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谱CT及超声初步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良恶结节鉴别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祖红 王铭洁 +4 位作者 张云 唐雪飞 王谦 曹雷 任金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能谱CT表现、超声表现分别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手术治疗的1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并总结术前能谱CT及超声表现。二元Logistic逐... 目的探讨基于能谱CT表现、超声表现分别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手术治疗的1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并总结术前能谱CT及超声表现。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别建立术前能谱CT及超声表现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对比分析各自拟合的联合预测因子对其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术后病理显示,恶性结节患者32例,共36个结节,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滤泡状癌1例,未分化癌1例;良性结节患者78例,共98个结节,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66个,甲状腺腺瘤32个。能谱CT表现为有边缘截断征,无包膜,较低的动脉期γ_(HU)、平扫IC及动脉期NIC是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钙化、无声晕或欠完整、较高血流分布分级是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能谱CT及超声表现模型拟合度均较好,有良好的校准能力(P>0.05),能谱CT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模型(AUC:0.943 vs.0.859)(P<0.05)。结论与超声相比,以能谱CT表现建立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更高,更具科学性,更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而对于基层医院,术前超声预测模型也是一种较可靠的鉴别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癌 能谱CT 超声 危险因素 回归模型
下载PDF
MR-DWI及ADC值对卵巢癌二元论分型中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王海辰 宋睿 +2 位作者 张云 任金武 王铭洁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卵巢癌(OC)二元论分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本院OC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组织类型OC患者ADC值、rADC值,Logistic回归分析ADC值、rADC值与OC...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卵巢癌(OC)二元论分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本院OC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组织类型OC患者ADC值、rADC值,Logistic回归分析ADC值、rADC值与OC组织类型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ADC值、rADC值对OC分型诊断效能。结果:MR-DWI、MRI检查中Ⅱ型OC患者ADC值、rADC值均低于Ⅰ型OC患者(P<0.05);ROC结果显示ADC值、rADC值及联合诊断OC分型的AUC值为0.776、0.860、0.919,联合诊断特异度较高(P<0.05)。结论:MR-DWI及ADC值可用于卵巢癌二元论分型,为临床治疗计划制定及预后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卵巢肿瘤 组织学类型肿瘤
下载PDF
3.0T 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子宫肌瘤高聚焦超声术后早期对邻近周围组织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铭洁 李彩英 +3 位作者 陈妹红 王亚敏 王谦 张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86-90,96,共6页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邻近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43例,于...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邻近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43例,于HIFU治疗术前及术后1d行MRI成像检查,观察子宫周围组织(腹壁、耻骨联合、骶骨、膀胱、直肠)MRI信号的变化,并在T1WI和T2WI压脂、常规增强扫描、DWI以及通过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测定其信号值。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邻近周围组织的影响。结果子宫肌瘤HIFU术后T2WI压脂像上,耻骨联合、腹壁损伤组信号值高于术前,骶骨损伤组信号值低于术前(P<0.05)。耻骨联合损伤组、骶骨损伤组术后T1WI、增强扫描信号值低于术前(P<0.05)。耻骨联合损伤组应用b=500s/mm^2、b=1 500s/mm^2,损伤区域术后ADC值均较术前增高(P<0.05)。结论 3.0T MRI及DWI可以显示HIFU治疗子宫肌瘤术后邻近周围组织出现的异常信号,有效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其周围邻近组织的影响,指导临床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高强聚焦超声消融 弥散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脏组织块的立体培养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铭洁 蔡文杰 +1 位作者 姚泰 朱依纯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培养模式下,内皮细胞和心脏组织形态学的差异。采用胶内、胶上、三明治模式、玻片培养小室模型等多种I型胶原立体培养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及显微形态学观察组织和细胞的生长情况。在二维平面培养中...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培养模式下,内皮细胞和心脏组织形态学的差异。采用胶内、胶上、三明治模式、玻片培养小室模型等多种I型胶原立体培养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及显微形态学观察组织和细胞的生长情况。在二维平面培养中,原代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而在三维胶原培养模式中,内皮细胞呈长梭状形态,并迁入胶原培养介质中,和体内血管新生及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内皮细胞活化表型相似。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 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能增强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在三维胶原中,心脏组织块生长良好,迁出的细胞将相邻组织块连接起来,组织块有自发的搏动。本工作表明,改进的薄层胶原培养、玻片培养小室模型和动脉条模型是较好的研究血管生成和血管新生的工具。在三维培养的情况下,内皮细胞通过空间增殖、迁移和锚定,可形成管状结构,比二维平面培养更适合用于血管新生的研究。不同的立体培养模型可用于不同目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新生 Ⅰ型胶原 内皮细胞 组织培养
