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字镜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锋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铜镜 战国时期 春秋 指正 学者 考述 彩绘 纹饰图案 外学 寓意
下载PDF
西安地区出土的北朝隋唐石刻造像塔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锋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94,共7页
佛塔源于印度,因用于藏舍利而被神化,受到佛教信徒的虔诚礼拜,多于其外刻浮雕。大塔一般露天建造,称“露塔”,小塔则在庙内供奉,称“堂塔”或“塔庙”。本文所论及的只是小型石刻佛塔。
关键词 西安 佛教 北朝 隋唐 造像塔
下载PDF
谈长安唐三彩的演进与艺术特色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锋钧 杜文 《文博》 2014年第6期44-47,共4页
唐三彩属低温釉陶,其源于汉代的单色釉陶器。唐代的工匠将多种釉色交错使用,创烧出五彩缤纷的唐三彩。迄今已发现的唐三彩产地有河南巩县窑、河北内丘邢窑、陕西铜川黄堡窑和西安西郊醴泉坊窑、山西浑源窑等处,常见的有人物俑、动物俑... 唐三彩属低温釉陶,其源于汉代的单色釉陶器。唐代的工匠将多种釉色交错使用,创烧出五彩缤纷的唐三彩。迄今已发现的唐三彩产地有河南巩县窑、河北内丘邢窑、陕西铜川黄堡窑和西安西郊醴泉坊窑、山西浑源窑等处,常见的有人物俑、动物俑、日用容器、器用模型四个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三彩 工艺 产地 类别
下载PDF
晚唐宫女“■娘”墓志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锋钧 李喜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8,共1页
关键词 晚唐 宫女 “(杲页)娘” 墓志 春宫 考古研究
下载PDF
西安地区西魏石刻佛教造像的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锋钧 《文博》 2011年第2期62-68,共7页
西魏时期国都长安(今西安)是北方西部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立寺造像活动兴盛。西安地区考古发掘出土此期石刻造像主要有背屏式造像、造像塔、扁体造像碑、塔式造像碑、龛式造像和圆雕造像六种类型。佛龛普遍宽大,多见一铺多身的组合形式... 西魏时期国都长安(今西安)是北方西部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立寺造像活动兴盛。西安地区考古发掘出土此期石刻造像主要有背屏式造像、造像塔、扁体造像碑、塔式造像碑、龛式造像和圆雕造像六种类型。佛龛普遍宽大,多见一铺多身的组合形式。佛和菩萨均呈献出母性与智性,与当时皇家的麦积山石窟造像风格一致。已发现西魏时的长安石刻造像多数形制规整、雕琢精细,这与当时本地为国都且寺院规格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区 西魏 佛教造像
下载PDF
汉唐时期关中农业与京都长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锋钧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7,共6页
汉唐时期,位于关中中部的长安城(今西安)此间先后为西汉、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惠帝、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一个王朝立为国都。这里自古气候温和、水利资源丰富且土地肥沃。有着发展农业生产的良... 汉唐时期,位于关中中部的长安城(今西安)此间先后为西汉、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惠帝、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一个王朝立为国都。这里自古气候温和、水利资源丰富且土地肥沃。有着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先秦时期这里的传统农业已有了初步发展,西汉起立都长安的多数王朝较为重视关中平原的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者们在传统耕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改进工具,提高农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关中平原 汉唐时期 长安城 京都 气候温和 资源丰富 传统农业
下载PDF
西安地区先秦时期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锋钧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4,共5页
西安所处的渭河平原,是由渭河及其支流冲击而成的黄土地带,地势平坦,黄土颗粒精细,富有矿物质的植物养料,土质疏松,雨水容易下渗,排水性好,土壤有立壁性,具有毛细管作用,干旱时地下水容易上升,适于植物生长,加上这里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 西安所处的渭河平原,是由渭河及其支流冲击而成的黄土地带,地势平坦,黄土颗粒精细,富有矿物质的植物养料,土质疏松,雨水容易下渗,排水性好,土壤有立壁性,具有毛细管作用,干旱时地下水容易上升,适于植物生长,加上这里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所以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在这里开垦种植。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以来,这里一直是黄河流域主要的农业经济中心之一,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关中农耕文化,渗透到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活层面,并折射出与农耕生产相关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精神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活动 西安地区 先秦时期 渭河平原 植物生长 农耕文化 生活习俗 毛细管作用
下载PDF
文物语言的表达方式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锋钧 葛天 《文博》 2016年第3期87-89,共3页
