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及走向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苏琪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0-142,共3页
不同于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两大职能,学界对高职院校是否应开展科研工作以及如何开展存在一定争议。因此,文章在分析学界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不同定位之后,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定位进行探讨。
关键词 我国高职院校 科研定位 走向分析
下载PDF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资源性障碍探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苏琪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2-34,共3页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学者及专家纷纷就高校去行政化畅谈自己的认知和观点。文章以改革所凭借的资源的视角,探讨了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资源性障碍,同时也给出了消解这些资源性障碍的路径。
关键词 高校 去行政化 资源性障碍
下载PDF
高职学生职业成长的适应性教育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苏琪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5,共3页
高职生的职业成长适应性教育至关重要,它对学生一生职业能力、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都起着巨大作用,但我国对这一领域的探讨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职业规划教育中深入探讨职业成长的适应性教育的要件,分析... 高职生的职业成长适应性教育至关重要,它对学生一生职业能力、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都起着巨大作用,但我国对这一领域的探讨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职业规划教育中深入探讨职业成长的适应性教育的要件,分析当下要素缺失的原因,并探微职业成长的适应性教育的引导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职业成长 适应性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认识论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苏琪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46-149,共4页
人不仅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能认识自身的主体性及主体构成的人类社会,并合规律地追求终极理想。“以人为本”就是要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构筑人类思维的新坐标,开拓认识世界的新视野,提升人的各方面能力,改善人的存在状态... 人不仅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能认识自身的主体性及主体构成的人类社会,并合规律地追求终极理想。“以人为本”就是要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构筑人类思维的新坐标,开拓认识世界的新视野,提升人的各方面能力,改善人的存在状态,实现人对自身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能力 主体性 终极关怀
下载PDF
心理契约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以河南省人口红利拐点中的劳动关系为例
5
作者 王苏琪 《天中学刊》 2014年第5期41-44,共4页
心理契约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发挥着隐性的比有形契约更加稳定的影响。用工荒的持续蔓延不仅引发了对人口红利的讨论和研究,也对以员工心理契约为主导的劳动关系产生了影响。对在河南郑州市就业中心登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心... 心理契约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发挥着隐性的比有形契约更加稳定的影响。用工荒的持续蔓延不仅引发了对人口红利的讨论和研究,也对以员工心理契约为主导的劳动关系产生了影响。对在河南郑州市就业中心登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心理契约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河南省的劳动关系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为此,要厘清心理契约与河南人口红利拐点中的劳动关系,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契约 劳动关系 人口红利 拐点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价值论思考
6
作者 王苏琪 《中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65-67,共3页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是以人类为最高主体的价值观。人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既创造物的价值,也创造人自身的价值。人创造价值的根本动因是人的需要,而需要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反映并推动着人的全面性发展。要全面地实现人的价值,就要推...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是以人类为最高主体的价值观。人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既创造物的价值,也创造人自身的价值。人创造价值的根本动因是人的需要,而需要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反映并推动着人的全面性发展。要全面地实现人的价值,就要推动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就要以“人”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论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论“以人为本”的现实维度
7
作者 王苏琪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2-24,共3页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不仅具有时代背景,而且也是我国启动新的社会模式的现实需要。对改革开放的理性反思、人的主体作用的彰显、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以及建立在现实上的对新社会人的向往,无不要求我们关注人、关怀人,以人...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不仅具有时代背景,而且也是我国启动新的社会模式的现实需要。对改革开放的理性反思、人的主体作用的彰显、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以及建立在现实上的对新社会人的向往,无不要求我们关注人、关怀人,以人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反思 主体作用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中日大学德育之比较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袁银传 王苏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79,共3页
本文通过对中日大学德育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原则与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等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高等学校应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坚持“德育为先”的方针,兼收并蓄,不断完善大学德育体系。
关键词 中国和日本 大学德育 比较分析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融合的调查研究——以河南西峡、栾川、卢氏三县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苏琪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第21期30-33,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县域经济发展不仅直观反映了乡村产业融合的现状,也将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制约要素凸显出来。河南西峡、栾川、卢氏三县地处山区,如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上不掉队,利用产业融合走向共同富裕,调查研究给出...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县域经济发展不仅直观反映了乡村产业融合的现状,也将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制约要素凸显出来。河南西峡、栾川、卢氏三县地处山区,如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上不掉队,利用产业融合走向共同富裕,调查研究给出了具体的对比分析和路径思考,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强化校风建设 培养合格人才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则田 王苏琪 《中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校风是校园风尚,也是一种价值观念,它有自己的特征和作用。校风包括了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三部分,优良校风的建设要目标明确、制度健全、榜样示范、师生共建,在校风建设中应当妥善处理好传统与创新、道德与科学、理想与实际及主、被动... 校风是校园风尚,也是一种价值观念,它有自己的特征和作用。校风包括了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三部分,优良校风的建设要目标明确、制度健全、榜样示范、师生共建,在校风建设中应当妥善处理好传统与创新、道德与科学、理想与实际及主、被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风 教风 工作作风 校风建设 合格人才 校园文化 高校 学校管理
下载PDF
一类拟线性椭圆型方程三解的存在性
11
作者 王苏琪 尹洪辉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287-292,301,共7页
利用Ricceri给出的三解定理,得到了一类含(p(x),q(x))-Laplacian算子的拟线性椭圆型方程弱解的存在性和多解性.
