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视域下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以嫩江流域鄂伦春族音乐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诺琦 《艺术家》 2023年第5期127-129,共3页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鄂伦春族的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会和发展空间。鄂伦春族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在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重塑乡村文化生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等方面都有着...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鄂伦春族的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会和发展空间。鄂伦春族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在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重塑乡村文化生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论述嫩江流域鄂伦春族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文化产业 鄂伦春族 乡村振兴 嫩江流域 音乐类非遗 音乐文化遗产 视域下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动物类有毒中药“毒”的历史认识及现代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诺琦 张莉 +1 位作者 杨秀颖 杜冠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25-1430,共6页
动物类中药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医药学者已经认识到动物类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同时也是其有效成分,并采取配伍、炮制、制剂等方法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现代研究发现,各种动物毒素是引起动物类有毒中药毒性的物质基础。... 动物类中药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医药学者已经认识到动物类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同时也是其有效成分,并采取配伍、炮制、制剂等方法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现代研究发现,各种动物毒素是引起动物类有毒中药毒性的物质基础。动物毒素包括结构和功能丰富多样的蛋白质和多肽等活性物质,不同的动物毒素生物效应也不同。该文通过系统查阅土鳖虫、水蛭、全蝎、金钱白花蛇、斑蝥、蜈蚣、蕲蛇和蟾酥等8种动物类有毒中药的历史记载和现代毒性研究报道,从引起毒性反应的化学成分、分子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和对策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科学认识动物类有毒中药、促进临床合理应用动物类有毒中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动物类 毒性物质 动物毒素 毒性防控
下载PDF
动物类有毒中药的毒与应用评价
3
作者 王诺琦 张莉 +1 位作者 杨秀颖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21-721,共1页
动物类中药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成分。现代研究发现,各种动物毒素是引起动物类有毒中药毒性的物质基础。动物毒素是结构和功能丰富多样的蛋白质和多肽等活性物质,不同动物的动物毒素的生物效应也不同。因此,动物类中药的毒性反应... 动物类中药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成分。现代研究发现,各种动物毒素是引起动物类有毒中药毒性的物质基础。动物毒素是结构和功能丰富多样的蛋白质和多肽等活性物质,不同动物的动物毒素的生物效应也不同。因此,动物类中药的毒性反应也具有不同于植物类有毒中药的特点。现代科学中许多重要的生理病理的解析和新药的研发上市也都得益于动物毒素。对动物毒素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有毒动物类中药在应用中的毒性防控,也有助于现代新药研发。《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动物类中药有51种。其中有毒的动物类中药8种,斑蝥记载为有“大毒”,土鳖虫和水蛭记载为有“小毒”,其他5种,全蝎,金钱白花蛇,蜈蚣,蕲蛇和蟾酥均记载为“有毒”。本研究通过系统查阅这8种动物类有毒中药的历史记载和现代毒性相关研究,从引起毒性反应的化学成分、分子机制以及临床对策和表现等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动物类有毒中药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类中药 毒性 毒素 毒性防控
下载PDF
葛根素缓解1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萎缩 被引量:4
4
作者 殷琳 陈熙 +6 位作者 李娜 贾伟华 王诺琦 侯碧玉 强桂芬 杨秀颖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27-727,共1页
目的葛根素是豆科植物葛根中重要的一种异黄酮类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研究表明,葛根素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本文就葛根素对1型糖尿病导致的大鼠骨骼肌萎缩的治疗作用展开研究。方法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选... 目的葛根素是豆科植物葛根中重要的一种异黄酮类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研究表明,葛根素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本文就葛根素对1型糖尿病导致的大鼠骨骼肌萎缩的治疗作用展开研究。方法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腹腔注射65 mg·kg-1链脲佐菌素(STZ)。1周后尾尖取血,选择空腹血糖高于16.5 mmol·L-1的大鼠作为1型糖尿病大鼠,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n=10)。给药组每日灌胃给予100 mg·kg^-1的葛根素,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给予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8周后检测糖尿病基本指标:体质量、摄食量、血糖等;骨骼肌萎缩相关指标:前肢拉力、悬挂时间、斜板坚持时间、肌纤维面积及萎缩标志物等。结果葛根素(100 mg·kg^-1)可减轻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的体重(P<0.05)并减少食物摄取量(P<0.05);但对葡萄糖耐量和空腹血糖无明显改善作用。在肌肉力量方面,葛根素能显著增强1型糖尿病大鼠的前肢拉力(P<0.01)、悬挂时间(P<0.05)以及斜板坚持时间(P<0.01)。此外,葛根素还明显地下调肌肉萎缩标志物Fbxo32(F-box protein 32)和Trim63(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63)的表达(P<0.01),并增加1型糖尿病大鼠肌纤维面积(P<0.01)。结论100 mg·kg^-1的葛根素灌胃给药8周,可显著改善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萎缩,增强肌肉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1型糖尿病 骨骼肌萎缩 肌肉力量
下载PDF
影响糖尿病伤口愈合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诺琦 杨秀颖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11-2817,共7页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高度调节的过程,是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的关键。糖尿病患者的伤口存在缓慢甚至不愈合的情况,可导致糖尿病足和截肢,是造成糖尿病高致残率的主要并发症,严重情况下可威胁患者生命。表面伤口的愈合需要多种因素的协同...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高度调节的过程,是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的关键。糖尿病患者的伤口存在缓慢甚至不愈合的情况,可导致糖尿病足和截肢,是造成糖尿病高致残率的主要并发症,严重情况下可威胁患者生命。表面伤口的愈合需要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使受伤的皮肤恢复其屏障功能。造成糖尿病伤口愈合困难的机制较为复杂,包括氧化应激、慢性长期的炎症、新生血管的减少、末梢神经病变、细胞外基质累积及重塑的失衡等。本文对其机制进行分类介绍,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伤口愈合 皮肤 氧化应激 慢性炎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