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Y-型迷宫测试法(综述) 被引量:59
1
作者 王跃春 王子栋 +2 位作者 孙黎明 何斯纯 柏志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137-140,共4页
为了更合理地运用Y -型迷宫对动物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 ,系统介绍并分析了Y型迷宫的结构原理、测试方法、观察指标等 ,最后对Y -型迷宫测试法的影响因素、现存问题、亟待改进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关键词 Y-型迷宫测试法 大鼠 学习记忆能力 动物结构原理 条件反射
下载PDF
类P3L在痴呆动物模型确立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跃春 王子栋 林兴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类 P3 L 在痴呆动物模型确立中的作用。方法:用外科手术切断大鼠左侧穹窿- 海马伞( F F) 的方法建立 Alzheimer 病( A D) 大鼠模型,于建模前后对其进行迷宫检查和类 P3 潜伏期( 类 P3 L) 测定... 目的:探讨类 P3 L 在痴呆动物模型确立中的作用。方法:用外科手术切断大鼠左侧穹窿- 海马伞( F F) 的方法建立 Alzheimer 病( A D) 大鼠模型,于建模前后对其进行迷宫检查和类 P3 潜伏期( 类 P3 L) 测定。结果: A D 大鼠类 P3 L 较对照组有显著延长,并与迷宫试验指标错误反应次数( E N) 增多及总反应时间( T R T) 延长呈正相关。结论:类 P3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P3L 迷宫 痴呆 动物模型 ALZHEIMER病
下载PDF
c-fos在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脑中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跃春 王子栋 +2 位作者 何斯纯 郑辉 柏志全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28期3802-3803,共2页
目的:探讨c-fos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模型大鼠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模型大鼠脑中表达的特征,并分析是否存在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实验使用SD雄性大鼠,体质量350~520g;先对所有大鼠进行迷宫训练,筛选... 目的:探讨c-fos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模型大鼠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模型大鼠脑中表达的特征,并分析是否存在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实验使用SD雄性大鼠,体质量350~520g;先对所有大鼠进行迷宫训练,筛选出达到学会标准的大鼠,再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3只),AD模型组和VD模型组。手术切断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FF)建立AD大鼠模型,以在颅骨外固定小磁铁吸附经舌下静脉注入Fe3O4粉进而堵塞脑血管复制缺血性VD大鼠模型。在经迷宫检查证实上述模型建成后的不同时段,对含有海马结构的脑组织切片进行Fos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Fos样免疫反应活性(Fos-LI)在AD大鼠的海马及大脑皮质均有增强,并随建模后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在VD大鼠脑中Fos-LI则以皮质增强为主且只在建模初期有增强,1周时即已恢复正常。结论:c-fos在AD及VD模型大鼠脑中的表达存在空间及时程上的差异,反映了c-fos功能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 阿尔茨海默病 大鼠 AD 血管性痴呆 手术 免疫反应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快速分离、纯化及冻存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跃春 李业霞 +2 位作者 段阿林 李佳穗 郑乔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58-1661,共4页
目的:建立在一般实验条件下快速分离、纯化及冻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简便有效方法并研究其冻存复苏后的增殖及多向分化能力。方法:用胶原酶Ⅱ、胰蛋白酶次序消化及二步离心法从人的完整脐带中快速分离UC-MSCs,通过把握传代... 目的:建立在一般实验条件下快速分离、纯化及冻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简便有效方法并研究其冻存复苏后的增殖及多向分化能力。方法:用胶原酶Ⅱ、胰蛋白酶次序消化及二步离心法从人的完整脐带中快速分离UC-MSCs,通过把握传代时的消化程度及酸化培养基来快速纯化UC-MSC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进行鉴定;用简易二步法(-4℃停留30 min,-20℃存放2 h,-80℃长期保存)冻存UC-MSCs,半年后复苏,扩增、传代,检测其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抗原Oct4、SSEA-4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情况,并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成肌细胞和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结果:通过双酶次序消化结合二步离心法,2 h可提取全脐带中的MSCs,原代培养7 d即可传代,通过适度消化传代和选用弱酸性培养基培养,第3代即可得到纯化的UC-MSCs,UC-MSCs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CD34和CD45,极低表达HLA-DR、CD80、CD86和CD106。简易法冻存半年后复苏的UC-MSCs表达Oct4、SSEA-4和hTERT,可向三个胚层来源的细胞分化。结论:双酶次序消化结合二步离心法是从人的完整脐带中快速分离UC-MSCs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偏酸性环境有利于UC-MSCs的扩增及纯化;简易二步法冻存对UC-MSCs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离
下载PDF
