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嫩平原环境演变及其对地下水资源影响
1
作者 刘强 郭晓东 +2 位作者 王长琪 张慧荣 陈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5-207,共3页
松嫩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近代以来原始的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被改造为以旱田为主,少量的湿地和草原并存在的生态结构。近20年来,为了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大量湿地和旱田被开发成水田,生态结构又产生了较大变化。在气候条件和生态结构的... 松嫩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近代以来原始的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被改造为以旱田为主,少量的湿地和草原并存在的生态结构。近20年来,为了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大量湿地和旱田被开发成水田,生态结构又产生了较大变化。在气候条件和生态结构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换方式和转换量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地下水资源产生了显著影响。笔者等采用水量平衡法评价松嫩平原2000~2020年地下水资源为159.45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生态 地下水资源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松嫩平原湿地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强 林楠 +4 位作者 王长琪 贾立国 成龙 郭晓东 张妍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1期96-103,共8页
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区域生态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1975、2000和2018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获取3期湿地解译数据,采用动态度分析、差异性分析、转移矩阵等方法对近50年来松嫩平原地区湿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 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区域生态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1975、2000和2018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获取3期湿地解译数据,采用动态度分析、差异性分析、转移矩阵等方法对近50年来松嫩平原地区湿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研究和保护松嫩平原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湿地面积由1975年的20189.81 km^(2)上升至2018年的29456.79 km^(2),整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具体表现为1975—2000年天然湿地的大幅度下降和2000—2018年人工湿地的大规模增加.分析认为:蓄水工程、河道防洪堤和湿地围垦是天然湿地减少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变化、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加是天然湿地变化的次要因素;受经济效益为中心理念驱动,水田改扩建增加是人工湿地增加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动态度 转移矩阵 时空变化 松嫩平原
下载PDF
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功能区划
3
作者 李霄 王晓光 +5 位作者 何海洋 王长琪 朱巍 蔡贺 陈麟 唐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65-2173,共9页
为促进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查明区域资源禀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会商法和GIS技术,建立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 为促进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查明区域资源禀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会商法和GIS技术,建立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进行地质资源环境承载本底和状态评价。通过耦合承载本底和状态评价结果进一步实现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同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地质资源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整体为中等—强,占全区面积的98%,地下水环境质量问题是制约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界河塌岸等地质灾害风险和易发性较低。基于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型、宜居型和农业型3类地质资源环境功能区,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改善人居环境、加强面源污染源头管控等措施,为促进边境地区特色旅游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边境 口岸城市 地质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功能区划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松嫩平原旱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长琪 崔健 +1 位作者 马宏伟 李霄 《地下水》 2014年第5期112-113,共2页
通过对松嫩平原旱田区采取的24组浅层地下水水样进行分析,其中Ⅳ类水9组,Ⅴ类水15组,松嫩平原旱田区的地下水质量较差,均为Ⅳ或Ⅴ类,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使用。主要超标物质中,铁、锰是受原生地质环境的影响,而亚硝酸盐、氨氮等超标,则... 通过对松嫩平原旱田区采取的24组浅层地下水水样进行分析,其中Ⅳ类水9组,Ⅴ类水15组,松嫩平原旱田区的地下水质量较差,均为Ⅳ或Ⅴ类,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使用。主要超标物质中,铁、锰是受原生地质环境的影响,而亚硝酸盐、氨氮等超标,则表征了农业生产施用大量化肥的污染影响。有机氯农药类均没有检出,说明这类农药在浅层地下水中已降解无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旱田区 浅层地下水 污染
下载PDF
浑河冲洪积扇地地表水污染现状
5
