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胚原单位性子宫切除术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1
作者 那晶 李亚 +3 位作者 王馨犹 宋思雨 王军 韩世超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胚原单位性子宫切除在局部早期子宫颈癌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因子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B1、ⅠB2、ⅡA1期]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63例患者,以在个体... 目的探讨胚原单位性子宫切除在局部早期子宫颈癌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因子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B1、ⅠB2、ⅡA1期]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63例患者,以在个体发育的胚胎学理论指导下行胚原单位性子宫切除的子宫颈癌患者119例作为研究组,另有前期接受传统广泛子宫切除手术患者14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以及各项临床和病理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输血治疗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研究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40%vs.25.00%P<0.05)。结论胚原单位性子宫切除较传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在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中可有效改善各项手术指标,促进患者恢复,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胚原单位性子宫切除 膜解剖
原文传递
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在大子宫切除术围术期血液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馨犹 李亚 +2 位作者 韩世超 王军 那晶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在大子宫切除术围术期血液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7例,纳入的患者均为合并多发性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且无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女...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在大子宫切除术围术期血液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7例,纳入的患者均为合并多发性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且无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女性,子宫体积均大于孕12周(子宫底高度高于耻骨联合上2cm),均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根据术中是否应用垂体后叶素分为两组:观察组为术中给予垂体后叶素后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53例;对照组术中未用药,共34例。两组根据术前是否合并继发性贫血,进一步分为贫血组及无贫血组。比较各组患者术中循环指标、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输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发生波动,用药后5min观察组SBP及DBP高于用药前,HR低于用药前(P<0.05),其余时刻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变化、术后输血治疗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后行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可提高止血效果,缩短痊愈时间,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因子宫切除导致的循环血量丢失,维持血红蛋白稳定,降低输血治疗率,在围术期血液管理中具有确切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管理 大子宫 全子宫切除术 垂体后叶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