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视角下陕西省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1
作者 王长燕 牛博 +2 位作者 任媛媛 张启铭 邓丽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7-62,69,共7页
目的研究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与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对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整理2012-2021年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和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数据指标,运用熵值法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综合发展指数,... 目的研究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与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对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整理2012-2021年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和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数据指标,运用熵值法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综合发展指数,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来评价和预测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与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结果2012-2021年,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综合水平指数呈M型增长变化趋势,变化范围为0.294~0.710,其中,农村生活水平指数变化较小,变化范围为0.074~0.164,农业发展态势指数变化较大,变化范围为0.140~0.381;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呈波动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0.215~0.639,人为驱动子系统和自然条件子系统指数相对比较稳定;农业经济系统与农村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变化范围为0.501~0.804。结论2012-2021年,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和农村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呈上升趋势,两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持续提高,未来将处于良好的协调发展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村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灰色预测模型
下载PDF
1600-1900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多尺度时序特征及对降水的响应
2
作者 郁耀闯 邓丽华 +4 位作者 王长燕 蒋文君 周飞 秦怡兰 任媛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 研究1600-1900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的多尺度时序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为认识该区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和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等历史文献资料,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Morle... 目的 研究1600-1900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的多尺度时序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为认识该区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和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等历史文献资料,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结果 1600-1900年渭南地区的洪涝灾害具有显著的准3 a和6 a的年际,准12 a, 15 a, 28 a和57 a的年代际和准125 a和208 a的百年际周期变化;厄尔尼诺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可能是导致该区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该区洪涝灾害在年际尺度上的方差贡献率(68.34%)大于在年代际和百年尺度上的方差贡献率(24.0%和2.92%),这可能暗含着该地区洪涝灾害的年际振荡信号强于年代际和百年尺度的振荡信号。结论 1600-1900年渭南地区的洪涝灾害存在年际、年代际和百年际尺度变化特征,并与毗邻地区华山和中北地区的降水有着较好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南地区 洪涝灾害 气候变化 年际-百年际尺度
下载PDF
HAVCR2基因突变相关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2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全美盈 王薇 +4 位作者 张彩慧 王长燕 简珊 李冀 宋红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1-234,共4页
1病例资料例1,女,10岁,因“间断发热伴皮肤红斑结节2个月余”于2009年4月就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我院)。患儿于2009年1月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2℃,伴背部及大腿红色痛性结节起病,因“血常规三系减低、脾大、甘油三酯升高”诊... 1病例资料例1,女,10岁,因“间断发热伴皮肤红斑结节2个月余”于2009年4月就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我院)。患儿于2009年1月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2℃,伴背部及大腿红色痛性结节起病,因“血常规三系减低、脾大、甘油三酯升高”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经地塞米松、环孢素、依托泊苷化疗,病程中出现反复多次HLH活动。两次皮肤活检未发现典型T细胞淋巴瘤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痛性结节 皮肤活检 依托泊苷 T细胞淋巴瘤 中国医学科学院 脾大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宝鸡地区L_(1)-S_(5)黄土和古土壤水分入渗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郁耀闯 杨树瑶 +5 位作者 王长燕 龚兰兰 赵景波 任媛媛 徐秋月 侯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5,共8页
