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静威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31期57-58,共2页
概述目前创伤骨科临床见习教学的现状及问题,介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在骨科临床见习中改善教学效果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虚拟技术 骨科临床见习 应用
下载PDF
上肢微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创面 被引量:17
2
作者 程建文 赵劲民 +2 位作者 谭桢 王静威 薛明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9期4752-4756,共5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治疗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有局部筋膜蒂皮瓣转位、足部及上肢微型游离皮瓣转位等。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4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 背景:目前临床上治疗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有局部筋膜蒂皮瓣转位、足部及上肢微型游离皮瓣转位等。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4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收治的12例手部创面患者,共12指,均为不规则创面,伴不同程度骨骼及肌腱外露;创面范围为(1.5 cm×2.0 cm)-(3.0 cm×4.5 cm)。12例均先行创面清创处理,之后采用四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与结论:全部12例皮瓣均成活,供区及受区切口皆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无需再次行皮瓣修整,患指功能及外观恢复较理想。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修复后活动功能显示,优3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为91%。结果证实,上肢微型游离皮瓣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方法,具有对手部正常组织无损伤及供区隐蔽等优点,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操作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游离皮瓣 手指创面 穿支皮瓣 腕掌侧静脉游离皮瓣 桡动脉穿支游离皮瓣 尺动脉腕上穿支游离皮瓣 骨间背动脉穿支游离皮瓣 臂外侧穿支游离皮瓣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对骨折愈合过程中CGRP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亚东 周娟 +6 位作者 薄占东 程建文 姚军 王静威 杨彪 陈东旭 张翼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选择性切断大鼠感觉/运动神经联合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检测周围神经损伤对骨折愈合过程中CGRP表达变化的影响,为治疗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验基础。方法 Wistar大鼠90只分为3组,每组30只,前根运动神经切断+... 目的通过建立选择性切断大鼠感觉/运动神经联合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检测周围神经损伤对骨折愈合过程中CGRP表达变化的影响,为治疗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验基础。方法 Wistar大鼠90只分为3组,每组30只,前根运动神经切断+胫骨骨折组(ART组)、后根感觉神经切断+胫骨骨折组(PRT组)、单纯胫骨骨折组(SO组),分别于骨折术后7 d、14 d、21 d、28 d处死大鼠,在骨折处上、下5 mm部位取骨痂标本,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对骨折愈合过程中CGRP表达变化。结果 SO组骨折后7d骨痂中即可见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神经纤维,沿血管分布,l4~21 d在编织骨边缘有大量的CGRP阳性神经纤维,28 d仍较多。ART组骨折后7 d骨痂中见CGRP呈阳性表达,14 d、21 d表达水平较低。PRT组除骨折后7 d骨痂中见CGRP阳性表达外,以后骨痂中CGRP表达逐渐下降,在14 d、21 d降到最低水平,其中14 d、21 d 3组间CGRP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感觉神经纤维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较运动神经纤维显著,失神经支配(尤其是感觉神经)不利于骨折愈合,完整的神经支配是正常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骨折愈合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强筋健骨活血汤结合针灸疗法促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雪捷 张鹏翼 +4 位作者 李巍 王静威 吴业锋 伏春华 于海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47,共4页
目的探究强筋健骨活血汤结合针灸疗法促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临床康复效果。方法研究共计纳入1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由医院2017年2月—2019年8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采取关节镜下三... 目的探究强筋健骨活血汤结合针灸疗法促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临床康复效果。