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MCP-1对胃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王飚落 吴开春 张学庸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1999年第2期60-62,共3页
很多研究表明,肿痛组周围浸润的炎性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对恶性肿瘤的生长,免疫,转移等生物学特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更进一步研究利用这些作用,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具有有趋化活性的细胞因子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在本实验中... 很多研究表明,肿痛组周围浸润的炎性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对恶性肿瘤的生长,免疫,转移等生物学特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更进一步研究利用这些作用,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具有有趋化活性的细胞因子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重组产物人MCP-1,将其与肿瘤细胞共同接种,并直接注射了肿瘤局部、观察对肿瘤生长过程的影响,从而探讨这一产物在胃癌治疗中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P-1 胃癌细胞 肿瘤生长 治疗中 肿痛 炎性细胞 巨噬细胞 局部 细胞因子 作用
下载PDF
奥替溴铵、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宏博 王飚落 +5 位作者 郭学刚 王桂卿 李春晖 吴开春 丁杰 樊代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目的 探讨奥替溴铵、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对IBS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方法  2 0 1例IBS腹泻型和腹痛型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对照观察分为A组 (奥替溴铵 )、B组 (比特诺尔 )和C组 (地芬诺酯 )。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疗效判... 目的 探讨奥替溴铵、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对IBS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方法  2 0 1例IBS腹泻型和腹痛型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对照观察分为A组 (奥替溴铵 )、B组 (比特诺尔 )和C组 (地芬诺酯 )。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疗效判断标准为 :显著、中度、轻度缓解和无效。结果 三组治疗后症状平均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 .0 48)。A组和C组中度以上缓解率 (69.4%和 72 .1% )显著高于B组 (5 0 .7% ,P =0 0 2 9,0 0 1)。A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排便异常感和腹部触痛积分均显著性减低 (P=0 .0 0 0~ 0 .0 39) ,B组和C组治疗后腹痛、排便异常 (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黏液便 )和腹部触痛积分和组内平均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 0 47)。A组副作用发生率 (8.1% )显著低于B组 (2 3.9% ,P =0 .0 14 )和C组 (35 .3% ,P =0 0 0 0 ) ,主要由于B组(12 7% )和C组 (2 5 0 % )便秘发生增加。结论 上述三种药物对IBS的治疗均有效 ,其中奥替溴铵选择性作用于腹痛型 ,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主要作用于腹泻型。奥替溴铵副作用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奥替溴铵 比特诺尔 地芬诺酯 治疗
下载PDF
ERCP诊治胆胰疾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学刚 孙安华 +7 位作者 李彩宁 王新 王飚落 田凤歧 马雪琴 吴开春 丁杰 樊代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34-935,共2页
目的 :研究ERCP在诊治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对 1996 0 1/ 2 0 0 1 12我所临床应用ERCP诊治的 114 7例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治疗性ERCP由 1997年的 6例 (12 .4 % )上升到 2 0 0 1年的 2 6 1例 (87.6 % ) ,逐渐取代了... 目的 :研究ERCP在诊治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对 1996 0 1/ 2 0 0 1 12我所临床应用ERCP诊治的 114 7例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治疗性ERCP由 1997年的 6例 (12 .4 % )上升到 2 0 0 1年的 2 6 1例 (87.6 % ) ,逐渐取代了诊断性ERCP ;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和胆道取石术是治疗性ERCP中最多的术式 ,在胆胰疾病的治疗中占主要地位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诊断 治疗学 胆管疾病 胰腺疾病
下载PDF
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测定在肝肺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宏博 柏长青 +4 位作者 王飚落 孙安华 吴开春 丁杰 樊代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2期2097-209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测定在肝肺综合征(HP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肝炎后肝硬化伴有HPS(2 3例 )和无 HPS肝硬化患者 (2 5例 ) ,分别进行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测定 .结果  HPS患者呼吸困难、紫绀和杵状指发生率依次为 10 0 %... 目的 探讨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测定在肝肺综合征(HP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肝炎后肝硬化伴有HPS(2 3例 )和无 HPS肝硬化患者 (2 5例 ) ,分别进行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测定 .结果  HPS患者呼吸困难、紫绀和杵状指发生率依次为 10 0 %、5 2 %和 6 1% ,而无 HPS的肝硬化患者未发现上述症状 ,同时发现 HPS组蜘蛛痣发生率 (78% )显著高于无 HPS组 (32 % ,P<0 .0 1) .血气分析结果表明 ,HPS组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血氧分压 (Pa O2 )和 CO2 分压 (Pa-CO2 )均显著低于无 HPS肝硬化组 (P值均 <0 .0 1) ,同时动脉血 p H却显著增高 (P<0 .0 1) .肺功能测定结果显示 ,虽然HPS患者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 (17% )与肝硬化组(2 0 .0 %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其肺 CO弥散量(DLCO)却显著低于肝硬化组 (P <0 .0 1) .在吸入空气或10 0 % O2 条件下 ,肺泡 -动脉血氧分压差 (PA- a O2 )和吸入纯氧时的肺内动 -静脉分流量 (QS/ QT)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 (P<0 .0 1) .结论  1HPS患者肺弥散功能障碍和肺内静 -动脉分流现象可能是其低氧血症发生的病理基础 ;2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测定是 HPS诊断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 诊断 肝硬化 呼吸功能试验 血气分析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奥替溴铵、比特诺尔和复方地芬诺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宏博 韩国宏 +7 位作者 周新民 郭学刚 王飚落 吴开春 丁杰 樊代明 石玉 张三奇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观察奥替溴铵、比特诺尔和复方地芬诺酯对IBS的用药安全性。