[目的]探究宝鸡中晚更新统L_(1)—S_(5)层黄土和古土壤层水分稳定入渗率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容重、土壤初始含水量和土壤毛管孔隙度等土壤属性的关系,为揭示宝鸡中晚更新统L_(1)—S_(5)层黄土和古土壤的入渗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 [目的]探究宝鸡中晚更新统L_(1)—S_(5)层黄土和古土壤层水分稳定入渗率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容重、土壤初始含水量和土壤毛管孔隙度等土壤属性的关系,为揭示宝鸡中晚更新统L_(1)—S_(5)层黄土和古土壤的入渗规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双环法进行入渗试验,探讨了宝鸡中晚更新统L_(1)—S_(5)层黄土和古土壤水分入渗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宝鸡中晚更新统L_(1)—S_(5)黄土层的平均稳定入渗率(2.38 mm/min)大于古土壤层的平均稳定入渗率(1.55 mm/min),其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形成时的气候与风化成壤作用的强弱有关。(2)L_(1)—S_(5)层黄土和古土壤层水分入渗试验过程可以用考斯加可夫和通用经验公式进行很好地拟合。(3)土壤容重、土壤初始含水量和土壤毛管孔隙度等土壤属性是影响L_(1)—S_(5)层黄土和古土壤层水分稳定入渗率变化的重要因素。(4)利用土壤容重、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毛管最大持水量等土壤参数可以很好地模拟宝鸡中晚更新统L_(1)—S_(5)层黄土和古土壤层的土壤稳定入渗率(R 2=0.88,NSE=0.88)。[结论]宝鸡中晚更新统L_(1)—S_(5)层黄土和古土壤层水分稳定入渗率的变化主要由土壤容重、土壤初始含水量和土壤毛管孔隙度等土壤属性的变化所致,利用上述土壤参数可以较好地模拟该区中晚更新统L_(1)—S_(5)黄土和古土壤层土壤稳定入渗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黄土和古土壤 古气候变化 中晚更新统 宝鸡地区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5
作者 侯英 王长燕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探究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典型扬沙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以期为沙尘气溶胶辐射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DM 164型颗粒物监测仪对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沙尘气溶胶数浓度进行外场观测,获得了典型扬... 目的探究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典型扬沙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以期为沙尘气溶胶辐射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DM 164型颗粒物监测仪对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沙尘气溶胶数浓度进行外场观测,获得了典型扬尘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的数浓度采样资料。结果与结论(1)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典型扬沙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1时(471μg/m^(3))和下午16时(500μg/m^(3))。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与大气压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关系(p<0.01)。(2)沙尘气溶胶数浓度主要分布在积聚模态内(97%),质量浓度主要分布在粗模态内(92%);沙尘气溶胶数浓度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减少,质量浓度谱呈明显的双峰型分布,质量浓度随着粒径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粒径4.5和2.75μm处。(3)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可以用粗模态1和粗模态2进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2个模态的峰值所对应的粒度直径分别为2.75和4.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沙尘气溶胶 粒径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下载PDF
华北地区气候暖干化的农业适应性对策研究 被引量:53
6
作者 王长燕 赵景波 李小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6-652,共7页
通过对华北地区1951-2000年的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并作出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和平均降水变化图,得出华北地区50多年来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气温明显升高,冬季表现最为明显,降水明显减少,夏季表现最为明显。接着采用降水量减... 通过对华北地区1951-2000年的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并作出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和平均降水变化图,得出华北地区50多年来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气温明显升高,冬季表现最为明显,降水明显减少,夏季表现最为明显。