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药用植物PAL基因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若娴
朱瑞艳
+1 位作者
开国银
时敏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苯丙烷代谢途径是植物主要代谢途径之一,可产生黄酮、酚酸和木质素类等物质,这些物质不仅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等生理活动,还被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是决定药用植物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
苯丙烷代谢途径是植物主要代谢途径之一,可产生黄酮、酚酸和木质素类等物质,这些物质不仅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等生理活动,还被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是决定药用植物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负责催化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第一个反应,是该途径的关键酶和限速酶。本文就药用植物中PAL基因的基本特性、表达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药用植物中PAL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苯丙烷代谢途径
苯丙氨酸解氨酶
基因表达与调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共生理论视域下闽东畲族非遗手工艺的活态传承研究
2
作者
王若娴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畲族手工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非遗价值,集中反映着闽东地区畲族的地域文化特征。通过调查发现畲族非遗手工艺与传承主体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技艺的产生与发展还受到外界环境与异质文化的影响。因此从共生理论视域出发,以共...
畲族手工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非遗价值,集中反映着闽东地区畲族的地域文化特征。通过调查发现畲族非遗手工艺与传承主体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技艺的产生与发展还受到外界环境与异质文化的影响。因此从共生理论视域出发,以共生单元、共生环境与共生模式3个角度探究闽东畲族非遗手工艺的共生现状,剖析其内在联系,由此提出应加强共生单元、打通共生界面与优化共生环境等方式激发畲族非遗手工艺的内在活力,使各主体进行合作共赢、共创价值,以形成良好的共生体系,促进多元文化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畲族
非遗手工艺
活态传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具身认知理论下湘北地区手工艺的传承研究
3
作者
王若娴
《天工》
2023年第17期16-19,共4页
旨在从具身认知视域出发,以手工艺的“具身性”为切入点,分析手工艺的知识属性以及手工艺在传承中所具有的具身化知识、经验与技能。以湘北地区的手工艺为例,分析手工艺所具有的知识默会性、身体实践性与情境依赖性的具身特征,从手工艺...
旨在从具身认知视域出发,以手工艺的“具身性”为切入点,分析手工艺的知识属性以及手工艺在传承中所具有的具身化知识、经验与技能。以湘北地区的手工艺为例,分析手工艺所具有的知识默会性、身体实践性与情境依赖性的具身特征,从手工艺的具身属性出发,构建手工艺的具身式学习模式,推动学习者认识和理解手工艺的具身化知识,以期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提供理论和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湘北地区
传统手工艺
传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类型白茶儿茶素、香气成分与感官品质比较
被引量:
13
4
作者
王若娴
黄翔翔
+4 位作者
李勤
李娟
谭君
朱洺志
王坤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5-321,共7页
白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微发酵茶,为探明不同类型白茶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选取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共10个白茶样品,分别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儿茶素、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香气成分以及感官评价,并结合...
白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微发酵茶,为探明不同类型白茶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选取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共10个白茶样品,分别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儿茶素、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香气成分以及感官评价,并结合方差分析和OPLS-DA等多元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白茶中儿茶素含量差异较大,贡眉的总儿茶素含量最高,寿眉最低,分别为66.84和32.66 mg/g,并且所有白茶共检测到50种香气物质,主要香气组分有正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I、II)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4种传统工艺白茶的香气组成和含量与新工艺白茶有明显差异,其中,(E)-2-戊烯醛、2-庚酮等8种香气成分在4种传统工艺白茶中大量存在,而在新工艺白茶中未检测出。通过多组分化学计量学分析发现,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与新工艺白茶的儿茶素和香气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而寿眉与新工艺白茶相差不大。本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类型白茶的品质差异,为白茶风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儿茶素
香气成分
差异代谢物
感官品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
11
5
作者
唐雨薇
刘丽萍
+3 位作者
王若娴
陈宇宏
刘仲华
刘硕谦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426,共13页
CRISPR/Cas9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的优点,可轻松实现对目标基因的敲除、替换和定点突变等操作。该技术刚诞生,就受到了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者的关注,不到3年的时间就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动、植物当中...