下载PDF
3.0 TMRI对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的早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铭洁 李彩英 +3 位作者 王峥 王亚敏 宫宁 牛宗宝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采用3.0 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高聚焦超声(HIFU)早期疗效评价。方法 33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单发肌瘤20例,多发肌瘤13例,共59个,患者平均年龄(34.3±8.7)岁,所有患者均于HIFU术前及术后1 d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观察... 目的采用3.0 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子宫肌瘤高聚焦超声(HIFU)早期疗效评价。方法 33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单发肌瘤20例,多发肌瘤13例,共59个,患者平均年龄(34.3±8.7)岁,所有患者均于HIFU术前及术后1 d行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并定量测定肌瘤、肌壁HIFU术前、后T2压脂、T2WI、T1WI平扫及增强扫描信号值,并计算肌瘤最大消融区面积,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59个肌瘤于HIFU术后在T1WI增强扫描序列均出现无强化的消融区,平均消融率达70.9%。MRI增强扫描消融区T1信号值与术前比较明显减低(P<0.01)。术后消融区在T1平扫像上呈不同程度高信号,T2像上消融区范围显示不明确,但T2信号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MRI平扫所见术后T1信号增高区<MRI增强显示消融区(P<0.01),T1平扫显示高信号区与增强扫描显示消融区具有高度相关性(r=0.94)。单发肌瘤组肌壁增强扫描术后信号较前减低(P<0.05)。多发肌瘤组邻近肌壁T2压脂术后信号较前减低(P<0.05),单发肌瘤组距肌瘤不同距离(<0.5 cm,0.5~1.0 cm,>1.0 cm)肌壁T2压脂信号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3.0 TMRI增强扫描可以直观、准确的显示肌瘤消融区,T1术后高信号区可以显示肌瘤HIUF术后坏死区,可以评价消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增强扫描 高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下载PDF
3.0T MRI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铭洁 王峥 +2 位作者 王淑梅 杨伟 刘丽瑶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利用3.0TMRI对子宫结合带(junctional zone,JZ)形态、厚度及信号的准确评估,探讨3.0TMRI在子宫腺肌症(腺肌症组)与子宫平滑肌瘤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证实的51例子宫腺肌症与84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肌瘤... 目的利用3.0TMRI对子宫结合带(junctional zone,JZ)形态、厚度及信号的准确评估,探讨3.0TMRI在子宫腺肌症(腺肌症组)与子宫平滑肌瘤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证实的51例子宫腺肌症与84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肌瘤组)的子宫结合带3.0T MRI特征。2组病例均于T2WI压脂矢状位上观察JZ形态、信号变化,测出JZ厚度的最大值(JZmax)和最小值(JZmin),进行比较鉴别。结果子宫腺肌症组51例患者,JZ弥漫性增厚39例,局限性增厚12例,JZ厚度测量最大值(JZmax)厚度明显大于子宫肌瘤组(P<0.01)。腺肌症组与肌瘤组的(JZmin)无统计学差别(P>0.05)。腺肌症组51例患者,50例增厚区可见条或片状T2WI压脂高信号,18例JZ增厚区见小片状T1WI高信号。肌瘤组JZ均呈较均匀T2WI压脂低信号,未见明确T2WI压脂高信号或T1WI高信号。结论 3.0T MRI能准确评估子宫结合带形态、厚度及信号的变化,对于鉴别子宫腺肌症与子宫平滑肌瘤具有很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结合带 子宫腺肌症 子宫肌瘤
下载PDF
3.0T MRI弥散加权成像对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术后早期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铭洁 李彩英 +3 位作者 王淑梅 王峥 张建军 李卉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1630-1633,共4页
目的采用3.0T 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子宫肌瘤(HIFU)早期疗效评价。方法 33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单发肌瘤20例,多发肌瘤13例,共59枚,平均年龄(34.3±8.7)岁,所有各患者均于HIFU术前及术后1 d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观察并定... 目的采用3.0T 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子宫肌瘤(HIFU)早期疗效评价。方法 33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单发肌瘤20例,多发肌瘤13例,共59枚,平均年龄(34.3±8.7)岁,所有各患者均于HIFU术前及术后1 d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观察并定量测定肌瘤HIFU术前、后T1增强扫描及DWI(ADC)信号值及术后消融区最大消融面积,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59枚肌瘤于HIFU术后在T1增强扫描序列均出现无灌注低信号消融区,消融率达70.9%。术后DWI显示的消融区与增强扫描显示消融区具有高度相关性(r=0.97)。