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9省(区、市)儿童蛲虫感染调查 被引量:38
1
作者 陈颖丹 王聚君 +7 位作者 朱慧慧 诸廷俊 臧炜 钱门宝 李红梅 周长海 王国飞 许隆祺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9省(区、市)城乡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分析蛲虫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蛲虫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于2011年4~12月分别选取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浙江、福建、安徽和贵州等9省(区、市)的省会(或地级市)和1个县... 目的了解中国9省(区、市)城乡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分析蛲虫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蛲虫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于2011年4~12月分别选取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浙江、福建、安徽和贵州等9省(区、市)的省会(或地级市)和1个县(市、区)共18个调查点,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拭法调查2~12周岁的幼儿园儿童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蛲虫感染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受检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卫生习惯和学校环境等相关情况,分析蛲虫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了9省(区、市)18个调查点儿童14964名.回收合格问卷14582份。儿童蛲虫总感染率为17.8%(2659/14964),其中海南省感染率最高,为51.1%(869/1701),安徽省最低,为0.8%(13/1589)。农村儿童的蛲虫感染率(28.5%,2107/7383)高于城市儿童(7_3%,552/7581)(r=1156.69,P〈O.01),其中城市和农村感染率最高的分别为海南省海口市(38.0%,322/847)和万宁市(64.1%,547/854)。男童感染率为17.4%(1410/8128),女童感染率为18.3%(1249/68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192,P〉0.05)。其中海南省万宁市的男童和女童蛲虫感染率均为9省(区、市)最高,分别为61.2%(300/490)和67.9%(247/364)。蛲虫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儿童的居住地、父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教室地面情况和儿童寄读境况。结论中国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依然十分严重,应该针对蛲虫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廊的预防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蛲虫 感染率 调查 中国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Sjp50重组蛋白用于免疫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胡薇 王兆军 +4 位作者 武小文 王聚君 韩泽广 沈大康 冯正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免疫素 Sjp5 0的编码基因 ,初步研究其免疫反应性。方法 根据 EST测序的结果设计引物 ,从含有免疫素基因片段的克隆中扩增得到该编码基因 ,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 GEX4 T- 1中表达 ,然后用 EL ISA方法初步...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免疫素 Sjp5 0的编码基因 ,初步研究其免疫反应性。方法 根据 EST测序的结果设计引物 ,从含有免疫素基因片段的克隆中扩增得到该编码基因 ,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 GEX4 T- 1中表达 ,然后用 EL ISA方法初步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成功克隆和表达了日本血吸虫 Sjp5 0基因。该重组蛋白用于血吸虫抗体的 EL ISA检测 ,在动物实验中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 94 .12 %和 76 .6 7% ,非治疗组兔体内的抗体在感染后 9- 11周上升到高水平 ,并在感染后 2 1周仍维持在高水平 ,而治疗组兔血清中抗 Sj Fp5 0抗体水平在治疗后 11周迅速下降至感染前抗体水平。用于血吸虫病人血清中的抗体检测的特异性为 98.30 % ,急性病人和慢性病人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 95 .2 0 %和 6 3.2 0 %。结论 获得了 Sjp5 0的重组蛋白 ,该蛋白能被日本血吸虫病人的血清所识别 ,且在动物实验中其抗体水平在药物治疗后 11周降至感染前的水平 ,具有诊断现症感染病人和疗效考核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p50 重组蛋白 免疫诊断 免疫素 克隆
下载PDF
滤纸干血滴抽提恶性疟原虫 DNA 用于 PCR 扩增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龙兴 詹斌 +1 位作者 王聚君 冯晓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0-122,共3页
以STE-蛋白酶K-SDS、甲醇-蛋白酶K-SDS、Chelex-100加热法和Chelex-100蛋白酶K等四种方法对恶性疟患者滤纸干血滴样品进行DNA抽提,供PCR扩增特异性AMA-1DNA片段。结果显示,除ST... 以STE-蛋白酶K-SDS、甲醇-蛋白酶K-SDS、Chelex-100加热法和Chelex-100蛋白酶K等四种方法对恶性疟患者滤纸干血滴样品进行DNA抽提,供PCR扩增特异性AMA-1DNA片段。结果显示,除STE-蛋白酶K-SDS法抽提DNA进行PCR试验未能获得扩增产物外,其他3种方法抽提DNA后进行PCR试验均获得特异性约900bpDNA片段,可供进一步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低干血滴 恶性 疟原虫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4种漂浮法分离土壤中人蛔虫卵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钱颖骏 诸廷俊 +2 位作者 王聚君 周长海 陈颖丹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05-306,F0004,共3页