CRISPR/Cas9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的优点,可轻松实现对目标基因的敲除、替换和定点突变等操作。该技术刚诞生,就受到了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者的关注,不到3年的时间就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动、植物当中。然而CRISPR/Cas9技术在茶树中的应用面临载体构建问题,本文以茶树咖啡碱合成酶为例,联合采用常规PCR、Overlapping PCR和Golden Gate Cloning技术,构建了包含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双靶点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为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茶树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基因组编辑技术
咖啡碱合成酶
CRISPR/Cas9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茯茶冠突散囊菌发酵生产吲哚生物碱的研究
被引量:
4
6
作者
刘丽萍
唐雨薇
+3 位作者
王若娴
李志冰
刘仲华
刘硕谦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3-512,共10页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其体内含有丰富的吲哚类生物碱类代谢产物。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过敏、抗辐射、抗紫外和抗肿瘤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开发前景广阔。为提高吲哚类生物碱类代谢产物的产量,本...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其体内含有丰富的吲哚类生物碱类代谢产物。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过敏、抗辐射、抗紫外和抗肿瘤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开发前景广阔。为提高吲哚类生物碱类代谢产物的产量,本研究考察了冠突散囊菌繁殖、生长与发酵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其发酵产物内含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在察氏固体培养基上能快速繁殖,8 d内能产生大量的成熟孢子,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与时长分别为pH 6.0、温度30℃、转速200 r·min^(-1)和培养时长6 d;鲜茶干粉、鲜茶提取物、茯茶粉、茯茶提取物和色氨酸等能显著诱导吲哚生物碱的合成,其中色氨酸诱导效应最强;内含成分分析表明,TLC可分离出至少10种冠突散囊菌代谢物质,HPLC与LC-MS检测分析其代谢产物的主要成分为吲哚类生物碱,产量达到2.45 g·L^(-1)。本研究为茯茶冠突散囊菌的高值化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发酵条件
吲哚类生物碱
内含成分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花蒿中双键还原酶基因AaDBR3全长克隆与功能研究
7
作者
刘丽萍
唐雨薇
+3 位作者
王若娴
李志冰
刘仲华
刘硕谦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8,共7页
黄花蒿中含有大量的香气类物质,在食品和医药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对其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研究非常欠缺。本研究采用SMART-RACE-PCR技术从黄花蒿花组织差异文库中获得了1个新的双键还原酶编码基因AaDBR3,其cDNA序列全长为1 279 bp,...
黄花蒿中含有大量的香气类物质,在食品和医药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对其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研究非常欠缺。本研究采用SMART-RACE-PCR技术从黄花蒿花组织差异文库中获得了1个新的双键还原酶编码基因AaDBR3,其cDNA序列全长为1 279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038 bp编码345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38.46 kD,等电点(p I)为6.05。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AaDBR3属于中链脱氢酶超级家族中leukotriene B4 dehydrogenases类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基因与烟草的烯丙醇脱氢酶(NtADH,Gen Bank:BAA89423.1)的同源性最高,相似性为77%。体外酶研究发现,重组蛋白酶能催化3-壬烯-2-酮向2-壬酮的转化,表明其属于双键还原酶。本研究为进一步丰富黄花蒿优异基因资源,及黄花蒿的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香气类物质
双键还原酶
基因克隆
功能分析
原文传递
题名
药用植物PAL基因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若娴
朱瑞艳
开国银
时敏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浙江省药食植物活性成分与健康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出处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基金
浙江省农业(中药材新品种选育)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021C02074-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23H280010)。
文摘
苯丙烷代谢途径是植物主要代谢途径之一,可产生黄酮、酚酸和木质素类等物质,这些物质不仅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等生理活动,还被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是决定药用植物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负责催化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第一个反应,是该途径的关键酶和限速酶。本文就药用植物中PAL基因的基本特性、表达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药用植物中PAL的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苯丙烷代谢途径
苯丙氨酸解氨酶
基因表达与调控
Keywords
medicinal plants