接着采用降水量减去同时期蒸发力的方法,从水分平衡的角度分析了气候暖干化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得出近50年来,华北地区年及季的水分亏缺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春季亏缺尤为严重,加剧了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然后通过大量农业实验数据,分析了气候暖干化对农作物产量、品质、病虫害及化肥农药的使用的影响,得出气候暖干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害处远大于利处。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华北地区农业应对气候暖干化的主要问题是水问题,然后通过具体实例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出以下具体建议与适应性对策:积极推广和普及农业节水技术;推广集水保水技术;因水制宜调整农作物类型,发展优势作物;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布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民气候适应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气候暖干化 适应性对策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高河漫滩洪水沉积及其气候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长燕 赵景波 郁耀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5-132,共8页
根据兰州黄河高河漫滩沉积剖面中60个样品的粒度分析,研究了兰州黄河140aBP来河漫滩沉积指示的洪水变化。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高河漫滩沉积剖面分层明显,对洪水的发生和短期降水量变化反映清楚,分辨率高,能够作为较好的指示洪水和降水... 根据兰州黄河高河漫滩沉积剖面中60个样品的粒度分析,研究了兰州黄河140aBP来河漫滩沉积指示的洪水变化。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高河漫滩沉积剖面分层明显,对洪水的发生和短期降水量变化反映清楚,分辨率高,能够作为较好的指示洪水和降水量变化的指标。黄河河漫滩沉积物的粒度成分反映了沉积时期洪水搬运动力的强弱变化,粒度成分较粗,指示沉积时期洪水搬运动力较强;粒度成分较细,指示沉积时期洪水搬运动力较弱。研究剖面分为10个沉积阶段,指示了10次大小不同的洪水和10个降水较多的年份。10个洪水阶段之间为没有洪水发生或洪水规模很小的阶段,指示降水正常或贫乏的年份。剖面第4层为1904年的洪水沉积,代表的最大洪水流量为8500m3/s,第5、6、7、8、9、10阶段洪水规模都要小于1946年,最大洪水流量小于5900m3/s,即140~100aBP间最大洪水流量小于5900m3/s。剖面粒度特征随着深度具有明显的粗细变化规律。根据各层粒度组成特征及确定漫滩洪水深度的依据,可以得出剖面10个阶段河漫滩洪水深度和规模,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依次为第4阶段>1阶段>2阶段>8阶段>3阶段>9阶段>7阶段>5阶段>6阶段>10阶段。LS剖面10个洪水阶段都是由兰州及以上黄河流域或洮河、大通河、大夏河等支流当年降水量明显增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漫滩沉积 洪水规模 气候意义 黄河 兰州
下载PDF
清代民国时期黄河上游洪水灾害--以兰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长燕 赵景波 郁耀闯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3-849,共7页
借助红噪声分析软件Redfit35和Excel软件,整理、计算和分析大量历史资料,对清代民国时期兰州地区洪水灾害做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清代民国时期兰州地区洪水灾害发生频次为2.78年/次。轻度水灾发生频次为6.38年/次... 借助红噪声分析软件Redfit35和Excel软件,整理、计算和分析大量历史资料,对清代民国时期兰州地区洪水灾害做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清代民国时期兰州地区洪水灾害发生频次为2.78年/次。轻度水灾发生频次为6.38年/次,中度水灾8.74年/次,大水灾11.77年/次,特大水灾306年/次;前期洪水灾害较少,中后期有四个集中高发时段,越到后期,严重水灾发生越频繁,灾害危害越大;洪水灾害主要是夏季水灾,其次为秋季水灾;洪水灾害的发生具有周期性,其存在的2~8年周期、准22年周期、70—80年周期说明该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与低纬海洋大气活动、太阳黑子活动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兰州地区所辖四地中,皋兰是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地区。兰州发生的洪水灾害主要为大水灾和轻度水灾;皋兰发生的洪水灾害主要为中度水灾和轻度水灾;榆中发生的洪水灾害主要为大水灾;永登共发生3次洪水灾害,全部为大水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洪水灾害 时空特征 周期分析
下载PDF
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规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长燕 赵景波 郁耀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62-466,共5页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计算,对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做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同时借助红噪声分析软件Redfit35,对洪水灾害的发生周期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明代开封地区洪...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计算,对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做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同时借助红噪声分析软件Redfit35,对洪水灾害的发生周期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发生频次为2.94a/次.其中轻度水灾、中度水灾、大水灾、特大水灾发生频次分别为34.5a/次、6.73a/次、9.52a/次、39.43a/次.该区主要为河决型水灾,占水灾总次数的51.55%,河溢型水灾占水灾总次数的24.74%.水灾发生的频繁性和严重性与黄河逼近有极大的关系.明代早期和中期洪水灾害发生频繁,明代晚期洪水灾害明显减少.1390、1450、1460、1490、1520、1540、1550年代为水灾极端频发年代,1380、1410、1480、1500、1580年代为水灾极端严重年代。在开封地区5个县市中,开封市发生的洪水灾害最多,特大水灾、大水灾和中度水灾都主要发生在开封市.明代开封地区的洪水灾害具有周期性,其2~8a的周期说明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与低纬海洋——大气活动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91.7a、46.1a、17.2a年周期形成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地区 洪水灾害 时空特征 周期分析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草被类型土壤细沟可蚀性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长燕 郁耀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108,共8页