中枢NE能系统损伤大鼠行为及认知电位类P3的改变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跃春 孙黎明 +5 位作者 王子栋 何斯纯 郑辉 柏志全 周卓妍 姚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能系统损伤大鼠行为及认知电位类P3的改变。方法:用6羟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脑双侧背NE束,建立NE能系统损伤模型,于建模前后对其进行迷宫检查及类P3测定。结果:和对照组相比,中枢NE能...  目的:研究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能系统损伤大鼠行为及认知电位类P3的改变。方法:用6羟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脑双侧背NE束,建立NE能系统损伤模型,于建模前后对其进行迷宫检查及类P3测定。结果:和对照组相比,中枢NE能系统损伤大鼠类P3潜伏期和TRT显著延长,而EN则明显增多,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枢NE参与动物的学习记忆活动并且在类P3的产生与整合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去甲肾上腺素束 6羟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迷宫检查 类P3
下载PDF
大鼠Y-型迷宫测试指标正常值的确定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跃春 王子栋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33-334,355,共3页
目的 确定不同年龄段雄性SD大白鼠明暗辨别性条件反射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各项指标的正常值 ,为基础和临床有关动物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种相对简便可靠的“随机不休息法”对不同年龄段雄性SD大白鼠进行Y ... 目的 确定不同年龄段雄性SD大白鼠明暗辨别性条件反射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各项指标的正常值 ,为基础和临床有关动物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种相对简便可靠的“随机不休息法”对不同年龄段雄性SD大白鼠进行Y -型迷宫测试。结果  1月龄、2月龄、4月龄、12月龄、2 4月龄大鼠的EN ;TRT ;Lst ;Lsd的正常值分别为 4.7± 1.2次、1.4± 1.14次、1.62± 0 .5 5次、1.2 5± 0 .7次、3 .8± 1.0 5次 ;12 5 .5± 42 .0 1s、117.8± 2 5 .0 4s、93 .2 2± 18.2 7s、10 9.5 8± 5 .2 7s、161.46± 4.46s ;2 2 .3 9± 8.46s、2 3 .2 5± 6.6s、17.83± 12 .3s、18.83± 13 .42s、2 8.83± 13 .42 ;2 3 .94± 9.0 5s、2 0 1.3± 3 9.1s、2 15 .3 3± 45 .4s、198.6±3 2 .9s、13 4.2± 3 7.2。结论 正常幼年大鼠和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较差 ,正常成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指标 Y-型迷宫 条件反射 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步入法) 大鼠
下载PDF
维生素K、D、C和B_6对泌尿系草酸钙结石的影响(讲座)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跃春 王子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54-57,共4页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对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着重介绍了维生素D、K、C和B6等对泌尿系草酸钙结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关键词 草酸钙 尿结石 维生素K 维生素D 维生素C 维生素B6
下载PDF
Y型电迷宫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测试中的合理运用 被引量:61
8
作者 王跃春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9-70,共2页
在生理学、药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实验中应用Y型迷宫测量动物学习记忆能力是一种经典的方法,近年来在探讨痴呆的病理发病机制和观察药物疗效方面,也多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Y-型电迷宫检测,根据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来判断建模是否成... 在生理学、药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实验中应用Y型迷宫测量动物学习记忆能力是一种经典的方法,近年来在探讨痴呆的病理发病机制和观察药物疗效方面,也多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Y-型电迷宫检测,根据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来判断建模是否成功或药物有无疗效.由于采用的训练方法或选取的测试指标不同,会使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影响迷宫测试结果的主、客观因素很多,如果不严格加以控制,则实验结果往往缺乏可靠性.本人在多年的科研实践中发现,要客观、精确地评价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必须正确、合理地运用Y-型迷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电迷宫 大鼠 学习记忆功能 测试 生理学 药理学 痴呆
下载PDF
人胎肾间充质样干细胞分离鉴定及其向脂肪和成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跃春 张洹 谭广销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17-20,共4页
目的:分离纯化人胎肾中的间充质样干细胞,在化学因子作用下诱导其定向分化,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完成。①利用二步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 目的:分离纯化人胎肾中的间充质样干细胞,在化学因子作用下诱导其定向分化,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完成。①利用二步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人胎肾间充质样干细胞。细胞来源为自然流产胎儿,供者知情同意。②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③添加常规诱导液诱导其向脂肪分化犤以脂肪诱导分化液(DMEM/F12+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1μmol/L地塞米松+5u/mL胰岛素+200μmol/L消炎痛)进行培养犦、成骨细胞分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0.1μmol/L地塞米松,10mmol/Lβ-磷酸甘油,50μmol/L维生素C进行培养)并加以鉴定。结果:从人胎肾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间充质样干细胞:①P6代细胞有79.1%的细胞处于静止期/DNA合成前期。