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根自由基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行梁 李晓良 +4 位作者 王子 郑兴 路思佳 朱惠良 邵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9-53,共5页
硫酸根自由基(SO4-·)高级氧化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对过硫酸盐活化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比较了各方式的优点与不足,阐述了该高级氧化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级氧化 硫酸根自由基 活化方式 环境治理 应用前景
下载PDF
低温热水解对剩余污泥DOM的溶出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赵鹏鹤 刘玉玲 +3 位作者 窦川川 万鹏亮 王行梁 郑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841-4847,共7页
为了研究剩余污泥在低温热处理条件下的理化性质及溶出特征,采用批次试验探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剩余污泥溶解性有机物(SCOD)、溶解性碳水化合物(SC)、溶解性蛋白质(SP)的溶出变化情况,分析了溶解性有机物质(DOM)荧光组分的平行因子分析模... 为了研究剩余污泥在低温热处理条件下的理化性质及溶出特征,采用批次试验探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剩余污泥溶解性有机物(SCOD)、溶解性碳水化合物(SC)、溶解性蛋白质(SP)的溶出变化情况,分析了溶解性有机物质(DOM)荧光组分的平行因子分析模型特征.研究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SCOD在80℃的破解度增幅最高,在90℃溶出量最大;SC在70℃时溶出率增幅最高,在90℃质量浓度最高;SP在60℃质量浓度最大;挥发性脂肪酸(VFAs)在60℃达到最大含量;液相色谱-有机碳测定仪(LC-OCD)分析表明,溶解性有机碳在90℃分子质量浓度最大,但生物聚合类物质的比例在80℃最高;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显示,剩余污泥热处理后的DOM均包含类蛋白质C1(282,324nm)、代谢类蛋白质C2(310,364nm)、可见腐殖酸C3(278/338/358nm,424nm)、土壤富里酸C4(270/318/354nm,476/524nm),对于热水解法预处理污泥,类蛋白质在80℃下具有最大荧光强度,代谢类蛋白质在60℃下具有最大荧光强度.在60min条件下,污泥中有机物溶出的最佳温度是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温度 DOM 溶出特征 平行因子法
下载PDF
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DOM组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万鹏亮 刘玉玲 +3 位作者 朱妮平 窦川川 赵鹏鹤 王行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5-772,共8页
为探究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组分的变化,采用LC-OCD检测技术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DOM的组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污水在A^(2)O工艺处理过程中,Biopolymers、LMW Acids与LMW Neutrals... 为探究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组分的变化,采用LC-OCD检测技术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DOM的组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污水在A^(2)O工艺处理过程中,Biopolymers、LMW Acids与LMW Neutrals在厌氧池和缺氧池被大量利用,其中Biopolymers与LMW Acids在缺氧池基本消耗完全,LMW Neutrals削减率达到85%.大分子量物质与小分子量物质沿程大量削减,中分子量物质削减率较低.其中LMW Neutrals、Humic Subst与Building Blocks是出水中COD的主要贡献者.三维荧光数据通过PARAFAC与FRI进行分析,其中PARAFAC法解析出3个组分,包括1个类蛋白质组分与2个类腐殖酸组分,PARAFAC确定的C2组分与FRI划分的区域Ⅰ、区域Ⅱ代表的类蛋白质等物质与区域Ⅲ代表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在厌氧池与缺氧池被大量利用.好氧池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导致C2组分与区域Ⅲ代表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在好氧池出水中有少量增加.此外,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的标准积分体积在二沉池出水中增加,表明这3个区域代表的物质的增加导致了二沉池出水COD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ARAFAC分析出的C2、C3组分与FRI确定的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Ⅳ、区域Ⅴ积分标准体积及总积分标准体积与COD、DOC呈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LC-OCD 平行因子分析 荧光区域积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电化学污泥优化处理及溶胞效应研究
4
作者 吴世璋 薛霄 +7 位作者 王行梁 王官 邵甜 戚明旸 郑兴 杨鹤云 张耀中 李晓良 《能源化工》 CAS 2022年第4期70-76,共7页
为有效降低污泥浓度,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电化学处理过程中的污泥浓度预测模型,优化了外施电压、电极间距和反应时间参数,并考察了电化学工艺对剩余污泥的溶胞效应,在电压20 V,电极间距2 cm,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模型拟合度良好,可显... 为有效降低污泥浓度,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了电化学处理过程中的污泥浓度预测模型,优化了外施电压、电极间距和反应时间参数,并考察了电化学工艺对剩余污泥的溶胞效应,在电压20 V,电极间距2 cm,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模型拟合度良好,可显著降低污泥浓度,污泥去除率最高为30.07%。试验结果表明:电压对于污泥浓度的影响为主要因素,电压、电极间距、反应时间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污泥在电化学作用下存在明显的溶胞效应,污泥絮体结构被破坏,最优条件下污泥细胞的DNA溶出浓度可以达到57.6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脱水减量 电化学 响应曲面法 溶胞效应 毒性
下载PDF
MBBR+SBR工艺用于寒冷地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 被引量:5
5
作者 梅小乐 代博 +2 位作者 杨红 王行梁 于淑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92-95,共4页
内蒙古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中,针对水厂脱氮效果差、出水SS和TP不稳定等问题,在不新建反应池、不改变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将原有的CASS反应池改造为MBBR+SBR,新建活性砂滤池,强化化学除磷。改造后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 内蒙古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中,针对水厂脱氮效果差、出水SS和TP不稳定等问题,在不新建反应池、不改变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将原有的CASS反应池改造为MBBR+SBR,新建活性砂滤池,强化化学除磷。改造后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稳定提升到一级A标准,可为同类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污水处理厂 升级改造 MBBR CASS
原文传递
无弈痴
6
作者 王行梁 《象棋研究》 2003年第6期19-19,共1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