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主义的角度 多米诺住宅和自我指涉符号 被引量:16
1
作者 彼得·埃森曼(著) 范凌(译) 王飞(校) 《时代建筑》 2007年第6期106-111,共6页
文章最早发表于《抵抗》杂志15- 16期(1979年春),是一篇对柯布西耶的多米诺体系的批判性阅读,通过高度逻辑和理论化的立论、假设和分析,从现代主义而不是后期人文主义的角度对多米诺体系的每个构件进行精读。
关键词 自我指涉 多米诺住宅 现代主义的 符号 标记 注解
下载PDF
关于“多普勒效应”的笔记和现代主义的其它心境 被引量:6
2
作者 罗伯特·索莫 萨拉·怀汀 +1 位作者 范凌(译) 王飞(校) 《时代建筑》 2007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罗伯特·索莫和萨拉·怀汀是美国当代年轻的理论家和历史学家。针对美国建筑学界主流的“批判性”态度.两位作者提出了另一种途径,这种途径的特征具有“投射性”.既是“理想的”.又是“实际的”;既不期许一个建筑可以改变整... 罗伯特·索莫和萨拉·怀汀是美国当代年轻的理论家和历史学家。针对美国建筑学界主流的“批判性”态度.两位作者提出了另一种途径,这种途径的特征具有“投射性”.既是“理想的”.又是“实际的”;既不期许一个建筑可以改变整个社会,也不盲目犬儒式地跟随商业需求。虽然人们很容易从这个“投射性”/“后批判”讨论中的现实性和积极性中取得共鸣.但是“投射性”本身还缺乏严谨的定义,也缺乏相关的建筑实践。因此,与其说“投射性”形成了一套与“批判性”不同的新建筑学体系.不如说“投射性”所产生的不完整提供了一系列可进一步操作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的 投射的 指示符号 辩证法 多普勒
下载PDF
建造故事 山姆·瑞吉威对马可·弗拉斯卡里的访谈 被引量:3
3
作者 山姆·瑞吉威【澳】 马可·弗拉斯卡理【意】 +2 位作者 周渐佳(译) 周伊幸(译) 王飞(校) 《时代建筑》 2010年第6期105-111,共7页
文章记录了作者与意大利建筑师、建筑理论学家马可.弗拉斯卡里的访谈。在这场以"建造"为主题的长篇访谈中论述了包括材料、物质性、技艺在内的多个主题,并且以帕拉第奥、斯卡帕等人的多个作品为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不同历史语... 文章记录了作者与意大利建筑师、建筑理论学家马可.弗拉斯卡里的访谈。在这场以"建造"为主题的长篇访谈中论述了包括材料、物质性、技艺在内的多个主题,并且以帕拉第奥、斯卡帕等人的多个作品为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不同历史语境下由建造产生的建筑表达与意义上的丰富性。这与现代建筑、现代建筑教育中视中性的空间与材料为理想观点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因此构成对"建构"话语独树一帜的讨论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造 材料 物质性 帕拉第奥 卡罗·斯卡帕细部 建造教育
下载PDF
建构的“不可见性(内在的可见性)” 重力和建构紧致集 被引量:4
4
作者 卡雷斯·瓦洪拉特 何可人(译) 王飞(校) 《时代建筑》 2009年第6期146-153,共8页
作者对于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可见性作了详细的阐述。不可见性的另一重含义意味着将可见性内部化,应用到建构中去。作者认为建构从字面上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解释。从建构的不可见性(内在的可见性)作者引出了自己的一个概念,即建构... 作者对于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可见性作了详细的阐述。不可见性的另一重含义意味着将可见性内部化,应用到建构中去。作者认为建构从字面上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解释。从建构的不可见性(内在的可见性)作者引出了自己的一个概念,即建构的紧致集(在此作者引用了数学术语),例如混凝土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建构的紧致集",它可以形成一个足够的系统,产生一个定义标准,让我们更好地建造。为此作者例举了现代建筑大师路易·康、勒里柯莱等人的实践来论证这一点;当阐述重力的概念对于建构的影响时,作者立足于传统的欧几里得数学、相对论和拓扑学等当代数学和物理学对重力概念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在抽象艺术和现代建筑领域中所产生的影响,并认为这种影响与建构的阅读性和不可见性有着相当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不可见性 可阅读性 紧致集
下载PDF
建筑教育中的伦理和诗意 被引量:1
5
作者 阿尔伯托·佩雷斯-戈麦斯 丁力扬(译) 王飞(校) 《时代建筑》 2008年第5期128-133,共6页
