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雪玉洞CO_2浓度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探讨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翱宇 蒲俊兵 +1 位作者 沈立成 何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2-277,共6页
通过对重庆雪玉洞洞穴CO2浓度、地下河CO2分压及地下河水、滴水次生沉积物稳定碳同位素δ13C等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的完整水文年监测,并结合该洞以往的CO2短期观测记录,发现洞内与CO2相关的环境因子均存在显著的季变性,其总体特征是:CO2浓... 通过对重庆雪玉洞洞穴CO2浓度、地下河CO2分压及地下河水、滴水次生沉积物稳定碳同位素δ13C等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的完整水文年监测,并结合该洞以往的CO2短期观测记录,发现洞内与CO2相关的环境因子均存在显著的季变性,其总体特征是:CO2浓度夏高冬低,δ13C夏轻冬重。对比每月游客量变化,发现人为因素对洞穴CO2环境的改变远弱于自然因素,洞内发育的常年地下河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地下河的存在使不同相态的碳在洞内快速流动交换以达到平衡,从而在"质"上(同位素比)和"量"上(浓度)反映外部环境的季节变化,又使得各项地球化学指标在每年的4月和11月换季时呈现突变特征。可推断雪玉洞CO2的改变来源于地下河对洞穴上部土壤CO2的传递,最终归因于土壤层生物活动对季节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而雪玉洞地下河在CO2变化过程中的传递作用十分突出,可作为同类型洞穴的借鉴,为旅游开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雪玉洞 二氧化碳浓度 稳定碳同位素 季节变化 人为因素
下载PDF
重庆丰都雪玉洞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蒲俊兵 沈立成 +5 位作者 王翱宇 贺秋芳 袁文昊 扈志勇 陈炳清 何洋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9-54,共6页
自2006年11月到2007年12月对重庆丰都雪玉洞地下河水和滴水进行了近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其主要水化学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地下河水Ca2+、Mg2+、HCO3-浓度和电导率在雨季升高而旱季降低,pH值在雨季降低而旱季升高。在地下河... 自2006年11月到2007年12月对重庆丰都雪玉洞地下河水和滴水进行了近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其主要水化学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地下河水Ca2+、Mg2+、HCO3-浓度和电导率在雨季升高而旱季降低,pH值在雨季降低而旱季升高。在地下河径流路径上,由于溶蚀效应与沉积效应的相互制约以及受采样点水动力条件和水气CO2交换程度的影响,水化学指标的空间变化较为复杂。位于洞穴顶部的滴水由于受顶板覆盖层厚度的影响,洞穴上层滴水点Ca2+、Mg2+年平均浓度分别为95.1mg/L、7.87mg/L,而下层滴水点分别为110.1mg/L、9.68mg/L,表现出上层高、下层低的空间变化特征。由于[Mg2+]/[Ca2+]值具有雨季低而旱季高的变化特征,所以可用之来指示洞穴所在地区降雨条件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水 洞穴滴水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时空变化 重庆丰都雪玉洞
下载PDF
重庆北温泉水化学特征对汶川8.0级地震的响应 被引量:17
3
作者 肖琼 沈立成 +2 位作者 袁道先 贺秋芳 王翱宇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85-390,共6页
2008年5月1日至7月4日汶川8.0级地震前后,对距震中约400 km的重庆北温泉7个泉点进行采样监测,发现其水温、水量及水化学特征均发生了较大变化:(1)所有泉点震后水温都下降了1℃左右;(2)海拔相对较高的BWQ-2、BWQ-3、BWQ-4泉点相继断流,... 2008年5月1日至7月4日汶川8.0级地震前后,对距震中约400 km的重庆北温泉7个泉点进行采样监测,发现其水温、水量及水化学特征均发生了较大变化:(1)所有泉点震后水温都下降了1℃左右;(2)海拔相对较高的BWQ-2、BWQ-3、BWQ-4泉点相继断流,而下游海拔较低的BWQ-1泉点水量则增加了15 L/s,BWQ-6泉点水量也有所增加;(3)海拔较低泉点泉水中K+、Na+、Ca2+浓度减少,Mg2+浓度增大,且K+、Na+、Ca2+浓度呈正相关;Fe3+、Mn2+浓度于地震当日成倍增长,随后逐渐减小,7月4日时浓度与5月1日相当;SO42-、F-浓度增大后逐渐减少。引起北温泉水物理化学变化的主因是:由于汶川强烈地震,导致北温泉区上覆盖层裂隙与下伏温泉含水层裂隙贯通,地表或上覆盖层低温水汇入含水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温泉 水量 水温 水化学 重庆
