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物源转换及沉积充填响应
1
作者 易珍丽 石放 +5 位作者 尹太举 李斌 李猛 刘柳 王铸坤 余烨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6,共11页
通过矿物成分分析、砂地比计算、地震属性分析及测井响应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典型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形态、沉积体系展布、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 通过矿物成分分析、砂地比计算、地震属性分析及测井响应特征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典型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形态、沉积体系展布、地层及砂体发育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物源主要来自东北部的天山造山带,其ZTR系数由东北部向凹陷中央逐渐增大;侏罗系和白垩系物源主要来自东南部和南部的昆仑山造山带,其ZTR系数由北部、南部向凹陷中央逐渐增大。(2)三叠纪晚期,随着古特提斯洋的增生,研究区北部天山的隆升强度减弱与南部昆仑山的隆升强度增大是此次物源转换的主要原因。(3)三叠纪,研究区的沉降-沉积中心位于南部,主要发育了一套北东—南西向的辫状河三角洲—深水湖泊沉积;侏罗纪和白垩纪,沉降-沉积中心则跃迁到研究区北部,主要发育了一套南东—北西向和南—北向的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4)三叠纪,砂体叠置样式的前积方向主要为北东—南西方向;侏罗纪和白垩纪,砂体叠置样式的前积方向主要为南东—北西方向和南—北方向。(5)三叠系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南部,侏罗系和白垩系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研究区西北部和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转换 沉积充填-叠置样式 地震属性 重矿物ZTR系数 隆升强度 岩性油气藏 中生界 哈拉哈塘—哈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惠民凹陷江家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物源体系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柴君林 王艳忠 +4 位作者 王铸坤 王淑萍 李宇志 弭连山 周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200,共14页
【目的】惠民凹陷江家店地区沙四上—沙三段物源体系认识薄弱,增加了砂体和储层预测的难度。系统分析物源体系特征及演化,可为砂体和储层预测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特征元素、岩石组分Q型聚类和砂砾岩百分含量分布特征等分析,识别出研... 【目的】惠民凹陷江家店地区沙四上—沙三段物源体系认识薄弱,增加了砂体和储层预测的难度。系统分析物源体系特征及演化,可为砂体和储层预测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特征元素、岩石组分Q型聚类和砂砾岩百分含量分布特征等分析,识别出研究区物源区和碎屑物质搬运路径,建立了物源体系演化模式。【结果与结论】沙四上—沙三段层序Ⅰ至层序Ⅴ的特征元素比值分布模式与中生界具有良好的吻合关系,表现为明显高Mg/Mn比值、Al/Mg比值和较高Al/Na比值、Ba/Mn比值的特点;岩石组分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现为五种QFR组合,揭示了三大物源体系,包括过夏27—夏斜98井区物源体系、过夏37井区物源体系、过夏222—夏223—夏225井区物源体系;层序Ⅰ、层序Ⅱ时期,研究区东南侧的鲁西隆起区提供大量的碎屑物质,砂体发育范围大,层序Ⅲ时期物源区明显后退,砂体规模变小,层序Ⅳ、层序Ⅴ时期物源区向湖盆推进,砂体展布范围再次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元素 聚类分析 物源体系 沙河街组 江家店地区 惠民凹陷
下载PDF
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次生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3
作者 石放 王铸坤 +5 位作者 李建浪 孙琦 易珍丽 李斌 刘柳 尹太举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6,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带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面积超3万km^(2),处于大型单斜背景,油气显示活跃,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多年来未有勘探突破。邻区中石化矿区的发现使得该区的勘探再次提上了日程。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区域...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带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面积超3万km^(2),处于大型单斜背景,油气显示活跃,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多年来未有勘探突破。邻区中石化矿区的发现使得该区的勘探再次提上了日程。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油源条件、走滑断裂的构造及演化特征和岩性圈闭的形成及封堵条件,明确了该区的成藏模式及有利勘探方向。研究区中生界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三叠系发育NE-SW向条带状三角洲砂体,侏罗系和白垩系下部发育SE-NW向展布的叠覆浅水三角洲砂体,白垩系上部发育大面积连片状的辫状河砂体。该区经历了3期隆升,发育5期断层,其中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断层是古生界断层的伴生断层,受古生界断层的发育控制,雁列状NE-SW向展布。白垩系和侏罗系浅水三角洲前缘单一朵体或多个朵体披覆泥岩拼接形成了侧向遮挡,与上倾方向断层联合形成岩性-断层圈闭,三叠系条带状SE方向展布的三角洲砂体和大型河道弯曲部位河道外泥岩遮挡形成岩性圈闭。