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科学的社会-技术统治话语 被引量:2
1
作者 伊丽娜·V·切尼克夫 达莉亚·V·切尼克夫 王荣江(译/)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2-75,共4页
本文在被定义为社会科学后非经典范式的新阶段上关注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性。在社会科学的后非经典范式中,知识获得和发展的特性被揭示。它凸显了科学性的后非经典范式与被称为"技科学"阶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它表明,在包括自然的... 本文在被定义为社会科学后非经典范式的新阶段上关注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性。在社会科学的后非经典范式中,知识获得和发展的特性被揭示。它凸显了科学性的后非经典范式与被称为"技科学"阶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它表明,在包括自然的、社会的和技术的科学知识分类(经典的、非经典的和后非经典的)的当代系统框架中,技科学不能被归于这些知识的任何类型。技科学代表知识生产的新概念,新的社会—技术统治话语。实质上,技科学的特征是,它的对象不是笛卡尔二元世界观中的客观实在,而是所谓的"人类维度的"产品。科学与社会一体化的新阶段具有跨学科研究的新的方法论特征。与学科间的研究相比,跨学科研究以通向生活实践为特征;它是社会地被指派的知识产品。知识不仅在发明和基本原理的语境内被生产,而且也同样地在应用结果评估(技术的社会评估)的语境中被生产。它突显了技科学是指在科学和技术制造某种混合物或杂合体框架中的活动。技科学可被理解为以其自身方式呈现出来的特定的时代现象、社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社会 知识 跨学科研究 后非经典范式 技科学 社会技术
下载PDF
如何认识科学(十七):科学与科学共同体--大卫·凯里对彼得·盖里森的访谈
2
作者 彼得·盖里森 大卫·凯里 王荣江(译/)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09-316,326,共9页
彼得·盖里森用更为实用主义、更加多元的观点来界定科学。在他看来,科学中的每一亚文化群体都是独特的,拥有自己的工作方式、知识体系、证明形式;但这些亚文化群体也进行沟通,在他所称的"贸易区"内相互作用,在其中,解决... 彼得·盖里森用更为实用主义、更加多元的观点来界定科学。在他看来,科学中的每一亚文化群体都是独特的,拥有自己的工作方式、知识体系、证明形式;但这些亚文化群体也进行沟通,在他所称的"贸易区"内相互作用,在其中,解决分歧,协商出共同的术语。这是一种新科学形式的创新。科学是相互联系着的,但它的联系更像一个环形物而不是一个要么在底部要么在顶部有唯一起点的金字塔。科学既不是一个简单的统一体也不是一系列间歇性的利益,而是更为复杂和分层的事情,其中的物理学,是与哲学、工业、战争、技术和其他科学纠缠在一起的。科学中的客观性概念,有其变化、发展的历史,反映了不同时期科学家思考世界的方式。科学绝不是如此纯粹或如此均匀的一件事情,科学一直在持续地变化和改变形式。如果人们能够或被引导而认识这一现实,那么就可以减少他们对今天科学变化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文化群体 “贸易区” 协商 客观性 改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