力,而使动脉瘤再破裂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尤其是在脑积水的病人... 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导致死亡和残废的重要原因。对SAH的患者进行单纯脑室脑脊液(CSF)持续引流或分流,可能因降低了颅内压(ICP)升高了动脉瘤的穿膜压力,而使动脉瘤再破裂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尤其是在脑积水的病人中。对SAH的患者进行早期手术辅以脑池或脑室CSF持续引流,其脑积水的发生率比非引流者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CSF引流 脑积水
下载PDF
21例后颅窝血管网状细胞瘤分析
8
作者 王秉玉 陈文琴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41-44,共4页
报道21例后颅窝血管网状细胞瘤,并将其分为实质性肿瘤及囊性肿瘤两大类,分析两类肿瘤的切除率及死亡率。对复发性单纯性囊性肿瘤,提倡脑血管造影。近年来开展的脑血管造影电影技术,提高了对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术前估... 报道21例后颅窝血管网状细胞瘤,并将其分为实质性肿瘤及囊性肿瘤两大类,分析两类肿瘤的切除率及死亡率。对复发性单纯性囊性肿瘤,提倡脑血管造影。近年来开展的脑血管造影电影技术,提高了对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术前估计及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造影 诊断 脑肿瘤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对脑死亡患者的监测
9
作者 王秉玉 丁美修 +1 位作者 刘永戢 洪流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6-46,34,共2页
经颅多普勒对脑死亡患者的监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王秉玉,丁美修,刘永戢,洪流经颅多普勒的问世,确立了它在评价脑循环方面的贡献和地位,同时也作为脑死亡的监测手段之一。我们就临床上表现为脑死亡患者的多普勒... 经颅多普勒对脑死亡患者的监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王秉玉,丁美修,刘永戢,洪流经颅多普勒的问世,确立了它在评价脑循环方面的贡献和地位,同时也作为脑死亡的监测手段之一。我们就临床上表现为脑死亡患者的多普勒监测结果作一报道。本组5例于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单侧颈动脉阻断缺血耐受的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秉玉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99年第2期83-86,共4页
预测颈动脉暂时或永久性阻断后脑对缺血的耐受力,以及预防脑缺血的发生,是许多有关学科为安全地施行相关手术的努力方向。本文就颈动脉阻断后与脑血流影像、脑电生理、脑血流速度等改变的关系,以及与中风、中风原因的关系,提高缺血耐受... 预测颈动脉暂时或永久性阻断后脑对缺血的耐受力,以及预防脑缺血的发生,是许多有关学科为安全地施行相关手术的努力方向。本文就颈动脉阻断后与脑血流影像、脑电生理、脑血流速度等改变的关系,以及与中风、中风原因的关系,提高缺血耐受力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阻断 脑缺血 脑血流 脑电生理 预防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评价脑循环衰竭的脑血液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秉玉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6年第1期27-29,共3页
经颅多普勒(TCD)是目前临床上确定脑循环衰竭的首选方法。其诊断脑死亡的科学依据是以血流超声多普勒效应为原理,以颅底动脉环的振荡波血流及临床脑死亡表现为诊断标准。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脑循环衰竭 振荡波血流 脑死亡
下载PDF
颈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评估脑缺血耐受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毛青 侍行文 +4 位作者 范新东 孙坚 王秉玉 仲俊 丁美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 寻找能可靠评价脑对颈动脉阻断 (TBO)耐受性的方法。方法 对 2 0例临床需要阻断颈动脉的患者 ,采用Seldinger穿刺插管法将球囊导管置入颈动脉将其临时阻断 ,其间对患者进行连续的临床评价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图 (TCD)、颈动脉残端...  目的 寻找能可靠评价脑对颈动脉阻断 (TBO)耐受性的方法。方法 对 2 0例临床需要阻断颈动脉的患者 ,采用Seldinger穿刺插管法将球囊导管置入颈动脉将其临时阻断 ,其间对患者进行连续的临床评价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图 (TCD)、颈动脉残端压 (SP)监测 ,并通过DSA检查Willis环的沟通情况。结果 除 1例置管引起颈总动脉 (CCA)闭塞 ,1例尚未阻断颈动脉即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外均完成试验 ,其中 2例分别在颈动脉阻断后 34min和 2 7min因出现神经系统体征提前终止TBO ,并被认为不能耐受颈动脉阻断。其余都通过了 4 5minTBO ,他们的同侧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度下降为 36 %±18% ,SP为 (5 4± 2 2 )mmHg(30~ 87)。DSA显示除 2例未完成TBO外其余受试者Willis环沟通均良好。结论 TBO方法可靠实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耐受性 颈动脉阻断 球囊导管 残端压 Seldinger穿刺插管法
下载PDF
