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63
1
作者 王静爱 商彦蕊 +2 位作者 苏筠 王志强 杨春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基于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区域组合,得到中国旱灾中心与农业承灾体的分布规律;选择雨养农业(兴和)、灌溉农业(邢台)和水田农业(鼎城)为主要承灾体类型(典型区),构建了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指标体系;提出脆弱性评价的区域模型,即:雨养... 基于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区域组合,得到中国旱灾中心与农业承灾体的分布规律;选择雨养农业(兴和)、灌溉农业(邢台)和水田农业(鼎城)为主要承灾体类型(典型区),构建了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指标体系;提出脆弱性评价的区域模型,即:雨养农业的易损-适应模型、灌溉农业的生产-生活压力模型和水田农业的需水-灌水模型,并以兴和为例,进行了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依据构建的3个典型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形成机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出制定适应降水变化的波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区域政策、建立农业生态-生产范式、建立“水银行”管理机制、建立用水效益和开源节流的评估体系以及加强“截水—抽水—控水”为一体的灌溉系统工程建设,提高灌溉应急能力等对策,以期为农业旱灾的防御和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灾体脆弱性 雨养农业 灌溉农业 水田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中国旱灾
下载PDF
2000年中国风沙灾害的时空格局与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40
2
作者 王静爱 徐伟 +3 位作者 史培军 武双情 顾晓鹤 温庆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共7页
采用2000年3—6月中国省级报刊发布的风沙灾害信息800多条,建立了含有2600个案例的数据库,据此重建了2000年全国14场风沙灾害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采用风沙灾害致灾灾次Zc和承灾体指数CH,构建了风沙灾害... 采用2000年3—6月中国省级报刊发布的风沙灾害信息800多条,建立了含有2600个案例的数据库,据此重建了2000年全国14场风沙灾害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采用风沙灾害致灾灾次Zc和承灾体指数CH,构建了风沙灾害危险度Wx,编制了风沙灾害危险度评价图.研究表明:风沙灾害Zc高值区与CH高值区在区域上错位,前者在内蒙古中西部,后者在华北平原.风沙灾害危险性Wx高值区分布的北界为国界;西南界为阿拉善左旗-甘肃定西县-浙江北部的杭州市;东北界为内蒙古中部锡林洁特市,多伦县-河北东北丰宁县-秦皇岛市所围的区域.这个区域应作为我国风沙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其中Wx为3.5以上的带状区域,即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山西北部、京津及河北应为防沙治沙的核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灾害 时空格局 危险性评价 2000年 中国 信息源 数据库
下载PDF
近5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90
3
作者 王静爱 孙恒 +1 位作者 徐伟 周俊菊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共6页
采用省级报刊信息源 ,建立了中国旱灾数据库 ,运用数字地图技术 ,重建了 194 9~ 2 0 0 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格局。研究表明 :全国旱灾空间格局总体呈东西分异 ,重旱灾区域在北方 ,并相对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陕... 采用省级报刊信息源 ,建立了中国旱灾数据库 ,运用数字地图技术 ,重建了 194 9~ 2 0 0 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格局。研究表明 :全国旱灾空间格局总体呈东西分异 ,重旱灾区域在北方 ,并相对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和宁夏 ;在南方主要分布在中部 5省 (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 )及四川东部、贵州和云南中东部。全国旱灾的范围有向西部扩展的趋势。全国旱灾动态变化趋向总体呈现南北分异。长江以北地区为旱灾灾次增多区 ;长江以南地区为旱灾普遍减少区或变化不明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灾次 时空 变化 中国 气象灾害
下载PDF
中国自然灾害灾后响应能力评价与地域差异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静爱 施之海 +2 位作者 刘珍 吕红峰 周洪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3-27,共5页
灾后恢复是减灾管理的重要环节。从灾害系统角度界定了恢复性的概念;构建了由地均粮食产量、单位面积上拥有的病床床位数、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地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基本建设投资和综合通行能力等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灾后恢复是减灾管理的重要环节。从灾害系统角度界定了恢复性的概念;构建了由地均粮食产量、单位面积上拥有的病床床位数、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地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基本建设投资和综合通行能力等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灾后恢复能力指数模型;对全国县域单元进行了灾后恢复能力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灾后恢复能力指数Z值呈现“东高西低”的地域差异;贫困县域Z值普遍偏低,西藏、新疆西部、西南云贵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带应是当前进行恢复能力建设的重点区域;城市Z值普遍较高,其地域差异与城市经济水平相对应。研究结果可为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提供依据,为减灾县域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恢复响应 恢复能力指数 地域差异 中国 自然灾害
下载PDF
18世纪中叶以来不同时段的中国水灾格局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静爱 王瑛 +3 位作者 黄晓霞 方伟华 周俊华 王理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共7页