作者 王长琪 崔健 +1 位作者 马宏伟 李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3期4003-4006,共4页
对浑河冲洪积扇地地区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通过遥感解译数据对浑河冲洪积扇地的土地利用特征进行了描述,在实地观测和采样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浑河冲洪积扇地的地表水污染现状,对造成污染的污染源类型做了分类总结。
关键词 浑河冲洪积扇地 地表水 污染
下载PDF
齐齐哈尔市潜水动力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6
作者 王长琪 李霄 崔健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7期4592-4597,共6页
为了了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潜水动力场的变化特征,根据相关水文、地质、气象资料及观测得到的数据,选择2000、2007、2012年3个时间节点作为时间序列,运用数理统计和MapGIS等技术分析了研究区内潜水动力场变化的总体情况。找出了研究区... 为了了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潜水动力场的变化特征,根据相关水文、地质、气象资料及观测得到的数据,选择2000、2007、2012年3个时间节点作为时间序列,运用数理统计和MapGIS等技术分析了研究区内潜水动力场变化的总体情况。找出了研究区内潜水水位漏斗区的成因,对河谷平原区和冲积低平原区潜水动力场变化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研究区的潜水动力场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更新统孔隙潜水 动力场 动态变化 齐齐哈尔市
下载PDF
中国东北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地质环境特征及防治 被引量:18
7
作者 蔡贺 王长琪 +2 位作者 张梅桂 李旭光 郭常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5-650,共6页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由于长期饮用氟含量超标的水源而引发的地方性疾病,其流行原因主要是特定的自然环境、地质环境和生存环境等因素,本文论述了中国东北地区饮水型地氟病发生的地质环境特征,探讨了地氟病防治中存在的问...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由于长期饮用氟含量超标的水源而引发的地方性疾病,其流行原因主要是特定的自然环境、地质环境和生存环境等因素,本文论述了中国东北地区饮水型地氟病发生的地质环境特征,探讨了地氟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改水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氟中毒 地质环境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松花江—辽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被引量:8
8
作者 郭晓东 王晓光 +3 位作者 刘强 王长琪 肖长来 程旭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2-1074,共13页
松花江—辽河流域(简称松辽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地下水资源对维护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松辽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797.31×108m^(3)/a,地下水开发利用量为276.4×108m^(3)。松辽流域地下水面临着水资源局部短... 松花江—辽河流域(简称松辽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地下水资源对维护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松辽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797.31×108m^(3)/a,地下水开发利用量为276.4×108m^(3)。松辽流域地下水面临着水资源局部短缺,局部水位持续下降,“三氮”污染加剧,以及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等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驱动因素分析,主要是气温升高导致水稻适宜区扩大,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耕地面积特别是水田面积大幅增加,造成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面源污染加剧;水库的大量修建加剧干旱缺水地区河道径流减少,地下水补给来源不足,造成地下水供水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水资源调查监测,开展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制度刚性约束;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降落漏斗 生态 环境 土地利用 种植结构 松辽流域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辽宁、吉林、黑龙江 内蒙古
下载PDF
沉积盆地地下水无机氮来源示踪及其演化模式 被引量:9
9
作者 李霄 王晓光 +3 位作者 柴璐 朱巍 何海洋 王长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56-1867,共12页
以我国沉积型盆地三江平原的典型农业区抚远地区为例,采用水化学法和GIS技术分析区域水化学成因作用及无机氮素的污染特征,利用氮氧双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及稳定同位素解析模型(SIAR)确定氮素来源及各污染源贡献比,基于对影响氮素浓度变... 以我国沉积型盆地三江平原的典型农业区抚远地区为例,采用水化学法和GIS技术分析区域水化学成因作用及无机氮素的污染特征,利用氮氧双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及稳定同位素解析模型(SIAR)确定氮素来源及各污染源贡献比,基于对影响氮素浓度变化的多项因素的认识,建立区域氮素的水化学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氨氮超标率为56.52%,毫克当量百分数平均值占无机氮总量的55.50%,是地下水无机氮素中污染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土壤有机氮、厩肥污水和氨态化肥是径流补给区氮素的主要污染来源,各污染端元贡献比由大到小依次为40.49%、30.24%和29.27%.地下水补给区是氨氮污染最重的区域,排泄区是硝酸盐氮污染相对严重的区域,氧化还原条件是影响氮素浓度的关键因素;在氮素的时空演化过程中,除二级阶地仍保持天然水化学状态外,一级阶地和漫滩区的氮素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氮浓度 来源示踪 影响因素 水化学演化模式 三江平原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丹东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霄 柴璐 +3 位作者 王晓光 都基众 崔健 王长琪 《地质与资源》 CAS 2018年第4期396-405,共10页