phenylpropane metabolic pathway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gen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分类号
Q943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生理论视域下闽东畲族非遗手工艺的活态传承研究
2
作者
王若娴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
出处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基金
该文系2023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价值共创理论下湘北地区手工艺人与设计师跨界合作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CX20231234)。
文摘
畲族手工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非遗价值,集中反映着闽东地区畲族的地域文化特征。通过调查发现畲族非遗手工艺与传承主体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技艺的产生与发展还受到外界环境与异质文化的影响。因此从共生理论视域出发,以共生单元、共生环境与共生模式3个角度探究闽东畲族非遗手工艺的共生现状,剖析其内在联系,由此提出应加强共生单元、打通共生界面与优化共生环境等方式激发畲族非遗手工艺的内在活力,使各主体进行合作共赢、共创价值,以形成良好的共生体系,促进多元文化共生。
关键词
共生理论
畲族
非遗手工艺
活态传承
分类号
F424.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具身认知理论下湘北地区手工艺的传承研究
3
作者
王若娴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
出处
《天工》
2023年第17期16-19,共4页
基金
2023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价值共创理论下湘北地区手工艺人与设计师跨界合作研究”(CX20231234)阶段性成果
2023年度岳阳市社会科学课题“价值共创视域下湘北地区传统手工艺协同创新研究”(2023Y13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旨在从具身认知视域出发,以手工艺的“具身性”为切入点,分析手工艺的知识属性以及手工艺在传承中所具有的具身化知识、经验与技能。以湘北地区的手工艺为例,分析手工艺所具有的知识默会性、身体实践性与情境依赖性的具身特征,从手工艺的具身属性出发,构建手工艺的具身式学习模式,推动学习者认识和理解手工艺的具身化知识,以期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提供理论和实践模式。
关键词
具身认知
湘北地区
传统手工艺
传承
分类号
J50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类型白茶儿茶素、香气成分与感官品质比较
被引量:
13
4
作者
王若娴
黄翔翔
李勤
李娟
谭君
朱洺志
王坤波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功能成分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5-321,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C1604403)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WK2017)
+2 种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JJ4356)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A241)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项目(2020ZYQ063)。
文摘
白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微发酵茶,为探明不同类型白茶的品质差异,本研究选取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共10个白茶样品,分别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儿茶素、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香气成分以及感官评价,并结合方差分析和OPLS-DA等多元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白茶中儿茶素含量差异较大,贡眉的总儿茶素含量最高,寿眉最低,分别为66.84和32.66 mg/g,并且所有白茶共检测到50种香气物质,主要香气组分有正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I、II)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4种传统工艺白茶的香气组成和含量与新工艺白茶有明显差异,其中,(E)-2-戊烯醛、2-庚酮等8种香气成分在4种传统工艺白茶中大量存在,而在新工艺白茶中未检测出。通过多组分化学计量学分析发现,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与新工艺白茶的儿茶素和香气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而寿眉与新工艺白茶相差不大。本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类型白茶的品质差异,为白茶风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茶
儿茶素
香气成分
差异代谢物
感官品质
Keywords
white tea
catechins
volatile compounds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sensory quality
分类号
TS272.7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
11
5
作者
唐雨薇
刘丽萍
王若娴
陈宇宏
刘仲华
刘硕谦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426,共13页
文摘
CRISPR/Cas9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的优点,可轻松实现对目标基因的敲除、替换和定点突变等操作。该技术刚诞生,就受到了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者的关注,不到3年的时间就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动、植物当中。然而CRISPR/Cas9技术在茶树中的应用面临载体构建问题,本文以茶树咖啡碱合成酶为例,联合采用常规PCR、Overlapping PCR和Golden Gate Cloning技术,构建了包含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双靶点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为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茶树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茶树
基因组编辑技术
咖啡碱合成酶
CRISPR/Cas9技术
Keywords
Camellia sinensis (L.)
