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LY20株分离鉴定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锐鸿 林昶 +2 位作者 池雪林 陈仕龙 曾显成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11-2420,共10页
旨在明确福建某羊场引起山羊皮肤脓肿的病原,无菌采集脓液,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培养特性观察、形态学镜检、生化试验及16S rRNA进化树分析,结果分离到1株细菌,经鉴定确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命名LY20株。毒力因子检测显示,分离菌携带PLD、N... 旨在明确福建某羊场引起山羊皮肤脓肿的病原,无菌采集脓液,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培养特性观察、形态学镜检、生化试验及16S rRNA进化树分析,结果分离到1株细菌,经鉴定确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命名LY20株。毒力因子检测显示,分离菌携带PLD、NanH、FagA、FagB、FagC、FagD、OppA、OppB、OppC、OppD、OppF共11个毒力因子。PLD全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伪结核棒状杆菌分成羊型和马型2个独立分支,分离菌与羊型聚在同一分支,亲缘性最近,与另一个分支马型亲缘性较远。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显示,分离菌与羊型伪结核棒状杆菌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7%,与马型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同源性分别为98.1%~98.2%和97.4%。用4.4×10^(8)CFU/mL菌液,0.2 mL/只,腹腔接种小鼠,48 h内死亡率达100.0%,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皮下接种小鼠,接种部位出现脓肿、破溃后流出淡黄色脓液。病理切片观察,可见肝脏淤血,脾淋巴细胞坏死,肺脏出血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十二指肠和直肠上皮细胞脱落、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皮肤化脓坏死性肌炎,肉芽组织增生。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28种药物敏感,对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山羊皮肤脓肿为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所致,且小鼠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出血、坏死及化脓性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伪结核棒状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 毒力因子 病理学观察
原文传递
山羊化脓隐秘杆菌LM01株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基因PLO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昶 王锐鸿 +4 位作者 胥焯然 池雪林 陈仕龙 陈叶 曾显成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63-1174,共12页
为确诊福州某羊场患病山羊皮下脓肿的病因,采集脓液进行细菌分离、形态染色检镜、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及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1株革兰阳性、形态不规则、具有β溶血现象的化脓隐秘杆菌,命名为LM01株。用分离菌皮下接种小... 为确诊福州某羊场患病山羊皮下脓肿的病因,采集脓液进行细菌分离、形态染色检镜、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及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1株革兰阳性、形态不规则、具有β溶血现象的化脓隐秘杆菌,命名为LM01株。用分离菌皮下接种小鼠,能复制出与山羊自然感染相似的皮下脓肿临床病例,半数感染量(ID_(50))为1.65×10^(7)CFU/m L。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皮肤损伤处形成一个大的囊腔,腔内充满大量脓细胞,囊腔与肌层之间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毒力基因检测显示分离株至少存在PLO、NanH、NanP、FimA、FimC、FimG等6个毒力基因,其中溶血素PLO是化脓隐秘杆菌最主要的毒力因子,又是宿主保护性抗原。PCR分段扩增PLO基因,得到全长1605 bp,编码534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他参考株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0%~99.8%和97.0%~99.8%。进化树分析显示,化脓隐秘杆菌分成Group 1(牛型)、Group 2(猪型)和Group 3(羊型)3个独立分支,本分离株归属在Group 3(羊型)分支,与重庆2012CQ-ZSH株亲缘关系最近。变异性分析发现,PLO基因仅发生点突变,没有插入或缺失现象;羊型与猪型、牛型相比,存在25处核苷酸特异性位点及5个特异性氨基酸位点:62(N/D)、340(T/A)、355(V/A)、384(F/Y)和470(A/L)。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恩诺沙星、强力霉素、阿米卡星等22种药物敏感,对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红霉素等6种药物耐药。结果表明,本次山羊患病的病原菌是化脓隐秘杆菌,本试验为病原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化脓隐秘杆菌 分离鉴定 PLO毒力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