目的比较4种不同漂浮法从土壤中分离人蛔虫卵的效果,从而摸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适用于现场的从土壤中分离人蛔虫卵的方法。方法在不含人蛔虫卵的土壤中按一定比例加入人蛔虫卵(包括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分别用4种漂浮法检查,比... 目的比较4种不同漂浮法从土壤中分离人蛔虫卵的效果,从而摸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适用于现场的从土壤中分离人蛔虫卵的方法。方法在不含人蛔虫卵的土壤中按一定比例加入人蛔虫卵(包括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分别用4种漂浮法检查,比较检出效果。结果硫酸锌溶液漂浮法、饱和硝酸钠溶液漂浮法、饱和柠檬酸三钠溶液漂浮法及饱和盐水漂浮法的受精蛔虫卵检出率依次为6.89%、26.85%、8.46%和0.21%(F=221.45,P<0.01);总蛔虫卵检出率依次为6.29%、25.49%、7.77%和0.19%(F=223.41,P<0.01)。结论4种漂浮法均能分离出土壤中的人蛔虫卵,以饱和硝酸钠溶液漂浮法的效果最佳,且操作简便,适合大批量土壤样本的人蛔虫卵分离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蛔虫卵 分离 漂浮
下载PDF
PCR-ELISA检测疟原虫DNA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龙兴 汤林华 +1 位作者 冯晓平 王聚君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诊断疟疾的新方法PCR-ELISA。方法:根据业已报道的疟原虫SSU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通用于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引物,其中一引物的5’端加以生物素标记。经PCR扩增后,携带有生物... 目的:介绍一种诊断疟疾的新方法PCR-ELISA。方法:根据业已报道的疟原虫SSU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通用于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引物,其中一引物的5’端加以生物素标记。经PCR扩增后,携带有生物素的扩增产物与先期包被于ELISA板上的亲和素结合,再经与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特异、荧光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分别杂交,底物显色等步骤,使PCR产物得以半定量地检出。结果:对于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本法检出最低原虫密度阈值分别为4和10个原虫/μl血(取血20μl),本法检测两种疟原虫未发现交叉反应。结论:本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疟原虫 DNA 检测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恶性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詹斌 张龙兴 +1 位作者 王聚君 冯晓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7-39,共3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云南疟疾病人血样53份,结果均为阳性,可出现一条492bp的特异条带,与镜检符合率达100%;同时检测间日疟血样8份及上海正常人血样12份,均为阴性,表明本法具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关键词 诊断 恶性疟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3种寄生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质量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颖丹 王聚君 +5 位作者 袁忠英 周长海 孙凤华 钱宜新 叶波 许隆祺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435,共2页
目的 对全国弓形虫病、并殖吸虫病和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用相同试剂盒 ,按统一的操作规范 ,对各地血清检测的全部阳性结果血清和随机抽取的部分阴性血清进行复测。结果 弓形虫病、并殖吸虫病和旋毛虫病 2次... 目的 对全国弓形虫病、并殖吸虫病和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用相同试剂盒 ,按统一的操作规范 ,对各地血清检测的全部阳性结果血清和随机抽取的部分阴性血清进行复测。结果 弓形虫病、并殖吸虫病和旋毛虫病 2次检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 79. 17% ,78. 0 8%和 6 9. 2 5 % ,阴性符合率分别为 98. 0 0 % ,96 . 91%和 91 .4 7% ,总符合率 98. 14 % ,97 .2 1%和 92 . 84 % ,Kappe值分别为 0 . 8738,0 . 86 11和 0. 774 4。结论 弓形虫病、并殖吸虫病和旋毛虫病血清 2次检测重现性极好 ,Kappe统计量分析回代结果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检测 弓形虫病 并殖吸虫病 旋毛虫病 符合率 重现性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云南勐捧分离株裂殖子顶端膜抗原Ⅰ序列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龙兴 詹斌 +1 位作者 王聚君 冯晓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3-208,共6页
