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北马营地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1
作者 王稀玉 陶光活 张璞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13,共13页
对华北北缘中段马营地区的晚三叠纪酸性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马营地区晚三叠纪酸性侵入岩主要包括细粒、中粒和粗粒二长花岗岩。研究表明,马营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232~236.2 Ma,SiO_(2)为74.26%... 对华北北缘中段马营地区的晚三叠纪酸性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马营地区晚三叠纪酸性侵入岩主要包括细粒、中粒和粗粒二长花岗岩。研究表明,马营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232~236.2 Ma,SiO_(2)为74.26%~76.54%,铝指数A/CNK=1.04~1.14,K_(2) O/Na_(2) O为0.76~1.44,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8.89~18.28,(La/Yb)N为10.35~29.33。具负至正的Eu异常,δEu为0.59~1.2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亏损Nb、P和Ti。马营二长花岗岩的成分受分离结晶作用控制,其部分地球化学特征接近A型花岗岩,但Zr+Nb+Ce+Y为99.8~184.5×10^(6),10000 Ga/Al为2.2~2.8,TZr为724℃~814℃,为典型的非A型花岗岩。P_(2)O_(5)随着SiO_(2)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并且样品中SiO_(2)含量大于75%的样品,其P_(2)O_(5)为0.01%~0.04%,与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相符。微量元素特征结合前人成果显示,马营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主要起源于古老地壳,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贡献,说明除了碰撞后的减薄过程外,深部岩浆系统的作用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北缘 晚三叠纪 马营二长花岗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