关键词 变指数 椭圆型方程 三解定理
下载PDF
泗阳县废黄河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
12
作者 王维崇 王苏琪 《江苏水利》 2002年第9期44-45,共2页
1概况 废黄河是黄河人泗夺淮的故道,流经泗阳县境内为64km,流域面积197.3km2,分滩区和中泓两部分.内有耕地10 330hm2,人口16.92万人.滩区地势高亢,地面真高(废黄河零点,下同)19.5~25.2m.
关键词 泗阳县 水土流失 成因 防治
下载PDF
慕课带来的问题意识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苏琪 《中州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85-88,共4页
借助互联网+课程的推进,慕课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突破了地域、阶层、行业和年龄,打破了知识壁垒,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了高等教育的优质化和智能化,同时也对高校教学和教育体制带来了挑战。用问题意识分析慕课带来的三大问题... 借助互联网+课程的推进,慕课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突破了地域、阶层、行业和年龄,打破了知识壁垒,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了高等教育的优质化和智能化,同时也对高校教学和教育体制带来了挑战。用问题意识分析慕课带来的三大问题,即选课多但持久者少、教师受到挤压、平台课程无序竞争的范式挑战,对慕课的冲击进行了本质解构,以问题为导向回顾了我国慕课发展的顶层设计,探析我国高等教育借助慕课带来的优质资源和技术力量,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以教育供给侧改革来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引导师生从知识的消费者向知识的创造者转变,通过教育来传播和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问题意识 问题导向 顶层设计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浅议如何构建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苏琪 《文理导航》 2011年第35期74-74,共1页
文章阐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理念,以及对照统一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公共财政支出发挥的效益和取得的业绩进行比较和综合评判。财政支出绩效就是财政支出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它体现了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资... 文章阐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理念,以及对照统一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公共财政支出发挥的效益和取得的业绩进行比较和综合评判。财政支出绩效就是财政支出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它体现了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 绩效评价 目标 管理水平
下载PDF
建筑美学视角下的江淮传统民居建筑浅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苏琪 骆宇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16期104-106,109,共4页
在几千年的中华建筑历史长河中,在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地域建筑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该文试图从建筑美学的视角分析江淮地区民居,包括江淮地区民居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结构、建筑装饰等,以期对江淮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有较为全面... 在几千年的中华建筑历史长河中,在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地域建筑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该文试图从建筑美学的视角分析江淮地区民居,包括江淮地区民居建筑的整体布局、建筑结构、建筑装饰等,以期对江淮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美学 江淮地区 民居建筑 传统艺术
下载PDF
基于美学视角的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苏琪 邢厚龙 周晶 《科技视界》 2022年第14期92-95,共4页
随着建筑学专业的发展,建筑学已经摆脱了简单的工程设计,建筑设计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对工程文章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建筑学的基础教育提出了系列的要求。文章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在建筑学的基础教育中... 随着建筑学专业的发展,建筑学已经摆脱了简单的工程设计,建筑设计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对工程文章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建筑学的基础教育提出了系列的要求。文章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在建筑学的基础教育中的现状、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及在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上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为建筑学美学教育提出新的思路,对美学视角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观点 建筑学 课程教学 实践手段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的“势”“市”“适”“是”探析
17
作者 王苏琪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07-111,共5页
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新的强劲的态势和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之"势"更加旗帜鲜明,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的"市",其程度和效益取决于"适",而要做到"... 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新的强劲的态势和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之"势"更加旗帜鲜明,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的"市",其程度和效益取决于"适",而要做到"适"就必须遵守教育规律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助推"势",专家学者纷纷"入市",党政协作、社会合力依照"是",探索新时代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之"适",形成闭合环式的无缝衔接,以持续巩固和推动具有意识形态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大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逆全球化”思潮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8
作者 王苏琪 《中州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89-93,共5页
“逆全球化”思潮是欧美国家在全球利益分配格局变化中的反应,它通过经济贸易中的保护主义、政治上的民粹主义、社会治理上的逃避主义、文化交流中的排他和拒斥表现出来,“逆全球化”思潮给我国的政治经济带来挑战。但同时,在“全球化... “逆全球化”思潮是欧美国家在全球利益分配格局变化中的反应,它通过经济贸易中的保护主义、政治上的民粹主义、社会治理上的逃避主义、文化交流中的排他和拒斥表现出来,“逆全球化”思潮给我国的政治经济带来挑战。但同时,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震荡中,也给我们带来启示,在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要强化发展理念,增进政治自觉,彰显人类情怀,担当大国责任,完成时代赋予创新创造精神的培养,为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蓄动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全球化 经济 政治格局 社会治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从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逻辑
19
作者 王苏琪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第22期8-10,14,共4页
本文从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和全球逻辑四个方面,梳理了从现代化的理论提出、实践探索、扩展推进到目标落实,再到确立为国家的战略任务的整个演进过程,层层推导其渐进式、全方位演进发展,概括了中国式现... 本文从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和全球逻辑四个方面,梳理了从现代化的理论提出、实践探索、扩展推进到目标落实,再到确立为国家的战略任务的整个演进过程,层层推导其渐进式、全方位演进发展,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建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演进
下载PDF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20
作者 王苏琪 《科技风》 2020年第34期133-134,共2页
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专业精耕、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都与建校已久的高校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在新时代新的发展期,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却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新建本科高校利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土化基地,深化课程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专业精耕、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都与建校已久的高校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在新时代新的发展期,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却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新建本科高校利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土化基地,深化课程建设的层次,推行“实践先行、理论支撑”的产创融合模式,打造全过程、系统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和完善创新创业扶持体系,厚植“终身学习”和尊崇“企业家精神”的文化氛围,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在完成对学生主体多元化培养的同时,也就达到了对传统教学过程的重构,完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