②表达CD29,CD44,CD105和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15,CD34,CD45。③不表达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的HLA-DR,CD80,CD86,CD40,CD40L。④在向成骨分化的诱导液中培养后,间充质样干细胞发生形态变化,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出现钙结节;在脂肪诱导分化液内培养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人胎肾中含有间充质样干细胞,人胎肾间充质样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免疫原性弱,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种子细胞的来源之一,但目前存在较难分离纯化,细胞产量不大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人胎肝MSCs的分离、鉴定及其向脂肪和成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跃春 张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3,128,共5页
目的:分离纯化人胎肝中的间充质样干细胞(mesenchymal-like stem cells,MSCs),观察化学因子诱导其定向分化的作用,并初步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二步离心法、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及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人胎肝MSCs;流式细胞... 目的:分离纯化人胎肝中的间充质样干细胞(mesenchymal-like stem cells,MSCs),观察化学因子诱导其定向分化的作用,并初步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二步离心法、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及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人胎肝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添加常规诱导液诱导其向脂肪、成骨细胞分化并加以鉴定。结果:从人胎肝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MSCs,P3代细胞有91.2%的细胞处于G0/G1期;表达CD29、CD44、CD105和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15、CD34、CD45,不表达与GVHD相关的HLA-DR、CD80、CD86、CD40、CD40L。在经典诱导条件下,人胎肝MSCs可向脂肪及成骨细胞分化。结论:人胎肝中含有较丰富的MSCs,人胎肝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免疫原性弱,是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肝 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鉴定 分化
下载PDF
大鼠Y-型迷宫测试法的筛选与优化 被引量:42
11
作者 王跃春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对4种大鼠Y-型迷宫测试法进行比较,筛选并优化出一种相对简便可靠的训练方法。方法采用目前常用的四种Y型迷宫测试法检测大鼠的学习功能,通过统计学分析和科学推断,从而筛选出一种相对简便可靠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进一步优化。... 目的对4种大鼠Y-型迷宫测试法进行比较,筛选并优化出一种相对简便可靠的训练方法。方法采用目前常用的四种Y型迷宫测试法检测大鼠的学习功能,通过统计学分析和科学推断,从而筛选出一种相对简便可靠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进一步优化。结果 固定次数随机法(FS)、固定次数顺序法(FO)、固定次数随机不休息法(FSR)、不固定次数随机法(NFS)、不固定次数顺序法(NFO)达标所需的次数分别为70.34±5.74、56±4.52、68.21±7.65、42.5±7.1、15.6±1.14;达标所需的天数分别为3.73±0.52、2.75±1.31、3.48±1.03、1、1;其中固定次数随机法和固定次数随机不休息法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固定次数随机不休息法是一种相对准确而简便的Y-型迷宫测试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Y—型迷宫测试法 筛选 优化 痴呆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人胎骨髓MSCs的分离鉴定及其向肝细胞样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跃春 张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05-2209,共5页
目的:分离鉴定人胎骨髓中的间质干细胞(MSCs),探索其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并在化学因子作用下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方法:利用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人胎骨髓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添加常规诱导液诱导其... 目的:分离鉴定人胎骨髓中的间质干细胞(MSCs),探索其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并在化学因子作用下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方法:利用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人胎骨髓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添加常规诱导液诱导其向脂肪、成骨方向分化;采用DMSO、β-Me和5-aza联合预诱导24h,换用H-DMEM和rh-HGF正式诱导人胎骨髓MSCs向肝细胞分化,并从形态学和特异性细胞化学染色等方面加以鉴定。结果:从人胎骨髓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MSCs,P4代MSCs有92.3%的细胞处于G0/G1期;P5代MSCs有96.1%的细胞处于G0/G1期。流式细胞仪检测P3代MSCs结果显示:人胎骨髓MSCs表达CD29、CD44、CD105和CD10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CD45,不表达与GVHD相关的HLA-DR、CD80、CD86、CD40、CD40L。在经典的诱导条件下,人胎骨髓MSCs可快速向脂肪及成骨细胞分化;在上述诱导条件下,人胎肝MSCs可分化为类肝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结论:人胎骨髓中含有丰富的MSCs,人胎骨髓来源的MSCs具有较强的多向分化潜能,经DMSO、β-Me和5-aza联合预诱导及rh-HGF、nictinion等化学因子的作用,易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且免疫原性弱,是组织工程(生物型人工肝)的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儿骨髓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肝细胞样细胞
