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影响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因素。方法调查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的140次造血干细胞相关参数,CD34^(+)细胞计数≥2×10^(6)/kg计为良好组,<2×10^(6)/kg计为不佳...目的调查影响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因素。方法调查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的140次造血干细胞相关参数,CD34^(+)细胞计数≥2×10^(6)/kg计为良好组,<2×10^(6)/kg计为不佳组。分析两组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诊断、采血血量、到达低点天数、低点时白细胞计数、低点到采集天数、采集前1日白细胞计数、采集当日白细胞计数、采集当日淋巴细胞计数、采集当日单核细胞计数、采集当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采集干细胞容量、循环总血量等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诊断、性别、到达低点天数(中位数8.0 d vs 7.0 d,P<0.05)、低点白细胞计数(中位数0.9×10^(9)/L vs 0.4×10^(9)/L,P<0.05)、低点到采集天数(中位数4.0 d vs 6.0 d,P<0.001)、采集当日白细胞计数(中位数10.8×10^(9)/L vs 7.5×10^(9)/L,P<0.05)、单核细胞计数(中位数2.1×10^(9)/L vs 1.3×10^(9)/L,P<0.001)和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1.1×10^(9)/L vs 0.7×10^(9)/L,P<0.05)、当日血红蛋白值(中位数97.0 g/L vs 91.0 g/L,P<0.05)、当日红细胞压积(中位数29.2%vs 25.9%,P<0.05)、循环血量(中位数9112 mL vs 9998 mL,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患者年龄(中位数49 y vs 52 y)、低点到采集天数(中位数4.0 d vs 6.0 d)、采集当日单核细胞计数(中位数2.1×10^(9)/L vs 1.3×10^(9)/L)是影响采集效果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可能影响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年龄、低点到采集天数、采集当日单核细胞计数是影响采集效果独立风险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对1例ABw亚型患者进行A型血浆置换后血型血清学变化以及是否发生溶血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使用微柱凝胶技术、微柱玻璃珠技术、盐水试管法、吸收放散等血型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式进行ABO血型鉴定和基因分型,对患者血浆置...目的对1例ABw亚型患者进行A型血浆置换后血型血清学变化以及是否发生溶血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使用微柱凝胶技术、微柱玻璃珠技术、盐水试管法、吸收放散等血型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式进行ABO血型鉴定和基因分型,对患者血浆置换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于行2000 mL A型血浆置换后转入本院,d 2检测正反定型相符;d 3检测反定B细胞凝集强度为±~1+,正反定型不符。经试管法、人源抗-B吸收放散试验确认存在B抗原,分子生物学鉴定为ABw03型。患者用A型血浆进行血浆置换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一过性下降,肌酐一过性轻度上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持续下降,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一过性下降后上升,提示存在轻微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ABO亚型患者含弱A或B抗原,输注大量血浆可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应严格按照ABO血型正反定型标准判断血型结果,对弱凝集采取额外实验室检查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可以减少ABO亚型的漏检,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影响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因素。方法调查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的140次造血干细胞相关参数,CD34^(+)细胞计数≥2×10^(6)/kg计为良好组,<2×10^(6)/kg计为不佳组。分析两组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诊断、采血血量、到达低点天数、低点时白细胞计数、低点到采集天数、采集前1日白细胞计数、采集当日白细胞计数、采集当日淋巴细胞计数、采集当日单核细胞计数、采集当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采集干细胞容量、循环总血量等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诊断、性别、到达低点天数(中位数8.0 d vs 7.0 d,P<0.05)、低点白细胞计数(中位数0.9×10^(9)/L vs 0.4×10^(9)/L,P<0.05)、低点到采集天数(中位数4.0 d vs 6.0 d,P<0.001)、采集当日白细胞计数(中位数10.8×10^(9)/L vs 7.5×10^(9)/L,P<0.05)、单核细胞计数(中位数2.1×10^(9)/L vs 1.3×10^(9)/L,P<0.001)和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1.1×10^(9)/L vs 0.7×10^(9)/L,P<0.05)、当日血红蛋白值(中位数97.0 g/L vs 91.0 g/L,P<0.05)、当日红细胞压积(中位数29.2%vs 25.9%,P<0.05)、循环血量(中位数9112 mL vs 9998 mL,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患者年龄(中位数49 y vs 52 y)、低点到采集天数(中位数4.0 d vs 6.0 d)、采集当日单核细胞计数(中位数2.1×10^(9)/L vs 1.3×10^(9)/L)是影响采集效果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可能影响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年龄、低点到采集天数、采集当日单核细胞计数是影响采集效果独立风险因素。
文摘目的对1例ABw亚型患者进行A型血浆置换后血型血清学变化以及是否发生溶血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使用微柱凝胶技术、微柱玻璃珠技术、盐水试管法、吸收放散等血型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式进行ABO血型鉴定和基因分型,对患者血浆置换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于行2000 mL A型血浆置换后转入本院,d 2检测正反定型相符;d 3检测反定B细胞凝集强度为±~1+,正反定型不符。经试管法、人源抗-B吸收放散试验确认存在B抗原,分子生物学鉴定为ABw03型。患者用A型血浆进行血浆置换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一过性下降,肌酐一过性轻度上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持续下降,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一过性下降后上升,提示存在轻微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ABO亚型患者含弱A或B抗原,输注大量血浆可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应严格按照ABO血型正反定型标准判断血型结果,对弱凝集采取额外实验室检查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可以减少ABO亚型的漏检,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