根据文献报道的恶性疟原虫裂殖子顶端膜抗原IDNA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两对20聚寡核苷酸作引物,对恶性疟原虫勐捧分离株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BamHI和EcoRI双酶解后,克隆入具有相应末端的M13mp8和M13mp8载体,转化JPA101,生... 根据文献报道的恶性疟原虫裂殖子顶端膜抗原IDNA序列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两对20聚寡核苷酸作引物,对恶性疟原虫勐捧分离株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BamHI和EcoRI双酶解后,克隆入具有相应末端的M13mp8和M13mp8载体,转化JPA101,生长于含X-gal的培基上,抽提无色噬菌斑DNA,以DNA序列测定仪进行DNA序列测定,并自动翻释成氨基酸序列。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定部分DNA序列,并与DNA序列测定仪测定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扩增的序列长度为1773个碱基,编码591个氨基酸。与参照序列比较,有17个点突变,引起15个密码子的取代,其中,除1个密码子为同义取代外,其余密码子均为非同义取代,造成14个氨基酸的取代。点突变在序列中呈散在分布,但在氨基酸序列中第160-210位相对较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裂殖子 顶端膜抗原I AMA-1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恶性疟原虫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詹斌 张龙兴 +1 位作者 王聚君 冯晓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根据编码恶性疟原虫红细胞结合抗原(EBA-175)的部分DNA片段而设计合成寡核苷酸引物并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以检测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P.f.)。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见扩增出了特异的492bp大... 根据编码恶性疟原虫红细胞结合抗原(EBA-175)的部分DNA片段而设计合成寡核苷酸引物并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以检测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P.f.)。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见扩增出了特异的492bp大小的DNA片段,而对间日疟原虫(P.v.)、食蟹猴疟原虫(P.c.)、约氏鼠疟原虫(P.y.)、伯氏鼠疟原虫(P.b.)及正常人血白细胞DNA不能扩增出此片段。本法可检原虫密度下限为20μl血中仅含10个原虫,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应用二氧化碳培养箱连续培养大量恶性疟原虫配子体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学年 冯正 +3 位作者 杨柏林 王聚君 胡薇 倪齐珍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76-379,共4页
目的:为建立在二氧化碳(CO2)培养箱中连续培养大量恶性疟原虫(P.f)配子体(G)的方法。方法:使用加入不同量NaHCO3的培养基,观察比较G的消长。结果:在培养第5d(d5)出现G,至d11-d13达到高峰;实验... 目的:为建立在二氧化碳(CO2)培养箱中连续培养大量恶性疟原虫(P.f)配子体(G)的方法。方法:使用加入不同量NaHCO3的培养基,观察比较G的消长。结果:在培养第5d(d5)出现G,至d11-d13达到高峰;实验组与对照组G的峰值分别为1.88%±0.61%和1.29%±0.41%(P<0.05),表明实验组培养后期使用含较高浓度NaHCO3的完全培养基,有助于G的分化。Ⅰ-Ⅴ期G的高峰分别出现于培养d5、d7、d11、d13和d15。d15V期G率为7.1%—52.6%,平均为24.3%。雌、雄G比例为12.8∶1。原虫从液氮中取出复苏后,加入新鲜红细胞连续分皿24代,仍保持较高的产生G的能力。经薄膜饲血器多次人工感染斯氏按蚊(Anophelesstephensi),解剖328只蚊胃,未见卵囊。结论:本虫株使用该方法可以持续稳定地取得大量P.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配子体 培养箱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双抗原IFA试验检测疟疾混合流行区恶性疟患者血清抗体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龙兴 詹斌 王聚君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在我国,恶性疟的流行常伴有间日疟的流行,形成混合流行区,目前常用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P.f.)及由猴体分离的食蟹猴疟原虫(P.c.)等两种抗原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以研究混合流行区的两种疟疾的流行状况。本文... 在我国,恶性疟的流行常伴有间日疟的流行,形成混合流行区,目前常用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P.f.)及由猴体分离的食蟹猴疟原虫(P.c.)等两种抗原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以研究混合流行区的两种疟疾的流行状况。本文使用P.f.,间日疟原虫(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血清 抗体 IFA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中囊虫病试剂盒批间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忠英 周长海 +2 位作者 王聚君 陈颖丹 许隆祺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 现状调查 囊虫病 试剂盒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免疫血清学检测 批间 猪囊尾蚴病 病原学检查 免疫学诊断 影像学诊断 流行病学 流行情况 21世纪 科学依据 防治工作 卫生部 厂家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感染红细胞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多胺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惠玲 黄左钺 +1 位作者 王聚君 王琴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3-17,共5页