方法研究共计纳入1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由医院2017年2月—2019年8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采取关节镜下三隧道重建术治疗,观察组患者(60例)关节镜下三隧道重建术+强筋健骨活血汤结合针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系统评分变化、术前、术后14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状况、治疗前后患者关节活动度变化、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步态评分变化、治疗安全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ysholm系统评分相当(P>0.05);治疗3个月后各组患者Lysholm系统评分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相当(P>0.05),术后14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增大,观察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步态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步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强筋健骨活血汤结合针灸疗法可较好促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康复,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恢复快,疼痛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强筋健骨活血汤 针灸疗法 膝关节功能 步态
下载PDF
缺血后调适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景达 阳富春 +3 位作者 阳茂春 刘军廷 胡峰 王静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7期5530-5537,共8页
背景: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信号通路在缺血预调适和后调适引发的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中均起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有关缺血后调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通路机制的研究较多,而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信号通路机制研究较... 背景: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信号通路在缺血预调适和后调适引发的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中均起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有关缺血后调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通路机制的研究较多,而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信号通路机制研究较少。目的:探索后调适方案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通路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调适组和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给予右侧股动脉无创动脉夹夹闭使远端肢体缺血4 h,松开再灌注24 h;缺血后调适组在缺血4 h后立即施加4个循环30 s再灌注/30 s缺血操作,再灌注24 h;对照组分离右侧股动脉不予以处理。结果与结论:(1)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调适组骨骼肌纤维结构病理改变程度较轻,少见炎性灶,肌细胞水肿程度明显改善;(2)TTC染色结果显示,缺血后调适组的梗死面积小于缺血再灌注组;(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缺血后调适组的磷酸化Akt、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S1177蛋白表达量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加;而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Thr495的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4)Ca2+诱导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测试结果:缺血后调适组线粒体吸光度的降低程度较缺血再灌注组更为明显。(5)结果表明,缺血后调适能显著减轻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信号通路作用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限制其开放,从而增强大鼠骨骼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 再灌注损伤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缺血再灌注损伤 骨骼肌 缺血后调适 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通路 AKT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骨骼肌缺血后调适动态pH测量及模拟酸灌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2
6
作者 阮思杰 阳富春 +3 位作者 阳茂春 刘军廷 胡峰 王静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558-2564,共7页
背景:研究报道,心肌缺血后调适的保护是通过心肌再灌注初期维持3 min的酸中毒起到作用,而在骨骼肌方面是否有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后调适过程进行动态pH测量,并模拟缺血后调适pH变化配置酸性灌注液输注,检测其对缺血... 背景:研究报道,心肌缺血后调适的保护是通过心肌再灌注初期维持3 min的酸中毒起到作用,而在骨骼肌方面是否有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后调适过程进行动态pH测量,并模拟缺血后调适pH变化配置酸性灌注液输注,检测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基于前期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建模方法和缺血后调适方案,运用光纤pH仪于主缺血期、4个循环30 s再灌/30 s缺血后调适操作期及其后再灌注期对大鼠骨骼肌进行pH连续测量,并用乳酸及生理盐水配置与缺血后调适期等pH灌注液备用。将2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调适组、乳酸酸灌注组、生理盐水组5组,每组5只。各组按其实验方案进行相应实验并抽血检测乳酸脱氢酶,取样腓肠肌测算湿/干质量比值、髓过氧化物酶及TTC染色测算梗死面积,取样右侧胫前肌行Western Blot检测MAPK通路关键蛋白Erk1/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缺血后调适于再灌注初期出现一个延长酸性平台,pH为6.81±0.133,时长为2 min 40 s。