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奈酸锶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绍泰 姜欢 +2 位作者 宋东升 李超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0-526,共7页
骨代谢是指骨的转化过程,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临床上骨代谢异常疾病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雷奈酸锶(SrR)是同时具有抗骨吸收和促骨形成双重作用的常用药,主要依靠其中的锶(Sr)元素调节骨代谢。目前,国内外学者对SrR在骨代谢... 骨代谢是指骨的转化过程,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临床上骨代谢异常疾病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雷奈酸锶(SrR)是同时具有抗骨吸收和促骨形成双重作用的常用药,主要依靠其中的锶(Sr)元素调节骨代谢。目前,国内外学者对SrR在骨代谢异常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较多,但对其在调节骨吸收和骨形成作用中的机制研究报道较少,尤其各类信号通路在骨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及相关分子表达变化报道较少。现通过各类信号通路及蛋白靶点,主要从SrR对骨代谢影响、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为SrR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 雷奈酸锶 骨吸收 骨形成
下载PDF
正畸固定矫治中硬组织因素对软组织形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宋东升 齐慧川 +2 位作者 王绍泰 李超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8-824,共7页
在正畸固定矫治中,通过改变颌面部硬组织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使软组织产生适应性变化是获得协调和美观面部形貌的主要方式。软、硬组织的改变密切相关,前牙的内收和外展使唇部的凸度、长度、紧张度及颏部的形态发生改变;后牙的近中、... 在正畸固定矫治中,通过改变颌面部硬组织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使软组织产生适应性变化是获得协调和美观面部形貌的主要方式。软、硬组织的改变密切相关,前牙的内收和外展使唇部的凸度、长度、紧张度及颏部的形态发生改变;后牙的近中、远中、伸长和压低移动使下颌骨旋转,从而改变包括鼻、唇部和颏部在内的面下1/3的软组织形态。但颌面软、硬组织的改变并非单一的对应关系,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软组织效应既受其本身长度、厚度和紧张度等特性影响,也受前牙空间位置、牙槽骨及骨面型等个体牙性和骨性特征的影响。此外,矫治过程中个体生长发育对软、硬组织形态产生持续性改变,这将增加治疗结束后患者软组织形貌预测的不确定性。三维面部扫描技术的应用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改进使客观、精准的预测成为可能。现结合国内外相关最新研究成果,从牙弓前、后段牙齿的空间位置改变和个体生长发育等角度,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硬组织因素对软组织形态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制定矫治方案及预测矫治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学 固定矫治 硬组织 软组织侧貌 美学
下载PDF
口腔治疗中前牙区美学的考量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项闫颜 宋东升 +1 位作者 王绍泰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838-841,共4页
前牙区是口腔美学治疗的关键,前牙形态和位置的调整是系统性美学治疗的重要部分。临床诊疗中,口腔期望恢复天然牙形态使之与面型协调;关闭前牙间隙、调整中线位置使弓形美观、对称;通过垂直向和水平向控制使牙列与龈、颊组织关系协调,... 前牙区是口腔美学治疗的关键,前牙形态和位置的调整是系统性美学治疗的重要部分。临床诊疗中,口腔期望恢复天然牙形态使之与面型协调;关闭前牙间隙、调整中线位置使弓形美观、对称;通过垂直向和水平向控制使牙列与龈、颊组织关系协调,展现美丽微笑。完善的前牙美学治疗需要多学科联合、多种治疗方法介入,同时应考虑患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数字化诊疗技术为治疗前美学分析预测、治疗后美学评估提供了保障。该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前牙位置、形态以及牙列与龈、颊等软组织关系等方面对口腔治疗中前牙美学考量因素作一综述,为美学区口腔治疗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前牙区 修复治疗 正畸治疗
下载PDF
机器人在正畸领域的应用以及前景
4
作者 唐林俊 姜欢 +3 位作者 王绍泰 宋东升 李超 胡敏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机器人是能够通过编程和自动控制来完成任务的智能机器,它的发展使得很多工作实现自动化,其中也包括口腔领域[1]。口腔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临床时间,提升临床操作的准确性,给医生的诊疗带来更多的便捷。错牙合畸形不仅会影响美... 机器人是能够通过编程和自动控制来完成任务的智能机器,它的发展使得很多工作实现自动化,其中也包括口腔领域[1]。口腔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临床时间,提升临床操作的准确性,给医生的诊疗带来更多的便捷。错牙合畸形不仅会影响美观、口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口腔功能 临床操作 智能机器 机器人 自动控制 自动化 准确性
原文传递
生物材料表面电荷影响骨形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绍泰 宋东升(综述) 乔春燕(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9-1234,共6页