食品中“塑化剂”检测技术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静 徐方旭 +3 位作者 孟实 王秉玉 王晶晶 冯叙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145,共5页
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2011年台湾地区出现"起云剂"(即塑化剂)事件后,前不久媒体又曝出我国某著名白酒品牌产品中"塑化剂"超标事件,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塑化剂"进一步的关注及思考。文中对塑化剂的定义... 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2011年台湾地区出现"起云剂"(即塑化剂)事件后,前不久媒体又曝出我国某著名白酒品牌产品中"塑化剂"超标事件,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塑化剂"进一步的关注及思考。文中对塑化剂的定义及种类、食品中可能含有的主要塑化剂种类、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的研究以及引起食品塑化剂超标的原因及对策做了系统介绍,为相关科研人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化剂 食品质量 食品安全
下载PDF
颈动脉阻断脑耐受性评估 被引量:7
14
作者 仲骏 王秉玉 +3 位作者 毛青 丁美修 付宏亮 欧阳火牛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综合评价单侧颈动脉阻断脑耐受性的方法。方法 颈动脉临时或永久阻断前 ,常规行临时球囊阻断试验 (TBO)。在临床神经系统功能评价的同时还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脑显像、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 (DSA)及经颅多... 目的 建立一综合评价单侧颈动脉阻断脑耐受性的方法。方法 颈动脉临时或永久阻断前 ,常规行临时球囊阻断试验 (TBO)。在临床神经系统功能评价的同时还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脑显像、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 (DSA)及经颅多普勒 (TCD)和颈动脉残端压 (SP)监测。结果 DSA显示所有 11例受试者Willis环沟通均良好。仅 1例未通过TBO ,其SPECT相对对称指数 (rS)为 74.5 % ,SP为 6 .8kPa(1kPa =7.5mmHg) (5 5 .0 % )。其余都通过了 45minTBO ,rS为 (97.8± 3.8) % (91.2 %~ 10 2 .5 % ) (P =0 .0 0 2 ) ;SP为(8.6± 1.7)kPa (4 .4~ 11kPa) ,相对SP为 (72 .3± 11.3) % ;同侧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度下降率为 (16 .3±6 .9) %。阻断颈总动脉 (CCA) 3例 ,测得颈内动脉 (ICA)血流方向逆转 ,系统血压升高。 1例因置管引起ICA闭塞。结论 本耐受性试验较合理、实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阻断 球囊 SPECT TCD 残端压 脑耐受性
下载PDF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评价脑外伤预后 被引量:9
15
作者 程华怡 丁美修 +1 位作者 陈若平 王秉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 SEP)对判断脑外伤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正常对象和 30例脑外伤患者监测 SEP的中枢传导时间 ( CCT) ,并采用 Glascow昏迷评分 ( GCS)评价患者的意识水平 ,患者出院或死亡时用 Glascow预后评分 ( ... 目的 :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 SEP)对判断脑外伤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正常对象和 30例脑外伤患者监测 SEP的中枢传导时间 ( CCT) ,并采用 Glascow昏迷评分 ( GCS)评价患者的意识水平 ,患者出院或死亡时用 Glascow预后评分 ( GOS)评价预后。结果 :CCT( B)与 GCS、GOS均显著相关 ,CCT( W)、CCT( DIFF)与 GCS、GOS不相关。就判断预后的准确性而言 ,GCS+CCT( B)两者联用的准确性最高。结论 :SEP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 感觉诱发电位 颅脑损伤 预后 SEP
下载PDF
小肽转运载体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宇旌 王秉玉 +2 位作者 张勇 李欣蔚 邵彩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47-1853,共7页
小肽转运载体1(PepT1)是H+/肽偶联的转运载体。该载体通过利用肠腔到肠细胞的质子梯度来转运二肽和三肽。PepT1对游离氨基酸、多肽在动物肠道内的转运调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PepT1的分类、生物学特征及功能,并探讨了影响PepT1活... 小肽转运载体1(PepT1)是H+/肽偶联的转运载体。该载体通过利用肠腔到肠细胞的质子梯度来转运二肽和三肽。PepT1对游离氨基酸、多肽在动物肠道内的转运调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PepT1的分类、生物学特征及功能,并探讨了影响PepT1活性调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肽转运载体1 生物学特性 功能
下载PDF
