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解与逾越:爱尔兰新哥特书写中的空间叙事
1
作者 王路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9,170,共13页
哥特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始终在英美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被殖民历史与自身文化身份的观照,哥特书写在后殖民批评与当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结合中焕发了新的生机。爱尔兰新哥特通过多维的空间叙事,构筑起一... 哥特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始终在英美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被殖民历史与自身文化身份的观照,哥特书写在后殖民批评与当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结合中焕发了新的生机。爱尔兰新哥特通过多维的空间叙事,构筑起一个立体的空间网络:首先,通过文学空间的流变与表征,展示了爱尔兰“天主教—民族主义哥特”双重碎片化的特征;其次,通过地理空间叙事中场所、景观的多向流动和变幻,述说着爱尔兰民族现代性过程中的创伤;再次,以政治空间叙事为依托,揭示了殖民主义、宗教矛盾与暴力冲突造成北爱冲突的爆发,并导致了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这种流动、变幻的空间叙事,为文学阐释留下了宽广的空间,从而被赋予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文学 哥特文学 新哥特书写 空间叙事 英美文学
下载PDF
“爱尔兰性”的追寻——20世纪爱尔兰文学文化观的嬗变与论争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路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104,共15页
20世纪以来,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走过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民族主义阵营内部对如何实现爱尔兰的独立、自强与复兴之路看法各异,体现在文学上的爱尔兰性的追寻也充满矛盾和差异。爱尔兰民族斗争各个时段展现不同的文学文化观,这些文化观... 20世纪以来,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走过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民族主义阵营内部对如何实现爱尔兰的独立、自强与复兴之路看法各异,体现在文学上的爱尔兰性的追寻也充满矛盾和差异。爱尔兰民族斗争各个时段展现不同的文学文化观,这些文化观相互碰撞、吸纳、排斥或融合,由此形成特殊的爱尔兰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性 文学文化观 文艺复兴运动 “血祭”神话观 历史修正主义
下载PDF
论华兹华斯《序曲》中的自然观所折射出的宗教哲学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路晨 《绥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33-135,共3页
《序曲》是华兹华斯倾尽毕生心血完成的巨作,涵盖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被广泛认为是华兹华斯复杂哲学思想的精华和最为重要的一部长篇诗集。文章主要从自然之爱,上帝之爱和世人之爱这三个方面对《序曲》进行宗教哲学方... 《序曲》是华兹华斯倾尽毕生心血完成的巨作,涵盖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被广泛认为是华兹华斯复杂哲学思想的精华和最为重要的一部长篇诗集。文章主要从自然之爱,上帝之爱和世人之爱这三个方面对《序曲》进行宗教哲学方面的研究,探讨《序曲》中自然之爱背后的上帝之爱,以及诗人如何从自然之爱过渡到世人之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序曲》 自然观 宗教 哲学
下载PDF
“家,甜蜜的家”——解读狄更斯《圣诞欢歌》中的家庭价值观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路晨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4-106,共3页
《圣诞欢歌》是狄更斯《圣诞故事集》中最为出名的一部,它勾勒出一幅幅圣诞节前夜家庭团聚的美好景象,对比了欢乐温馨的克拉吉一家与冷漠自私的、形单影只的斯克掳其,体现了狄更斯所提倡的博爱、仁慈和善良的圣诞精神。家庭观念是英国... 《圣诞欢歌》是狄更斯《圣诞故事集》中最为出名的一部,它勾勒出一幅幅圣诞节前夜家庭团聚的美好景象,对比了欢乐温馨的克拉吉一家与冷漠自私的、形单影只的斯克掳其,体现了狄更斯所提倡的博爱、仁慈和善良的圣诞精神。家庭观念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拟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剖析《圣诞欢歌》中的不同家庭,归纳出狄更斯眼中完美的中产阶级家庭理念,并探讨这种家庭模式下的角色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诞欢歌》 狄更斯 家庭价值观 中产阶级 家庭模式 角色分工
下载PDF
跨大西洋流散叙事中多元文化身份的建构——以麦凯恩《飞越大西洋》为中心
5