为查明丹东地区地下水质量与污染现状,提出科学的污染防治区划建议,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选择地下水质量状况、污染现状、天然脆弱性、土地利用状况、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开采现状为准则层,综合运用模糊评价法、层级阶梯法、DRASTIC法、线... 为查明丹东地区地下水质量与污染现状,提出科学的污染防治区划建议,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选择地下水质量状况、污染现状、天然脆弱性、土地利用状况、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开采现状为准则层,综合运用模糊评价法、层级阶梯法、DRASTIC法、线性加权函数法和Map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Ⅰ~Ⅲ类水质分布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1.65%,轻—中度污染水占95.81%,较弱—中等地下水脆弱区域占98.15%,准则层各指标综合评价后全区可划分为重要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防护区、一般防护区和重点防护区等4类地下水污染防治保护区.结论:丹东地区总体地下水环境状况良好,但重点防护区内城镇化程度较高,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强,建议地方政府通过定期监测评价水质与水量、改善用水单位取水和排污工艺、合理调配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开发等方式加强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地下水质量与污染现状 地下水天然脆弱性 污染防治区划 丹东地区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LZK03孔全新世环境演变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宏伟 车继英 +3 位作者 马诗敏 崔健 王长琪 代雅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71-1577,共7页
根据辽河三角洲LZK03孔岩心的地层、孢粉、^(14)C测年及粒度分析结果,重建了该孔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历史,划分了4个时期:1湖沼期,地层埋深22.70~18.35m,晚更新世晚期约8000cal BP,起始时间早于全新世底界年龄,一直持续到全新世海... 根据辽河三角洲LZK03孔岩心的地层、孢粉、^(14)C测年及粒度分析结果,重建了该孔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历史,划分了4个时期:1湖沼期,地层埋深22.70~18.35m,晚更新世晚期约8000cal BP,起始时间早于全新世底界年龄,一直持续到全新世海侵到达该地区;2海侵期,18.35~13.55m,8000~3000cal BP,全新世海侵(辽东湾命名为盘山海侵)于8000cal BP到达该地区,湖沼发育结束,随着海侵向陆扩展,形成了海相潮坪沉积;3海退期,13.55~7.50m,约3000cal BP开始海退,河流携带的泥砂成为主要物源;4盐沼期,7.50~0m,500cal BP时海水已退至LZK03孔向海一侧,经常暴露于地表的氧化环境使盐沼沉积呈黄棕色,被高潮海水淹浸的时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全新世 环境演变
下载PDF
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旭光 王长琪 +1 位作者 郭常来 蔡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5-671,共7页
本文通过对呼伦贝尔高原地下水中氟、TDS等元素的分布规律及相关分析,探讨了其地下水化学特征。采用灰色聚类模型分析,进行饮水安全评价。根据该区地下水中氟、TDS含量分布情况和饮水安全评价结果,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建议。
关键词 呼伦贝尔高原 高氟、高矿化度 分布规律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东北地区饮水型地氟病与地质环境 被引量:7
13
作者 邸志强 李景春 +5 位作者 苗英 金洪涛 李旭光 王长琪 李霄 郭小东 《地质与资源》 CAS 2008年第2期153-157,共5页
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具有病区分布广、病人多、病情重、危害大的特点,控制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分析了地氟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提出了饮水型氟中... 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具有病区分布广、病人多、病情重、危害大的特点,控制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分析了地氟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提出了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防病改水的途径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病 地质环境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氟病防病改水示范:以肇源县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常来 李旭光 +1 位作者 蔡贺 王长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1-656,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中国东北地氟病分布规律,以肇源县示范区为例,结合病区水文地质条件,明确了地氟病致病含水层,提出了防病改水供水目的层及钻探成井工艺,为中国东北地区地氟病防病改水提供了示范经验。
关键词 地氟病 示范 供水目的层
下载PDF
松辽分水岭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海卿 苑利波 +1 位作者 张哲寰 王长琪 《地质与资源》 CAS 2009年第1期47-52,共6页
晚更新世以来形成的松辽分水岭是松辽平原新构造运动中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也是松辽平原西部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地质因素.通过对松嫩平原分水岭的形成演化、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论述松辽分水岭的形成对松辽平原西部生态环... 晚更新世以来形成的松辽分水岭是松辽平原新构造运动中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也是松辽平原西部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地质因素.