以县域为基本统计单元,以年均水灾次为基本指标,在数字地图技术支持下,编制了一套信息来 源不同、时段相对连续的中国水灾格局图。分析表明:中国水灾格局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西分异; 水灾高值区呈现团块分布,与地貌格局关系密... 以县域为基本统计单元,以年均水灾次为基本指标,在数字地图技术支持下,编制了一套信息来 源不同、时段相对连续的中国水灾格局图。分析表明:中国水灾格局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西分异; 水灾高值区呈现团块分布,与地貌格局关系密切;近百年来全国水灾中心呈现由黄淮海平原向东北、西 部和南方转移的趋势;近50年来,华北成为水灾低值区,水灾由东向面形成4个梯度区。这些研究为 揭示水灾格局对水灾过程影响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灾格局 年均水灾次 数字地图 影响机制 数据库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台风灾害链区域规律与适应对策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静爱 雷永登 +3 位作者 周洪建 尹衍雨 常晟 李群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8,共9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东南沿海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人口和财富最集中的地区,然而台风及由其引发的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链时有发生,对区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尊重自然规律,与灾害风险共存的适应是以协调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关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东南沿海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人口和财富最集中的地区,然而台风及由其引发的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链时有发生,对区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尊重自然规律,与灾害风险共存的适应是以协调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关系为出发点,即人类要在充分尊重自然灾害的区域规律基础上,合理调适自身行为,实现"与风险共存"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适应行为又可分为工程性和非工程两大类,工程性适应侧重防灾减灾工程(如海堤、水库)等能力建设,非工程性适应侧重减灾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如分区分时的人员转移安置,灾害分级响应和纵横协调,多主体风险共担等)。综上各项工程和非工程性适应对策,有助于大大提升区域灾害风险防范和综合适应能力,有效减轻东南沿海台风灾害链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链 区域规律 工程适应 非工程适应 适应模式
下载PDF
中国旱灾农业承灾体脆弱性诊断与评价(英文)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静爱 苏筠 +3 位作者 商彦蕊 洪世奇 王志强 刘珍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9,共9页
旱灾是世界上影响面最广、造成农业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类型,世界近一半的国家干旱严重。中国旱灾频繁,每年旱灾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15%以上,随着人口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承灾体脆弱性对灾情的放大也在增加。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 旱灾是世界上影响面最广、造成农业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类型,世界近一半的国家干旱严重。中国旱灾频繁,每年旱灾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15%以上,随着人口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承灾体脆弱性对灾情的放大也在增加。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和耕地承灾体的区域组合角度,在旱灾频发高值区,选择雨养农业、灌溉农业和水田农业为主要承灾体类型,构建了农业旱灾脆弱性生产压力和生活压力,灾前—灾中易损性和灾中—灾后适应性等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指标体系。提出脆弱性评价的区域模型,即:雨养农业的易损—适应模型(兴和)、灌溉农业的生产—生活压力模型(邢台)和水田农业的需水—灌水模型(鼎城)。基于农业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提出制定适应降水变化的波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区域政策、建立农业生态—生产范式、建立“水银行”管理机制、建立用水效益和开源节流的评估体系以及加强“截水—抽水—控水”为一体的灌溉系统工程建设,提高灌溉应急能力等对策,以期为农业旱灾的防御和区域粮食安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雨养农业 灌溉农业 水田农业 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 旱灾 中国
下载PDF
基于灾害系统论的《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编制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静爱 史培军 +3 位作者 王瑛 杨明川 苏筠 李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共8页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编制出版了《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2003年)。与《中国自然灾害地图集》(1993年)相比,该图集的内容设计是在多层面上体现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和灾情的系统结构特点。制图表示方法设计是基于自然灾害数...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编制出版了《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2003年)。与《中国自然灾害地图集》(1993年)相比,该图集的内容设计是在多层面上体现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和灾情的系统结构特点。制图表示方法设计是基于自然灾害数据库,通过多种表示方法的组合和图面配置,充分表达灾害系统空间格局的时间变化过程特征和灾害过程的空间格局特征。探索用"灾害系统图谱法"实现灾害格局与过程的复合表达。在地图编制的色彩和符号系统、图组页、导航标志、图文配置等方面,都充分贯穿灾害系统的设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系统论 地图集 图谱法 格局 过程 中国
下载PDF
中国1990~1996年冰雹灾害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被引量:57
9
作者 王静爱 史培军 +1 位作者 刘颖慧 方伟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46-53,共8页
依据《中国减灾》公布的1990-1996年月灾情信息,建立了冰雹灾害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划分了中国冰雹灾害的组合类型,并绘制出了冰雹灾害的空分布图和时间变化图。
关键词 冰雹灾害 时空动态 区域规律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编制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静爱 史培军 +4 位作者 王瑛 李保俊 杨春燕 易湘生 王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46,共5页
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和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构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Cl)指标和综合自然灾害强度(QC)指标;运用数字地图技术,在模型与图谱互馈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城市承灾体与致灾因子的综合定量评价,编制了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图。将中国区划... 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和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构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Cl)指标和综合自然灾害强度(QC)指标;运用数字地图技术,在模型与图谱互馈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城市承灾体与致灾因子的综合定量评价,编制了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图。将中国区划为3个一级区,即沿海城市灾害区、东部城市灾害区和西部城市灾害区,以及15个二级区和22个三级区,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和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 综合城市化水平 综合自然灾害强度 自然灾害区划