运用坡面径流冲刷试验,结合土壤侵蚀过程WEPP模型,研究了黄土丘陵区赖草和紫花苜蓿生长季土壤细沟可蚀性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赖草地的土壤细沟可蚀性在整个生长季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不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p&g... 运用坡面径流冲刷试验,结合土壤侵蚀过程WEPP模型,研究了黄土丘陵区赖草和紫花苜蓿生长季土壤细沟可蚀性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赖草地的土壤细沟可蚀性在整个生长季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不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p>0.05),紫花苜蓿地土壤细沟可蚀性在整个生长季呈现出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再降低的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p<0.05)。赖草地和紫花苜蓿地土壤细沟可蚀性生长季的变化主要受到土壤硬化过程、水稳性团聚体(大于0.25 mm)和草地根系生长的影响。赖草和紫花苜蓿地的土壤细沟可蚀性随着土壤粘结力、容重、水稳性团聚体和草地根系密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形式降低。利用土壤容重和根系密度可以很好地模拟赖草地和紫花苜蓿地土壤细沟可蚀性的季节变化(R^2≥0.86,NSE≥0.85)。为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效益分析及措施优化配置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细沟可蚀性 季节变化 土壤硬化 根系生长
下载PDF
西安市工业废气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变异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长燕 赵景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借助Excel、Spss软件和1989—2003年统计数据,采用多种函数模型,对西安市工业废气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作了函数优选拟合研究,揭示了近15年来西安市工业发展的环境经济动态轨迹.采用因素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分... 借助Excel、Spss软件和1989—2003年统计数据,采用多种函数模型,对西安市工业废气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作了函数优选拟合研究,揭示了近15年来西安市工业发展的环境经济动态轨迹.采用因素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工业废气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呈倒"U"型,而是呈现"N"型;工业废气排放量随经济产值的增加而增多,随技术进步的提高、经济和环境技术交叉协同作用的增强而减少.诸多因素共同导致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变化.经济和环境技术交叉协同作用对废气排放量减少的影响远大于技术进步对废气排放量减少的影响.1989—2003年西安市工业原煤消费与工业废气排放变化关联度最大,废气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气排放变化关联度最小.因此加强对原煤的改造、寻找替代清洁能源已成为阻止西安市大气污染增长趋势的首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工业废气排放 因素分析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土壤分离能力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长燕 郁耀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7-1055,共9页
采用变坡试验水槽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3年草地(赖草)和退耕17年草地(紫花苜蓿)在生长季土壤分离过程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赖草和紫花苜蓿地的土壤分离能力在整个生长季均呈现显著下降的季节变化趋势(p<0.05... 采用变坡试验水槽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3年草地(赖草)和退耕17年草地(紫花苜蓿)在生长季土壤分离过程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赖草和紫花苜蓿地的土壤分离能力在整个生长季均呈现显著下降的季节变化趋势(p<0.05)。赖草地的平均土壤分离能力最大(0.076±0.036 kg m-2 s-1),其次是紫花苜蓿地(0.057±0.055 kg m-2 s-1);两种草地土壤分离能力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到土壤硬化、水稳性团聚体和草地根系生长的影响,随土壤粘结力、容重、水稳性团聚体和草地根系密度的增加,两种退耕草地的土壤分离能力均呈指数形式下降;两种草地土壤分离能力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水流剪切力、土壤容重和草地根系密度很好的模拟。为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分离能力 季节变化 土壤硬化 根系生长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50年来渭河中下游水环境演变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长燕 赵景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5,共5页