油气源于古生界古油藏,通过古生界奥陶系断层泄漏后,经中生界伴生断层直接进入中生界圈闭或经中生界断层接替输运进入圈闭而成藏。基于此,认为本区勘探潜力区主要有北部走滑带的侏罗系-白垩系舒善河组三角洲前缘岩性油气藏、三叠系北侧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和南部河道砂体岩性油气藏和三叠系北部隆起区披覆小型扇体岩性油气藏。断裂组合、砂体展布及披覆泥岩遮挡3个关键控藏要素及其有效配置是塔北隆起带大型斜坡区形成有利岩性、岩性-断层复合圈闭油气藏的重要前提,该认识为该区油气的深化勘探指明了方向,对其他地区岩性、岩性-断层复合圈闭油气藏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油气藏 岩性圈闭 中生界 哈拉哈塘-哈得地区 塔北隆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民丰洼陷陡坡带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佳庚 王艳忠 +3 位作者 操应长 王淑萍 李雪哲 王铸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3-1217,共15页
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是全球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之一,而对深层-超深层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其油气勘探。以渤海湾盆地民丰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四下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铸体薄... 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是全球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之一,而对深层-超深层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其油气勘探。以渤海湾盆地民丰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四下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阴极发光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古压力恢复等方法,结合埋藏史-热史分析,对储层基本特征、油气充注史、压力演化史和优质储层控制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民丰洼陷陡坡带沙四下亚段砂砾岩储层岩石类型多样,以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压实作用中等-强,胶结作用以铁白云石胶结为主,其次为石英自生加大;溶解作用整体较弱,主要为长石溶蚀;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发育少量的长石溶孔。储层中发生过2期石油充注和1期天然气充注:早期石油充注为成熟油充注,发生时间为37.2~25.8 Ma;晚期石油充注为高熟油充注,发生时间为12.0 Ma至今;天然气充注时间为3.6 Ma至今。储层中发育2个增压旋回,第一个增压旋回为45.0~24.6 Ma,第二个增压旋回为24.6 Ma至今,分别对应于2期油气充注期。有利的岩相是民丰洼陷陡坡带沙四下亚段原生孔隙主导型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超压油气充注抑制压实和胶结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深层封闭体系中长石和碳酸盐矿物溶解作用弱、增孔量少;3 750 m以深的储层孔隙度随埋深加大而减少的速率明显下降,深层原生孔隙主导型优质储层的发育大大拓展了勘探的深度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超压油气充注 储层特征 沙四下亚段 民丰洼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西斜坡区奥陶系原生油气藏成藏过程及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学雨 李玉海 +5 位作者 楼达 王文庆 王铸坤 孙沛沛 郑直 远光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6-372,共17页
黄骅坳陷孔西斜坡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多次生排烃,奥陶系储层发生两期油气充注。该斜坡区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针对该地区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三维地震解释、测录井资料分析、岩心观察、薄... 黄骅坳陷孔西斜坡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多次生排烃,奥陶系储层发生两期油气充注。该斜坡区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针对该地区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三维地震解释、测录井资料分析、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测温、气相色谱分析等方法,结合埋藏史-生烃史模拟,以孔西斜坡区构造演化过程为基础,开展了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特征、成藏过程及模式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储集空间分为孔隙型和裂缝型两类,其中多期次半充填裂缝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加里东运动导致华北地区大规模抬升,奥陶系长期差异性剥蚀形成岩溶储层,早、中三叠世三叠世孔西斜坡区广覆式生烃,油气向下进入奥陶系的岩溶储层,古油藏形成;早中侏罗世晚期孔西斜坡区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西高东低的逆冲带,古油气藏向构造高部位调整,原油被水洗、氧化等破坏;古近纪早期孔西地区普遍接受沉积,至始新世地势发生反转,逆冲带深埋,深洼区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油气通过逆断层及裂缝进入奥陶系储层;逆冲带奥陶系油气藏顶部和侧部地层以泥岩为主,具有良好的封堵条件,使油气聚集成藏,盖层及侧向封堵层不利的斜坡区高部位和凸起区,油气难以保存,形成了低部位产油产气、高部位产水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储集空间 成藏过程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永北地区沙河街组三段砂砾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铸坤 李宇志 +3 位作者 操应长 王艳忠 杨田 赵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沉积水动力条件是沉积相研究的基础,粒度分布特征是分析水动力条件的关键。