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笔墨的思辩
1
作者 王豫湘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61-64,共4页
在现代生活节奏的变化影响下,笔墨的实用性受到了怀疑,并引发对其产生的艺术形式发展的担忧。笔墨技巧首先在于表象,由表及里,求的是精神与气韵。笔墨在有与无、虚与实、黑与白、多与少、形与神的辩证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在中国传统文化... 在现代生活节奏的变化影响下,笔墨的实用性受到了怀疑,并引发对其产生的艺术形式发展的担忧。笔墨技巧首先在于表象,由表及里,求的是精神与气韵。笔墨在有与无、虚与实、黑与白、多与少、形与神的辩证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在儒释道学说的支配下,顺应“道”理,客观与主观交融,内容与形式统一,由工具材料转变成为具有思想性的技术的力量,由文字符号转变成为实践美学理念的工具,并以“物理形式使之公开,与他人交流,把昙花一现的心智存在转变成为永恒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 书画 艺术 气韵 精神
下载PDF
艺术的表现与方式
2
作者 王豫湘 《美术大观》 2007年第4期124-,共1页
  英国著名哲学家塞谬尔·亚历山大认为:"当建构性变成沉思冥想,我们便拥有了审美冲动和审美情感或激情.我这样说的意思是,能工巧匠在使用他们的建筑材料时,不是出于实际的目的,而是出于自身的目标,这时我们就拥有了审美.&qu...   英国著名哲学家塞谬尔·亚历山大认为:"当建构性变成沉思冥想,我们便拥有了审美冲动和审美情感或激情.我这样说的意思是,能工巧匠在使用他们的建筑材料时,不是出于实际的目的,而是出于自身的目标,这时我们就拥有了审美."审美以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作为基础,迁想则是审美必须的过程,同时也是构成新的形式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牛花 艺术
下载PDF
创作构思与画面形式的处理
3
作者 王豫湘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画面是形式与内容的载体,创作构思需要画面形式表现。画面形式除展现题材内容外还展现作者的思维方式与艺术涵养。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式与内容需要选择、联想、推理、凝炼、深化,使之最终能够协调统一出现在画面上。
关键词 构思 意蕴 调节 形式 画面
下载PDF
针刺、艾炙治疗小儿夜尿症2例
4
作者 王豫湘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1997年第3期39-39,共1页
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疾病。本文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辩证施治,采用针刺。
关键词 小儿夜尿症 辩证施治 艾炙 祖国医学 艾灸治疗 艾灸法 小儿遗尿症 不同穴位 十全大补丸 心理治疗
下载PDF
水墨释义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豫湘 《装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9-40,共2页
在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历史当中,水墨由唐开始成为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发展到宋元达到至上的高度,水墨实际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代名词。从物质的角度来观察,水与墨分别具有两种不同的物理特性。水是自然生存之本,是万物生命之源,墨为中... 在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历史当中,水墨由唐开始成为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发展到宋元达到至上的高度,水墨实际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代名词。从物质的角度来观察,水与墨分别具有两种不同的物理特性。水是自然生存之本,是万物生命之源,墨为中国传统绘画最大表征之一。水墨作为自然物质与山水作为艺术表现内容的组合,吻合于中国传统哲学观与审美观。深层的民族文化理念推动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蕴育出水墨的表现形式与水墨山水表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物质 精神
原文传递
线之浅见
6
作者 王豫湘 《装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8-128,共1页
本文从物理的角度出发,分析线形成的方式及作用。通过对古今中外画家、学者关于线的评述的归纳,认识中国书画线形变化的演绎发展。中国书画线形的长短、粗细、干湿、浓淡、疏密、曲直起伏的变化,犹如音乐中的七个音符,看似简单,组合方... 本文从物理的角度出发,分析线形成的方式及作用。通过对古今中外画家、学者关于线的评述的归纳,认识中国书画线形变化的演绎发展。中国书画线形的长短、粗细、干湿、浓淡、疏密、曲直起伏的变化,犹如音乐中的七个音符,看似简单,组合方式却无穷无尽,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 线形 变化 审美 意念
原文传递
憨山不“憨”
7
作者 王豫湘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年第7期10-10,共1页
安成先生是我的老师。在1978年我就读于湖南师范学院之前,主要是他教我油画和素描。我经常带画去他家里,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他的"入室弟子"。安成先生大我十几岁,我大他儿子十几岁,他让他儿子叫我"叔叔",我们之间... 安成先生是我的老师。在1978年我就读于湖南师范学院之前,主要是他教我油画和素描。我经常带画去他家里,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他的"入室弟子"。安成先生大我十几岁,我大他儿子十几岁,他让他儿子叫我"叔叔",我们之间便成为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从此来往不断。之前,安成先生跟我讲起过王憨山,描述不多但印象深刻,尤其是安成和王憨山拜访王朝闻时"打鼾"一事,由此可鉴,王憨山有多么的"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憨山 入室弟子 王朝闻 安成 亦师亦友 素描 油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