本文以大量资料为基础,分析总结了近60年来渭河的水环境特点,旨在使人们全面了解渭河,并意识到渭河整治是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结果表明,近期随着水沙条件、潼关高程等的变化及工农业的发展,渭河的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年水量及... 本文以大量资料为基础,分析总结了近60年来渭河的水环境特点,旨在使人们全面了解渭河,并意识到渭河整治是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结果表明,近期随着水沙条件、潼关高程等的变化及工农业的发展,渭河的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年水量及汛期水量锐减;大流量级水流出现次数减少,水量减少幅度大;年输沙量总体减少,河水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严重;河道向摆动型发展,河道萎缩,河势恶化;大洪水发生的次数显著减少,高含沙小洪水明显增多;同流量洪水位普遍抬高,洪灾发生次数增加,洪灾加重;水质污染极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水环境 演变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生长季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长燕 郁耀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7-113,共7页
运用双环法,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生长季的变化。结果表明:(1)赖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在生长季内呈现出"W"型显著的季节变化趋势(P<0.05),紫花苜蓿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则无显著的生长季变化(P>0.05)。在... 运用双环法,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生长季的变化。结果表明:(1)赖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在生长季内呈现出"W"型显著的季节变化趋势(P<0.05),紫花苜蓿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则无显著的生长季变化(P>0.05)。在草地生长季,赖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值的变化范围为1.61~4.53 mm·min^(-1),平均值为2.89 mm·min^(-1)。赖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最小值出现在抽穗期(1.61 mm·min^(-1)),最大值出现在种子成熟期(4.53 mm·min^(-1))。紫花苜蓿地土壤稳定入渗率值的变化范围为2.12~2.3 mm·min^(-1),平均值为2.23 mm·min^(-1)。紫花苜蓿地土壤稳定入渗率最小值出现在种子成熟初期,在旁枝形成期、开花期和种子成熟末期出现最大值2.3mm·min^(-1)。(2)赖草地与裸地的土壤稳定入渗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紫花苜蓿地与裸地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赖草地的平均土壤稳定入渗率最大(2.89±1.03 mm·min^(-1)),其次是紫花苜蓿地(2.23±0.09 mm·min^(-1));(3)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土壤属性生长季的变化是影响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生长季变化的主要因素;(4)利用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参数可以很好地模拟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土壤稳定入渗率生长季的变化(R2>0.86,NSE>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稳定入渗率 退耕草地 生长季变化 土壤物理性质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晚期早产儿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长燕 李正红 王丹华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445-449,共5页
晚期早产儿指胎龄为34-36+6周出生的新生儿,曾被称为"近足月儿"(near-term infant),2005年由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讨会建议命名为"晚期早产儿"(late-preterm infant)。该提议主要基于两个理由:(1)胎龄34周是公认的... 晚期早产儿指胎龄为34-36+6周出生的新生儿,曾被称为"近足月儿"(near-term infant),2005年由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讨会建议命名为"晚期早产儿"(late-preterm infant)。该提议主要基于两个理由:(1)胎龄34周是公认的产科干预界点,通常认为孕34周后胎儿发育接近成熟,不再采取积极干预以防止早产;(2)晚期早产儿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高于足月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晚期
下载PDF
陕西宁强民众认知与响应汶川M_s8.0地震灾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长燕 周旗 郁耀闯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107,共6页
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分析了陕西宁强民众认识地震灾害的水平和响应汶川Ms8.0地震灾害冲击的实际能力.结果表明,宁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很不理想,无论在地震灾害知识的获取还是防震减灾技能的提高上还有很大的提... 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分析了陕西宁强民众认识地震灾害的水平和响应汶川Ms8.0地震灾害冲击的实际能力.结果表明,宁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很不理想,无论在地震灾害知识的获取还是防震减灾技能的提高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不同方面,民众的防震减灾技能最差,地震灾害知识水平次之,而震时及震后自救互救与震后信息传播两个层面稍好一些;民众对地震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对复杂、抽象的地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地震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深层次理解还有待提高;从震后民众获取地震灾害信息的主渠道来看,加大政府对地震灾害知识和防灾技能的宣传力度,使地震信息公开透明化,是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认知与响应 宁强 普通民众
下载PDF
普通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特征研究——以汶川地震勉县灾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长燕 周旗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8-546,566,共9页