(2)乳酸脱氢酶、髓过氧化物酶、湿/干质量比值检测结果显示:缺血后调适组、乳酸酸灌注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3)Western Blot分析显示:p-Erk的表达缺血后调适组、乳酸酸灌注组及生理盐水组均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4)TTC染色检测显示,缺血后调适组及乳酸酸灌注组梗死面积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P<0.05);(5)结论:缺血后调适可维持再灌注初期短暂酸性状态;酸性灌注液可以有效模拟缺血后调适作用减少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通过Erk1/2磷酸化激活RISK信号通路而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骨骼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缺血再灌注损伤 骨骼肌 缺血后调适 动态pH 酸灌注 Erk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缺血后调适对大鼠骨胳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阮思杰 阳富春 +3 位作者 阳茂春 刘军廷 胡峰 王静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调适对大鼠骨胳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18只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调适组(IPoC组),每组6只。各组均分离股动脉(右侧),IR组及IPoC组均施以4h缺血,缺血后I... 目的:探讨缺血后调适对大鼠骨胳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18只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调适组(IPoC组),每组6只。各组均分离股动脉(右侧),IR组及IPoC组均施以4h缺血,缺血后IR组直接进行再灌注,IPoC组则行4个循环30s再灌注/30s缺血操作后再行灌注,Sham组仅分离股动脉无缺血再灌注操作。运用pH仪对缺血期、调适期、再灌注期进行测量;并于再灌注2h后取大鼠胫前肌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RISK通路中相关蛋白(Akt、Erk1/2及其磷酸化激活物p-Akt、p-Erk1/2)的表达情况;运用分光光度计监测Ca^(2+)诱发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情况;测定24h后腓肠肌湿/干重(W/D)比值。结果:(1)IPoC组在调适初期2.67min内能维持组织内酸性环境,pH均值为(6.81±0.133)。(2)与Sham组比较,IPoC组的p-Akt/t-Akt、p-Erk1/2/t-Erk1/2比值均明显增加(均P<0.01),IR组的p-Akt/t-Akt、p-Erk1/2/t-Erk1/2比值则明显降低(均P<0.01)。(3)在2 min、4 min时,IPoC组MPTP开放数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4)IPoC组W/D比值明显低于IR组(P<0.05),而Sham组与IPoC组W/D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调适能有效减轻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肌肉水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维持再灌注初期组织酸环境,激活RISK通路而对再灌注骨骼肌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调适 pH值 RISK通路
下载PDF
不同缺血预调适方案对大鼠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劳宏业 阳富春 +5 位作者 罗君 阳茂春 刘军廷 胡峰 王静威 赵劲民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预调适(IP)方案对大鼠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R组、IP A组、IP B组、IP C组,每组12只,各组均予股动脉夹闭4h,再复灌最长24h,IP 3组于4h缺血前施以3个不同方案的...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预调适(IP)方案对大鼠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R组、IP A组、IP B组、IP C组,每组12只,各组均予股动脉夹闭4h,再复灌最长24h,IP 3组于4h缺血前施以3个不同方案的预处理:IP A组:6个循环2min缺血/2min灌注;IP B组:3个循环5min/缺血5min灌注;IP C组:10个循环1min缺血/1min灌注。各组骨骼肌IR后2h、12h、24h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骨骼肌湿干比(W/D)值、骨骼肌肌肉坏死面积以及骨骼肌组织形态、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P A组、IP B组、IP C组骨骼肌IR 2h、12h、24h的血清CK及LDH含量上升、骨骼肌W/D值增加、骨骼肌肌肉坏死面积、骨骼肌组织学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均比IR组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方案能减轻大鼠肢体IR损伤,以3个循环5min缺血/5min灌注的IP方案保护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调适 大鼠模型
下载PDF
臂丛神经炎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9