术后35枚肌瘤消融区周围可见环形或弧形条状DWI高信号,ADC呈低信号。术后肌瘤消融区中央ADC值均增高,但b=500 s/mm2消融前后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间,术前肌瘤及术后消融区中央部分,大b值较小b值所测ADC值数值低(P<0.01)。结论 3.0 T MRI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客观显示子宫肌瘤HIFU治疗后消融范围,并从分子水平反映子宫肌瘤及肌壁HIFU术后生理、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DWI ADC 高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ECV304细胞迁移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铭洁 蔡文杰 +2 位作者 曹银祥 俞彰 朱依纯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2-664,668,i0011-i0012,共6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ECV304细胞迁移的作用与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体外细胞划痕损伤模型,观察bFGF的促进迁移作用。采用扫描电镜和原位包埋后透射电镜分别观察迁移细胞表面和内部细胞器及骨架的变化。结...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ECV304细胞迁移的作用与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体外细胞划痕损伤模型,观察bFGF的促进迁移作用。采用扫描电镜和原位包埋后透射电镜分别观察迁移细胞表面和内部细胞器及骨架的变化。结果bFGF2.5ng/mL促进ECV-304细胞迁移,迁移细胞突起增多,细胞骨架发生重排。结论bFGF促进ECV-304细胞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运动 超微结构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下载PDF
HES3对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影响
9
作者 王铭洁 徐潮阳 +1 位作者 黄黎明 徐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5期681-682,共2页
目的探讨HES3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ES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HES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14例样本中,HES3在26例(22.80%)乳腺癌... 目的探讨HES3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ES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HES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14例样本中,HES3在26例(22.80%)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与HES3阴性比较,HES3阳性患者淋巴转移率高(P=0.001),肿瘤较大(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较大与HES3高表达是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HES3的高表达与女性乳腺癌患者淋巴转移和肿瘤大小有关,其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淋巴转移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HES3 淋巴结 预后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筛查诊断价值的ROC曲线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峥 王铭洁 +3 位作者 杨颖 王静静 刘昕 李月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703-706,共4页
目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sonography,TCCS)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于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 目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sonography,TCCS)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于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TCCS、MRA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3种检查方法的单侧MCA狭窄患者127例,以CTA检查结果为标准,其中137根正常MCA,117根狭窄者,按程度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然后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TCCS与MRA在诊断单侧MCA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9(95%CI 0.967~0.998)、0.991(95%CI 0.970~0.9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单侧MCA轻度-中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9(95%CI 0.796~0.941)、0.882(95%CI0.894~0.989),MRI诊断价值高于TC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单侧MCA中度-重度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95%CI0.847~0.984)、0.955(95%CI0.868~0.9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CS和MRA 2种检查作为筛查单侧MCA狭窄方法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在诊断轻度-中度狭窄分级上,MRA诊断价值高于TC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峥 王铭洁 +3 位作者 卢军栋 刘克 王安军 王岳恒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76-581,共6页
