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泼尼龙作用下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绕绕 杨柳 +4 位作者 赵华 尹明丽 郑卫萍 沈中阳 宋红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489-3493,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甲泼尼龙(MP)作用下,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乙肝病毒稳定复制的HepG2.2.15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离人树突状细胞、负载HBs Ag诱导成熟;后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孵,形成IECs与HepG2.2.15共培养,MP处... 目的:探讨体外甲泼尼龙(MP)作用下,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乙肝病毒稳定复制的HepG2.2.15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离人树突状细胞、负载HBs Ag诱导成熟;后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孵,形成IECs与HepG2.2.15共培养,MP处理各组细胞,采用生物化学、PCR、流式细胞仪和ELISA等方法检测肝功能、HBV DNA、T细胞亚群和炎症相关因子。结果:48 h后,IECs作用于HepG2.2.15,可抑制上清HBV DNA表达(P<0.01),IFN-γ升高,IL-10、IL-17、IL-23下降(P<0.01)。MP作用于HepG2.2.15,可抑制HBV DNA表达(P<0.01);MP使IECs对HBV DNA抑制作用减弱,但仍较单纯HepG2.2.15的HBV DNA降低。结论 :IECs可显著抑制HepG2.2.15的HBV DNA表达;MP作用下,IECs仍能抑制HepG2.2.15的HBV DNA表达,发挥抗病毒作用;其酶学和合成功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树突状细胞 HEPG2.2.15 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 甲泼尼龙
下载PDF
自噬在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绕绕 宋红丽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57-60,共4页
1引言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衰竭主要的治疗手段。除了器官短缺外,免疫排斥也是器官移植最大的障碍。免疫抑制剂虽然可以有效抑制急、慢性排斥反应,显著改善移植物的生存质量,但长期乃至终身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增加机... 1引言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衰竭主要的治疗手段。除了器官短缺外,免疫排斥也是器官移植最大的障碍。免疫抑制剂虽然可以有效抑制急、慢性排斥反应,显著改善移植物的生存质量,但长期乃至终身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增加机会性感染和癌症等的发生风险。因此,器官移植后最理想的措施是针对供体移植物建立稳定的特异性免疫耐受[1],以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剂量[2-4]。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自噬与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自噬 移植免疫耐受 特异性免疫耐受 免疫抑制剂 移植物 机会性感染 免疫排斥 免疫功能 慢性排斥反应
下载PDF
自体特异性免疫效应淋巴细胞抑制转HBV基因小鼠HBV复制的研究
3
作者 杨柳 王绕绕 +6 位作者 尹明丽 杨洋 刘涛 李代红 政禄 沈中阳 宋红丽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1-16,31,共7页
目的:探讨经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自体HBV复制的影响。方法:从转HBV基因小鼠体内提取DCs,体外诱导为成熟DCs,与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为特异性IECs,将其经阴茎背静脉注入小鼠... 目的:探讨经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自体HBV复制的影响。方法:从转HBV基因小鼠体内提取DCs,体外诱导为成熟DCs,与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为特异性IECs,将其经阴茎背静脉注入小鼠体内。实验分为2组:生理盐水(NS)组、IEC组,观察6个时间点:0 h、2、4、6、8周和12周;通过生化检测肝功能,PCR检测血清中HBV DNA水平、ELISA检测细胞因子、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内的HBs Ag和HBc Ag,评估IECs对小鼠体内HBV复制的影响。结果:IEC组小鼠于6、8周和12周时,肝功能明显改善,HBV DNA水平明显降低,HBs Ag和HBc Ag明显减少,且均优于NS组(P<0.05)。结论:特异性IECs可修复转HBV基因小鼠肝脏功能、抑制HBV复制,相关的细胞因子参与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树突状细胞 淋巴细胞 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
下载PDF
常温机械灌注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心脏死亡后捐献供肝 被引量:7
4
作者 尹明丽 杨洋 +4 位作者 史源 杨柳 王绕绕 沈中阳 宋红丽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9-264,共6页
目的研究常温机械灌注(NMP)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脏死亡后捐献(DCD)肝脏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建立心脏死亡后热缺血45min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NMP组、NMP+BMMSCs(N+B... 目的研究常温机械灌注(NMP)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脏死亡后捐献(DCD)肝脏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建立心脏死亡后热缺血45min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NMP组、NMP+BMMSCs(N+B)组、冷保存(CS)组,每组(n=10)于2和4h检测相关指标。结果N+B组在修复肝脏功能和肝脏病理方面,包括超微结构、改善灌注液酸性环境能力以及升高三磷酸腺苷水平等,优于NMP组和cs组(均P〈0.05)。NMP组和N+B组耗氧量在2h后出现明显变化[2h:(24.35±0.64)ml/min比(29.33±0.47)ml/min;3h:(25.33±0.86)ml/min比(30.34±0.49)ml/min;4h:(26.88±1.07)ml/min比(31.76±0.96)ml/min;P〈0.05],提示N+B组的修复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在常温机械灌注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对DCD大鼠供肝发挥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热缺血 大鼠