博物馆以文物为依托的展览,文物语言的表达是否通俗、清晰、准确、动听,直接关系到公众教育工作的效果。文物语言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牌板说明、陈设形式、色彩衬托、音乐氛围、形体复原、图表阐释、数字媒体、讲解服务等都是解读展览... 博物馆以文物为依托的展览,文物语言的表达是否通俗、清晰、准确、动听,直接关系到公众教育工作的效果。文物语言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牌板说明、陈设形式、色彩衬托、音乐氛围、形体复原、图表阐释、数字媒体、讲解服务等都是解读展览主题和文物展品的语言形式。如何综合运用这些语言,以观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清楚地讲述文物及其相关的历史知识,是历史类博物馆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列语言 博物馆 观众
下载PDF
十六国北朝时期长安佛教造像的表现艺术
9
作者 王锋钧 《文博》 2012年第1期66-70,F0003,F0004,共7页
十六国北朝时期,长安(今西安)城内外高僧云集,西域大德来此弘法者络绎不绝,这里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佛教文化中心之一。西安地区已发现的此期佛教造像数以百计,与同期周边石窟和其他地区造像相比,既有时代共性,也有显著的区域特征。本文... 十六国北朝时期,长安(今西安)城内外高僧云集,西域大德来此弘法者络绎不绝,这里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佛教文化中心之一。西安地区已发现的此期佛教造像数以百计,与同期周边石窟和其他地区造像相比,既有时代共性,也有显著的区域特征。本文依据考古文献资料,以本地出土的纪年造像为主线,对西安地区北朝隋唐石刻造像的佛、菩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归纳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佛像 艺术
下载PDF
西安地区历史上的道教活动
10
作者 王锋钧 《华夏文化》 2011年第3期45-47,共3页
西安古称“长安”,是道教的发祥地,是道教祖庭楼观台的所在地(周至县),亦为历代道教的主要活动地和道教学术成就的编集地。被道家奉为教主的老子,晚年来到楼观,将平生学说整理为《老子》一书,逝世后就葬于楼观附近。在道教正式... 西安古称“长安”,是道教的发祥地,是道教祖庭楼观台的所在地(周至县),亦为历代道教的主要活动地和道教学术成就的编集地。被道家奉为教主的老子,晚年来到楼观,将平生学说整理为《老子》一书,逝世后就葬于楼观附近。在道教正式形成之前,具有道教雏形的神仙方术在关中地区十分盛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山东齐人的神仙之说和道家方仙之说的长生方术深信不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活动 西安地区 历史 神仙方术 《老子》 学术成就 关中地区 统一全国
下载PDF
御俑陶范
11
作者 王锋钧 《文博》 2000年第5期22-23,25,共3页
关键词 汉代 陶范 中国 文物考古 陶俑
全文增补中
铜镜出土状态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锋钧 杨宏毅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30,共9页
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铜镜发现于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遗址,战国时期在贵族中开始流行,西汉后期已基本在社会各阶层普及,清代中后期为玻璃镜所取代。田野考古从墓葬中发现的铜镜表面附着物及随葬方式与形式多种多样,间接反映了古人置放铜镜... 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铜镜发现于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遗址,战国时期在贵族中开始流行,西汉后期已基本在社会各阶层普及,清代中后期为玻璃镜所取代。田野考古从墓葬中发现的铜镜表面附着物及随葬方式与形式多种多样,间接反映了古人置放铜镜的方式及围绕铜镜而衍生出的丧葬风俗、宗教信仰和传统观念。从铜镜出土时表面的附着物及伴出物来看,古人置镜方式有多种,通常是用布帛包裹后简单放置,有些还放入圆形或方形的容器内,有的放入鞶囊佩挂腰间,大型的则置于镜台或框于镜屏。从铜镜随葬的方式来看,作为墓主生前用品随葬的反映了丧葬活动中的孝道风俗,墓室中用作辟邪的反映了丧葬活动中的鬼魂观,佛教和道教题材的则反映了墓主的宗教信仰。从铜镜的随葬形式来看,破为两半的反映了墓主不离不弃的爱情观,残碎的则反映了丧葬活动中的万物有灵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镜 置放方式 风俗与信仰 思想观念
原文传递
西安地区出土玉器述要
13
作者 王锋钧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84,共9页
西安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玉器,汉唐时期这里还成为全国的主要玉器加工和贸易中心。西安地区秦以前玉器在造型和纹饰上有着明显的"秦式"特征,地域风格鲜明。秦汉隋唐时期各地玉器风格趋同。五代以后,当地... 西安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玉器,汉唐时期这里还成为全国的主要玉器加工和贸易中心。西安地区秦以前玉器在造型和纹饰上有着明显的"秦式"特征,地域风格鲜明。秦汉隋唐时期各地玉器风格趋同。五代以后,当地制玉业衰落,现在西安地区所能见到的此期玉器,出土的很少,传世的相对较多,且多为东部地区加工制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 西安 特征
原文传递
金《周伦墓志》考证
14
作者 王锋钧 翟春玲 《碑林集刊》 2003年第1期44-47+35,共4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安市文管会从西郊征集到一方金代《周伦墓志》(图版见35页),其中涉及到宋金时期陕西地方史的一些重要内容,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墓志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该墓志青石质,正方形,高、宽分别为36厘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安市文管会从西郊征集到一方金代《周伦墓志》(图版见35页),其中涉及到宋金时期陕西地方史的一些重要内容,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墓志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该墓志青石质,正方形,高、宽分别为36厘米,厚7厘米,表面及四侧磨光,四立面阴刻流云纹,每侧五朵。志文楷书,字体秀俊,文笔流畅,共32行,满行32字,计920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所 西安市 地方史 墓志 磨光 阴刻 现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