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代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耳聋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秋权 黄莎莎 +4 位作者 袁永一 康东洋 吴婕 张昕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应用第三代测序技术(TGS)明确一例伴内耳畸形的男性聋儿的分子病因,并探讨TGS用于临床检测遗传性耳聋基因CNVs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的TGS平台(Oxford Nanopore)对先证者行全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对于检测到的基因组C... 目的应用第三代测序技术(TGS)明确一例伴内耳畸形的男性聋儿的分子病因,并探讨TGS用于临床检测遗传性耳聋基因CNVs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的TGS平台(Oxford Nanopore)对先证者行全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对于检测到的基因组CNVs应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结果TGS检测提示患儿Xq21.1(chrX:81079396-84457540)区域存在约3.38Mb、包含POU3F4基因的半合子缺失变异,确定了其准确的断点位置。经Sanger测序验证,且明确变异来源于母亲。通过排除其他基因致病性,最终确定POU3F4基因缺失为致病原因。结论TGS能够有效提供基因拷贝数变异信息及精确定位断点,可为遗传性耳聋分子诊断及进一步遗传咨询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对耳聋出生缺陷的预防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内耳畸形 拷贝数变异 三代测序 POU3F4
下载PDF
基因拷贝数变异在遗传性耳聋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秋权 黄莎莎 +4 位作者 袁永一 康东洋 吴婕 张昕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1-295,共5页
耳聋是最常见的严重影响言语交流的残疾之一,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新生聋儿是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的。引起耳聋的致病基因和突变种类众多,其中,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被确认为是广泛存在于人类基因组DNA的重要变异形式,... 耳聋是最常见的严重影响言语交流的残疾之一,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新生聋儿是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的。引起耳聋的致病基因和突变种类众多,其中,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被确认为是广泛存在于人类基因组DNA的重要变异形式,并且可以通过干扰基因表达来调控表型,是影响人类某些疾病的重要因素,其在遗传性耳聋致病机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致病性CNVs被发现、鉴定及定位。本文就目前CNVs与遗传性耳聋的关系研究作一综述,详细阐述CNVs在遗传性耳聋分子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拷贝数变异 遗传性耳聋
下载PDF
隐性听力损失病因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超越 杨金源 +4 位作者 王秋权 邱士伟 黄莎莎 袁永一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3-667,共5页
隐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是一种新的听觉障碍概念,于2015年由Liberman阐明[1],患者表现为纯音测听结果阈值正常,在处理复杂言语信息及时域编码功能方面的能力缺失,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更加明显,即表现为噪声环境下言语识... 隐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是一种新的听觉障碍概念,于2015年由Liberman阐明[1],患者表现为纯音测听结果阈值正常,在处理复杂言语信息及时域编码功能方面的能力缺失,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更加明显,即表现为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率下降。噪声暴露、老化、耳毒性药物和周围神经病变是已经较为明确的HHL致病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听力损失 致病机制 病因
下载PDF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助力多发性骨性联合综合征家系生育健康后代1例
4
作者 傅莹 黄莎莎 +5 位作者 王秋权 韩明昱 王国建 康东洋 戴朴 袁永一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248,共6页
本文报告1个多发性骨性联合综合征1型(multiple synostoses syndrome-1,SYNS1)家系,其特点是传导性听力损失、指近端关节屈曲障碍以及独特的面容。全外显子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OG基因中的一个错义致病变异c.554C>G(Ser185Cys)... 本文报告1个多发性骨性联合综合征1型(multiple synostoses syndrome-1,SYNS1)家系,其特点是传导性听力损失、指近端关节屈曲障碍以及独特的面容。全外显子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OG基因中的一个错义致病变异c.554C>G(Ser185Cys)在该家族中共分离。针对该家系生育听力健康后代的需求,我们分析了SYNS1的遗传原因、表型特点,对该家系进行了遗传咨询,采用基于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连锁分析、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技术进行预防。体外受精获得基因型正常胚胎3枚,移植其中1枚,孕期产前检测提示胎儿基因型正常且发育良好,出生后表型及基因型评估提示新生儿健康且未携带SYNS1致病基因变异。针对非严重致残的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传导性耳聋及其相关综合征,采用PGT技术进行预防有助于避免致病基因变异垂直传递,是既能帮助高危家庭生育健康后代又符合伦理规定的一种可选预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检测 传导性耳聋 生育健康 新生儿健康 关节屈曲 遗传性疾病 垂直传递 遗传咨询
原文传递
OTOA基因变异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的表型-基因型分析
5
作者 杨金源 王秋权 +6 位作者 韩明昱 黄莎莎 康东洋 张昕 杨苏燕 戴朴 袁永一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0-469,共10页
目的分析OTOA基因变异导致的遗传性聋患者的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经二代测序诊断为OTOA基因变异致聋的6个家系进行病史、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分析,在家系内对发现的序列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 目的分析OTOA基因变异导致的遗传性聋患者的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经二代测序诊断为OTOA基因变异致聋的6个家系进行病史、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分析,在家系内对发现的序列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发现的拷贝数变异进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验证。结果6个散发耳聋家系的先证者均表现为低频轻~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高频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中1例为语前聋,5例为语后聋。6例先证者中1例携带OTOA基因纯合变异,5例携带OTOA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共鉴定了OTOA基因9个致病性变异(分别是6个拷贝数变异、2个缺失变异和1个错义变异)和2个临床意义未明的错义变异;5个单核苷酸变异中有3个为未经报道的新变异[c.1265G>T(p.Gly422Val)、c.1534delG(p.Ala513Leufs*11)及c.3292C>T(p.Gln1098fs*)]。结论OTOA基因变异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本组病例中临床表型主要为语后发生的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少数表现为语前先天性聋;其致病变异主要以拷贝数变异为主,其次为缺失变异和错义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性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OTOA基因 拷贝数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