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破裂颅内单发动脉瘤夹闭术在术前如何合理备血——1项倾向性评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清源 王诺川 +5 位作者 吴俊 姜朋军 曹勇 张谦 张亚南 王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未破裂颅内单发动脉瘤在动脉瘤夹闭术术前如何合理备血。方法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中,运用倾向性匹配评分的方式筛选出接受输血与未接受输血者各64... 目的探讨未破裂颅内单发动脉瘤在动脉瘤夹闭术术前如何合理备血。方法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中,运用倾向性匹配评分的方式筛选出接受输血与未接受输血者各64人,收集其围手术期及手术信息,统计并对比2组患者的差异,筛选术前未破裂单发动脉瘤在夹闭术术中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比较,患者体重(kg)为59.1±8.4 vs 65.2±11.9,动脉瘤体/颈比为1.7±0.9 vs 1.3±0.4,动脉瘤术中破裂率为57.8%(37/64)vs 4.7%(3/64),动脉瘤夹闭时间(min)63.4±10.6 vs 38.6±12.2,术中出血量(mL)811.7±426.8 vs 243.1±117.1(P<0.01),术中出血量/体重13.8±6.9 vs 3.8±1.9(P<0.01)。据此构建了术前模型和术中模型。体重(OR=4.59)和动脉瘤体/颈比(OR=4.48)是术前判断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术中输血风险的预测指标。体重<55 kg的患者,中位异体红细胞输注量为260 mL;而对于动脉瘤体/颈比>1.4的患者,中位异体红细胞输注量为130 mL。结论患者的体重和动脉瘤的体/颈比为预测未破裂单发动脉瘤在夹闭术中需行输血治疗的重要指标;对于体重较轻以及动脉瘤体/颈比较大的患者,在术前应积极备血,做好输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备血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术中出血 输血
下载PDF
显微镜下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输血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清源 王诺川 +4 位作者 吴俊 姜朋军 曹勇 张亚南 王硕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输血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109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术前临床、影像学资料,将术中出血量和体质量的比值定义...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输血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109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术前临床、影像学资料,将术中出血量和体质量的比值定义为出血体质量比值(BTW)。主要终点事件为术中和术后48 h内是否输血,次要终点事件为术中患者的Hb是否有显著降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输血治疗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术中出血量和BTW对于术中Hb降低的判断价值。结果 109例患者中,39例接受输血治疗(35.8%)。术中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在体质量(P=0.030)、既往破裂史(P=0.009)、术中出血量(P <0.001)、BTW(P <0.001)、术中Hb(P=0.002)、手术时长(P <0.001)、病灶大小(P=0.047)、Spetzler-Martin分级(P <0.001)和病灶类型(P <0.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OR=2.83,P=0.008)、BTW(OR=4.92,P=0.001)、Spetzler-Martin分级(OR=2.44,P <0.001)及病灶类型(OR=6.25,P <0.001)是术中需行输血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Spetzler-Martin分级(AUC=0.787,P <0.001)和病灶类型(AUC=0.768,P <0.001)是输血治疗风险的良好预测因素。BTW对于术中Hb显著降低的预测价值(AUC=0.865,P <0.001)高于术中出血量(AUC=0.783,P <0.001)。结论术中出血量、BTW、Spetzler-Martin分级和病灶类型是脑动静脉畸形在术中行输血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Spetzler-Martin分级升高,患者需要输血治疗的风险也逐渐升高。弥散脑动静脉畸形是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相比于术中出血量,BTW能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术中发生出血后Hb显著降低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输血 弥散病灶 Spetzler-Martin分级 影像学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对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吴俊 刘清源 +5 位作者 王诺川 姜朋军 高斌 曹勇 张亚南 王硕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分析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发生破裂的动脉瘤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其对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夹闭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4例... 目的分析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发生破裂的动脉瘤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其对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夹闭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4例。其中28例为术中动脉瘤破裂组,56例为未破裂组。基于术前CT血管成像建模,测量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组动脉瘤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危险因素对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预测作用。结果动脉瘤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动脉瘤的最长径分别为(12.93±8.12)mm、(10.43±5.65)mm,体颈比值分别为1.71±0.59、1.25±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脉瘤破裂组和未破裂组的中位标准化表面最大剪切力(NWSSM)分别为0.56 (0.07~1.03)、0.73 (0.21~1.69),平均表面剪切力梯度分别为14.31±7.19、11.61±6.52,中位剪切力震荡指数(OSI)分别为0.006 8 (0.001 1~0.014 4)、0.002 4 (0.000 8~0.007 3),中位低剪切力面积比(LSAR)分别为0.39 (0.19~0.73)、0.28 (0.12~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颈比值(OR=3.92, 95% CI:1.18~12.99,P=0.030)、NWSSM(OR=0.44, 95% CI:0.31~0.63,P=0.001)、OSI(OR=14.84, 95% CI: 11.20~18.90,P=0.001)是动脉瘤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体颈比值、NWSSM及OSI判断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0.793、0.729(均P<0.01)。结论体颈比值、NWSSM及OSI是动脉瘤在夹闭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术中动脉瘤破裂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神经外科手术 血流动力学 形态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