随着材料学、生物学领域研究的不断进步,集合材料学和生物学双重特性的生物材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制药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在因外伤、肿瘤侵袭、先天畸形等因素造成的骨缺损修复领域,已涌现出... 随着材料学、生物学领域研究的不断进步,集合材料学和生物学双重特性的生物材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制药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在因外伤、肿瘤侵袭、先天畸形等因素造成的骨缺损修复领域,已涌现出很多不同的生物材料,它们在表面电荷、表面润湿性、表面成分、免疫调节等方面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导致修复效果各具差异。本文就生物材料表面电荷对骨形成的影响,以及在生物材料表面引入电荷的方法展开论述,为生物材料表面电荷分布促进骨形成奠定理论基础,以期今后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缺损 表面电荷 表面润湿性 表面成分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多学科联合治疗严重内倾型深覆[牙合]病例一例
6
作者 姜欢 周颖 +1 位作者 王绍泰 胡敏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21年第5期315-321,共7页
本文介绍一例伴有局部牙槽骨缺损和下切牙缺失的严重深覆聆、低角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的多学科联合治疗。固定矫治器排齐牙列,整平牙弓,第一前磨牙区利用颌间交互牵引解除锁聆。在关闭上颌散在间隙的同时,逐步调整上前牙转矩。待转矩得到... 本文介绍一例伴有局部牙槽骨缺损和下切牙缺失的严重深覆聆、低角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的多学科联合治疗。固定矫治器排齐牙列,整平牙弓,第一前磨牙区利用颌间交互牵引解除锁聆。在关闭上颌散在间隙的同时,逐步调整上前牙转矩。待转矩得到适当的恢复后,行上颌中切牙牙根间植骨和上颌前牙区的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技术保证牙周安全。矫治结束后,马里兰桥修复缺失的下切牙,附有斜面导板的Hawley保持器进行保持。完成矫治后,患者的侧貌协调,上下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中线一致,尖磨牙达到中性关系。功能和美观都得到了改善,患者对矫治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器 中性关系 矫治效果 上颌中切牙 斜面导板 上颌前牙区 下切牙 牙槽骨缺损
原文传递
应用上颌骨性扩弓器治疗上颌牙弓狭窄的骨性Ⅱ类高角病例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超 周颖 +3 位作者 唐林俊 王绍泰 胡敏 姜欢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上颌牙弓狭窄是正畸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在乳、替牙列的发病率为8%~23%,恒牙列约为10%;。牙弓狭窄往往是造成许多错[牙合]畸形的重要原因,甚至导致矢状向或垂直向的不调;。现报道1例应用上颌骨性扩弓器(maxillary skeletal expansio... 上颌牙弓狭窄是正畸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在乳、替牙列的发病率为8%~23%,恒牙列约为10%;。牙弓狭窄往往是造成许多错[牙合]畸形的重要原因,甚至导致矢状向或垂直向的不调;。现报道1例应用上颌骨性扩弓器(maxillary skeletal expansion,MSE)治疗上颌牙弓狭窄的骨性Ⅱ类高角病例,通过上颌骨性扩弓匹配牙弓宽度以改善患者面型,掩饰性治疗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一、临床检查1.患者,女,27岁。主诉“前牙有缝、牙不齐”,要求矫治。患者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无正畸史、家族遗传史、外伤史和手术史,存在口呼吸不良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牙弓宽度 恒牙列 上颌牙弓狭窄 扩弓 上颌骨 骨性Ⅱ类高角
原文传递
低角型深覆(牙合)深覆盖成人矫治病例一例
8
作者 魏子清 王绍泰 +2 位作者 李雨桐 胡敏 姜欢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对于深覆深覆盖患者如何更有效地打开咬合,从而实现咬合功能的提升以及面型的改善一直是正畸医生关注的问题[1]。而低角患者因牙槽骨致密[2]其咬合打开也更为困难,同时也增加关闭拔牙间隙的难度。本病例报道一例低角型深覆深覆盖成... 对于深覆深覆盖患者如何更有效地打开咬合,从而实现咬合功能的提升以及面型的改善一直是正畸医生关注的问题[1]。而低角患者因牙槽骨致密[2]其咬合打开也更为困难,同时也增加关闭拔牙间隙的难度。本病例报道一例低角型深覆深覆盖成人矫治病例,通过平面导板、细丝轻力、摇椅弓等多种矫治方法实现咬合打开以及面型美观的提升。一、基本情况患者,男,24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导板 咬合功能 深覆 牙槽骨 病例报道 打开咬合 摇椅弓 低角型
原文传递
上颌交替快速扩缩治疗骨性Ⅲ类患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超 姜欢 +3 位作者 宋东升 王绍泰 唐林俊 胡敏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25-228,共4页
骨性Ⅲ类错是临床中常见的错畸形,根据发病机制分为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或两者兼具的三种类型,其中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患者可以利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前方牵引得以改善。近年来,上颌交替快速扩缩治疗因能产生更令人满意的矫... 骨性Ⅲ类错是临床中常见的错畸形,根据发病机制分为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或两者兼具的三种类型,其中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患者可以利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前方牵引得以改善。近年来,上颌交替快速扩缩治疗因能产生更令人满意的矫治效果而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本文将围绕上颌交替快速扩缩的生物学基础、临床应用及其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骨性Ⅲ类错 上颌发育不足 上颌前方牵引 上颌交替快速扩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