下载PDF
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6
11
作者 王静爱 何春阳 +2 位作者 董艳春 高玲 徐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01-208,T002,共9页
在多时相遥感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的支持下 ,采用典型样带和样点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北京西部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受到了不同层次、多种驱动力的综合作用 ,人类活动... 在多时相遥感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的支持下 ,采用典型样带和样点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北京西部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受到了不同层次、多种驱动力的综合作用 ,人类活动从整体上改变着城乡过渡区的景观特征 ,政策体制转变下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是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的根本原因。在这个过程中 ,城市投资和产业的转变与农村农业用地内部的结构调整相互结合 ,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方向共同推动着北京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而地形、交通等因素则从局部尺度上决定着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的方向。此外 ,人类个体的行为选择 ,尤其是就业和消费选择 ,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北京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起着调整和修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遥感数据 人类活动 北京 城乡过滤区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静爱 史培军 +3 位作者 朱骊 陈晋 张远明 王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根据所搜集到的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和图件,应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了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该数据库由5个子数据库组成,即:中国自然致灾因子数据库、中国省级报刊所载自然灾害(1949~1990)数据库、中国农村自然灾害灾情数据库... 根据所搜集到的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和图件,应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了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该数据库由5个子数据库组成,即:中国自然致灾因子数据库、中国省级报刊所载自然灾害(1949~1990)数据库、中国农村自然灾害灾情数据库、中国历史自然灾害数据库和中国行政区划(县级单元)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时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在宏观上的东西分异高于南北分异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自然灾害 数据库 灾害时空分异
下载PDF
中国沿海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静爱 史培军 +2 位作者 朱骊 王平 王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403-409,共7页
根据1949~1990年沿海各省市区省级报刊自然灾害记录及有关海洋自然灾害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规律,重点讨论了海洋自然致灾因子及沿海各县(市)社会经济发展(承灾体)在本区灾情形成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根据1949~1990年沿海各省市区省级报刊自然灾害记录及有关海洋自然灾害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规律,重点讨论了海洋自然致灾因子及沿海各县(市)社会经济发展(承灾体)在本区灾情形成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区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减灾对策 沿海地区 自然灾害
下载PDF
中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王静爱 毛佳 贾慧聪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21,共7页
水灾与旱灾之间,不论在形成的原因上或是在治理措施上,都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的洪水和干旱灾害同时并存,近年来我国遭受极端水旱灾害事件的次数比以往增加很多。基于县域统计单元的水旱灾害信息,以总时段(1949-2... 水灾与旱灾之间,不论在形成的原因上或是在治理措施上,都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的洪水和干旱灾害同时并存,近年来我国遭受极端水旱灾害事件的次数比以往增加很多。基于县域统计单元的水旱灾害信息,以总时段(1949-2005年)、分时段(1956-1965年,1996-2005年)、分季度和分月份4种时间尺度来划分,选取2359个县域单元上的灾害频数作为衡量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指标,主要从危险性整体转移、高危险区转移、转移的形成因素以及高危险区的防灾减灾对策几个角度,探讨了中国水灾、旱灾以及水旱综合灾害的危险性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表明:近57年来,中国水旱灾害危险性的整体格局呈现东西分异,东部远远高于西部,这是气候-地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1956-1965年,我国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的东西分异明显;1996-2005年,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不变,高值区域明显增大,向东北、西北、南方扩展。水旱灾害危险性格局的季节变化显著,整体呈现夏季水旱灾害危险性高,春季次之,秋冬季危险性低的状况;月际变化与降水带的推移和承灾体的月际变化相似,7月水旱灾害危险性达到峰值。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水旱灾害风险区划以及水旱灾害高危险区的减灾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灾害 危险性 时空格局 高危险区 中国
下载PDF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思考——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理”为例 被引量:29
15
作者 王静爱 苏筠 余瀚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5,共6页
