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筱春 赵世林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9-102,共4页
该文阐述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包括 :1)昆明市是云南省最大的游客集散地 ,游客集散地处于变动状态 ,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性大、景区 (点 )分布不合理 ;2 )游客集散地的变化受制于游客市场的变化 ,旅游产品的变化及产品的级别、... 该文阐述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包括 :1)昆明市是云南省最大的游客集散地 ,游客集散地处于变动状态 ,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性大、景区 (点 )分布不合理 ;2 )游客集散地的变化受制于游客市场的变化 ,旅游产品的变化及产品的级别、数量、景区 (点 )的分布和行政隶属关系。提出淘汰过时的旅游产品 ,从市场需求出发新增和重建景区 (点 ) ,增加游客集散地的数量 ,建立立体旅游网络系统 ,增强旅游网络系统的稳定性 ,重构云南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旅游目的地 空间结构 旅游资源 游客市场
下载PDF
论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持续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筱春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52,共4页
云南旅游业走过了一段持续发展的历程 ,并步入了稳定发展阶段。这是许多影响因子促成的 ,既有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 ,又有资源条件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战略决策 ,使之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分析 ,云南旅游业发展... 云南旅游业走过了一段持续发展的历程 ,并步入了稳定发展阶段。这是许多影响因子促成的 ,既有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 ,又有资源条件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战略决策 ,使之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分析 ,云南旅游业发展的许多环节中也还潜伏着问题和隐患。居安思危 ,冷静地审视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采取正确解决和应对的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旅游业 持续发展 影响因子 存在问题
下载PDF
德国国土空间规划及其对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启示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筱春 张娜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3年第1期44-52,58,共10页
通过对德国国土空间规划历程、规划背景、规划理念、规划体系、规划协调、区域政策、科学支撑、人才培养等的深入分析总结,提出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应该逐步推行规划立法,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法制化;构建分工明确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通过对德国国土空间规划历程、规划背景、规划理念、规划体系、规划协调、区域政策、科学支撑、人才培养等的深入分析总结,提出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应该逐步推行规划立法,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法制化;构建分工明确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搭建规划协调平台,建立国土空间利用协调制度;区域政策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结合,设立空间发展投资政策;提高公众参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程度;加强国土空间规划队伍建设、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规划体系 规划实施 主体功能区规划 云南省
下载PDF
关于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方式的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筱春 《旅游研究》 2018年第1期5-8,共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少数民族村寨涉足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是未来较长时期需要重点发展的区域.
关键词 民族村寨旅游 发展方式 少数民族村寨 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 贫困地区 西部大开发 革命老区
下载PDF
昆明坝子水体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筱春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1年第z1期32-36,共5页
昆明坝子是人口和工业布局密集度高的地区 ,其境内水体已遭受严重污染。按国际标准计算 ,该地区是水资源极贫乏区。昆明坝子的水环境已极度超载 ;目前恶化尚未得到遏止。水资源已出现供求缺口 ,只能依靠从外流域引水。从水体承载力分析 。
关键词 昆明坝子 水体 承载力
下载PDF
论石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6
作者 王筱春 赵世林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36-39,共4页
石林是闻名遐尔的旅游景区。这里除了具有以喀斯特地貌为特色的自然景观外 ,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石林旅游业的发展既要充分认识、开发这些资源 ,又要重视文化主体———当地居民和社区的参与 ;在发展中建构产业发展模式 ,优化资源... 石林是闻名遐尔的旅游景区。这里除了具有以喀斯特地貌为特色的自然景观外 ,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石林旅游业的发展既要充分认识、开发这些资源 ,又要重视文化主体———当地居民和社区的参与 ;在发展中建构产业发展模式 ,优化资源配置 ,调整经济利益分配格局 ,完善旅游管理和协调机制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林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文化资源 资源配置 优化 旅游管理 资源开发
下载PDF
