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与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张建 +5 位作者 李广州 钟德君 王高举 陈润森 张浩 张鹏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目的:比较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与后路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颈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39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平均随访3.2... 目的:比较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与后路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颈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39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平均随访3.2±1.9年(2~9年)。男性31例,女性8例,年龄43.1±16.1岁(13~70岁)。其中22例接受单纯后路钉棒固定术(不植骨组:A组),17例接受后路钉棒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植骨组: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两组间C2/3移位、成角和颈椎前凸角,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三维CT上观察骨折愈合情况、C2/3后方关节突关节(小关节)、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A组99.3±14.2min,B组137.9±19.5min;术中出血量A组94.6±12.6mL,B组140.6±17.8mL,A组比B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A组2例术后发生浅表切口感染,B组1例术后发生浅表切口感染、4例供骨区疼痛,予以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N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各随访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ASIA分级及Odom′s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2/3成角、移位及颈椎前凸角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各随访时间点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39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良好。A组C2/3双侧小关节均自发融合,椎体前缘自发融合1例,椎体后缘自发融合9例,椎体前缘和后缘均自发融合4例;B组C2/3双侧小关节均骨性融合,椎体前缘自发融合0例,椎体后缘自发融合10例,椎体前缘和后缘均自发融合3例;末次随访时,两组C2/3小关节(全部融合)和椎间融合率(A组63%、B组7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和后路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均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术后C2/3小关节及椎体间融合率相似。不植骨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避免取髂骨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后路钉棒固定 不植骨 自发融合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高举 +3 位作者 钟德君 叶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8期7579-7582,共4页
背景:胸腰椎前路手术中,植入物塌陷是影响胸腰段骨折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发生植入物塌陷、钉道松动、植骨不愈合、脊柱后凸畸形的缺陷更加明显。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背景:胸腰椎前路手术中,植入物塌陷是影响胸腰段骨折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发生植入物塌陷、钉道松动、植骨不愈合、脊柱后凸畸形的缺陷更加明显。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椎体植骨替代材料。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来自于2004-01/2008-0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对象:20例中重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男6例,女14例;年龄51~82岁,平均69岁。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3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人工椎体为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该人工椎体直径10~35mm,长度30~100mm,呈圆柱状,中空直径3~12mm,管壁厚度2.5~6.5mm,椎体四周为直径2mm小孔,人工椎体接触面积为78.5~176.7mm2。固定物为佛山施太保公司的前路钉板系统,系钛合金材料。方法: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取右侧卧位,根据骨折累及的节段不同而选用不同部位的切口,行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钢板内固定。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植入体松动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伤椎高度及脊髓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200~800mL,手术时间2.0~3.0h,术后患者肺部感染1例,伤口延迟愈合1例。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X射线片复查显示相邻椎体三四个月愈合,植入体无明显移位,重建的椎体高度丢失少。