通过对松嫩平原分水岭的形成演化、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论述松辽分水岭的形成对松辽平原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松辽分水岭是通榆、长岭、乾安、双辽一带水资源缺乏及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地质因素,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应考虑到这一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分水岭 生态环境 新构造运动 水文地质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的辽西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霄 王长琪 崔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351-352,共2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辽西地区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行政区划包括葫芦岛市及下辖的连山区、龙岗区、南票区、兴城市和绥中县等区域。葫芦岛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辽西地区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行政区划包括葫芦岛市及下辖的连山区、龙岗区、南票区、兴城市和绥中县等区域。葫芦岛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较大问题:1水资源短缺引起供需矛盾突出;2水资源分配及开发利用比例严重不合理;3污染现象严重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马群颖,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辽西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下载PDF
黄土覆盖区地球化学数据采集及采样单元之间误差校正方法研究——以内蒙古敖汉旗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强 李伟 王长琪 《地质与资源》 CAS 2014年第6期587-592,共6页
敖汉旗幅为赤峰地区的黄土覆盖区,在该区进行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以水系采样为主,土壤为辅.为便于研究,水系粒级采用-10^+60目,土壤样品采用-10目粒级.因采样介质不同,所代表的化学意义不同,测试中产生系统误差.对不同采样介质... 敖汉旗幅为赤峰地区的黄土覆盖区,在该区进行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以水系采样为主,土壤为辅.为便于研究,水系粒级采用-10^+60目,土壤样品采用-10目粒级.因采样介质不同,所代表的化学意义不同,测试中产生系统误差.对不同采样介质的测试数据以Au元素为例分别进行统计,确定不同采样地区的背景值,并利用不同的系统误差校正方法对土壤采样区与水系采样区进行系统误差校正,以求在满足异常分析的同时更低程度遗漏厚黄土覆盖区低缓弱异常.3种校正方法在保证水系沉积物异常条件下,对黄土区异常都有一定程度弱化.标准化方法弱化的程度相对小,对刻划黄土区地球化学信息最接近,衬度变换与中位数变换校正后对黄土区地球化学信息反映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覆盖区 水系 土壤 地球化学 误差校正 内蒙古
下载PDF
大连地区地下水质量影响指标的形成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霄 柴璐 +3 位作者 王晓光 都基众 崔健 王长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53,59,共7页
为查明大连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已采的样品进行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并筛选影响地下水质量的指标,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分析各指标的形成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l-C... 为查明大连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已采的样品进行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并筛选影响地下水质量的指标,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分析各指标的形成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l-Ca·Na型水为主,Ⅱ~Ⅲ类、Ⅳ和Ⅴ类水质分别占样品总数的41.67%、8.33%和50.00%,劣质水体集中分布于大中城市构成的城市圈。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揭示了钠长石、钙长石的溶解和Ca-Na交换作用是地下水中Na+、Ca2+、Al3+、HCO-3等组分的成因机制,沿海冲积平原区域受工农业活动和海水入侵的复合影响,SO2-、Cl-、NO-3等组分的迁移摩尔质量浓度达到模拟路径的峰值,分别为0.808、3.300和5.12 mmol/L,氧化还原作用也控制着"三氮"组分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地区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质综合评价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下载PDF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地方病严重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病改水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常来 蔡贺 +2 位作者 张顺宝 王长琪 李旭光 《现代农业》 2010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克什克腾旗是地方病严重区,通过介绍克什克腾旗地方病的分布规律,结合病区水文地质特征,对研究区地方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研究区的防病改水工作进行了区划,对研究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对策。
关键词 地方病 地质环境 区划 防病改水
下载PDF
基于地球化学数据的有毒元素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为例
20
作者 刘强 孟玉妥 +2 位作者 李伟 王长琪 陈井胜 《地质与资源》 CAS 2016年第4期373-379,400,共8页
环境中不同的污染物可经过各种迁移转化途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威胁.土壤污染物中以重金属比较突出,其中Hg、Cd、Pb、Cr以及类金属As等对生物毒性显著,Zn、Cu、Ni、Co、Sn等对生物的毒性一般.利用1∶5万敖汉旗幅水系... 环境中不同的污染物可经过各种迁移转化途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威胁.土壤污染物中以重金属比较突出,其中Hg、Cd、Pb、Cr以及类金属As等对生物毒性显著,Zn、Cu、Ni、Co、Sn等对生物的毒性一般.利用1∶5万敖汉旗幅水系及土壤地球化学勘查所取得的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单元素污染程度,并采用重金属元素毒性响应系数评价区域有毒元素潜在风险,得到研究区主要潜在生态危害元素为Cd、Pb、As,其中Cd元素危害最大,主要潜在污染因素为采石场、采矿场、垃圾场等人为地质作用因素以及原生地质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生物毒性 生态危害 地球化学数据 环境 内蒙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