景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7
作者 王筱春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44-48,共5页
本文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旅游业发展现状作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 ,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其存在的问题作了剖析 ;在实地规划和开发上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设想。
关键词 云南 景洪市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 开发 布局 旅游环境建设
下载PDF
基于GIS的昆明城市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夏既胜 付黎涅 +4 位作者 刘本玉 谈树成 易琦 王筱春 赵筱青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城市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离不开城市的地质基础条件。因此,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是城市发展与规划必需的基础工作。在分析了昆明盆地的地质基础条件之后,从正负两面阐述了影响昆明城市发展的主要地质环境条件,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分... 城市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离不开城市的地质基础条件。因此,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是城市发展与规划必需的基础工作。在分析了昆明盆地的地质基础条件之后,从正负两面阐述了影响昆明城市发展的主要地质环境条件,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GIS的空间叠置技术,对昆明市市域区和规划区新建、扩建区域进行了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分级。本区域共分为三级:第一级为适宜建设区,第二级为适度控制建设区,第三级为中度控制建设区。同时认为,从地质环境条件来看,昆明盆地内没有严格控制建设的区域。该研究为昆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承载力 昆明盆地 软土 GIS
下载PDF
省域尺度县域综合发展潜力空间分异研究——以云南省为实证 被引量:18
9
作者 马仁锋 王筱春 +1 位作者 李文婧 马俊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4-350,共7页
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建构了5类集成性指标项和由"主导影响因素的单要素整体分析—可量化主导因素的基于ArcGIS层次聚类分析法—瓶颈因素限制法"构成的技术路线,测度以云南为代表的山区省份县域综合发展潜力的空间分异特... 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建构了5类集成性指标项和由"主导影响因素的单要素整体分析—可量化主导因素的基于ArcGIS层次聚类分析法—瓶颈因素限制法"构成的技术路线,测度以云南为代表的山区省份县域综合发展潜力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云南省县域综合发展潜力差异性显著,且存在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②总体空间分异呈现城市群高而周边低,交通干线廊道高而影响区低格局,而滇中城市群已形成中心—边缘格局,滇东南、滇西、滇南等城镇密集区初现点状格局;③总体空间分异与交通条件、经济基础呈高度空间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综合发展潜力 空间分异 云南省 空间分析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建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马仁锋 王筱春 +1 位作者 张猛 刘修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5,共6页
主体功能区划对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创新提出了挑战。在研习区划理论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试点省实践的基础上发现:(1)主体功能区划既是综合性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又是其结果,同时,还是地域空间管制的科学方法之一。(2)现有方法研究... 主体功能区划对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创新提出了挑战。在研习区划理论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试点省实践的基础上发现:(1)主体功能区划既是综合性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又是其结果,同时,还是地域空间管制的科学方法之一。(2)现有方法研究集中在实践层面的具体方法上,且仍停留在实证主义和结构主义相融合的哲学基础上,缺乏对区划方法的人本主义探讨。(3)现有研究虽初步形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和程序,但区域功能判别和功能区域定界及指标体系构建仍未取得突破。基于此,首次提出了由区划哲学层次方法论、区划科学层次基本方法、区划实践层次具体方法构成三层一体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深入阐述了方法体系中每层的功能及逻辑关联,各层方法的内涵、基本内容,梳理出区划实践层次具体方法的方法路线、区划技术程序及其关键步骤常用方法等一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省级主体功能区划 方法体系 方法建构
下载PDF
省域尺度的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仁锋 张海燕 +1 位作者 沈玉芳 王筱春 《开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3,共6页
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研究,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践的迫切需求。在分析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特性、评价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建构了由显示性、解释性指标类构成的区域综合发展潜力逻辑框架... 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研究,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践的迫切需求。在分析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特性、评价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建构了由显示性、解释性指标类构成的区域综合发展潜力逻辑框架。并结合现有研究进一步建构了由目标层—指标层—指标项三级复合而成的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指标体系和现有的评价方法利弊,提出系统聚类分析法是省域尺度县级单元综合发展潜力的最合适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综合发展潜力 评价 指标体系框架 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