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移位等现象。术后3个月Cobb角、伤椎高度及脊髓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术后两次随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可增大植骨融合面积,减少局部压强,防止植入体松动下沉,有效恢复椎体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骨质疏松 生物材料 人工椎体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脊柱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高举 +4 位作者 兰永树 钟德君 李森 魏书一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脊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8月对临床不能明确诊断的30例脊柱占位性病变行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骨穿刺活检针,局麻下经椎弓根或椎弓根旁途径取脊柱占位性...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脊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8月对临床不能明确诊断的30例脊柱占位性病变行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骨穿刺活检针,局麻下经椎弓根或椎弓根旁途径取脊柱占位性病变骨质适量,通过变换工作通道方向或用不同直径的骨活检针进行多向多点取材,将钻取标本立即置于10%福尔马林中保存,标本送病理检查及相应的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 30例均成功穿刺取材,其中28例获得明确诊断:原发恶性肿瘤7例,脊柱转移性肿瘤13例,化脓性脊柱炎2例,脊柱结核2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神经纤维瘤1例,椎体血管瘤1例,修复性肉芽肿1例;2例未能明确诊断,采取切除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嗜酸性肉芽肿1例,转移性腺癌(肺源性)1例。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93.3%(28/30)。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对于脊柱占位性病变诊断具有安全、活检阳性率高特点,是诊断脊柱占位性病变的理想方法,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脊柱占位性病变 活检
下载PDF
胸骨柄松质骨结合钛网支撑满足颈椎前路修复植骨需求的可行性(英文)
4
作者 王高举 +3 位作者 钟德君 文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98-1701,共4页
背景:现今临床上常用的自体植骨材料多为髂骨、胫骨、腓骨等部位的松质骨块或骨碎块。采用胸骨柄松质骨作为植骨材料融合稳定颈椎未见报道。目的:测量国人胸骨柄标本及无明显退变的颈椎X射线侧位片,探讨胸骨柄内松质骨结合钛网植骨在颈... 背景:现今临床上常用的自体植骨材料多为髂骨、胫骨、腓骨等部位的松质骨块或骨碎块。采用胸骨柄松质骨作为植骨材料融合稳定颈椎未见报道。目的:测量国人胸骨柄标本及无明显退变的颈椎X射线侧位片,探讨胸骨柄内松质骨结合钛网植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为自体骨移植开发一个新的植骨材料来源。方法:测量40具胸骨柄标本的胸骨柄长、胸骨柄最大宽、胸骨柄最小宽、胸骨柄厚、胸骨柄前皮质厚及胸骨柄后皮质厚,计算胸骨柄体积。将胸骨柄长、胸骨柄最大宽、最小宽每边减去4mm,胸骨柄前、后皮质骨减去1mm作为胸骨柄内松质骨取骨区(以下简称供区)边界,计算胸骨柄内供区的体积。选择106例无明显退变的中立位颈椎侧位X射线片,测量C2~3至C7~T1椎间隙和C3~C7椎体高度。计算常规颈椎前路术中单间隙、双间隙、三间隙椎间盘切除,1个椎体+2个椎间盘及2个椎体+3个椎间盘切除所需钛网长度和钛网内所需植骨体积。验证供区内松质骨是否满足临床需要。结果与结论:胸骨柄体积为(17735.51±5231.93)mm3;供区松质骨体积为(8982.83±2437.56)mm3。颈前路术中使用钛网最短和所需植骨量最小为单间隙植骨,所需钛网最长和所需植骨量最大为2个椎体+3个椎间隙切除。颈椎前路常用的任意一种术式中,钛网内所需盛骨体积均明显小于供区体积。提示胸骨柄内松质骨结合钛网支撑可满足大多数颈椎前路融合过程中的植骨需求。与自体髂骨植骨相比,操作更简单方便,不影响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负重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柄 钛网支撑 解剖学测量 颈椎 植骨
下载PDF
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颈胸段椎体疾患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王高举 +2 位作者 钟德君 魏书一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816-818,共3页
目的探讨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疾患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方法本文对19例颈胸段椎体病变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骨柄开窗入路行胸骨柄开窗、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疾患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方法本文对19例颈胸段椎体病变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骨柄开窗入路行胸骨柄开窗、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患者临床体征明显改善,颈胸段后凸畸形手术前平均(19.2+7.6)°,术后(3.6+2.7)°,矫正效果明显。结论经胸骨柄开窗入路可以完成上胸椎(T1~4)前方显露、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椎 胸骨柄 前方入路
下载PDF
胸骨柄松质骨结合钛网植骨在颈椎前路术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6