下载PDF
c-fos过度表达与Alzheimer病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跃春 王子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3-86,共4页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世界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国外资料显示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4%~6%,国内报告60岁以上人群为346%~39%。其中发达国家2/3是由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世界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国外资料显示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4%~6%,国内报告60岁以上人群为346%~39%。其中发达国家2/3是由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早老性痴呆 C-FOS基因 基因过度表达
下载PDF
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其向三个胚层起源细胞分化的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跃春 张洹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5-430,共6页
为探讨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om human fetal bone marrow,hfBM-MSCs)的增殖能力及其向三个胚层起源细胞分化的"类胚胎干细胞"特性,本文利用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hfBM-MSCs,用流式细胞仪... 为探讨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om human fetal bone marrow,hfBM-MSCs)的增殖能力及其向三个胚层起源细胞分化的"类胚胎干细胞"特性,本文利用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hfBM-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fBM-MSCs的细胞周期和MSCs特异的表面标志;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RT-PCR法分别在蛋白和RNA水平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和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抗原Oct4、SSEA-4的表达;用各种化学试剂诱导hfBM-MSCs向神经元、脂肪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化并加以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第4、5代hfBM-MSCs分别有92.3%和96.1%的细胞处于G0/G1期;这些细胞表达CD29、CD44和CD10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和CD45,极低地表达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相关的HLA-DR、CD40和CD80。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结果显示,hfBM-MSCs表达Oct4、SSEA-4等胚胎干细胞标志,hTERT也呈阳性表达。在特定诱导条件下,hfBM-MSCs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外胚层)、脂肪样细胞(中胚层)和胰岛B样细胞(内胚层)。因此,人胚胎骨髓中含有丰富的MSCs,hfBM-MSCs具有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且免疫原性弱,是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类P3L与痴呆动物模型的确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跃春 王子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340-1341,共2页
关键词 事件诱发电位 痴呆 大鼠 类P3L 电生理
下载PDF
人胎肝MSCs的分离培养及其类ESCs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跃春 张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9-41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且经济的分离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hFL-MSCs)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hFL-MSCs的类胚胎干细胞特性。方法:利用二步离心及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分离hFL-MSCs,根据不同类型细胞对培养瓶的不同黏附特性,通过多次传代纯化得...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且经济的分离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hFL-MSCs)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hFL-MSCs的类胚胎干细胞特性。方法:利用二步离心及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分离hFL-MSCs,根据不同类型细胞对培养瓶的不同黏附特性,通过多次传代纯化得到hFL-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FL-MSCs的细胞周期及表面标志;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检测AKP、hTERT、SSEA-4和Oct-3等胚胎干细胞标志在hFL-MSCs中的表达;在不同条件下,诱导hFL-MSCs向类神经元、成肌细胞及胰岛β样细胞分化并加以鉴定。结果:从人胎肝中分离、纯化得到MSCs,P3代hFL-MSCs有91.2%处于G0/G1期;hFL-MSCs高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和CD45,极低表达与GVHD相关的HLA-DR、CD80、CD86和CD106;hFL-MSCs表达Oct-4、SSEA-4、AKP和hTERT等胚胎干细胞标志;在不同诱导条件下,hFL-MSCs可分化为类神经元、肌样细胞以及胰岛β样细胞。结论:二步离心联合羟乙基淀粉沉淀法是一种简便、高效且低成本的分离hFL-MSCs的方法;hFL-MSCs具有类胚胎干细胞的特性,体外诱导可向3个胚层来源的细胞分化,且免疫原性弱,是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 间充质干细胞 羟乙基淀粉