下载PDF
区域发展潜力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仁锋 王筱春 +1 位作者 沈玉芳 杨立武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8-120,130,共4页
区域发展潜力是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划理论的基础研究内容,也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任务的基础工作之一。对区域发展潜力的相关概念、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评价方法、转化对策等的研究现状和... 区域发展潜力是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划理论的基础研究内容,也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任务的基础工作之一。对区域发展潜力的相关概念、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评价方法、转化对策等的研究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发展潜力 主体功能区 理论研究 综述
下载PDF
上海大都市协调发展的规划体制创新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仁锋 沈玉芳 +3 位作者 张海燕 王筱春 张婧 王能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2,共6页
大都市区城乡的统筹发展是实现都市区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现行大都市区的规划管理体制实行切块式城乡规划和分散于多个职能部门的规划管理,这不利于综合性空间规划的全覆盖;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行业(或专项... 大都市区城乡的统筹发展是实现都市区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现行大都市区的规划管理体制实行切块式城乡规划和分散于多个职能部门的规划管理,这不利于综合性空间规划的全覆盖;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行业(或专项)规划的衔接;更不利于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的融合与协调。基于此,以上海大都市区为实证,围绕现行规划管理体制的弊端,重点分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规划体制诉求,探索性构建出中国大都区规划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规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都市 城乡统筹发展 主体功能区规划 规划体制
下载PDF
云南省区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马仁锋 王筱春 刘修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78,共5页
选择云南省为实证区域,建构了主导影响因素—基于层次聚类的空间叠加法,评价云南省区域综合发展潜力。全省县域综合发展潜力空间上呈现滇中高、外围低,交通干线与城镇节点区域高、乡村区域低的特点;且滇中初步形成中心—外围格局,滇东... 选择云南省为实证区域,建构了主导影响因素—基于层次聚类的空间叠加法,评价云南省区域综合发展潜力。全省县域综合发展潜力空间上呈现滇中高、外围低,交通干线与城镇节点区域高、乡村区域低的特点;且滇中初步形成中心—外围格局,滇东南、滇西与滇南初步形成点状。区域发展潜力与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呈高度正相关,综合评价将云南省分为高、中、低3类潜力区域,其发展模式分别为:技术与体制创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有序化、高效益"的城市群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县域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集聚城镇密集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城镇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发展潜力 发展潜力区划 发展模式
下载PDF
滇西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彭永岸 王筱春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滇西北横断山区,由于地质的强烈作用,形成三江相间并流的地貌大奇观,有众多峡谷和高大雪山群,低纬低海拔的冰川。气候多样,生物资源品种繁多,垂直地带性非常明显。集聚了最壮丽的自然风光。多民族聚居,社会发展层次有先有后,有... 滇西北横断山区,由于地质的强烈作用,形成三江相间并流的地貌大奇观,有众多峡谷和高大雪山群,低纬低海拔的冰川。气候多样,生物资源品种繁多,垂直地带性非常明显。集聚了最壮丽的自然风光。多民族聚居,社会发展层次有先有后,有人类社会发展的博物馆之称。民族风情浓郁。大理、丽江、巍山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与众多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融为一体。随着香格里拉在滇西北的定位以及丽江古城被列为人类文化遗产,它将成为21世纪中国最具开发潜力的旅游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旅游热点 滇西北 云南 旅游资源
下载PDF
云南孟连土司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陆泓 王筱春 朱彤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9-25,共7页
