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下障碍物激光雷达动态识别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紫临 张达 《矿冶》 CAS 2023年第1期104-108,114,共6页
针对井下行人车辆、支护设施、管网线缆等环境障碍物严重影响井下无人机飞行安全的难题,防范飞行故障甚至设备损毁,提出一种井下障碍物激光雷达动态识别方法:采用机载激光雷达对井下环境进行在线扫描并获得高分辨率的点云数据,基于点云... 针对井下行人车辆、支护设施、管网线缆等环境障碍物严重影响井下无人机飞行安全的难题,防范飞行故障甚至设备损毁,提出一种井下障碍物激光雷达动态识别方法:采用机载激光雷达对井下环境进行在线扫描并获得高分辨率的点云数据,基于点云滤波预处理、随机采样一致性(RANSAC)点云分割、欧氏聚类点云聚类方法和主成分分析(PCA)包围盒方法,联合实现对井下环境障碍物的有效实时识别。该方法障碍物识别率达85%,可有效保障井下无人机飞行探测作业安全,服务于智能矿山建设和矿山安全救援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物识别 激光雷达 点云滤波 点云分割 点云聚类 智能矿山
下载PDF
产黄青霉S-3-25的硫酸二乙酯诱变突变株3d10-01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Ⅱ
2
作者 乔桦 徐锐 +7 位作者 杨郁 岳贤琳 王紫临 陈波 朱天骄 崔承彬 张国刚 李长伟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 阐明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3-25的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突变株3d10-01的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根据理化和波谱数据(核磁共振、质谱技术)鉴定化... 目的 阐明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3-25的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突变株3d10-01的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根据理化和波谱数据(核磁共振、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评价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真菌S-3-25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突变株3d10-01的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dehydroaustinol(1)、dehydroaustin(2)、austinol(3)、austinolide(4)、11-acetoxyisoaustinone(5)、penipyridone F(6)、penipyridone C(7)、penipyridone D(8)、1-羟基-3-甲基呫吨酮(9)、1,5-二羟基-3-甲基呫吨酮(10)、nidulalin B(11)、(4S,4a R,9a R)-4a-carbomethoxy-1,4,4a,9atetrahydro-4,8-dihydroxy-6-methylxanthone(12)、(4R,4a S,9a R)-1,9a-dihydronidulalin A(13)、1-羟基-3-羟甲基呫吨酮(14)、1,7-二羟基-3-甲基呫吨酮(15)、(S)-2-methyl-3-[(Z)-benzylidene] hexahydropyrrolo [1,2-a]pyrazine-1,4-dione(16)及pestalasin A(17)。其中化合物1、3、5、6、9、10、15对受试HL60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7、15.0、16.6、26.5、2.0、6.9和28.4μmol/L,此外化合物1对受试K562细胞和He La细胞的IC50分别为24.2和25.4μmol/L。结论 从极地深海来源真菌产黄青霉S-3-25的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突变株3d10-01的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7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0、16为新天然产物,未见有文献数据的报道。化合物1、3、5、6、9、10、15对受试HL60细胞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还对K562和He La细胞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来源真菌 产黄青霉 硫酸二乙酯(DES)诱变 突变株3d10-01 细胞毒
原文传递
毒菇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YNJ-22中嗜氮酮类化合物及其活性研究
3
作者 宫鹤翔 赵雪 +5 位作者 王紫临 康亚帅 鹿跃 郭润东 张国刚 李长伟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目的研究毒菇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 Zhu L.Yang&T.H.Li)来源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Penicillium sp.YNJ-22的次级代谢产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菌株Penici... 目的研究毒菇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 Zhu L.Yang&T.H.Li)来源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Penicillium sp.YNJ-22的次级代谢产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菌株Penicillium sp.YNJ-22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噻唑蓝比色法评价其细胞毒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试其抑菌活性。结果与结论从真菌Penicillium sp.YNJ-22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出10个嗜氮酮类化合物,分别为(11E)-isochromophiloneⅣ(1)、(11Z)-isochromophiloneⅣ(2)、epi-isochromophiloneⅢ(3)、sclerotioramine(4)、penicilphilone A(5)、geumsanol F(6)、WB(7)、geumsanol G(8)、penicilazaphilone B(9)和geumsanol D(10)。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_(50)=(27.37±0.13)、(22.35±9.55)、(26.92±1.00)μmol·L^(-1)],化合物4对A549和MCF-7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IC_(50)=(30.74±2.02)、(34.58±2.45)μmol·L^(-1)]。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和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IC分别为128、64μg·mL^(-1))。本研究是对致命鹅膏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首次报道,其中化合物1的细胞毒活性与化合物2的抑菌活性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氮酮 青霉属 共附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