作者 王路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158-169,共12页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爱尔兰社会经历了地震式的转型。"凯尔特虎"时期经济腾飞的时代脉动,促使作家们打破过往民族主义历史叙事中领土、民族的枷锁,进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海洋空间。麦凯恩的《飞越大西洋》以横跨两个大陆、三...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爱尔兰社会经历了地震式的转型。"凯尔特虎"时期经济腾飞的时代脉动,促使作家们打破过往民族主义历史叙事中领土、民族的枷锁,进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海洋空间。麦凯恩的《飞越大西洋》以横跨两个大陆、三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为骨架,通过美国废奴运动领袖道格拉斯的爱尔兰之行,开启并串接了四代爱尔兰女性颠沛流离的岁月。其流散叙事既不同于现代派作家笔下的"放逐美学",又有别于同时代作品对单一历史时空特定边缘群体的历史重构。小说通过大西洋两岸的双向活动勾连起多个跨洋时空体,如爱尔兰大饥荒、美国蓄奴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北爱冲突等;同时,通过海外爱尔兰族裔踪迹的文化考古学,推动了"黑色"与"绿色"并置的跨大西洋流散群体的身份溯源,从而构筑了崭新、多维的民族"想象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越大西洋》 流散叙事 文化身份 历史重构 麦凯恩
下载PDF
对立与统一——论《圣诞欢歌》中狄更斯的宗教观
6
作者 王路晨 《枣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3-46,共4页
《圣诞欢歌》被公认为是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圣诞故事集》系列中最深入人心的一部。狄更斯在《圣诞欢歌》中鞭笞了以主人公斯克鲁奇(Scrooge)为代表的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体现了他提倡的博爱、仁慈、宽容的"圣诞精神"。而... 《圣诞欢歌》被公认为是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圣诞故事集》系列中最深入人心的一部。狄更斯在《圣诞欢歌》中鞭笞了以主人公斯克鲁奇(Scrooge)为代表的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体现了他提倡的博爱、仁慈、宽容的"圣诞精神"。而维多利亚中期浓厚的宗教色彩及日趋世俗化的社会决定了狄更斯笔下的"欢歌"与基督教有深刻的联系,从而透析出宗教与世俗对立统一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诞欢歌》 狄更斯 宗教观 宗教与世俗 对立与统一
下载PDF
小人物·大革命:多伊尔对民族主义历史书写的再思考——以《一个叫亨利的名人》为中心
7
作者 王路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49,共9页
《一个叫亨利的名人》以都柏林贫民窟少年亨利·斯玛特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追溯了复活节起义和独立战争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由于这段历史被民族主义者包装成血祭革命的神话,因此民族主义的历史书写成为一部不容置疑的"圣经&qu... 《一个叫亨利的名人》以都柏林贫民窟少年亨利·斯玛特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追溯了复活节起义和独立战争这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由于这段历史被民族主义者包装成血祭革命的神话,因此民族主义的历史书写成为一部不容置疑的"圣经"。在小说中,多伊尔通过小人物视角冷眼看待大革命,在戏仿和反讽中,不仅质疑了民族主义神话的本真性,而且利用横亘在爱尔兰历史脉络中的重大事件,反思了民族主义历史书写的正当性和公允性。多伊尔借助审视隐藏在农业爱尔兰和谐社会中的阴暗面,揭示了传统爱尔兰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矛盾与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叫亨利的名人》 民族主义 神话化 历史书写
下载PDF
审视历史:法雷尔《冲突》中的多维历史书写
8
作者 王路晨 王丽丽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0-140,共11页
J·G·法雷尔的《冲突》自1970年出版以来就赢得广泛青睐,在2010年"失落的布克奖"评选中拔得头筹。评论界多把它置于"大房子"文学研究的框架下,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冲突》中的历史感不足,没有体现爱尔兰... J·G·法雷尔的《冲突》自1970年出版以来就赢得广泛青睐,在2010年"失落的布克奖"评选中拔得头筹。评论界多把它置于"大房子"文学研究的框架下,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冲突》中的历史感不足,没有体现爱尔兰复杂的历史发展进程。本文认为此观点忽略了文字背后隐含的多维历史书写:法雷尔首先在情节中插入了书信与报纸,并以官方报道中的"大历史"与小说中主要人物亲身经历的"小历史"之间的碰撞与冲突,展现了不同历史书写之间的张力与悖论;其次,作者运用隐喻的手法描绘了英-爱阶级现实生活的场景,再现了英-爱冲突双方势力此消彼长的历史进程;最后,通过展现不同人物对特定历史事件的解读,静态的历史事件与动态的个人言说相互映照,融汇成一幅多维立体的历史画卷,不仅显示出作者对英-爱纷争历史的关注,也透析出他对20世纪中后期北爱尔兰陷入暴力循环怪圈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雷尔 《冲突》 隐喻 历史书写
原文传递
图腾的轮回:麦凯恩《歌犬》中的生态共同体
9
作者 王路晨 《外国文学》 2024年第3期122-133,共12页