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CS)和抗氯喹株(CR)感染红细胞中的游离氨基酸量和鸟氨酸脱羧酶活力均相接近,用氯喹10mg/kg im两个株的感染小鼠,20h后对游离氨基酸无抑制作用.氯喹剂量为5mg/kg时,抑制CS和CR感染红细胞的鸟氨酸脱羧酶活力为79.6和... 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CS)和抗氯喹株(CR)感染红细胞中的游离氨基酸量和鸟氨酸脱羧酶活力均相接近,用氯喹10mg/kg im两个株的感染小鼠,20h后对游离氨基酸无抑制作用.氯喹剂量为5mg/kg时,抑制CS和CR感染红细胞的鸟氨酸脱羧酶活力为79.6和55.7%。 CS和CR感染红细胞中的精脒量为139±27和528±140nmol/10~9感染红细胞。环亮氨酸剂量为80mg/kg时,能抑制CS和CR感染红细胞的精脒生成,其抑制率分别为44和57%,加喂甲硫氨酸(100mg/kg)后,精脒量分别上升至294和657nmol/10~9感染红细胞。但是与两者仍有一定差距,故认为在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及其后的代谢环节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氨基酸 氯喹 多胺
下载PDF
感染疟原虫小鼠红细胞膜的流动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龙兴 邱云 王聚君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4-126,共3页
以DPH作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偏振度及微粘度作为指标,对感染伯氏疟原虫小鼠的红细胞膜及感染约氏疟原虫小鼠的红细胞膜的流动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疟原虫小鼠的红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及微粘度均降低。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均存在显著性... 以DPH作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偏振度及微粘度作为指标,对感染伯氏疟原虫小鼠的红细胞膜及感染约氏疟原虫小鼠的红细胞膜的流动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疟原虫小鼠的红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及微粘度均降低。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感染小鼠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增高。本文尚对膜的流动性增高的机制进行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红细胞 疟原虫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分泌蛋白基因Sjsp16的克隆与表达
15
作者 胡薇 刘锋 +3 位作者 王聚君 许学年 韩泽广 冯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6-269,共4页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新的分泌蛋白Sjsp16的编码基因。  方法 根据EST测序的结果设计引物 ,从含有Sjsp16基因的cDNA克隆中扩增得到该编码基因 ,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ET2 8中表达 ,然后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蛋白结构功能进行...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新的分泌蛋白Sjsp16的编码基因。  方法 根据EST测序的结果设计引物 ,从含有Sjsp16基因的cDNA克隆中扩增得到该编码基因 ,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ET2 8中表达 ,然后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蛋白结构功能进行预测。 结果 成功克隆和表达了日本血吸虫分泌蛋白基因Sjsp16,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基因编码蛋白的N端带有一个信号肽序列 ,是一个分泌蛋白 ,含有一个ML功能结构域 ,具有 4种潜在的功能作用位点 ,即 1个N 糖基化位点、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 3个肉豆蔻酰化位点。 结论 Sjsp16基因编码蛋白为具有脂质识别和结合功能的分泌蛋白 ,可能为潜在的血吸虫病药物靶点或疫苗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分泌蛋白 克隆 表达 编码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全国囊虫病、包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质量评价
16
作者 陈颖丹 周长海 +4 位作者 王聚君 袁忠英 陈景英 徐祥珍 许隆祺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341-342,共2页
目的 对全国囊虫病、包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质量进行评价。 方法 用相同试剂盒 ,按统一的操作规范 ,对各地检测出全部阳性血清和随机抽取的部分阴性血清进行复测 ,并采用符合率和Kappa统计量评价两次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囊... 目的 对全国囊虫病、包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质量进行评价。 方法 用相同试剂盒 ,按统一的操作规范 ,对各地检测出全部阳性血清和随机抽取的部分阴性血清进行复测 ,并采用符合率和Kappa统计量评价两次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囊虫病、包虫病两次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 5 8.5 4%和 91.12 % ,阴性符合率分别为 98.83 %和96.5 8% ,总符合率分别为 98.85 %和 97.47%。Kappa值分别为 0 .713 9和 0 .93 62。囊虫病二次检测重现性好 ,包虫病二次检测重现性极好。Kappa统计量分析回代结果一致性都具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本次囊虫病和包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质量控制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检测 囊虫病 包虫病 符合率 重现性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和抗性株感染红细胞精脒合成酶体内观察
