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巢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氧迁移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运奔 匡帅 +3 位作者 王臻宇 申秋实 王亚东 康得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8-700,共13页
以东巢湖近城市湖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沉积物氮、磷营养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沉积物柱状芯样静态释放模拟法定量评估研究区域沉积物—水界面氨氮、溶解性活性磷酸盐营养盐释放潜力,利用微电极非损伤测定技术获得沉积物—水微界面溶解氧... 以东巢湖近城市湖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沉积物氮、磷营养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沉积物柱状芯样静态释放模拟法定量评估研究区域沉积物—水界面氨氮、溶解性活性磷酸盐营养盐释放潜力,利用微电极非损伤测定技术获得沉积物—水微界面溶解氧(DO)剖面分布及微界面DO消耗和扩散特征.结果表明:东巢湖近城市湖湾沉积物氮、磷污染物蓄积量较高,受TN、TP污染程度较重.沉积物内源氨氮、磷酸盐释放明显,平均释放速率分别达到32.44 mg/(m^2·d)和1.25mg/(m^2·d),区域内沉积物已成为水柱中氮、磷营养盐的污染源.研究区域上覆水体处于好氧状态,沉积物—水微界面平均DO穿透深度(OPD)达到5.3 mm,平均DO扩散通量为4.56 mmol/(m^2·d),表现出良好的DO扩散能力.沉积物内源氨氮和磷酸盐释放能力与表层沉积物TN/TP物质含量及沉积物—水微界面DO穿透深度有关,在沉积物氮、磷污染较重的情况下,DO穿透深度越低越有利于氮、磷污染物从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沉积物—水界面 营养盐 溶解氧 巢湖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给水管网消毒副产物生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江杉杉 王臻宇 +4 位作者 高权 杨愿愿 高方舟 华佩 应光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2-1520,共9页
给水管网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的生成受管网环境因素、微生物群落特征和水厂未完全去除的有机物等多指标共同影响.各指标间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导致影响DBPs在管网内生成的主控因子较难确定.以广州某高校... 给水管网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的生成受管网环境因素、微生物群落特征和水厂未完全去除的有机物等多指标共同影响.各指标间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导致影响DBPs在管网内生成的主控因子较难确定.以广州某高校给水管网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2月开展终端水质调查,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三卤甲烷赋存水平,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抗生素及亚硝胺类DBPs质量浓度,利用高通量测序确定微生物群落组成.基于实测数据,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定量分析各水质指标间的相互关联.结果表明,管网中三卤甲烷和亚硝胺类DBPs质量浓度分别为18.33~32.09μg·L^(-1)和13.08~53.50 ng·L^(-1).共检出23种抗生素,质量浓度范围为47.92~210.33 ng·L^(-1).高通量测序发现236种细菌物种,优势菌群为Rhizobiales和Caulobacterales.贝叶斯网络推理发现,四环素类、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三卤甲烷前体物,同时四环素也是亚硝胺类DBP前体物.Caulobacterales和Corynebacteriales丰度易受抗生素影响,其胞外聚合物是DBPs生成重要前体物.结果可为DBPs的前体物研究和前端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贝叶斯网络 消毒副产物 给水管网 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生物滞留池对地表径流中常规污染物及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画荻 华佩 +4 位作者 王臻宇 高权 李欣仪 张晋 应光国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964-3974,共11页
生物滞留系统是实现城市地表径流水量调控和水质净化的新型绿色生态系统,但其对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效能尚不清楚。本文构建了将传统填料与2~4 mm沸石(体积占比10%)或2~4 mm的改良煤质颗粒活性炭(体积占比10%)混合的2种柱形生物滞留系统,... 生物滞留系统是实现城市地表径流水量调控和水质净化的新型绿色生态系统,但其对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效能尚不清楚。本文构建了将传统填料与2~4 mm沸石(体积占比10%)或2~4 mm的改良煤质颗粒活性炭(体积占比10%)混合的2种柱形生物滞留系统,通过动态实验探究了此系统对地表径流中常规污染物和全氟化合物去除效果,分析了系统近1 a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生物滞留系统的水量削减率随运行时间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平均削减率为(29.8±8.2)%。改良煤质颗粒活性炭生物滞留池对COD、TN、TP、TOC、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49%、84.78%、76.43%、80.28%、65.43%,优于以沸石为填料的滞留池。6种目标全氟化合物PFPeA、PFHxA、PFHpA、PFOA、PFOS、PFNA的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滞留池内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表明,PFBA主要集中于种植层,而PFPeA、PFHxA、PFHpA、PFOA、PFOS、PFNA则更集中于填料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系统 全氟化合物 地表径流 削减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