下载PDF
损毁大鼠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对海马CA3区突触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跃春 孙黎明 +4 位作者 王子栋 何斯纯 郑辉 柏志全 周卓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94-997,共4页
目的 :观察中枢去甲肾上腺素 (NE)与海马突触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 6 -OHDA损毁大鼠双侧背去甲肾上腺素束来建立海马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损伤大鼠模型 ,于建模前后对其进行迷宫检查及类P3测定 ,然后对大鼠海马CA3区多形层突触界... 目的 :观察中枢去甲肾上腺素 (NE)与海马突触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 6 -OHDA损毁大鼠双侧背去甲肾上腺素束来建立海马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损伤大鼠模型 ,于建模前后对其进行迷宫检查及类P3测定 ,然后对大鼠海马CA3区多形层突触界面的结构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明显变薄 ,突出界面曲率减小、穿孔性突触的比例也有不同程度降低 ,突触间隙宽度加大。结论 :海马内NE的正常水平对维持突触界面超微结构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去甲肾上腺索 羟基多巴胺类 突触
下载PDF
Alzheimer病中枢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跃春 王子栋 +2 位作者 何斯纯 郑辉 周丽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62-1164,共3页
The abnormality of the central noradrenergic system in Alzheimer’s disease has two cases: decrease or increase. The former is easy to be understood, because it is resulted from the outstanding forfeit of the noradren... The abnormality of the central noradrenergic system in Alzheimer’s disease has two cases: decrease or increase. The former is easy to be understood, because it is resulted from the outstanding forfeit of the noradrenergic neurons in the nucleus locus ceruleus (nLC); but the noradrenalin concentration does not change and enen increase, it seems to disagree with the loss of the noradrenergic neurons in the nLC. This article put emphasis on it, enumerated the related evidence and analyzed the possible causes. At present time, the drugs to increase noradrenalin is used mostly in clinic. This paper summarized it and put forth our own opin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阿尔茨海默病 药物疗法 治疗
下载PDF
结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进行生理学教学的实践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跃春 周卓妍 王立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年第9期39-40,共2页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生理学中很多经典的和关键性的实验都有一段饶有趣味或发人深思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故事,而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强调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科研型人才。因此,我们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q...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生理学中很多经典的和关键性的实验都有一段饶有趣味或发人深思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故事,而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强调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科研型人才。因此,我们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贯穿在各章节的生理学教学中,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生理学 教学
下载PDF
c—fos在AD及VD模型大鼠脑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跃春 王子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c-fos在Alzheimer病(AD)模型大鼠和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脑中表达的特征,并分析是否存在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手术切断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FF)建立AD大鼠模型,以在颅骨外固定小磁铁吸附经舌... 目的:探讨c-fos在Alzheimer病(AD)模型大鼠和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脑中表达的特征,并分析是否存在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手术切断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FF)建立AD大鼠模型,以在颅骨外固定小磁铁吸附经舌下静注入Fe3O4粉进而堵塞脑血管制备缺血性VD大鼠模型,在经迷宫检查证实上述模型建成后的不同时期,对含在海马结构的脑组织切片进行了Fos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Fos样免疫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早老性痴呆 血管型痴呆 C-FOS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