作者 王高举 谭美云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测量国人胸骨柄标本及无明显退变的颈椎X线侧位片,探讨胸骨柄内松质骨结合钛网植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40具胸骨柄标本测量,测量指标有:胸骨柄长,胸骨柄最大宽,胸骨柄最小宽,胸骨柄厚,胸骨柄前皮质厚,胸骨柄后皮质厚,计... 目的:测量国人胸骨柄标本及无明显退变的颈椎X线侧位片,探讨胸骨柄内松质骨结合钛网植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40具胸骨柄标本测量,测量指标有:胸骨柄长,胸骨柄最大宽,胸骨柄最小宽,胸骨柄厚,胸骨柄前皮质厚,胸骨柄后皮质厚,计算胸骨柄体积。后将胸骨柄长、胸骨柄最大宽、最小宽每边减去4mm,胸骨柄前、后皮质骨减去1mm作为胸骨柄内松质骨取骨区(以下简称供区)边界,并计算胸骨柄内供区的体积。然后测量106例无明显退变的中立位颈椎侧位X线片:C2-3-C7-T1椎间隙和C3-C7椎体高度,并计算常规颈椎前路术中单间隙、双间隙、三间隙椎间盘切除,一个椎体加两个椎间盘及两个椎体加三个椎间盘切除所需钛网长度和钛网内所需植骨体积。探讨供区内松质骨是否满足临床需要。结果:胸骨柄体积为17735.51±5231.93 mm3,供区松质骨体积为8982.83±2437.56 mm3,颈椎前路术中单间隙,双间隙,三间隙椎间盘切除,一个椎体加两个椎间盘和两个椎体加三个椎间盘切除所需钛网长度和钛网内所需植骨体积分别为:5.27-6.38 mm,11.38-12.35 mm,16.64-18.45 mm,23.36-26.26 mm,41.06-43.75 mm;413-508 mm3,852-979mm3,1307-1460mm3,1748-1952mm3,3105-3277mm3。因此颈椎前路常用的任意一种术式中,钛网内所需盛骨体积均明显小于供区体积。结论:胸骨柄内松质骨结合钛网支撑可满足大多数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植骨需求。与自体髂骨植骨相比,操作更简单方便,不影响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负重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柄 解剖学测量 颈推 植骨
下载PDF
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被引量:33
7
作者 +2 位作者 康建平 王高举 钟德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共对26例胸腰...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共对26例胸腰椎OVCF患者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行PKP治疗,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56~78岁,平均66岁。共有伤椎35个。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7.96±0.95分,后凸Cobb角为18.42°±5.98°,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为19.08±2.28mm,中部高度为17.02±1.72mm。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行VAS评分,并摄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中柱高度,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PKP手术,手术时间15~75min,平均34min;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3~6ml,平均4.8ml。未出现神经损伤、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等并发症,伤椎内骨水泥分布良好。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42±0.39分和2.01±0.37分,Cobb角分别为7.77°±0.77°、8.71°±0.81°;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2.00±1.73mm、21.28±1.24mm,中部高度分别为20.80±0.75mm、19.64±1.12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伤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椎 横突 椎弓根
下载PDF
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20
8
作者 钟德君 +3 位作者 王高举 兰永树 韩福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9-665,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41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脊髓中央综合征23例,Brown-Sequard综合征6例。JOA评分3~11...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41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脊髓中央综合征23例,Brown-Sequard综合征6例。JOA评分3~11分,平均6.6分。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CT扫描和MRI检查,根据脊髓损伤特点和影像学表现采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期前路椎间融合固定术。记录术中颈椎周围软组织及骨韧带损伤情况。将MRI检查发现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随访该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MRI显示颈脊髓信号异常37例41个部位;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APLLD)损伤信号28例35处;颈椎后方软组织(EBCT)损伤信号11例;椎前间隙软组织(EBC)损伤信号14例,硬膜囊前间隙(EH)损伤信号12例。术中见EBCT损伤18例20处,EBC损伤20例23处,APLLD损伤34例44处,椎间有不稳定而无APLLD损伤7例10处。MRI显示脊髓信号异常的37例中单节段者33例(89.2%),双节段者4例(10.8%);APLLD信号异常的28例中单节段21例(75.0%),双节段7例(25.0%)。术中发现APLLD损伤的34患者中25例(73.5%)为单一节段平面脊髓损伤和椎间盘及韧带损伤,8患者(23.5%)为双节段,1例(3.0%)为三节段;C3~C4节段平面APLLD损伤为该类患者常见损伤部位(20例,占58.8%)。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早期发生并发症14例23例次。33例随访5个月~6年,平均2.2年,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完全恢复正常者23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6~17分,平均13.8分。结论:MRI显示单或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前后纵韧带损伤以及颈椎不稳定是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同期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脊髓损伤 椎间盘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下载PDF