下载PDF
酸雨对碳酸盐岩溶蚀速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于奭 严毅萍 +3 位作者 张春来 王翱宇 刘齐 李幼玲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9-544,共6页
研究了桂林市酸雨对白云岩和灰岩的溶蚀速率。试验结果表明:白云岩和灰岩在酸雨浸泡液中的电导率和pH总体上随着时间呈线性变化;在同等条件下,灰岩的溶蚀速率比白云岩大,但两者的溶蚀速率在同一数量级上;在开放和封闭系统中,灰岩浸泡液... 研究了桂林市酸雨对白云岩和灰岩的溶蚀速率。试验结果表明:白云岩和灰岩在酸雨浸泡液中的电导率和pH总体上随着时间呈线性变化;在同等条件下,灰岩的溶蚀速率比白云岩大,但两者的溶蚀速率在同一数量级上;在开放和封闭系统中,灰岩浸泡液的电导率变化趋势和pH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开放系统中灰岩的溶蚀速率比封闭系统的大3倍左右;同等pH值条件下,高雨水量时灰岩的溶蚀速率要比低雨水量的大3~4倍,因此,雨水的酸度、降雨量是影响溶蚀速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酸雨 溶蚀速率 桂林
下载PDF
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入渗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丽红 蒋勇军 +1 位作者 王翱宇 苟鹏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55,59,共6页
在保持原状土条件下,采用张力入渗仪(盘径d=20cm,负压h0=-5cm)对重庆市青木关典型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渗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渗透性存在明显差别。以旱地土壤渗透性能最好,而荒地较... 在保持原状土条件下,采用张力入渗仪(盘径d=20cm,负压h0=-5cm)对重庆市青木关典型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渗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渗透性存在明显差别。以旱地土壤渗透性能最好,而荒地较差。旱地非饱和导水率、稳定入渗率、累积入渗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小,而林地各项入渗指标却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加。荒地15—30cm层非饱和导水率、稳定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均较30—45cm层低。土壤容重、孔隙度与土壤入渗性能关系密切,而初始含水量仅与初始入渗率有关,其相关系数为-0.825**。各土地利用类型入渗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Kostialov水分入渗模型对所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拟合度较好,拟合度约为0.765,对该区研究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入渗仪 岩溶槽谷 非饱和导水率 入渗模拟
下载PDF
非真实感绘制中轮廓线检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翱宇 唐敏 +1 位作者 童若锋 董金祥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2-104,共3页
轮廓线技术在非真实感绘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表现不仅关系到非真实感绘制最终效果的好坏,而且也是实时绘制应用中一个提高速度的关键。本文介绍了非真实感绘制中流行的和最新的轮廓线检测技术,结合可见性问题来讨论轮廓线检测的算法... 轮廓线技术在非真实感绘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表现不仅关系到非真实感绘制最终效果的好坏,而且也是实时绘制应用中一个提高速度的关键。本文介绍了非真实感绘制中流行的和最新的轮廓线检测技术,结合可见性问题来讨论轮廓线检测的算法和技术,并对这些算法和技术进行了分类与分析,总结了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线检测 可见性 非真实感图形绘制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下游沿河段滑坡崩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丽红 王翱宇 +2 位作者 陈宁生 翟毅飞 肖淼元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17期131-134,共4页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地区的遥感影像解译和滑坡、崩塌点实地调查,得出研究区内滑坡崩塌总计454处,集中分布于帕隆藏布通麦至拉月曲汇口段、培龙沟至帕隆藏布入汇口段以及雅鲁藏布江干流大拐弯段。