方法:201例IBS腹泻型和腹痛型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对照观察分为奥替溴铵组(n=62)、比特诺尔组(n=71)和复方地芬诺酯组(n=68)。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 目的:观察奥替溴铵、比特诺尔和复方地芬诺酯对IBS的用药安全性。方法:201例IBS腹泻型和腹痛型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对照观察分为奥替溴铵组(n=62)、比特诺尔组(n=71)和复方地芬诺酯组(n=68)。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疗效判断标准为:显著、中度、轻度缓解和无效。结果:三组治疗后症状平均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奥替溴铵组和复方地芬诺酯组中度以上缓解率(69.4%和72.1%)显著高于比特诺尔组(50.7%,P<0.05)。奥替溴铵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排便异常感和腹部触痛积分均显著性减低(P<0.05~<0.001),比特诺尔组和复方地芬诺酯组治疗后腹痛、排便异常(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粘液便)、腹部触痛积分和组内平均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奥替溴铵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1%)显著低于比特诺尔组(23.9%,P<0.05)和复方地芬诺酯组(35.3%,P<0.001),其主要是由于比特诺尔组(12.7%)和复方地芬诺酯组(25.0%)便秘发生率增高。结论:上述三种药物对IBS的治疗均有效,其中奥替溴铵选择性作用于腹痛型,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主要作用于腹泻型。奥替溴铵副作用少,而比特诺尔和复方地芬诺酯长期使用易导致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替溴铵 比特诺尔 复方地芬诺酯 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的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
6
作者 张静 梁树辉 +3 位作者 康建琴 林涛 王飚落 丁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探讨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的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应用Iodogen方法将GMBP1与131I进行放射性标记,并检测其稳定性。应用MTT试验检测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的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染色... 目的:探讨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的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应用Iodogen方法将GMBP1与131I进行放射性标记,并检测其稳定性。应用MTT试验检测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的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染色试剂盒检测131I-GMBP1诱导的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的凋亡作用。结果:131I-GMBP1的放射性标记率为9 3%-9 8%,放射性比活度为906.5GBq/mmol。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其增殖。在SGC7901/ADR与131I-GMBP1共孵育96h后,其IC50值为0.83μg/ml。SGC7901/ADR与不同浓度GMBP1、131I及131I-GMBP1共孵育60h后,131I-GMBP1处理过的SGC7901/ADR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呈药物浓度依赖性。131I-GMBP1最高浓度时细胞凋亡率约34.1%。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的细胞毒及凋亡作用与131I-GMBP1的浓度及耐药细胞共孵育时间有关。结论: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具有很强的细胞毒及凋亡作用,可为进一步探讨131I-GMBP1单独或联合传统的抗肿瘤药物治疗胃癌多药耐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GMBP1 凋亡 MTT 短肽 胃癌 多药耐药
下载PDF
内镜下射频治疗胃肠道息肉114例
7
作者 陈亚娣 秦全喜 +2 位作者 张宏博 周新民 王飚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95-896,共2页
关键词 息肉/疗法 胃肠疾病/放射疗法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电凝术
下载PDF
上消化道吻合口狭窄原因及内镜球囊扩张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宏博 毕锋 +5 位作者 韩英 殷占新 王飚落 吴开春 丁杰 樊代明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吻合口狭窄内镜球囊扩张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 ,分析引起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方法 应用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癌、胃癌切除术引起的吻合口狭窄 1 94例 ,术后用内镜、钡餐造影定期随访并观察梗阻症...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吻合口狭窄内镜球囊扩张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 ,分析引起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方法 应用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癌、胃癌切除术引起的吻合口狭窄 1 94例 ,术后用内镜、钡餐造影定期随访并观察梗阻症状、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等。结果 经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后吻合口狭窄的近期症状缓解率为 96 4 % (1 87/ 1 94 )。治疗后吻合口平均直径由0 4 4cm增加到 2 36cm(P <0 0 0 1 )。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为黑便 (2 1 % )和穿孔 (1 0 % )。治疗后随访 0 5、1、2和 3年梗阻症状缓解率依次为 88 1 %、92 7%、91 6 %和 90 1 % ;生存率分别为98 4 %、89 8%、2 5 8%和 2 2 3%。绝大多数患者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 (92 6 % ) ,极少数死于反复狭窄 (2 1 % )。该方法的疗效与狭窄部位、狭窄程度、球囊扩张参数有关。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可能与吻合口部位 (如食管上段、食管 胃吻合口狭窄 )、吻合口留置过小、双合钉使用不当、放射治疗等有关。结论 应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上消化道吻合口狭窄安全可靠 ,近期和远期均有很高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吻合口狭窄 原因 内镜检查 球囊扩张 影响因素 疗效
原文传递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胆胰疾病1147例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郭学刚 孙安华 +7 位作者 李彩宁 王新 王飚落 田凤歧 马雪琴 吴开春 丁杰 樊代明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胰胆管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单纯诊断性ERCP逐渐被治疗性ERCP所取代[1,2].本文对6年来我们研究所1 147例ERCP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胰疾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