作者 高一金 白鹤 +3 位作者 李光耀 王静威 韦勋 沙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总结臂丛神经炎的临床诊疗,分析诊疗过程中的问题,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自2014年11月至2022年2月,我们诊治并得到随访的臂丛神经炎患者23例23侧,分别记录患者的病史、病程发展、详细治疗经过、辅助检查结果,并随访评估... 目的观察总结臂丛神经炎的临床诊疗,分析诊疗过程中的问题,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自2014年11月至2022年2月,我们诊治并得到随访的臂丛神经炎患者23例23侧,分别记录患者的病史、病程发展、详细治疗经过、辅助检查结果,并随访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患肢疼痛、感觉、肌力变化情况。结果本组中,损伤累及上干患者20例,累及下干患者2例,全臂丛受累患者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12.43±17.89)个月。末次随访中,16例患肢疼痛严重患者起病后2周至3个月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7例患肢麻木明显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15例通过保守治疗或药物治疗得到良好的上肢功能恢复;8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神经转位7例,功能重建4例(有神经手术后恢复不佳患者),最终均获得良好的恢复。另有1例合并脑瘫患者手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欠佳。结论臂丛神经炎有明显的临床特点,详细的病史了解是诊断的关键;保守治疗对大部分臂丛神经炎有效,当确认恢复不佳时,外科手术的介入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炎 诊断 鉴鉴别诊断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病理解剖因素观察和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静威 曾祥勇 +3 位作者 韦东磊 李光耀 覃俊 沙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从病理解剖方面分析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OS)的发生原因。方法对自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经过我们手术治疗证实为TOS的患者97例98侧, 将臂丛神经探查松解术中观察到的臂丛及其邻近组织形态记录下来, 与病史、... 目的从病理解剖方面分析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TOS)的发生原因。方法对自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经过我们手术治疗证实为TOS的患者97例98侧, 将臂丛神经探查松解术中观察到的臂丛及其邻近组织形态记录下来, 与病史、术前检查、术后效果结合, 分析这些毗邻组织如何造成臂丛卡压。结果术后本组97例患者中86例症状改善, 11例无明显改善。症状改善的86例患者中54例55侧术中明确看到小斜角肌解剖异常, 包括起点抬高和/或腱性化;67例在颈_(8)、胸_(1)椎间孔出口可见异常纤维束带, 这些异常束带可分为腱性和纤维性, 明显影响下干活动度或直接造成下干卡压;4例青少年患者同时看到小斜角肌异常和腱性束带存在。结论异常的小斜角肌和异常束带是造成下干型TOS的主要因素, 年轻患者的这些异常更为明显, TOS的手术应以锁骨上入路切断这些异常结构松解臂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臂丛 病理解剖 神经松解 小斜角肌 纤维束带
原文传递
颈丛至副神经分支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明强 沙轲 +2 位作者 谭桢 王静威 龚平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1-463,共3页
目的 明确颈丛汇入副神经的分支(交通支)来源以及神经纤维性质. 方法 成人尸体10具20侧,男7具14侧,女3具6侧,解剖观察颈丛至副神经的分支的来源.临床臂丛神经损伤病例10例,男性,在锁骨上臂丛探查切口中切取锁骨上神经的标本;在后入路... 目的 明确颈丛汇入副神经的分支(交通支)来源以及神经纤维性质. 方法 成人尸体10具20侧,男7具14侧,女3具6侧,解剖观察颈丛至副神经的分支的来源.临床臂丛神经损伤病例10例,男性,在锁骨上臂丛探查切口中切取锁骨上神经的标本;在后入路副神经移位术中,电刺激副神经主干及颈丛交通支,观察斜方肌远端肌肉收缩情况,切取残留副神经终末支和颈丛交通支做标本;将各神经标本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神经染色结果,判断其性质. 结果 10例20侧颈丛交通支均来源于第4颈神经根.术中电刺激副神经主干,10例斜方肌中下部均明显收缩,电刺激颈丛交通支,2例刺激后斜方肌下部轻度收缩,余8例未见斜方肌收缩.10例锁骨上神经为AchE染色阴性,10例副神经终末支AchE染色为混合性,10例颈丛至副神经的分支AchE染色均呈阴性. 结论 第4颈神经根较恒定的发出交通支汇入至副神经,参与斜方肌支配,该交通支为感觉性神经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丛 副神经 斜方肌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和分析--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沙轲 曾祥勇 +3 位作者 王静威 韦东磊 李光耀 覃俊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我们共诊断神经型TOS患者97例98侧,并进行臂丛神经松解手术,术前详细记录患肢感觉、肌力变化情况,术中观察记录臂丛及其毗... 目的探讨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我们共诊断神经型TOS患者97例98侧,并进行臂丛神经松解手术,术前详细记录患肢感觉、肌力变化情况,术中观察记录臂丛及其毗邻组织解剖结构,术后随访患肢恢复情况,以确认术前诊断正确与否。从而分析神经型TOS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依据,并结合误诊病例分析其鉴别诊断。结果本组中86例87侧术后患肢感觉、肌力不同程度改善,证实术前诊断正确。其中涉及下干的84例85侧均有手和前臂肌肉萎缩,前臂内侧皮肤感觉改变。本组患者血管试验的阳性率高。术后确认误诊者11例,证实为肿瘤3例、臂丛神经炎4例、中枢神经病变4例。结论对TOS正确的诊断主要依赖准确的解剖知识、详细的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TOS患者中血管试验的作用应予重视,辅助检查对神经型TOS的鉴别诊断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小腿后内侧筋膜皮瓣移位修复后跟离断一例
13
作者 阳富春 赵劲民 +5 位作者 苏伟 沙轲 薄占东 程建文 姚军 王静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08-1408,共1页
正文:足跟部离断损伤临床少见,离断跟部可通过再植修复,若缺乏再植条件,也可采用组织瓣移位重建跟部外观和功能。 2010 年 7 月,我科收治 1 例后跟部分离断患者,缺乏再植条件,经剔除皮肤软组织后将跟骨原位回植,缝接跟腱后,设... 正文:足跟部离断损伤临床少见,离断跟部可通过再植修复,若缺乏再植条件,也可采用组织瓣移位重建跟部外观和功能。 2010 年 7 月,我科收治 1 例后跟部分离断患者,缺乏再植条件,经剔除皮肤软组织后将跟骨原位回植,缝接跟腱后,设计小腿后内侧筋膜皮瓣移位修复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离断 筋膜皮瓣 移位修复
原文传递