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地区的遥感影像解译和滑坡、崩塌点实地调查,得出研究区内滑坡崩塌总计454处,集中分布于帕隆藏布通麦至拉月曲汇口段、培龙沟至帕隆藏布入汇口段以及雅鲁藏布江干流大拐弯段。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滑坡崩塌分布与坡度、岩性、断层密度、构造隆升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表明:(1)滑坡的坡度在30°-40°之间,崩塌的坡度在40°-50°之间最为发育,而两者均在片岩、片麻岩、花岗岩和大理岩中集中发育。超过70%的滑坡、崩塌分布在断层密度高的区域,且超60%的滑坡崩塌处于地壳隆升区。(2)滑坡崩塌发育的主控因素为强烈的构造隆升和高密度的断层。喜马拉雅造山带强烈的构造隆升使得地势陡峭,坡度大、势能大;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的高密度断层导致岩体破碎、稳定性差,在强降水或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崩塌 雅鲁藏布江下游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下载PDF
产普鲁兰酶芽孢杆菌L5的ARTP诱变育种及发酵优化研究
8
作者 宇光海 王翱宇 +1 位作者 李海峰 惠明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58,99,共7页
普鲁兰酶是高效利用淀粉的关键酶之一,选育普鲁兰酶高产菌株对其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产普鲁兰酶菌株L5,产酶活力为10.83 U/mL。通过16S rDNA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菌株L5为芽孢杆菌菌属(Bacillus genus)。... 普鲁兰酶是高效利用淀粉的关键酶之一,选育普鲁兰酶高产菌株对其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产普鲁兰酶菌株L5,产酶活力为10.83 U/mL。通过16S rDNA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菌株L5为芽孢杆菌菌属(Bacillus genus)。以L5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进行诱变育种,筛选出4株普鲁兰酶高产突变菌株G1(20.33 U/mL)、G2(19.68 U/mL)、G3(19.31 U/mL)、G4(22.01 U/mL),较之前酶活性分别提高了87.7%、81.7%、78.3%、103.2%。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最优组合:可溶性淀粉1.5%、糊精1.0%、蛋白胨0.5%、黄豆粉1.5%、Ca^2+0.05%、Fe^2+0.10%、Zn^2+0.15%,在最优发酵培养基条件下,G4菌株产酶活力可达27.22 U/mL(提高了23.7%)。试验所产普鲁兰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值为6.5,在30~60℃保温2 h酶活能维持在80%以上,在pH 5~9保存4 h后酶活力仍能维持在60%以上,该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兰酶 芽孢杆菌 ARTP诱变育种 培养基优化 酶学性质
下载PDF
阿维拉霉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宇光海 彭海芬 王翱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102,共9页
阿维拉霉素是由绿色产色链霉菌生产的寡糖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具有极强抗性,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肉鸡、仔猪等畜禽养殖中。以阿维拉霉素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基础,综述了阿维拉霉素的抑菌机制、结构改造、菌种选育... 阿维拉霉素是由绿色产色链霉菌生产的寡糖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具有极强抗性,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肉鸡、仔猪等畜禽养殖中。以阿维拉霉素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基础,综述了阿维拉霉素的抑菌机制、结构改造、菌种选育及发酵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阿维拉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合成途径及生物合成转录调控机制,探讨了提高阿维拉霉素产量的基因工程改造策略,为阿维拉霉素高效合成及工业化高产工程菌株构建等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拉霉素 合成途径 合成调控机制 产量提高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