在岩心精细观察描述和相分析基础上,利用大量粒度分析资料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永北地区沙河街组三段砂砾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及其与水动力机制的对应关系进... 沉积水动力条件是沉积相研究的基础,粒度分布特征是分析水动力条件的关键。在岩心精细观察描述和相分析基础上,利用大量粒度分析资料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永北地区沙河街组三段砂砾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及其与水动力机制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砂砾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主要包括泥石流型、高密度浊流型、低密度浊流型和牵引流型4种基本类型和泥石流-低密度浊流过渡型和高密度浊流-低密度浊流过渡型2种过渡类型。泥石流型包括宽缓上拱式和弧线-直线复合式,反映泥石流沉积特点,多发育在近岸水下扇主水道和扇三角洲平原。高密度浊流型包括悬浮一段式和低斜两段式,反映高密度浊流沉积特点,多发育在近岸水下扇水道、扇三角洲水上及水下分流河道内。低密度浊流型为低斜两段式和低斜两跳一悬式,反映低密度浊流特点,主要发育在近岸水下扇主水道间、辫状水道间。牵引流型包括高斜两段式、滚动-跳跃-悬浮三段式、一跳一悬夹过渡式及两跳一悬式,反映牵引流沉积特点,在近岸水下扇扇中、扇三角洲前缘最发育。泥石流-低密度浊流过渡型为台阶状多段式,反映泥石流向浊流逐渐转化,仅发育在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高密度浊流-低密度浊流过渡型为一跳一斜加过渡式,反映浊流浓度降低的过程,只在近岸水下扇外扇深切水道内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概率累积曲线 近岸水下扇 扇三角洲 沉积环境 沙河街组 永北地区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浅层稠油油藏封堵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操应长 王铸坤 +2 位作者 王艳忠 李宇志 赵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2,共12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浅层稠油油藏封堵机制认识不清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下步油气勘探的关键。以永北鼻状构造沙三上亚段稠油为例,根据研究区三维地震、测录井、钻井岩心、岩石薄片、物性测试及试油资料,结合埋藏史及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对... 东营凹陷古近系浅层稠油油藏封堵机制认识不清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下步油气勘探的关键。以永北鼻状构造沙三上亚段稠油为例,根据研究区三维地震、测录井、钻井岩心、岩石薄片、物性测试及试油资料,结合埋藏史及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对古近系浅层稠油油藏的封堵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上亚段稠油主要紧邻不整合面发育,风化黏土层可作为稠油垂向封堵层;扇三角洲平原以泥石流沉积为主,与扇三角洲前缘存在物性分异,对扇三角洲前缘稠油具有侧向物性封堵作用;大气淡水的破坏使早期原油发生稠化,在10000 m Pa·s原油黏度范围之外形成稠油封堵带或沥青带,可以侧向封堵下倾方向的原油;浅层稠油成藏过程划分原始地层沉积、早期原油充注、早期原油稠化、晚期原油充注4个阶段;沙三上亚段稠油油藏发育"两期油气充注、多重封堵机制、油藏分带展布"的成藏模式,早期低熟油发生稠化形成稠油或沥青,晚期成熟的稀油与早期稠油部分混合,由扇三角洲平原向扇三角洲前缘依次展布沥青带、混合带、稀油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机制 稠油 不整合 沙三上亚段 永北鼻状构造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永北地区古近系顶部不整合结构及其物性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操应长 王铸坤 +2 位作者 王艳忠 李宇志 赵博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3期98-103,共6页
综合三维地震、钻井岩心、测录井、物性分析、薄片鉴定资料,通过宏观描述与微观镜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东营凹陷永北地区古近系顶部不整合结构体岩石学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物性响应特征及其与圈闭的关系。研究表明,不整合可... 综合三维地震、钻井岩心、测录井、物性分析、薄片鉴定资料,通过宏观描述与微观镜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东营凹陷永北地区古近系顶部不整合结构体岩石学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物性响应特征及其与圈闭的关系。研究表明,不整合可划分为3层结构:水进砂层、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淋滤层。每个结构层具有不同的岩石学和测井响应特征。水进砂层孔隙度高;风化粘土层风化作用最强,泥质含量高,孔隙度低;半风化淋滤层溶蚀作用强,次生溶孔发育,孔隙度较高;未风化层未受风化作用改造,孔隙发育差。永北地区沙三上段发育断块掀斜型和盆缘型两种地层不整合圈闭模式:断块掀斜型模式受到不整合与二级或二级以下序级断层的共同控制,圈团发育规模较小;盆缘模式多出现在抬升强烈的湖盆边缘,主要受控盆断层的控制,圈闭发育规模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作用 物性响应 不整合 地层不整合圈闭 沙三段 永北地区
下载PDF