CT观察Hangman骨折患者C1~C3椎弓根置钉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高举 +2 位作者 修鹏 钟德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患者后路C1~C3椎弓根置钉的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5月~2012年5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78例,男性67例,女性11例,年龄17~73岁,平均37.7岁,外伤至手术时间3h^18d。合并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20例。按Edward-Le...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患者后路C1~C3椎弓根置钉的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5月~2012年5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78例,男性67例,女性11例,年龄17~73岁,平均37.7岁,外伤至手术时间3h^18d。合并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20例。按Edward-Levine分型,Ⅰ型11例,Ⅱ型48例,ⅡA型13例,Ⅲ型6例。将C1后弓高度、C2关节突间部和C3椎弓根横径4mm设定为椎弓根置钉的下限,?用C0~C3 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影响后路C1~C3椎弓根置钉的损伤和/或畸形。结果:78例患者中21例(27%)、25处存在C1~C3固定钉道损伤和/或畸形,置钉困难,其中合并C1后弓发育细小和骨折影响置钉6例次,C2关节突间部发育细小、椎动脉高切迹、粉碎骨折块进入横突孔和/或椎管影响置钉10例次,C3椎弓根发育细小、髓腔硬化、椎体和椎弓根骨折影响置钉9例次。采用前路C2~C3固定融合15例,C3椎体次全切C2~C4固定融合2例,保守治疗4例。其余57例(73%)可完成C1~C3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55例采用后路手术治疗,C1椎弓根置钉5例,C2椎弓根置钉50例,C3椎弓根置钉50例;2例行保守治疗。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者49例术后行CT复查,C2钉道外壁穿破2例,内壁穿破1例,关节突间部分离2例;C3钉道外壁和内壁穿破各1例,其余螺钉位置良好,无血管神经损伤发生。结论:C1椎弓根发育细小和骨折,C2关节突间部发育细小、骨折块对横突孔和/或椎管的侵占、椎动脉高切迹,C3椎弓根发育细小、骨折及髓腔硬化等,都会影响Hangman骨折患者后路C1~C3椎弓根置钉,术前应?用C0~C3 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以便选用恰当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后路 钉道 椎弓根螺钉 CT
下载PDF
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被引量:8
10
作者 康建平 +3 位作者 冯大雄 王高举 修鹏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LOVCF)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3月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PKP治疗32例L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LOVCF)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3月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PKP治疗32例L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椎前缘、中部高度,Cobb’s角评价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PKP的临床疗效。结果 32例患者手术顺利,伤椎内骨水泥分布均匀,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神经根损伤、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等严重并发症。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9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VAS评分明显好转,后凸角度明显变小,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有明显恢复(P<0.05)。结论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PKP是治疗LOVCF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腰椎 横突 椎弓根
下载PDF
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20
11
作者 +3 位作者 钟德君 康建平 王高举 修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65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术前采用颅骨牵引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椎间盘和韧带损伤程度,X线片、CT和MRI观... 目的:探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65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术前采用颅骨牵引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椎间盘和韧带损伤程度,X线片、CT和MRI观察合并存在的骨折和畸形情况。对椎间隙增宽、C2关节突间部粉碎、C2关节突间部发育细小、C2椎动脉高切迹、C3椎弓根发育细小或无髓腔、C3椎体骨折者采用前路手术;对椎间隙无增宽、C2-C3关节突交锁牵引不能复位、C3椎弓根骨折者采用后路手术。