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和预防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永谦 丁美修 +2 位作者 郭智霖 王秉玉 吴逸群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4例颅颌面联合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0例(71.4%)脑脊液漏患者经保守治疗和腰池引流,于3~32d内治愈,4例(28.6%)... 目的:探讨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4例颅颌面联合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0例(71.4%)脑脊液漏患者经保守治疗和腰池引流,于3~32d内治愈,4例(28.6%)行手术修补,其中3例1次修补成功,1例2次修补成功。全组共5例(35.7%)并发颅内感染,1例(7.1%)死亡。结论:持续腰池引流对大部分术后脑脊液漏患者是安全有效的,经保守治疗无效或间断性反复发作的患者,建议应用多层重建技术修补漏口,以免引起颅内感染。术中严密修补硬脑膜和重建颅底缺损,消灭死腔是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颌面肿瘤 脑脊液漏 防治 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切除术
下载PDF
单侧颈动脉结扎后脑缺血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仲骏 丁美修 王秉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 研究单侧颈动脉结扎后脑病理生理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结扎沙土鼠左颈总动脉( CAL )。结扎前后测定双侧脑电能量 ( P) ,计算结扎后左右 P之比占结扎前的百分率 ( r P)。测量结扎远近端血管直径 ,计算其比值 ( D)。术后解剖脑... 目的 研究单侧颈动脉结扎后脑病理生理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结扎沙土鼠左颈总动脉( CAL )。结扎前后测定双侧脑电能量 ( P) ,计算结扎后左右 P之比占结扎前的百分率 ( r P)。测量结扎远近端血管直径 ,计算其比值 ( D)。术后解剖脑底血管 ( A) ,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 ( U ) ,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脑细胞死亡率( C)。结果  CAL后 ,3 3 .3 %( 10 / 3 0 )的动物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 S)。症状组 D、r P、C分别为 5 8.6%± 6.9%、5 2 .3 %± 16.6%和 3 0 .4 %± 2 4 .6%。无症状组分别为 75 .5 %± 6.6%、87.8%± 7.0 %和 5 .9%± 2 .4 %。r P、D、C相互间均呈显著相关。缺乏前交通动脉 ( ACo A )的动物都出现了 S;但有 ACo A动物中也有 9.1%( 2 / 2 2 )出现 S。无症状组中有个别表现为细胞变暗、染色质异常凝集 ,症状组则呈不同程度脑缺血表现。结论  CAL后 S与其 A有关 ,而 U和 C可由 D及 r P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结扎 脑底血管 脑电能量 电镜 流式细胞仪 脑缺血
下载PDF
单侧颈动脉阻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仲骏 丁美修 +3 位作者 张志愿 王秉玉 竺涵光 顾章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75-76,共2页
目的预测颈动脉阻断的耐受性。 方法回顾总结颈动脉阻断 1 7例 ,其中 1 1例术前行Matas试验、旁路术、脑血管造影 (CAG)以及经颅多普勒 (TCD)、局部脑氧饱和度 (rSO2 )、体感诱发电位 (SSEP)和残端压等监测 ,5例行急诊颈动脉阻断。 ... 目的预测颈动脉阻断的耐受性。 方法回顾总结颈动脉阻断 1 7例 ,其中 1 1例术前行Matas试验、旁路术、脑血管造影 (CAG)以及经颅多普勒 (TCD)、局部脑氧饱和度 (rSO2 )、体感诱发电位 (SSEP)和残端压等监测 ,5例行急诊颈动脉阻断。 结果颈动脉阻断后大脑中动脉 (MCA)平均血流速度下降 (31± 1 2 ) % (P =0 .0 0 1 ) ,rSO2减小 (4± 1 .6 ) % (P =0 .0 0 1 )。 5例 (2 9.1 % )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结论颈动脉安全阻断的关键是术前行耐受性试验 ,其中球囊阻断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同时应尽量避免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阻断 耐受 并发症
下载PDF
无创检测一侧颈动脉阻断的危险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仲骏 王秉玉 丁美修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 用无创方法检测颈动脉阻断 (CAO)时脑的耐受性。方法 对 16例患者在暂时性或永久性CAO前行压颈试验 ,并用经颅多普勒 (TCD)、局部脑氧饱和度 (rSO2 )和体感诱发电位 (SEP)进行监测。结果 本组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出现。CAO后 ,... 目的 用无创方法检测颈动脉阻断 (CAO)时脑的耐受性。方法 对 16例患者在暂时性或永久性CAO前行压颈试验 ,并用经颅多普勒 (TCD)、局部脑氧饱和度 (rSO2 )和体感诱发电位 (SEP)进行监测。结果 本组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出现。CAO后 ,同侧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mV)下降 (33.73± 14.45 ) %和翻转为正向 (2 7.6 9± 2 3.15 )cm/s ;rSO2 下降 (5 .18± 1.91) % ;SEP波幅下降均在 5 0 %以内。rSO2 下降与mV下降率间呈正相关 (r =0 .89,P =0 .0 0 0 1)。压颈和阻断时测得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当mV下降大于 70 %、rSO2 减小超过 10 %或SEP波幅变化大于 5 0 %时 ,行CAO有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体感诱发电位 无创检测 颈动脉阻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