新生儿臂丛损伤早期神经移植移位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光耀 薛明强 +3 位作者 王静威 罗捷 梁东 沙轲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移植与移位手术对早期新生儿臂丛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37例臂丛损伤患儿于出生后3~17个月行臂丛探查手术并根据损伤情况采取合适的神经修复方式;术后定期门诊随访,采用Gilbert肩、肘关节和Raimondi... 目的探讨神经移植与移位手术对早期新生儿臂丛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37例臂丛损伤患儿于出生后3~17个月行臂丛探查手术并根据损伤情况采取合适的神经修复方式;术后定期门诊随访,采用Gilbert肩、肘关节和Raimondi手功能评定系统进行手术前后功能评价的量化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9.05个月,1例TassinⅠ型患儿的肩、肘关节及手功能评分分别从术前4.00、3.00和5.00分提升到5.00、5.00和5.00分;8例Ⅱ型患儿从术前的平均0.50、1.88和3.25分上升到术后3.13、4.38和4.25分;22例Ⅲ型患儿自术前的平均0.50、1.59和1.73分改善到术后的2.68、3.41和3.14分,6例Ⅳ型患儿由术前的平均0.33、1.17和0.17分提高到术后2.33、2.67和1.83分,手术前后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创伤性神经瘤切除、神经移植及移位手术治疗新生儿臂丛损伤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损伤 神经移植 新生儿 神经瘤
原文传递
广西壮族自治区创伤性臂从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随访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光耀 薛明强 +3 位作者 王静威 曾祥勇 覃俊 沙轲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臂丛损伤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及伤后一般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74家医院于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531例臂丛损伤病案资料,分析该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通过随访了解伤后疼痛和心理状况。... 目的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臂丛损伤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及伤后一般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74家医院于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531例臂丛损伤病案资料,分析该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通过随访了解伤后疼痛和心理状况。结果74家医院收治的创伤人群中臂丛损伤的发生率为1.01%,20~29岁年龄段占34.46%,男女性别比为6.48∶1.00,南宁占22.60%;交通事故伤和坠落伤各占63.09%、9.79%;平均随访时间84.62个月,伤后随访中患肢疼痛占64.59%,焦虑占84.42%。结论臂丛损伤好发于低收入、低文化水平的中青年男性,交通事故伤是主要致伤原因,患者伤后常存在患肢疼痛及焦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损伤 流行病学调查 多中心随访 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文传递
广西地区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光耀 薛明强 +3 位作者 王静威 曾祥勇 覃俊 沙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12家中心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114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资料,并综合患儿母亲孕前、孕期、分娩过程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12家中心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114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资料,并综合患儿母亲孕前、孕期、分娩过程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平均出生体重为(4056.49±701.57)g,其中全臂丛神经损伤61例。患儿母亲孕前平均BMI为(22.83±3.23)kg/m^2,孕期平均体重增加(13.68±3.41)kg,肩难产80例,59.65%在县或乡级医院分娩。结论出生体重、母亲孕前及孕期体重、分娩方式均与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相关。应加强健康宣教,控制孕妇孕前及孕期体重,减少巨大儿发生率并加强高危孕妇的监护,谨慎使用器械助产等是防控的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臂丛 流行病学 广西
原文传递
输液渗漏致屈指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世宇 邱燕华 +4 位作者 沙轲 谭桢 薛明强 王静威 廖世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5-236,共2页
目的对输液渗漏致手指屈曲受限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分析致病相关因素,评价手术疗效。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6年7月,我们对输液渗漏致掌指关节屈曲受限且病程大于6个月的18例患儿,进行手背皮下瘢痕切除、伸肌腱松解术,术后指导康复锻... 目的对输液渗漏致手指屈曲受限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分析致病相关因素,评价手术疗效。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6年7月,我们对输液渗漏致掌指关节屈曲受限且病程大于6个月的18例患儿,进行手背皮下瘢痕切除、伸肌腱松解术,术后指导康复锻炼。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患指的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平均20个月,患者掌指关节平均活动度增加。患指功能根据美国手外科学会制定的总主动活动度(TAM)测定法评定:优5例,良9例,可4例。结论输液渗漏致手背皮下瘢痕形成是导致手指屈曲受限的主要原因。对此类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术中彻底切除瘢痕组织、松解肌腱,术后康复锻炼,可改善手指屈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康复 输液渗漏 瘢痕形成