麦凯恩的《歌犬》借助印第安纳瓦霍族创世神话中的“郊狼”意象,在重建墨西哥—爱尔兰混血家庭的家族谱系的过程中,构建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之间的生态共同体。歌犬的“嚎叫”喻示了宇宙的诞生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洋的生态灾难;叙述... 麦凯恩的《歌犬》借助印第安纳瓦霍族创世神话中的“郊狼”意象,在重建墨西哥—爱尔兰混血家庭的家族谱系的过程中,构建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之间的生态共同体。歌犬的“嚎叫”喻示了宇宙的诞生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洋的生态灾难;叙述者康纳与父亲恰如“漫游的土狼”,在流散的过程中促成不同文化之间的生态对话;“复活的土狼”象征着在水流的推动下,父子最终达成了谅解。里昂斯一家近七十年的流散历史形成过去与现在两幅交相辉映的生态图景,体现了流动环境中的生态危机。借由“郊狼”图腾的隐现—死亡—复活的轮回,麦凯恩意在探寻生态共同体对个人与集体的救赎功能,神话图腾与自然景观抒写的背后,暗含着人类在后工业社会重构生态文明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凯恩 《歌犬》 郊狼 图腾 生态共同体
原文传递
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人文关怀价值建构研究
10
作者 戴琰 王路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16年第9期0225-0225,227,共2页
高等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确保高校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已经制定了贫困生资助政策,并构建了贫困生助学体系,但是,大多局限于物质上帮助,缺乏对贫困生精神层面的关怀,这显然不利于贫困生... 高等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确保高校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已经制定了贫困生资助政策,并构建了贫困生助学体系,但是,大多局限于物质上帮助,缺乏对贫困生精神层面的关怀,这显然不利于贫困生身心健康。因此,探讨高校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的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简单分析了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人文关怀的重要价值,并探讨了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人文关怀现状及建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贫困生 资助 人文关怀 措施
下载PDF
身份的命名:论奥康纳《海洋之星》中的饥荒叙事与跨大西洋流散书写
11
作者 王路晨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大饥荒(1845-1849)是爱尔兰民族历史上的一场浩劫,伊格尔顿称其为"爱尔兰的奥斯维辛",它所留下的精神创伤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爱尔兰人。奥康纳的《海洋之星》拒绝民族主义/修正主义的传统划分,解构同质化爱尔兰历史版本,打破了... 大饥荒(1845-1849)是爱尔兰民族历史上的一场浩劫,伊格尔顿称其为"爱尔兰的奥斯维辛",它所留下的精神创伤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爱尔兰人。奥康纳的《海洋之星》拒绝民族主义/修正主义的传统划分,解构同质化爱尔兰历史版本,打破了围绕饥荒周围的沉默。他通过报刊、书信和日记等多种文体的交织混合,在跨大西洋流散书写中展现"棺材船"上触目惊心的饥饿与死亡场景的同时,探寻了席卷爱尔兰大地的大饥荒:饥荒中死者的残骸不仅是身体上的灭亡,更是身份、命名与意义上的黑洞。小说中的饥荒叙事既涉及维多利亚时期爱尔兰本土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又是当代作家对爱尔兰民族特性构成的一次诗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之星》 流散书写 饥荒叙事 爱尔兰身份
原文传递
见证历史——论《秘密手稿》中的创伤叙事
12
作者 王路晨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9年第1期18-29,共12页
《秘密手稿》以久居疯人院的百岁老人罗珊的创伤记忆为线索,以抒情、哀婉的诗性语言道出爱尔兰百年沧桑史。天主教对新教的排挤、对女性的歧视与对人伦道德的扭曲,像一个个淌血的伤疤,镌刻在爱尔兰的集体记忆中。本文拟探讨作品中的创... 《秘密手稿》以久居疯人院的百岁老人罗珊的创伤记忆为线索,以抒情、哀婉的诗性语言道出爱尔兰百年沧桑史。天主教对新教的排挤、对女性的歧视与对人伦道德的扭曲,像一个个淌血的伤疤,镌刻在爱尔兰的集体记忆中。本文拟探讨作品中的创伤叙事与历史再现的多重维度:首先,罗珊自述中的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实现了创伤的展演。证词这种记忆形式证明了个人历史与民族历史的碎片化,共同映射出爱尔兰后独立时期历史废墟下的病态社会;其次,不可靠叙述中的遗忘与超现实主义幻境粉饰或置换了暴力的现实,体现出主人公对创伤的规避。创伤记忆的暗涌不断挑战着历史档案的权威性;再次,作者通过构建文本内外的见证共同体,描摹被保守社会区隔的集体创伤群像,让个人和集体审视并安度历史的创伤。巴里在叙述的多层面交织中,创造性地将私人记忆纳入公共意识之中,体现了当代爱尔兰作家对历史与身份问题的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密手稿》 创伤叙事 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 不可靠叙述 见证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