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免疫机制在癌症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海慧 王素匣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0期1737-1739,共3页
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在疼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的相互作用均促使了疼痛的发展。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内存在多种与疼痛有关的卫星细胞和免疫细胞,如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其均对神经元功能有着很大的影响[1]。... 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在疼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的相互作用均促使了疼痛的发展。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内存在多种与疼痛有关的卫星细胞和免疫细胞,如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其均对神经元功能有着很大的影响[1]。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不仅介导着机体炎性及神经性的疼痛的发生,而且与在癌症及其治疗过程疼痛的产生也密切相关。目前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移植物抗宿主病 神经免疫 疼痛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取栓患者血栓成分与预后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素匣 吴虹辰 +7 位作者 文岚 李光建 陈林 刘渠 吴敏 刘璐 陈康宁 周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976-1981,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支架取栓的患者血栓成分与其预后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在我科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经卒中绿色通道小组评定可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且成功取出血栓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TOAST分型、血...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支架取栓的患者血栓成分与其预后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在我科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经卒中绿色通道小组评定可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且成功取出血栓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TOAST分型、血栓位置、取栓次数、手术再通时间、TICI分级和是否使用rt-PA静脉溶栓等,进行3个月时mRS评分随访。同时对所取的血栓进行HE染色分析血栓成分,最终分析血栓成分与预后的可能相关性。结果根据TOAST分型48例患者中心源性卒中患者2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16例,不明原因卒中患者8例。其中心源性血栓中纤维蛋白/血小板的含量比例明显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62.9±15.9)%vs(50.9±1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源性血栓中的红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32.0±15.3)%vs(43.6±1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血栓组成成分的比例,血栓中富含纤维蛋白/血小板的患者35例,血栓中富含红细胞的患者13例。在3个月mRS评分预后良好率中,血栓中富含纤维蛋白/血小板的患者明显低于富含红细胞血栓的患者(26%vs 6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取栓患者中使用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手术再通时间明显短于未使用rt-PA静脉溶栓患者[(90±47.6)min vs(131.6±57.5)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取栓患者血栓成分中纤维蛋白/血小板含量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使用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手术再通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术 血栓成分 预后
下载PDF
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30例难治性PH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
作者 石英 聂发传 王素匣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4026-4027,共2页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对难治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0例(常规药物联合神经阻滞治疗1个疗程后VAS>5分)分为曲马多组(T组)、芬太尼组(F组),每组15例。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l...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对难治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0例(常规药物联合神经阻滞治疗1个疗程后VAS>5分)分为曲马多组(T组)、芬太尼组(F组),每组15例。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F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F组较高(P<0.05)。F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T组低(P>0.05);F组未出现排尿困难,T组发生率为26.67%(P<0.05);T组在治疗后便秘发生率为40%,F组无便秘情况(P<0.05);F组嗜睡的发生率比T组高(P<0.05);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难治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带状 神经痛 芬太尼 镇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传统中医疗法联合低浓度臭氧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海慧 王素匣 陈尧华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04-107,共4页
目的分析传统疗法联合低浓度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对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85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 目的分析传统疗法联合低浓度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对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85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拔罐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浓度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感受变化及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压痛评分、腰背部功能活动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疗法联合低浓度臭氧疼痛触发点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佳,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感受,有降低功能障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臭氧 疼痛 针刺 拔罐 推拿 功能障碍
下载PDF
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及对患者疼痛、颈部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海慧 王素匣 陈尧华 《陕西中医》 2020年第9期1307-1310,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及颈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取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使用C形臂... 目的:探讨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及颈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取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使用C形臂X线机引导确定进针位置,将混合药液(利多卡因、曲安奈德)推入即可。治疗后需要进行常规观察30 min,吸氧2 h。2次/周,4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温针治疗;穴位主要有天柱、风池、完骨等。属于虚证者使用捻转补法,实证者使用捻转泻法,1次/d,4次为1个疗程。对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观察,了解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颈部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颈部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7%,明显高于对照组70.5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OM评分、NR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生频率、颈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ROM评分分别为(1.16±0.33)分、(1.85±0.26)分,NRS评分分别为(3.26±2.10)分、(4.85±3.22)分,头痛持续时间分别为(3.22±2.28)h、(6.59±7.44)h,头痛发生频率分别为(3.01±1.84)次/周、(2.30±1.87)次/周,PI分别为(0.31±0.55)、(0.74±0.87),RI(0.44±0.03)、(0.61±0.47),各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m(31.85±4.55)cm/s高于对照组(26.35±5.44)cm/s(P<0.05)。结论: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效果较好,减少了患者疼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 颈椎旁神经阻滞 颈源性头痛 颈部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