原文传递
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海波 农朋海 +6 位作者 李能文 经维新 唐天贵 唐凤琼 吴欢霖 王静威 沙轲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2-628,共7页
目的观察总结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皮瓣轴心血管的选择。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桂林市兴安界首骨伤医院显微手外科应用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46例,其中外伤创面126例,慢性溃疡20例。合并... 目的观察总结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皮瓣轴心血管的选择。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桂林市兴安界首骨伤医院显微手外科应用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46例,其中外伤创面126例,慢性溃疡20例。合并骨折、内植物外露86例,伴肌腱、神经、动脉损伤或缺损18例,合并严重感染6例,形成深部死腔3例。创面大小2.0 cm×3.0 cm~25.0 cm×6.0 cm,皮瓣大小与创面相同,不放大。所有皮瓣的轴心动脉均先探查旋髂浅动脉浅支,根据轴心动脉的可用性调整选择皮瓣的供血血管,并记录各轴心血管及其伴行静脉的大小、走行、毗邻和可游离长度。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关闭。所有患者均门诊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创面,但皮瓣的主要供血血管并不恒定,以旋髂浅动脉为轴心血管141例(96.6%),其中以浅支为轴心133例(94.3%),深支5例(3.6%);以旋髂浅动脉为轴心血管嵌合髂骨穿支修复骨和软组织缺损3例(2.1%)。以腹壁浅动脉为轴心血管的5例(3.4%)。测量动脉口径:旋髂浅动脉浅支外径0.5~0.9 mm,可游离长度7.0~9.0 cm;深支外径1.2~1.4 mm,可游离长度9.0~11.0 cm;腹壁浅动脉外径1.0~1.6 mm,可游离长度8.0~11.3 cm。术后皮瓣全部顺利成活,随访时间为6~40个月,平均2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轻度臃肿,部分可见色素沉着,未见明显皮肤挛缩。结论游离腹股沟皮瓣可用于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其最主要的轴心血管是旋髂浅动脉的浅支,其次是深支或主干;若其缺如,也可以腹壁浅动脉作为轴心血管,此时需调整皮瓣设计,而不用改变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皮瓣 旋髂浅动脉 四肢 创面 修复
原文传递
臂丛多节段损伤24例的临床分析
19
作者 莫凡 沙轲 +4 位作者 赵劲民 薛明强 王静威 杨渊 李光耀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臂丛多节段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臂丛多节段损伤患者2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 d^7个月。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受伤情况、手术方式等,采用肌力分级标准对术后进行... 目的探讨臂丛多节段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臂丛多节段损伤患者2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 d^7个月。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受伤情况、手术方式等,采用肌力分级标准对术后进行评价及疗效分析。结果24例均获得持续随访时间3.1~7.2(平均4.3)年,机器牵拉伤占比最高58.3%;83.3%有合并伤,合并同侧肢体骨折达62.5%;多节段损伤部位:臂丛根部20.8%(5/24),锁骨上部(臂丛根干部)79.2%(19/24),锁骨下部(臂丛束支部)91.6%(22/24),以及臂丛分支部16.7%(4/24);2节段损伤达91.7%(22/24),3节段损伤达8.3%(2/24);末次随访中,总肌力M3以上达55.0%,优良率:神经松解达70.8%,多组神经移植为42.9%。结论臂丛多节段损伤定位困难,应尽早手术,分节段探查臂丛才能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损伤 多节段损伤 神经移植
原文传递
神经松解与神经移植治疗Narakas II型产瘫的随访研究
20
作者 李光耀 薛明强 +3 位作者 王静威 梁东 罗捷 沙轲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对比神经松解术与神经移植术对Narakas II型产瘫(OBPP)传导性神经瘤的治疗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外科治疗的32例Narakas II型OBPP患儿。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神经松解组(15例)和神经移植组(17例),记录并比较... 目的探讨对比神经松解术与神经移植术对Narakas II型产瘫(OBPP)传导性神经瘤的治疗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外科治疗的32例Narakas II型OBPP患儿。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神经松解组(15例)和神经移植组(17例),记录并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出生体重及病因等。术后通过门诊随访,采用Gilbert肩、肘关节和Raimondi手功能评定系统进行功能评价。应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相近(P>0.05);平均随访58.44个月,术后第4年神经松解组肩关节、肘关节和手部评分分别由术前(1.07±0.85)分、(2.07±0.77)分、(3.47±0.62)分提升到(3.00±0.73)分、(4.13±0.62)分、(4.53±0.72)分,手术前、后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移植组分别由术前(0.76±0.73)分、(1.71±0.46)分、(3.71±0.67)分升高至(3.24±0.55)分、(4.29±0.46)分、(4.65±0.48)分,手术前、后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移植和神经松解术组II期行功能重建手术的比例分别为73.33%、35.29%,手术部位中肩、肘关节分别占82.35%、17.65%。结论神经移植术对Narakas II型产瘫传导性神经瘤的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瘫 神经松解术 神经移植术 神经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