原文传递
常温机械灌注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同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脏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尹明丽 杨洋 +4 位作者 史源 杨柳 王绕绕 沈中阳 宋红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2-792,共1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常温机械灌注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的肝脏的修复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建模与分组:雄性Wistar大鼠(180-200g),建立热缺血45min模型。分成单纯常温机械灌注(NMP)组、常温机械灌注+M... 本研究旨在观察常温机械灌注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的肝脏的修复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建模与分组:雄性Wistar大鼠(180-200g),建立热缺血45min模型。分成单纯常温机械灌注(NMP)组、常温机械灌注+MSCs组(N+B)组、冷保存(cs)组3组,每组取2h和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器官捐献 心脏死亡 干细胞修复 骨髓间充质 灌注 机械 常温
原文传递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减体积肝移植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绕绕 翟浩宇 张志广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8-863,共6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大鼠减体积移植肝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体重210~250 g的健康雄性清洁级Lewis大鼠和Brown Norway (BN)大鼠各40只,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建立大鼠50%减体积肝移植免疫排斥模型。模型大鼠分为干细胞组( ...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大鼠减体积移植肝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体重210~250 g的健康雄性清洁级Lewis大鼠和Brown Norway (BN)大鼠各40只,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建立大鼠50%减体积肝移植免疫排斥模型。模型大鼠分为干细胞组( n=20)和生理盐水组( n=20)。以体重80~100 g的健康雄性BN大鼠制备BMMSCs,经阴茎背静脉注射到肝移植受体。于术后即刻、第1天、第3天、第7天分别取5只大鼠肝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移植排斥反应评分,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电泳检测移植肝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自噬调控蛋白Beclin-1的表达。 结果:生理盐水组肝移植受体大鼠术后第1、3、7天的急性排斥反应评分分别为(2.33±0.58)分、(4.00±0.00)分、(6.33±0.58)分,干细胞组分别为(2.10±0.58)分、(3.73±0.58)分、(5.67±1.15)分,两组比较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在术后第1、3、7天干细胞组肝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表达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BMMSCs移植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的移植肝具有保护作用,自噬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基质细胞 骨髓 干细胞 减体积肝移植 自噬
原文传递
自噬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绕绕 宋红丽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565-568,共4页
自噬是真核生物依赖溶酶体途径降解蛋白质、受损细胞器和不被需要的生物大分子的保守生物学过程,参与生物的生长、发育、免疫调节等过程。近几年,为满足供者器官不断增长的需求,边缘性供肝和心脏死亡供肝已广泛使用,这些移植物易发... 自噬是真核生物依赖溶酶体途径降解蛋白质、受损细胞器和不被需要的生物大分子的保守生物学过程,参与生物的生长、发育、免疫调节等过程。近几年,为满足供者器官不断增长的需求,边缘性供肝和心脏死亡供肝已广泛使用,这些移植物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极大地影响肝移植受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和存活率;研究表明,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自噬密切联系。现拟就自噬在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做如下综述,以期进一步认识自噬在肝移植中的重要影响和潜在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移植受者 自噬 真核生物 生物学过程 生物大分子 免疫调节 心脏死亡
原文传递
金胃泰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子臣 王绕绕 +1 位作者 谷鹏 李玥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9期1876-1879,共4页
目的探讨金胃泰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肠... 目的探讨金胃泰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4片/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金胃泰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2%(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泻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脓血便缓解时间、充血水肿缓解时间、黏膜溃疡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2(IL-2)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胃泰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借鉴与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胃泰胶囊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症状缓解时间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