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奇武 王晓达 +5 位作者 游清雷 张海利 贾志伟 王项龙 王越 孟劲松 《鞍钢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基于Goss织构二次再结晶的本质是抑制{110}<112>、{210}<001>和偏Goss织构{110}<225>的异常长大,使锋锐Goss长大成为唯一选择的认识,在总结前人七十多年理论研究和鞍钢取向硅钢研发的基础上,提出了Goss织构异常长大... 基于Goss织构二次再结晶的本质是抑制{110}<112>、{210}<001>和偏Goss织构{110}<225>的异常长大,使锋锐Goss长大成为唯一选择的认识,在总结前人七十多年理论研究和鞍钢取向硅钢研发的基础上,提出了Goss织构异常长大机制是选择生成、定向遗传、择优长大的结果。机制诠释了Goss织构是最易形成的剪切织构,在定向遗传中需与第二相粒子抑制力近恒量高度契合,通过抑制力近恒量控制为Goss织构异常长大提供择优环境,据此鞍钢成功开发出低温渗氮取向硅钢工艺技术及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二次再结晶机制 抑制力近恒量 选择生成 定向遗传 择优长大
下载PDF
剪切方式对冷轧无取向硅钢边部磁畴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项龙 赵红阳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98-401,共4页
为提高无取向硅钢导磁性能,研究了不同剪切方式对无取向硅钢剪切处磁畴结构的影响。利用纳米磁流体观测无取向硅钢剪切后边部磁畴结构。结果表明,硅钢无论在机械剪切还是线切割后的边部磁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线切割对边部磁畴结... 为提高无取向硅钢导磁性能,研究了不同剪切方式对无取向硅钢剪切处磁畴结构的影响。利用纳米磁流体观测无取向硅钢剪切后边部磁畴结构。结果表明,硅钢无论在机械剪切还是线切割后的边部磁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线切割对边部磁畴结构改变较小,边部磁畴分布均匀且连续,在距边缘0~20μm范围内出现磁畴宽度变小现象;机械剪切对磁畴的改变较为严重,剪切处磁畴零乱且不连续,在距边缘20μm处仍难以观察到完整的磁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机械剪切 线切割 磁畴
下载PDF
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板材厚度对二次再结晶演变规律的影响
3
作者 李莉 张一凡 +3 位作者 罗理 蒋奇武 王项龙 贾志伟 《电工钢》 CAS 2023年第6期8-13,共6页
高磁感取向硅钢作为非常重要的电磁材料,其磁性能完全取决于成品组织中Goss织构的锋锐程度。Goss晶粒的二次再结晶过程受到众多因素影响,而针对初次再结晶基体厚度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导致对Goss晶粒二次再结晶过程的理解不够完善。针... 高磁感取向硅钢作为非常重要的电磁材料,其磁性能完全取决于成品组织中Goss织构的锋锐程度。Goss晶粒的二次再结晶过程受到众多因素影响,而针对初次再结晶基体厚度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导致对Goss晶粒二次再结晶过程的理解不够完善。针对上述问题,对0.23 mm及0.27 mm两种厚度的初次再结晶基体进行了详细研究。基于实验结果,发现相较于0.27 mm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基体,0.23 mm初次再结晶样品内晶粒更加细小,γ(〈111〉//ND)及{411}〈148〉等有利织构的强度更高,并且由于晶界含量更多,渗氮后的抑制剂更加细小均匀,在高温退火过程中,0.23 mm样品内的Goss晶粒也更早开始发生二次再结晶。基于厚度减薄将会使Goss晶粒二次再结晶过程更早发生的特点,薄规格产品应该适当增加抑制剂的晶界钉扎力,以确保其内部位向准确的Goss晶粒可以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优先开始二次再结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二次再结晶 厚度 织构
下载PDF
减缓热轧带钢头部卷取冲击的研究
4
作者 王海武 王项龙 赵红阳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 2011年第4期89-91,共3页
热轧带钢头部卷取时冲击剧烈,对产品和设备都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在卷取机上广泛使用,对减缓带钢头部卷取冲击起到了显著作用。本文分析了带钢头部卷取时冲击力的来源,并介绍了当今控制带钢头部卷取冲击的一些... 热轧带钢头部卷取时冲击剧烈,对产品和设备都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在卷取机上广泛使用,对减缓带钢头部卷取冲击起到了显著作用。本文分析了带钢头部卷取时冲击力的来源,并介绍了当今控制带钢头部卷取冲击的一些先进技术。并对今后随着热轧产品规格外延后,进一步减缓带钢头部卷取冲击,以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产品质量,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 卷取机 卷筒 助卷辊
下载PDF
取向硅钢冷轧过程中二十辊轧机辊系力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元华 贾志伟 +1 位作者 张海利 王项龙 《鞍钢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34-39,共6页
基于二十辊轧机辊系载荷模型,分析了取向硅钢冷轧过程中辊系载荷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降低辊系载荷为目标,在综合考虑取向硅钢冷轧工艺设定原则前提下,提出了轧制工艺优化方法。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中以一中间辊载荷所受载荷达65%,磨... 基于二十辊轧机辊系载荷模型,分析了取向硅钢冷轧过程中辊系载荷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降低辊系载荷为目标,在综合考虑取向硅钢冷轧工艺设定原则前提下,提出了轧制工艺优化方法。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中以一中间辊载荷所受载荷达65%,磨损程度最重。通过降低时效道次压下量,适当提高张力差及优化轧线调整模式等方式,一中间辊载荷降低13~15 t左右,相应使用周期提高至8%左右,进而为减轻取向硅钢冷轧过程中轧辊磨损提供工艺优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冷轧 二十辊轧机 辊系 载荷分析
