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氧化过程中不同变质程度煤体的孔隙发育规律 被引量:4
1
作者 蒋曙光 王豫皖 +1 位作者 田洪波 胡珊珊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77-480,共4页
为探寻低温氧化过程中,不同变质程度煤层气储层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通过NMR和P波岩石测量系统,监测不同变质程度煤体低温氧化过程中煤体内部孔隙孔径和数量动态变化。实验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体低温氧化过程中孔隙发育存在共性和异... 为探寻低温氧化过程中,不同变质程度煤层气储层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通过NMR和P波岩石测量系统,监测不同变质程度煤体低温氧化过程中煤体内部孔隙孔径和数量动态变化。实验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体低温氧化过程中孔隙发育存在共性和异性。共性体现在孔隙发育过程是一致的,30~130℃低温氧化初期。煤体内部微孔开始扩张、连通成中孔。至130~230℃,氧化后期煤体内部大分子化合物和挥发分开始氧化分解,中孔开始扩张、连通成大孔和微孔隙。微孔隙异性体现在随着煤体变质程度的增加,煤体抗氧化能力和热稳定性提高,相同孔径孔隙的发育初始温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孔隙发育 变质程度 低温氧化 核磁共振 动力灾害
下载PDF
回弹仪在煤的坚固性系数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豫皖 李梦坤 《煤矿机械》 2017年第8期119-121,共3页
煤的坚固性系数是确定井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重要指标,煤的坚固性系数现行测试方法是参照MT49-87标准的落锤法,但是操作过程耗时,影响因素较多。结合回弹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岩石和混凝土强度测试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回弹... 煤的坚固性系数是确定井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重要指标,煤的坚固性系数现行测试方法是参照MT49-87标准的落锤法,但是操作过程耗时,影响因素较多。结合回弹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岩石和混凝土强度测试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回弹仪的煤的坚固性系数测试方法,实验表明:煤的坚固性系数与回弹值成正比,通过回弹强度预估煤的坚固性系数,实现其井下现场快速、准确的测定,缩短了测试时间,对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固性系数 落锤法 回弹仪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控制机制浅析
3
作者 王豫皖 《管理观察》 2012年第29期167-169,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改革的推进,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现,弥补了政府和企业在满足公众需求方面的不足,成为了社会经济中的第三大部门。本文试图从财务管理控制机制方面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进行探讨。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财务管理 控制机制
下载PDF
应用免疫抑制剂过程中并发肺结核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爱民 管霞 王豫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对35例免疫抑制剂应用过程中并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35例均来自临床,长期或间断应用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使用距发病时间2~24个月。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均不典型。诊断采用细菌学及病理学手段。35例均规... 目的 对35例免疫抑制剂应用过程中并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35例均来自临床,长期或间断应用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使用距发病时间2~24个月。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均不典型。诊断采用细菌学及病理学手段。35例均规则抗痨治疗。结果 35例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达857%(24/28),X线胸片复查明显吸收485%(16/33),吸收303%(10/33),停药后随访1年无复发,2例在停药半年后死于原发疾病。结论 免疫损害宿主并发肺结核,只要规则抗痨,疗程至少一年,均能取得显著疗效。在抗痨中根据原发病病情,适当加用免疫抑制剂,不影响抗痨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并发症 肺结核 免疫损害宿主
下载PDF
84例大咯血的救治分析
5
作者 王豫皖 李爱民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6-38,共3页
本文回顾性的总结了84例大咯血,就救治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大咯血致死的主要原因及救治措施,从而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关键词 咯血 急救
下载PDF
试论我国微电子专用设备翻新维修服务产业的发展
6
作者 袁君毅 王豫皖 《电子材料(机电部)》 1994年第10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微电子技术 专用设备 维修服务业 集成电路
下载PDF
功率声波激励下无烟煤孔隙变化及裂隙发育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田洪波 蒋曙光 +3 位作者 李玥 张卫清 秦桐 王豫皖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2,共4页
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煤层气的抽采效率和抽采量,采用超声波激励煤层气储层致裂来提高储层透气性。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来检测超声波致裂煤体过程中煤体内部孔隙孔径和数量的演化规律,并使用热成像、数字式照相机和P波岩石测量系统来监测和... 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煤层气的抽采效率和抽采量,采用超声波激励煤层气储层致裂来提高储层透气性。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来检测超声波致裂煤体过程中煤体内部孔隙孔径和数量的演化规律,并使用热成像、数字式照相机和P波岩石测量系统来监测和分析煤体裂隙发育过程。实验表明:随着超声波致裂的进行,煤体内部孔隙的孔径和数量都有增加,孔隙率提高了120.5%;整个致裂过程分成3个阶段进行,不同孔径孔隙起裂按时间排序为"微孔→中孔→大孔和裂隙";P波测试证明超声波能够激励煤体内部和表面形成裂隙网,大幅提高煤体透气性,由于任何含水的孔隙都是超声波致裂的起裂点,较于传统的致裂措施超声波致裂影响范围更广,需要的能量也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声波 裂隙发育 核磁共振 空化效应 无烟煤 孔隙变化 超声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