目的以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为诊断标准,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transcranial color-coded sonography,TCCS)评估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并分级,探讨TCCS评估MCA狭窄... 目的以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为诊断标准,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transcranial color-coded sonography,TCCS)评估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并分级,探讨TCCS评估MCA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就诊患者行TCCS检查,记录其MCA彩色血流束表现、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平均流速(mean flow velocity,MFV),结果提示单侧MCA狭窄并于同期行CTA检查患者127例共254条血管。依据CTA为确诊的方法,254条MCA被划分为正常及轻度、中度、重度狭窄4组。结果狭窄组PSV、EDV、MFV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中各亚组流速均高于正常组,即随着狭窄程度加重,流速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正常与狭窄的阳性界值最佳截点分别为PSV 143cm/s、EDV 65cm/s、MFV 86cm/s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95%CI以PSV最均衡;轻度狭窄与中度狭窄的阳性界值最佳截点分别为PSV 174cm/s、EDV 73cm/s、MFV 109cm/s,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95%CI以PSV最均衡;中度与重度狭窄的阳性界值最佳截点分别为PSV 227cm/s、EDV 116cm/s、MFV 147cm/s,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95%CI以PSV最均衡。分别以PSV、EDV和MFV作为评估MCA狭窄的标准,与CTA的一致性进行检验,CTA结果与PSV的一致性最高(Kappa值=0.805,一致性好),CTA结果与MFV的一致性次之(Kappa值=0.695,一致性较好),CTA结果与EDV一致性再次之(Kappa值=0.599,一致性较好)。结论 TCCS评价MCA狭窄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下肢缺血模型中微循环功能研究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文杰 王铭洁 朱依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0-692,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探索在整体动物中评价微循环功能的标准,为缺血后微循环功能研究提供实验方法。方法结扎大鼠一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建立下肢缺血模型,4wk后用荧光微球法检查肌肉内血液灌注,血管造影检查侧支循环形成,CD34...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探索在整体动物中评价微循环功能的标准,为缺血后微循环功能研究提供实验方法。方法结扎大鼠一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建立下肢缺血模型,4wk后用荧光微球法检查肌肉内血液灌注,血管造影检查侧支循环形成,CD34免疫组化检查毛细血管密度。结果缺血侧肌肉血流量明显下降,形成部分造影可见的螺丝钻样侧枝血管,毛细血管密度降低。结论在下肢缺血模型中建立了定量研究微循环功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微循环 血管造影 动物模型 荧光微球 大鼠
下载PDF
硫化氢促进结肠癌细胞的生长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文杰 王艳 +1 位作者 随力 王铭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74-1775,共2页
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气体信号分子[1],我们曾报道了H2S具有促血管新生的能力[2-3],而血管新生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结肠癌细胞能表达合成H2S的两个酶:胱硫醚-β-合酶(CBS)和胱硫醚一吖一裂解酶(CSE... 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气体信号分子[1],我们曾报道了H2S具有促血管新生的能力[2-3],而血管新生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结肠癌细胞能表达合成H2S的两个酶:胱硫醚-β-合酶(CBS)和胱硫醚一吖一裂解酶(CSE),其中CSE含量远大于CBS的含量[4]。本实验通过干扰内源性H2S的生成来探讨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结肠癌 细胞增殖 移植瘤 裸鼠 慢病毒
下载PDF
体外活细胞定向迁移研究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文杰 王铭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20-1623,共4页
目的建立体外活细胞定向迁移的研究方法。方法把毛细管针置于视野中央,利用显微注射仪持续缓慢地释放趋化因子,实时拍摄细胞迁移情况,用Image J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趋化因子提高了迁移速度,促进了迁移的定向持续性,使关键信号分子发... 目的建立体外活细胞定向迁移的研究方法。方法把毛细管针置于视野中央,利用显微注射仪持续缓慢地释放趋化因子,实时拍摄细胞迁移情况,用Image J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趋化因子提高了迁移速度,促进了迁移的定向持续性,使关键信号分子发生动态的胞内重分布。结论在体外建立了活细胞定向迁移研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细胞 定向迁移 趋化 信号通路 中性粒细胞 PI3K
下载PDF
胱硫醚-γ-裂解酶在三种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文杰 王铭洁 +2 位作者 张宇玲 金惠铭 朱依纯 《中国微循环》 2009年第4期227-230,F0002,共5页
目的鉴定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是否表达生成硫化氢(H2S)的酶,为深入研究硫化氢的心血管作用提供新线索。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设计相应引物后用RT-PCR的方法检测胱硫醚-γ-裂解酶(CSE)和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转... 目的鉴定微血管内皮细胞上是否表达生成硫化氢(H2S)的酶,为深入研究硫化氢的心血管作用提供新线索。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设计相应引物后用RT-PCR的方法检测胱硫醚-γ-裂解酶(CSE)和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转录情况,进一步用兔抗大鼠CSE和CBS多克隆抗体对CMEC进行蛋白水平的免疫荧光染色。此外对另两种微血管内皮细胞株RF/6A和bEnd.3也检测了H2S生成酶的表达。结果三种微血管内皮细胞都扩增出CSE基因的特异条带,而CBS基因都未扩增出相应产物。CMEC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SE抗体染色为阳性,CBS抗体染色为阴性。结论首次发现了微血管内皮细胞上存在CSE的表达,提示内皮细胞可以通过生成硫化氢调节心血管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胱硫醚-Γ-裂解酶 微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对基地班学生实施导师制的体会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依纯 王铭洁 郭慕依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1年第3期177-178,共2页