下载PDF
取向硅钢脱碳退火工艺对氧化层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海利 王宝川 +3 位作者 贾志伟 王项龙 杨平 蒋奇武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9年第3期270-278,共9页
为确定取向硅钢氧化层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以及研究不同脱碳退火工艺对氧化层组成结构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取向硅钢不同脱碳退火过程形成的氧化层。结果表明,脱碳板表层的氧化层主要由铁素体、SiO2、Fe2S... 为确定取向硅钢氧化层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以及研究不同脱碳退火工艺对氧化层组成结构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取向硅钢不同脱碳退火过程形成的氧化层。结果表明,脱碳板表层的氧化层主要由铁素体、SiO2、Fe2SiO4和少量铁的氧化物组成。脱碳工艺的变化使得氧化层内各组成相的含量不同,加热温度和水浴温度的升高,氧化层中Fe2Si O4的含量增加;保温时间的延长,氧化层中SiO2的含量增加;加热温度的影响最显著;水浴温度的提高,脱碳板表层生成了Fe3O4、Fe2O3等氧化物,不利于Si的氧化物的形成,对于后续玻璃层的形成不利。不同颜色工业脱碳板氧化物的组成验证了上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脱碳退火 氧化层
下载PDF
取向硅钢产品表面质量检测对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利 贾志伟 +3 位作者 马丹丹 李莉 王项龙 杨平 《电工钢》 2020年第4期31-38,共8页
检测了3家不同企业取向硅钢成品板表征表面质量的指标,同时对表面层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进行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组成进行检测.对比不同企业的成品板表面质量指标和微观结构发现:不同企业的取向硅钢表面层质量有差异,A产品表面绝缘电阻... 检测了3家不同企业取向硅钢成品板表征表面质量的指标,同时对表面层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进行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组成进行检测.对比不同企业的成品板表面质量指标和微观结构发现:不同企业的取向硅钢表面层质量有差异,A产品表面绝缘电阻高于B和C产品且后者表面绝缘电阻相当,B和C产品涂层附着性和耐蚀性优于A产品.从微观形貌和成分分析上可以得出,A产品绝缘层厚是表面绝缘电阻大的原因之一,B、C产品附着性级别好是由于钉扎在基体的颗粒大或是距离硅酸镁较近,A产品表面有裂纹导致耐蚀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绝缘层 硅酸镁底层 微观组织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 texture evolution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high magnetic-induction 6.5% Si electrical steel thin sheet fabricated by a specially designed rolling route
8
作者 李昊泽 刘海涛 +6 位作者 刘振宇 王项龙 骆忠汉 张凤泉 陈圣林 黄景文 王国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23-528,共6页
Electrical steel sheets with 6.5%(mas fraction) Si with good shapes and superior magnetic inductions were successfully produced by a specially designed processing route including ingot casting, hot rolling and warm ro... Electrical steel sheets with 6.5%(mas fraction) Si with good shapes and superior magnetic inductions were successfully produced by a specially designed processing route including ingot casting, hot rolling and warm rolling both with interpass thermal treatment, and final annealing. The sheets were of 0.2 mm and 0.3 mm thick over 140 mm width.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microstructural and textural evolutions from the hot rolling to annealing was carried out by optical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The hot rolled sheet characterized by near-equiaxed grains was dominated by the mixture of <001>//ND fiber(λ-fiber), <110>//RD fiber(α-fiber) and <111>//ND fiber(γ-fiber) textures owing to the partial recrystallization and strain induced boundary migration(SIBM) during the hot rolling interpass thermal