17
作者 常惠玲 孙惠良 +1 位作者 王琴美 王聚君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给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CS)和抗氯喹株(CR)感染鼠腹腔注入~3H-丁二胺(0.74MB_q/鼠),4h后用荧光法与液闪法测定CS、CR感染RBC中产生的~3H-精脒量,以示精脒合成酶的活力(以dpra/10~9感染RBC表示),并观察了氯喹对酶活力的影响。两株感染RB... 给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CS)和抗氯喹株(CR)感染鼠腹腔注入~3H-丁二胺(0.74MB_q/鼠),4h后用荧光法与液闪法测定CS、CR感染RBC中产生的~3H-精脒量,以示精脒合成酶的活力(以dpra/10~9感染RBC表示),并观察了氯喹对酶活力的影响。两株感染RBC的酶活力在治疗前接近,CS为59 987.9±17403(16),CR为53818.4±15565(13)。氯喹治疗20h后CS与CR分别为20033±3260(8)与65304±20176(11)即CS酶活力降低66.6%,CR的活力不变,推测氯喹对两株疟原虫感染RBC精脒抑制的差异点是在精眯合成酶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氯喹 精脒合成酶 精脒
下载PDF
精脒与疟原虫抗氯喹关系的研究
18
作者 常惠玲 王琴美 +1 位作者 王聚君 蓝勤娴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2期206-210,共5页
抑制伯氏疟原虫感染RBC中50%精脒量,抗氯喹株需要喂服400mg/kg氯喹,而敏感的为20mg/kg,相差至少20倍。两株感染鼠同样喂服氟喹20mg/kg和400mg/kg一次,3小时后,在全血和感染RBC中的氯喹量,低剂量组接近,400mg/kg组抗氯喹的更高,而积聚... 抑制伯氏疟原虫感染RBC中50%精脒量,抗氯喹株需要喂服400mg/kg氯喹,而敏感的为20mg/kg,相差至少20倍。两株感染鼠同样喂服氟喹20mg/kg和400mg/kg一次,3小时后,在全血和感染RBC中的氯喹量,低剂量组接近,400mg/kg组抗氯喹的更高,而积聚在疟原虫中的氯喹量则抗氯喹的低于敏感。抗氯喹感染RBC中的精脒,78‰集中在疟原虫,故认为精脒量的提高,可能与氯喹进入疟原虫产生竞争性抑制。MGBG抑制抗氯喹鼠中的疟原虫生长,精脒能逆转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氯喹 精脒
下载PDF
抗恶性疟原虫有性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19
作者 许学年 冯正 +5 位作者 杨柏林 瞿靖琦 包意芳 许永湘 王聚君 胡薇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8年第4期145-147,共3页
以培养的恶性疟原虫NF54(3D7)株配子体蛋白抽提液及我国云南现场采集的恶性疟原虫细胞骨架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以IFA法筛选出8株抗恶性疟原虫有性期McAb杂交瘤细... 以培养的恶性疟原虫NF54(3D7)株配子体蛋白抽提液及我国云南现场采集的恶性疟原虫细胞骨架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以IFA法筛选出8株抗恶性疟原虫有性期McAb杂交瘤细胞株。经免疫球蛋白类别鉴定,6株为IgG1(M2A10C9、M2C1B8、M4C7B10、M4G12C1、M5B7E6和M6E1G11),2株为IgM(M4D7F7和M6F4D6)。其中3株McAbs(M4C7B10、M4D7F7和M6E1G11)的靶抗原定位于配子体以及大滋养体和裂殖体期无性体原虫;其余5株仅定位于配子体。经Western印迹试验,McAb所识别的蛋白区带各异(16-120kD),与已发现的有性期特异性抗原相比较,32kD抗原国内外尚未报道。各株McAb与猴疟(P.cynomolgi)红内期、鸡疟(P.galinaceum)子孢子和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均无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有性期 传播阻断抗原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SjE16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诊断应用潜能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兆军 胡薇 +4 位作者 沈大康 武小文 王聚君 韩泽广 薛纯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 亚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钙结合蛋白SjE16的编码基因,初步研究其免疫反应性。方法 根据表达序列标签(ESTs)测序的结果设计引物,从含有钙结合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中扩增得到该编码基因,亚克隆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表达,然后用ELIS... 目的 亚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钙结合蛋白SjE16的编码基因,初步研究其免疫反应性。方法 根据表达序列标签(ESTs)测序的结果设计引物,从含有钙结合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中扩增得到该编码基因,亚克隆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表达,然后用ELISA方法初步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成功克隆和表达了日本血吸虫SjE16基因,该重组蛋白用于血吸虫病免抗体ELISA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4.1%(16/17)和88.2%(15/17)。非治疗组在感染后9~11wk抗体水平升高,并在感染后21wk仍维持高水平,而治疗组血清抗SjE16抗体水平在治疗后11wk下降至感染前水平。SjE16用于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其特异性为98.3%(57/58),急性患者和慢性患者的敏感性分别为85.5%(53/62)和70.2%(40/57)。结论 获得了SjE16的重组蛋白,该蛋白能被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所识别,且在病兔药物治疗后迅速下降。SjE16重组蛋白具有诊断现感染和疗效考核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SjE16基因 基因重组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