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戍守昆仑山 我心如磐石
- 1
-
-
作者
王贵生(文/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公安教育》
2023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
文摘
位于祖国西陲喀喇昆仑腹地、海拔3780米的新疆和田地区赛图拉镇,不论天气还是环境都十分恶劣。这里常年冰雪覆盖,到了冬季更是严寒、缺氧,气温低至零下30度、40度。2022年12月,驻守在这里的新疆和田边境管理支队赛图拉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克服缺氧、低压的恶劣条件,不畏艰险踏雪巡逻,用忠诚为祖国戍边守防。闲暇时间,他们自发地就地取材,以喀喇昆仑高原的石头为材料,用简易的颜料绘画勾勒出一块块文化石,以此表达“戍守昆仑山,我心如磐石”的豪情壮志。
-
关键词
边境管理
喀喇昆仑
闲暇时间
新疆和田
派出所
冰雪覆盖
昆仑山
就地取材
-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昆仑埋忠骨 敬意致英雄
- 2
-
-
作者
王贵生(文/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公安教育》
2023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
文摘
清明时节雪纷纷,喀喇昆仑驻忠诚。在清明节来临前夕,2023年4月2日,新疆和田边境管理支队赛图拉边境派出所民警来到海拔4280米、全国海拔最高的康西瓦烈士陵园,聆听革命英雄故事,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
关键词
入党誓词
边境管理
清明时节
英雄故事
新疆和田
喀喇昆仑
派出所民警
烈士陵园
-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22年镇守“雄关”保平安
- 3
-
-
作者
王贵生(文/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道路交通管理》
2021年第8期62-63,共2页
-
文摘
他克服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重重困难,无悔地把青春年华和汗水抛洒在了国道线上;他把对亲人的一片爱心,一厢情愿地投入到南来北往的驾乘人员身上;他把对党的忠诚,满腔热血地奉献给了交管事业,被广大群众称为生命线上的“守护神”,他就是湖北省广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武胜关中队队长黄远波。巍巍武胜关,湖北北大门,漫漫107国道广水段,蜿蜒盘旋,坡陡弯多,地势复杂,交通事故多发,为减少事故确保群众平安出行,黄远波镇守“雄关”22年,创造了107国道广水42.3公里路段无特大交通事故、无车匪路霸案件、无公路“三乱”的好成绩。该中队曾荣获“全国创建平安大道模范集体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黄远波先后30多次被省地市党政公安机关授予先进个人、优秀党员、随州十大优秀人民警察、湖北最美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各一次。
-
关键词
模范集体
平安出行
人民警察
集体一等功
交通事故
满腔热血
武胜关
广水市
-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一只背包收纳的边关岁月
- 4
-
-
作者
王贵生(文/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国出入境观察》
2024年第1期92-93,共2页
-
文摘
初冬,喀喇昆仑冰封雪裹,云疾风骤。和战友们结束巡边返回途中,强烈的紫外线刺在我有些皲裂的脸上,我忍着疼痛,轻按快门,又一次记录下这只随我四处奔波的背包与祖国河山的合影。事实上,自2017年学习摄影开始,这只满是摄影装备、负重11公斤的背包就一直伴我左右。在遥远清冷的喀喇昆仑高原,它陪我穿行在平均海拔5200多米的大山褶皱里;在见证华夏辉煌的河西走廊,它与我一同在雨后初晴的鸣沙山上凝望夕阳;在世界“文学之都”南京。
-
关键词
喀喇昆仑
鸣沙山
河西走廊
背包
摄影
紫外线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石头上的戍边岁月
- 5
-
-
作者
王贵生(文/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国出入境观察》
2022年第12期84-85,共2页
-
文摘
这里,是喀喇昆仑,也是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和田边境管理支队赛图拉边境派出所民警戍守的地方。从三十里营房、康西瓦到大红柳滩,在这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高寒之地,一茬茬民警坚守在这里,他们的故事,被写成动人诗篇;他们的青春,升华为光辉岁月。“我们想在喀喇昆仑的石头上,留下青春奋斗的身影。”民警们说。这群平均年龄27岁的民警,用石头当画布。一块块冰冷坚硬的石头,镌刻着梦想,记载着他们在喀喇昆仑的故事,记录着波澜壮阔的时代。
-
关键词
出入境边防检查
边境管理
喀喇昆仑
生命禁区
派出所民警
三十里营房
康西瓦
-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边关少年永远年少
- 6
-
-
作者
王贵生(文/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国出入境观察》
2022年第6期74-75,共2页
-
文摘
对于常年跋涉在祖国西北边关的我而言,遇见山遇见水遇见高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雄浑、寂寥、苍茫……我沉醉于自己的青春和祖国河山相连的感觉。但在这辽阔河山,遇见的每一位边关少年都能给予我一种从未有过的感知。他们的父辈大多世居在遥远清冷的边关,有的人甚至一生都未走出过大山。相较落后的边关生活却不曾消磨他们的斗志,相反,他们更懂得感恩和奋斗。边关的孩子,在父辈质朴的引导教育下,往往都是满眼的干净澄澈,总能以最朴素的言语和最朴实的举止温暖着不再是少年的我。渐渐地,我和战友们养成了一个习惯。
-
关键词
引导教育
父辈
雄浑
少年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