本文总结了2届基地班学生参加生理学科导师组活动的情况,提出几点经验与体会.根据基地班学生的特点和实施导师的制的初衷,运用问题先导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师生交流,使之成为合格的基础医学人才.
关键词 基地班 导师制 生理学 问题先导法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显性负突变存活素质粒的构建
17
作者 蔡文杰 王铭洁 +2 位作者 张宇玲 琚立华 朱依纯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构建显性负突变存活素质粒。方法从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利用巢式PCR扩增存活素基因全序列,并引入酶切位点,利用重叠PCR对存活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然后与带绿色荧光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进行重组,... 目的构建显性负突变存活素质粒。方法从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利用巢式PCR扩增存活素基因全序列,并引入酶切位点,利用重叠PCR对存活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然后与带绿色荧光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进行重组,经测序鉴定后转染细胞,观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用巢式PCR扩增出含存活素基因的496 bp产物,和引入酶切位点后的452 bp产物。通过重叠PCR 3次PCR反应,得到452 bp大小的定点突变产物。重组载体经测序鉴定表明插入片段无误,转染细胞后能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Hochest染色显示细胞凋亡比空质粒对照组显著。结论成功构建了显性负突变存活素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负突变 存活素 重叠PCR
下载PDF
血管衰老的乙酰化调控机制
18
作者 蔡文杰 王铭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48-1351,共4页
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对基本生命现象进行广泛调节,如心血管稳态和肿瘤发生。探索乙酰化修饰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异常表现,已成为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血管衰老与老年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内皮细胞衰老... 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对基本生命现象进行广泛调节,如心血管稳态和肿瘤发生。探索乙酰化修饰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异常表现,已成为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血管衰老与老年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内皮细胞衰老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该文综述了血管衰老的乙酰化调节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做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化 衰老 内皮细胞 硫化氢 血管新生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下载PDF
介导硫化氢生理/病理学效应的靶分子及其分子开关调节的原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薛文龙 蔡文杰 +3 位作者 陶蓓蓓 王铭洁 李杏辉 朱依纯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共10页
硫化氢(H_2S)作为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检测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提供了帮助。H_2S在人体各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行性... 硫化氢(H_2S)作为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检测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提供了帮助。H_2S在人体各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行性疾病、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作为疾病治疗药物的潜能。对于H_2S作用于靶分子机制的阐述深化了小分子物质调控大分子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对多种疾病进行干预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人体系统 分子开关 原子生物学
下载PDF
血管老化机制与硫化氢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翠兰 王铭洁 +1 位作者 金胜 朱依纯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9-252,共4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到来,衰老及其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问题日益严峻。血管老化包括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机体衰老的一部分。目前科学家对血管老化机制的研究甚少,本文将从血管老化的分子机制和硫化氢...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到来,衰老及其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问题日益严峻。血管老化包括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机体衰老的一部分。目前科学家对血管老化机制的研究甚少,本文将从血管老化的分子机制和硫化氢的保护作用两个方面入手,综述了血管老化方面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老化 硫化氢 端粒 非酶糖基化 氧化应激 表观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