genome editing technology
tea caffeine synthase
CRISPR/Cas9 technique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Q943.2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茯茶冠突散囊菌发酵生产吲哚生物碱的研究
被引量:
4
6
作者
刘丽萍
唐雨薇
王若娴
李志冰
刘仲华
刘硕谦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3-51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0689)
文摘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其体内含有丰富的吲哚类生物碱类代谢产物。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过敏、抗辐射、抗紫外和抗肿瘤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开发前景广阔。为提高吲哚类生物碱类代谢产物的产量,本研究考察了冠突散囊菌繁殖、生长与发酵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其发酵产物内含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在察氏固体培养基上能快速繁殖,8 d内能产生大量的成熟孢子,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与时长分别为pH 6.0、温度30℃、转速200 r·min^(-1)和培养时长6 d;鲜茶干粉、鲜茶提取物、茯茶粉、茯茶提取物和色氨酸等能显著诱导吲哚生物碱的合成,其中色氨酸诱导效应最强;内含成分分析表明,TLC可分离出至少10种冠突散囊菌代谢物质,HPLC与LC-MS检测分析其代谢产物的主要成分为吲哚类生物碱,产量达到2.45 g·L^(-1)。本研究为茯茶冠突散囊菌的高值化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发酵条件
吲哚类生物碱
内含成分分析
Keywords
Eurotium cristatum
fermentation condition
indole alkaloids
component analysis
分类号
TQ283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TQ929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花蒿中双键还原酶基因AaDBR3全长克隆与功能研究
7
作者
刘丽萍
唐雨薇
王若娴
李志冰
刘仲华
刘硕谦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335
31501367)
国际合作专项项目(2014DFA32160)共同资助
文摘
黄花蒿中含有大量的香气类物质,在食品和医药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对其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研究非常欠缺。本研究采用SMART-RACE-PCR技术从黄花蒿花组织差异文库中获得了1个新的双键还原酶编码基因AaDBR3,其cDNA序列全长为1 279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038 bp编码345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38.46 kD,等电点(p I)为6.05。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AaDBR3属于中链脱氢酶超级家族中leukotriene B4 dehydrogenases类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基因与烟草的烯丙醇脱氢酶(NtADH,Gen Bank:BAA89423.1)的同源性最高,相似性为77%。体外酶研究发现,重组蛋白酶能催化3-壬烯-2-酮向2-壬酮的转化,表明其属于双键还原酶。本研究为进一步丰富黄花蒿优异基因资源,及黄花蒿的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的靶基因。
关键词
黄花蒿
香气类物质
双键还原酶
基因克隆
功能分析
Keywords
Artemisia annua
Aroma compounds
Double bond reductase
Gene cloning
Functional analysis
分类号
Q943.2 [生物学—植物学]
S567.21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药用植物PAL基因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王若娴
朱瑞艳
开国银
时敏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共生理论视域下闽东畲族非遗手工艺的活态传承研究
王若娴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具身认知理论下湘北地区手工艺的传承研究
王若娴
《天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类型白茶儿茶素、香气成分与感官品质比较
王若娴
黄翔翔
李勤
李娟
谭君
朱洺志
王坤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载体的构建
唐雨薇
刘丽萍
王若娴
陈宇宏
刘仲华
刘硕谦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茯茶冠突散囊菌发酵生产吲哚生物碱的研究
刘丽萍
唐雨薇
王若娴
李志冰
刘仲华
刘硕谦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黄花蒿中双键还原酶基因AaDBR3全长克隆与功能研究
刘丽萍
唐雨薇
王若娴
李志冰
刘仲华
刘硕谦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