国家精品课程向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升级转型,是中国高等教育在信息时代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传播中国优秀教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本文综述了国际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现状,对比了中外地理开放课程的异同,并基于北京师范大学&... 国家精品课程向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升级转型,是中国高等教育在信息时代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传播中国优秀教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本文综述了国际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现状,对比了中外地理开放课程的异同,并基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理"国家精品课程向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升级实践,探讨了其中教学资源活化和本土教学资源国际化等问题,以期为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国地理 网络平台 教学资源活化 国际化
下载PDF
中国城市水灾危险性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3
16
作者 王静爱 王珏 叶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8-143,共6页
 选择我国城市人口在60万以上的70个城市,从灾害系统角度构建了水灾孕灾环境、承灾体和致灾因子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成因分析法提出危险性评价模型并编制了中国城市水灾危险性评价图。结果表明:这些城市普遍存在水灾危险性,其中...  选择我国城市人口在60万以上的70个城市,从灾害系统角度构建了水灾孕灾环境、承灾体和致灾因子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成因分析法提出危险性评价模型并编制了中国城市水灾危险性评价图。结果表明:这些城市普遍存在水灾危险性,其中水灾最危险的城市为天津、武汉和广州;极高度危险的城市有12个,都处在我国各大城市群的核心区;高度危险的城市达18个,基本位于历史洪涝灾害多发区,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为主。从城市孕灾环境开始减灾,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在城市留出一定面积的特殊用地,即"洪水用地",让洪水来时"有处可去"。这种"与洪水共存"的城市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城市洪水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具有指导作用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灾 灾害系统 危险指数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人口负荷研究 被引量:152
17
作者 王静爱 徐霞 刘培芳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9-24,共6页
在综述了前人对农牧交错带的认识后,给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和区域界线;认为土地利用结构的农牧交错性是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双重影响的结果,其空间格局有6种区域组合类型;随着人口负荷的加大,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保证这一地带... 在综述了前人对农牧交错带的认识后,给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和区域界线;认为土地利用结构的农牧交错性是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双重影响的结果,其空间格局有6种区域组合类型;随着人口负荷的加大,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保证这一地带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基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北方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结构 人口负荷
下载PDF
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静爱 苏筠 刘目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5-92,共8页
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估算结果及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已确认,而通过对比和区域分析,在环渤海地区,由海岸向内陆分期进行开发利用海冰作为淡水资源也完全是做得到的。这对于促进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缓解淡水资源紧缺将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渤海海冰 水资源--人口--经济
下载PDF
区域地理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静爱 吴殿廷 +2 位作者 葛岳静 梁进社 史培军 《高等理科教育》 CSSCI 2003年第1期10-16,共7页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和核心,本身又构成一定的课程体系.区域地理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属于理论和方法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是不同尺度的具体课程.根据教改精神和学科发展特点,探讨了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及其在地理教育中的...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和核心,本身又构成一定的课程体系.区域地理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属于理论和方法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是不同尺度的具体课程.根据教改精神和学科发展特点,探讨了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及其在地理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各课程的设计思想、改革要点和内容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理 课程体系 设计思想 教学改革 高师教育
下载PDF
1949~1990年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静爱 史培军 +2 位作者 王平 朱骊 张惠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7,共7页
依据中国省级报刊灾害(1949年~1990年)记录,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建立了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自然灾害多度、频次与综合灾害指数等特征值进行计算与制图,从而对其时空分异加以分析,得出近十几年来灾情明显增长与高风险... 依据中国省级报刊灾害(1949年~1990年)记录,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建立了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自然灾害多度、频次与综合灾害指数等特征值进行计算与制图,从而对其时空分异加以分析,得出近十几年来灾情明显增长与高风险区开发力度加大有直接关系的认识,并再次证明中国自然灾害东西分异高于南北分异,为中国自然灾害区划提出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自然灾害 时空分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