treatment. The static recovery and SIBM during the warm rolling interpass thermal treatment result in large and elongated warm rolling grains. The warm rolling texture is dominated by obvious λ, Goss and strong γ-fiber textu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pass thermal treatment during hot and warm rolling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impact of SIBM during annealing,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ate λ-fiber, some near-λ fiber texture components and the obviously weakened γ-fiber texture in the annealed sheet, leading to a higher magnetic induction compared to the commercially produced 6.5% Si steel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薄板 电工钢片 轧制织构 特殊设计 轧制工艺 磁特性 热处理过程 纤维织构
下载PDF
Fe-6.5%Si钢极薄带的试制
9
作者 曾春 程朝阳 +1 位作者 王项龙 吴章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为了研究Fe-6.5%Si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并获得良好的产品磁性能,以薄带铸轧试验机制备的6.5%Si钢铸带为原料,分别采用一次温轧法、二次温轧法和基于应变诱导无序(DID)原理的高硅钢室温冷轧3种工艺制备出厚度为0.1 mm的Fe-6.5%Si钢。分... 为了研究Fe-6.5%Si钢极薄带的制备工艺,并获得良好的产品磁性能,以薄带铸轧试验机制备的6.5%Si钢铸带为原料,分别采用一次温轧法、二次温轧法和基于应变诱导无序(DID)原理的高硅钢室温冷轧3种工艺制备出厚度为0.1 mm的Fe-6.5%Si钢。分析结果显示,一次温轧法退火后以高强度γ织构为主,由于压下率达到90%,形变储能高,晶粒尺寸最大,铁损最低,同时磁感也最低;二次温轧的退火板除了γ织构外,还有较强的η织构,故其磁感值高于一次温轧法,该方法得到的6.5%Si钢薄带综合磁性能最优,但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基于DID原理,对6.5%Si钢热轧板在温度为300~450℃、压下率为45%~65%的条件下进行温轧,实现了6.5%Si钢软化,随后可将6.5%Si钢室温冷轧至0.1 mm,此时温轧板和冷轧板内部有序相消失,基体变成无序态;室温冷轧板退火后晶粒更细,铁损略有升高。此外,室温冷轧可促进{111}<112>形变晶粒在冷轧剪切带中形核形成有利织构,因此磁感值得到更大提升;采用DID原理进行室温冷轧,效率较高,后续可通过优化退火工艺使其进一步降低铁损,该方法为薄带铸轧工艺批量生产磁性能优异的6.5%Si钢极薄带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5%Si钢 一次温轧法 二次温轧法 应变诱导无序 有序相
原文传递
取向硅钢常化水冷温度模型及控制方法研究
10
作者 贾志伟 李元华 +2 位作者 王晓达 张海利 王项龙 《轧钢》 2022年第1期43-49,共7页
取向硅钢常化工序主要采用现场实测带钢温度的方式测定冷却速率,并通过稳定冷却水温、调整冷却水量及喷梁运行数量等方式保证合理的冷却速率,给常化工艺设计和生产带来诸多不便。通过对常化工艺水冷过程带钢的传热分析求解,在建立带钢... 取向硅钢常化工序主要采用现场实测带钢温度的方式测定冷却速率,并通过稳定冷却水温、调整冷却水量及喷梁运行数量等方式保证合理的冷却速率,给常化工艺设计和生产带来诸多不便。通过对常化工艺水冷过程带钢的传热分析求解,在建立带钢水冷温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冷却工艺参数对带钢温度及冷却速率的影响规律以及冷却工艺的交互作用结果。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取向硅钢在常化水冷过程中的温度及冷却速率的变化,其计算误差为0.80%~4.11%;在特定取向硅钢厚度规格和常化工艺下,随着常化冷却水量及有效冷却长度的增加,带钢水冷温度及冷却速率与呈非线性变化;常化水冷工艺主要通过调控带钢与冷却水之间热交换量和交换时间实现对带钢温度的控制,实际生产中需综合考虑机组速度、冷却水量及有效冷却长度之间的交互作用,选定喷梁投入数量和冷却水量以获得稳定的冷却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常化工艺 温度模型 冷却速率 机组速度 冷却水量 有效冷却长度
原文传递
以控制打滑为目标的取向硅钢可逆轧制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志伟 李元华 +1 位作者 张海利 王项龙 《轧钢》 2020年第1期42-44,共3页
在引入打滑因子的基础上,以控制打滑为目标,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规划法的取向硅钢可逆轧制工艺优化方法。在综合考虑取向硅钢冷轧工艺参数设定原则的前提下,对可行域内目标函数进行寻优,确定最优轧制规程。优化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规划法... 在引入打滑因子的基础上,以控制打滑为目标,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规划法的取向硅钢可逆轧制工艺优化方法。在综合考虑取向硅钢冷轧工艺参数设定原则的前提下,对可行域内目标函数进行寻优,确定最优轧制规程。优化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规划法优化的轧制规程符合取向硅钢冷轧生产设备及工艺要求,能够较好地反映冷轧工艺参数对轧制过程中打滑现象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打滑现象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滑因子 取向硅钢 非线性规划法 目标函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