使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汶川灾区陕西勉县民众对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结论如下:①灾区民众对汶川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综合得分率偏低;②研究区女性的地震灾害认知程度和地震灾害的响应水平与能力略高于男性;③公职... 使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汶川灾区陕西勉县民众对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结论如下:①灾区民众对汶川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综合得分率偏低;②研究区女性的地震灾害认知程度和地震灾害的响应水平与能力略高于男性;③公职人员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综合水平得分率最高,工商业者在地震灾害知识4个变量上的得分率均较低;④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面临汶川地震灾害的巨大冲击时,认知与响应能力总体上随年龄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41~50岁年龄段人群出现明显反弹现象;⑤受教育程度与认知与响应综合水平及地震灾害知识间的正相关最强,与防震减灾技能和情绪、信息传播2个变量间的相关性稍弱,与灾时自救互救实况没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认知 响应 勉县 民众
下载PDF
陕南民众气候变化感知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长燕 郁耀闯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8期244-251,共8页
为构建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区气候变化适应管理模式提供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和实测数据对比的方式,以人对气温(降水)变化的感知为切入点,探讨陕南民众对气候变化感知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陕南民众对当地温度(降水)变化的感知与科学... 为构建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区气候变化适应管理模式提供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和实测数据对比的方式,以人对气温(降水)变化的感知为切入点,探讨陕南民众对气候变化感知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陕南民众对当地温度(降水)变化的感知与科学观测的数据基本吻合,但各个时段存在差异,对温度变化的平均感知强度强于对降水变化的平均感知强度;(2)随年龄变小,陕南民众对温度变化的感知强度在波动中呈变小趋势。对降水变化的感知,汉中民众随年龄变小在波动中呈现增加趋势,安康、商洛地区则相反;(3)陕南民众对温度(降水)变化的感知与科学观测数据之间具有偏差。汉中、安康和商洛民众对温度变化的感知与仪器观测的温度变化一致率依次为22.2%、55.6%和33.3%,对降水变化的感知与实测降水变化的一致率依次为100%、44.4%和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强度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陕南地区
下载PDF
黄土区直根系作物地土壤分离生长季动态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长燕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52-58,63,共8页
目的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变坡试验水槽的实验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直根系作物大豆和马铃薯在生长季土壤分离过程的季节变化及潜在影响因素。结果 1在作物生长季,直根系作物大豆地和马铃薯地的土壤分离... 目的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变坡试验水槽的实验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直根系作物大豆和马铃薯在生长季土壤分离过程的季节变化及潜在影响因素。结果 1在作物生长季,直根系作物大豆地和马铃薯地的土壤分离能力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0.05),并表现出了相似的季节变化模式;2两种作物地土壤分离能力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到农事活动、土壤硬化、水稳性团聚体和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3两种作物地土壤分离能力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水流剪切力、土壤粘结力和作物根系密度很好地模拟(R2>0.64,NSE>0.63)。结论黄土区直根系作物地土壤分离过程具有明显季节变化,该变化主要是由农事活动、土壤粘结力和作物根系密度季节变化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分离能力 时间变化 土壤硬化 根系生长 黄土区
下载PDF
陕西洛川L_1-S_8黄土和古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20
作者 王长燕 卫旭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9-763,共5页
分析陕西洛川L1-S8黄土和古土壤层水分特征,为研究黄土高原土壤水分运动及农业发展、生态建设提供依据。采用张力计法、环刀法等对洛川L1-S8黄土和古土壤层共16层32个原状土样进行水分特征曲线、田间持水量等的实验测定。用Van Genuchte... 分析陕西洛川L1-S8黄土和古土壤层水分特征,为研究黄土高原土壤水分运动及农业发展、生态建设提供依据。采用张力计法、环刀法等对洛川L1-S8黄土和古土壤层共16层32个原状土样进行水分特征曲线、田间持水量等的实验测定。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洛川L1-1-S8-2黄土和古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R2值达0.98以上,每个黄土层及其相邻下部的古土壤层的水分特征曲线相互交叉。洛川黄土层的土壤水分特征用Van Genuchten模型描述最适合;L1-L8黄土层的持水性在低吸力段强于相邻下部的S1-S8古土壤层,在较高吸力段弱于相邻下部的S1-S8古土壤层;总体上看洛川L1-S8黄土层的饱和含水量都比相邻下部的古土壤层高,稳定凋萎系数略低,最大有效水含量略高;L1-S5中黄土层的田间持水量比相邻下部的古土壤层高,L6-S8中黄土层的田间持水量比相邻下部的古土壤层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洛川 黄土和古土壤 水分特征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