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先蒿属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红强 王茂麟 +3 位作者 马联平 刘桂英 叶平 程跃红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35-40,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整理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先蒿属植物种类、分布、现状及保护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辖区共有42种马先蒿属植物(含变种及亚种),分属10群27系,其中30种为中国特有,特有性高达71.43%;马...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整理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先蒿属植物种类、分布、现状及保护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辖区共有42种马先蒿属植物(含变种及亚种),分属10群27系,其中30种为中国特有,特有性高达71.43%;马先蒿属植物在辖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 m以上区域(39种、92.86%),其中海拔3500 m以上的高山灌丛及草甸区域尤为集中(27种、64.29%);邓氏马先蒿(Pedicularis dunniana)、台氏管花马先蒿(P.siphonantha var.delavayi)、甘肃马先蒿(P.kansuensis)、康定马先蒿(P.kangtingensis)、法氏马先蒿(P.fargesii)、红毛马先蒿(P.rhodotricha)、欧氏马先蒿(P.oederi)、扭旋马先蒿(P.torta)、伯氏马先蒿(P.petitmenginii)、粗野马先蒿(P.rudis)、迈氏马先蒿(P.merrilliana)等11种(含变种)为保护区新记录种;辖区马先蒿属植物多呈集中连片分布,但也有少数种类呈狭域分布;调查中还发现2种疑似新种马先蒿属植物,已采集标本和分子材料,便于后续深入研究;同时对保护区马先蒿属植物的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保护区 马先蒿属 生物多样性 保护 研究
下载PDF
卧龙保护区三江片区大熊猫嗅味树分布初步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施晓刚 胡强 +3 位作者 金森龙 王茂麟 杨程 彭晓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4-707,共4页
2011年5月上旬,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中河杜鹃海子区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发情场的嗅味标记和嗅味树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大熊猫的发情场位置,为确定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区域提供证据,同时增加对大熊猫生物学特性的了解... 2011年5月上旬,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中河杜鹃海子区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发情场的嗅味标记和嗅味树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大熊猫的发情场位置,为确定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区域提供证据,同时增加对大熊猫生物学特性的了解。在海拔2300~2800m间,共布设5条样线,每条样线调查一次,测量记录样线上594株乔木的种类、高度、胸径和嗅味标记状况。调查共发现16株被大熊猫标记的嗅味树,其中75.00%位于坡度20°以下平缓上升的兽径和山脊,嗅味树平均胸径为56.5cm±20.7cm(n=16),81.25%为铁杉Tsugaspp.,93.75%树皮粗糙,标记中心的平均高度为53.7cm±20.3cm(n=16)。此外,从调查结果及野外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的大熊猫行为照片,初步得知杜鹃海子区域是春季卧龙大熊猫发情交配的重要场所,是大熊猫种群的关键栖息地,目前保护区已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政策,加强对该区域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发情场 嗅味标记 重要栖息地
下载PDF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适宜栖息地与活动节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冯茜 胡强 +3 位作者 施小刚 王茂麟 瞿春茂 金森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12-19,共8页
收集了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2019年红外相机调查中采集到的红腹角雉相关信息,使用物种分布模型(MaxEnt)预测红腹角雉在保护区内的适宜栖息地;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其在春夏秋冬四季活动节律差异。结果表明,在卧龙国家级自然... 收集了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2019年红外相机调查中采集到的红腹角雉相关信息,使用物种分布模型(MaxEnt)预测红腹角雉在保护区内的适宜栖息地;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其在春夏秋冬四季活动节律差异。结果表明,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模型预测的红腹角雉潜在适宜栖息地面积为430.38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1.52%,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皮条河两侧中低海拔的针阔混交林中;在活动节律方面,红腹角雉在春季活动强度最高,秋季、夏季次之,冬季最低,红腹角雉在秋季的日活动节律与春季、夏季、冬季差异显著,而春季、夏季、冬季之间红腹角雉日活动节律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红腹角雉在卧龙保护区内的潜在适宜栖息地分布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活动节律差异,为保护区红腹角雉乃至同域分布的其他雉类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 物种分布模型 活动节律 核密度估计 红腹角雉 红外相机
下载PDF
卧龙自然保护区震后小型陆栖脊椎动物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程 施小刚 +3 位作者 金森龙 王茂麟 胡强 彭晓辉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53-55,31,共4页
小型陆栖脊椎动物是一类稳定、灵敏、高效的环境指示动物,将它们作为生态环境变化的指针具有诸多的优越性。通过围栏陷阱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小型陆栖脊椎动物在原始竹林与人工竹林中的分布情况展开调查,进而对保护区内小型陆栖脊椎动... 小型陆栖脊椎动物是一类稳定、灵敏、高效的环境指示动物,将它们作为生态环境变化的指针具有诸多的优越性。通过围栏陷阱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小型陆栖脊椎动物在原始竹林与人工竹林中的分布情况展开调查,进而对保护区内小型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评估,并科学地评估我区震后的生态环境。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小型陆栖脊椎动物物种5目7科15种,其中两栖类2目2科2种,爬行类1目1科1种,小型兽类2目4科12种。采集的样品数量达到316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陆栖脊椎动物 围栏陷阱法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国内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家超 杨俊文 +1 位作者 程元龙 王茂麟 《河南建材》 2018年第5期132-133,共2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智能建筑理念。智能建筑为用户提供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环境。文章对智能建筑意义、发展现状、改善方法做出分析,展望了未来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智能建筑 现状 改善 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