元代勐卯王室罕叭法率领其部落由勐卯迁徙到孟连,途经西盟与大马撒佤族酋长和亲 结盟,从元代至民国年间孟连土司守土保民,勤守贡职,中央政府一直承认其世袭。从某种意义上说,没 有孟连土司就没有孟连的历史。其在守卫孟连、传播文... 元代勐卯王室罕叭法率领其部落由勐卯迁徙到孟连,途经西盟与大马撒佤族酋长和亲 结盟,从元代至民国年间孟连土司守土保民,勤守贡职,中央政府一直承认其世袭。从某种意义上说,没 有孟连土司就没有孟连的历史。其在守卫孟连、传播文化,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政治、经济联系,促进民族 团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随着傣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司制度必然走向消亡。土司制度 的历史如今仍是中华民族汲取国家统一方略的思想宝库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连土司 土司经济 土司政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地理特征、模式及地理要素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陆泓 王筱春 王建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9-13,共5页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独特的人文表现有规律地分布于各地区,其地理特征由物质、精神、自然三个层次组合形成,是传统建筑文化模式的地区表现,与地理要素有辩证逻辑关系。地理要素复合体内涵发生变化,导致国家、地区、聚落之间或内部建筑文...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独特的人文表现有规律地分布于各地区,其地理特征由物质、精神、自然三个层次组合形成,是传统建筑文化模式的地区表现,与地理要素有辩证逻辑关系。地理要素复合体内涵发生变化,导致国家、地区、聚落之间或内部建筑文化地理特征产生差异,并以此为支撑形成建筑文化体系。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模式的形成、演化、扩散主要来自黄河长江流域社区经济基础的嬗变及整合所产生的内力控制与推动,部分来自外域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文化地理 建筑模式 地区表现 地理要素
下载PDF
省域尺度县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兼论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中省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仁锋 沈玉芳 +1 位作者 王筱春 刘修通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60,共8页
区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研究,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践的迫切需求。从省域县级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特性、目标与内容入手,建构了显示性、解释性两类指标构成的省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 区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研究,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践的迫切需求。从省域县级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特性、目标与内容入手,建构了显示性、解释性两类指标构成的省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结合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研究建立了由目标层—指标层—指标项三级复合而成的省域县级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初步量化与综合测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 指标体系框架 省级主体功能区划
下载PDF
滇西北横断山区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21世纪中国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区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永岸 王筱春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7-311,共5页
滇西北横断山区, 由于地质的强烈作用, 形成怒江、澜沦江、金沙江三江相间并流的地貌大奇观, 有众多峡谷和高大雪山群, 低纬低海拔的冰川。气候多样, 生物资源品种繁多, 垂直地带性非常明显, 集聚了最壮丽的自然风光。藏、纳西... 滇西北横断山区, 由于地质的强烈作用, 形成怒江、澜沦江、金沙江三江相间并流的地貌大奇观, 有众多峡谷和高大雪山群, 低纬低海拔的冰川。气候多样, 生物资源品种繁多, 垂直地带性非常明显, 集聚了最壮丽的自然风光。藏、纳西、白、彝、傈僳、怒、独龙、普米、回等民族聚居, 社会发展层次有先有后, 有人类社会发展的博物馆之称, 民族风情浓郁。大理、丽江、巍山3 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与众多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融为一体。随着香格里拉在滇西北的定位以及丽江古城被列为人类文化遗产, 人们揭开了这块神秘土地的面纱。它是21 世纪中国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旅游热点 滇西北 横断山区 旅游资源
下载PDF
金沙江中游移民与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仁锋 李勤 +1 位作者 殷惠艳 王筱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87-90,93,共5页
金沙江中游是我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关键区域。"西电东送"骨干工程的水电站均分布在此江段。对该区域资源环境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水电站建成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结合新型移民安置思... 金沙江中游是我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关键区域。"西电东送"骨干工程的水电站均分布在此江段。对该区域资源环境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水电站建成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结合新型移民安置思路得到:①农业资源丰富多样,旅游资源待开发潜力巨大,但是资源开发却面临着资金交通制约、生态环境脆弱和开发模式转型问题;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低,经济结构中以种植业为主的农牧业占主导,林业和特色产业有待进一步开发,产业发展面临着门类与区域不均衡等;③以产业安置和带动移民发展为切入点,创新库区优势产业发展思路。提出了该区域必须以梯级电站和水能开发为契机,切实抓好水电建设的后续优势产业发展和移民工作,立足资源优势,主打"优势"和"特色"战略,寻找区域产业—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产业 移民 安置思路 金沙江中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