地震反射特征对风化壳发育带的指示意义:以东营凹陷永北地区沙三上亚段为例
9
作者 王铸坤 操应长 +3 位作者 王艳忠 李宇志 赵博 欧浩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1-411,共11页
东营凹陷永北地区T1不整合面之下风化壳发育带的的预测是地层油藏勘探的重点与难点。综合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录井分析及物性分析等方法,结合构造发育史、埋藏史等研究成果,对东营凹陷永北地区T1不整合面下... 东营凹陷永北地区T1不整合面之下风化壳发育带的的预测是地层油藏勘探的重点与难点。综合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录井分析及物性分析等方法,结合构造发育史、埋藏史等研究成果,对东营凹陷永北地区T1不整合面下沙三上亚段地层中特殊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T1不整合面下发育典型埋藏风化壳,包括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淋滤带2层结构;在大气淡水风化、淋滤作用下,半风化淋滤带内部地震同相轴消失,表现为空白反射特征;半风化淋滤带物性得到改善,与未风化岩石之间形成一个物性差异界面,表现为不连续的角度不整合面;未受明显风化、淋滤作用的地层,则表现为典型的角度不整合;地震反射特征的演化过程可划分4个阶段:沙三上沉积后阶段、沙三上抬升后阶段、风化壳形成早期阶段、风化壳形成阶段。地震空白反射带的发育范围是风化壳发育带的保守范围或最小范围,向湖盆方向逐渐过渡为正常地层。风化壳的发育大大改善了原岩的储集性能,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是下步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特征 风化壳 不整合 沙三上亚段 永北地区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与分类评价方法——以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淑萍 王铸坤 +3 位作者 操应长 王艳忠 杜亮慧 李宇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9-1078,共10页
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分类评价方法不明确,已成为油气滚动勘探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综合运用三维地震解释、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试油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沙四下亚段储层储集特征、... 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分类评价方法不明确,已成为油气滚动勘探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综合运用三维地震解释、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试油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沙四下亚段储层储集特征、控制因素及分类评价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砂砾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为岩相、成岩相及裂缝.岩相是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最有利岩相为砂岩相、含砾砂岩相,中等有利岩相为砾岩相、砾质砂岩相,不利岩相为粉砂岩相、泥质/灰质砂岩相.成岩相促进储层物性分异,有利成岩相为溶解主控型成岩相,中等有利成岩相为压实主控型成岩相,不利成岩相为胶结主控型及杂基支撑主控型成岩相.构造高部位发育的大量裂缝对储层具有明显改造作用,距离古隆起脊线越近储层物性变好.以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组合为基础,将研究区沙四下亚段砂砾岩储层划分为Ⅰ类、Ⅱ1类、Ⅱ3类、Ⅲ2类、Ⅲ3类、Ⅳ类等4大类6小类.其中Ⅰ类储层物性最好,产能最高,为优质储层;Ⅱ1类、Ⅱ3类储层物性中等,产能中等,为中等储层;Ⅲ2类、Ⅲ3类储层物性较差,产能较低,为差储层;Ⅳ类储层物性最差,产能最低,为无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储层分类 储层评价 砂砾岩 沙四下亚段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二叠系砂岩储层储集特征及成岩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靳子濠 周立宏 +7 位作者 操应长 付立新 李宏军 楼达 孙沛沛 冯建园 远光辉 王铸坤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95-1607,共13页
黄骅坳陷二叠系砂岩储层是目前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黄骅坳陷二叠系砂岩储层储集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改造,目前整体... 黄骅坳陷二叠系砂岩储层是目前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黄骅坳陷二叠系砂岩储层储集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改造,目前整体处于中成岩A1—A2期,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交代作用。储层孔渗相关性较差,表现为低孔—低渗和低孔—致密的特点,储集空间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高岭石晶间孔发育,极少发育原生孔隙。孔隙结构分为A-1、A-2、B、C、D和E的5大类6小类。其中,A-1类孔喉为中高孔—中喉型,连通性最好;A-2类孔喉为中高孔—细喉型,连通性次之;B类、C类为小孔—细喉型,连通性较差;D类、E类为小孔—微喉型,连通性最差。不同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溶解作用形成大量次生溶孔,改善了储集性能,为有利储层的形成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储集物性 储集空间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二叠系 黄骅坳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