文章基于建筑学理论超越并高于特定作品的特定的"美学性"或者"功能性"的立论,讨论了伦理和诗意的哲学基础在建筑学中的重要性。文章认为把建筑实践与学术基础相混淆的建筑教育将会把建筑创作过程转变为纯粹的体力劳... 文章基于建筑学理论超越并高于特定作品的特定的"美学性"或者"功能性"的立论,讨论了伦理和诗意的哲学基础在建筑学中的重要性。文章认为把建筑实践与学术基础相混淆的建筑教育将会把建筑创作过程转变为纯粹的体力劳动,并导致建筑设计创作的衰落,并建议将伦理和诗意等哲学性理论引回建筑教育,这样才能在实践性的教育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诗意 建筑教育 现象学 解释学
下载PDF
苏门答腊地震后阿拉斯加兰格尔火山周期性触发的地震活动性
6
作者 M. West J.J. Sánchez +3 位作者 S.R. McNutt 武敏捷(译) 王飞(校) 黄福明(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05年第6期32-36,共5页
当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地震的面波掠过阿拉斯加时,它们在远至11000km的兰格尔火山附近触发了历时11min的包括14个近震的震群。这些地震是在20~30s的间隔期间发生的,并在瑞利波掠过期间产生了最大的垂直正位移。由于异常长的面波... 当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地震的面波掠过阿拉斯加时,它们在远至11000km的兰格尔火山附近触发了历时11min的包括14个近震的震群。这些地震是在20~30s的间隔期间发生的,并在瑞利波掠过期间产生了最大的垂直正位移。由于异常长的面波和近震附近的地震台站相结合,使得我们能够观测到这种相关性。瑞利波运动的相位主要由25kPa的水平张应力控制。这些观测结果意味着,近震是由正断层上简单的剪切破裂触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门答腊地震 地震活动性 阿拉斯加 触发 火山 周期性 地震后 观测结果 地震台站 应力控制
下载PDF
“异卵双胞胎”和空间碎片
7
作者 罗伯特·亚当斯 陈丽(译) +1 位作者 王飞(校) 田丹妮(校 《时代建筑》 2010年第4期40-47,共8页
文章着眼物质性实践和设计工作,进而探索共时性的创造与发展时间压缩之间的研究。这两者说明了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也对借助建筑实践和设计思考来度量中国转变的标准提出更多的要求。鉴于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激烈争论,建筑在实践中容纳复... 文章着眼物质性实践和设计工作,进而探索共时性的创造与发展时间压缩之间的研究。这两者说明了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也对借助建筑实践和设计思考来度量中国转变的标准提出更多的要求。鉴于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激烈争论,建筑在实践中容纳复杂、激进的社会空间形式的程度有多少?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后毛泽东时代的30年间的悲与喜,以及之后到来的城市化超速发展的时代,对建筑项目来说重要的是什么?像通信和计算技术,建筑将变得更加普遍和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文化产物的模式,还是会沦为空间物质性的实践的机械化的形式?文章围绕北京两幢相邻的住宅项目展开:联接复合体和清水苑。基于B.A.S.E北京建筑工作室的相关工作,这两者建立了围绕中国的城市化以及建筑教育方面问题的讨论框架。其目的是通过插入空间碎片和对进程的微妙打乱,直接的注意力并不在对中国城市化的"超速"发展的争论中,而是重点关注在社会有机体的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如何体现基因多样性,以及既非均质处理又非沉溺于极端差异化的物质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时性的创造 发展时间的压缩 基因多样性 建筑
下载PDF
透视主义之外的建筑再现 被引量:4
8
作者 阿尔伯托·佩雷兹-戈麦兹(著) 路易斯·贝雷蒂耶(著) +1 位作者 吴洪德(译) 王飞(校) 《时代建筑》 2008年第6期70-77,共8页
建筑再现的发展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伴随着自然透视向人工透视的转化,以及其后持续不断的客观化理性化过程,建筑透视主义使得基于画法几何的严格制图体系成为了建筑概念的代言人和实际作品的代替品。将世界置于几何化的画框之内... 建筑再现的发展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伴随着自然透视向人工透视的转化,以及其后持续不断的客观化理性化过程,建筑透视主义使得基于画法几何的严格制图体系成为了建筑概念的代言人和实际作品的代替品。将世界置于几何化的画框之内,建筑再现于是变成了还原主义透明乏味的抄写。然而神话诗意的维度却构成了建筑再现超越透视主义的积极力量。借助蒙太奇等手段制造出感官奇迹,建筑再现有可能使得我们作为凡人的在世经验获得诗意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主义 透视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