通过临床和影像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除C2关节突间部骨折伴C2/C3不稳定外,合并存在的严重损伤和畸形包括:椎间隙增宽9例、C2椎弓根发育细小1例、C2椎动脉高切迹2例、C2关节突间部粉碎骨折3例、C2-C3关节突脱位6例、C3椎体骨折3例、C3椎弓根骨折3例、C3椎弓根细小2例、C3椎弓根无髓腔2例。前路手术15例:椎间隙増宽3例、伴C2关节突间部粉碎骨折2例、C3椎体骨折+C3椎弓根细小1例、C3椎体骨折+C2-C3后方关节突交锁牵引复位1例、C2椎动脉高切迹1例;椎间隙未增宽也需行前路手术者包括C2椎弓根发育细小1例、C3椎体骨折+C2-C3关节突交锁牵引复位1例、C2-C3关节突交锁牵引复位又不能判断C2/3椎间盘和韧带复合体损伤程度1例、C3椎弓根无髓腔2例、C2椎动脉高切迹+C3椎弓根细小1例、关节突间部粉碎骨折+C2-C3关节突交锁复位1例。后路手术50例:其中椎间隙增宽1例、C2-C3关节突脱位交锁牵引不能复位2例、C3椎弓根骨折3例。前、后路手术分别出现并发症7例次(47%)和8例次(1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前路高于后路。结论:根据不稳定Hangman骨折合并C2/3椎间盘韧带结构损伤程度、合并存在的骨折和畸形情况选择前后路手术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不稳定 椎间盘韧带复合体
下载PDF
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淑坤 +3 位作者 任作群 王高举 李忠 鲁晓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为提高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早期诊治,减少误诊与术后复发/或关节功能障碍。[方法]1970~2004年采用关节滑膜切除手术19例、关节镜治疗1例,就诊年龄4~77岁,平均29.5岁;男12例,女8例,其中16例有一次或多次损伤后功能... [目的]为提高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早期诊治,减少误诊与术后复发/或关节功能障碍。[方法]1970~2004年采用关节滑膜切除手术19例、关节镜治疗1例,就诊年龄4~77岁,平均29.5岁;男12例,女8例,其中16例有一次或多次损伤后功能障碍(16/20占80%)。结合相关文献学习讨论。[结果]随防3~24年(平均10年)20例疗效观察:优10例,良5例,可5例,差0例。其中6例多次复发,3例功能障碍是因滑膜切除过多或绒毛结节已侵蚀、破坏关节软骨面致关节周围广泛黏连或发生骨性融合。[结论](1)在门诊骨科以骨关节肿痛来就诊的病人约占骨关节外科的1/4~1/3。由于症状体征无特异性,20%的病人常忽略曾有外伤史,又缺乏X线片或血生化检查的特征性表现,故难以早期明确诊断。多用消炎、镇痛等处方对症处理,部分病例可获有效缓解。(2)对2~4周诊治无效,症状反复发作,且逐日加重的关节肿痛,或出现功能障碍时,常规X线片及血生化检查有助于排除与PVNS相关或不相关的其他病变,而选择针对性很强的合理治疗措施。(3)病程在3~6个月以上的中、晚期患者,无论是结节性或弥漫性PVNS首选关节镜进行准确的诊治,是目前微创高效的高科技诊治手段。(4)对复发病例,且经病检诊断明确的患者应作MRI,可显示病灶范围和相邻组织结构的损害程度,可以有针对性的再做关节镜治疗/或其他高科技手段配合,目的是消灭病灶,尽早康复,预防恶变。(5)对术后病人追踪随访观察,配合理疗及中西药物是促进完全康复,重返工作岗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基于角色和规则引擎的UCON应用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熊智 徐江燕 +2 位作者 王高举 李江 蔡伟鸿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1-836,共6页
UCON是一种基于属性的下一代访问控制模型,但其高度抽象,难于直接应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和规则引擎的UCON应用模型UCON-ABRR。该模型通过引入角色这一属性,便于实现基于角色的用户管理;并基于规则引擎来制定访问规则和实施访问控... UCON是一种基于属性的下一代访问控制模型,但其高度抽象,难于直接应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和规则引擎的UCON应用模型UCON-ABRR。该模型通过引入角色这一属性,便于实现基于角色的用户管理;并基于规则引擎来制定访问规则和实施访问控制策略,不仅支持UCON的两个重要特征:属性易变性和决策过程连续性,而且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该模型具有通用性,将其应用于云存储场景中,达到了预期的访问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问控制 使用控制 应用模型 角色 规则引擎 云存储
下载PDF
具有角色特性的UCON属性管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伟鸿 王高举 陈华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63-1466,共4页
属性作为UCON模型的核心元素,缺乏灵活简洁的管理机制。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核心UCON模型属性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具有角色特性的属性管理结构(MASUR)。该结构依据创建属性的能力将主体划分为系统管理主体、属主主体和一般主体,扩展了核心... 属性作为UCON模型的核心元素,缺乏灵活简洁的管理机制。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核心UCON模型属性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具有角色特性的属性管理结构(MASUR)。该结构依据创建属性的能力将主体划分为系统管理主体、属主主体和一般主体,扩展了核心UCON模型的中心化管理方式,具备了区分各主体的职责能力;然后将属性分为系统属性、自主属性和受控属性,提出属主的概念,明确地限定属性的更新主体;最后借鉴成熟的RBAC成果,引入属性角色与操作角色,以适用于现代大规模系统的属性分类和管理。MASUR为现代系统提供了一种对属性更宽泛、更细粒度的灵活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管理 属性角色 操作角色 属主 UCON MASUR
下载PDF
ATRA诱导鼠胚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Notch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德君 康敏 +3 位作者 王高举 张德胜 宋跃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3,共2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体外诱导鼠胚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Notch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NSCs分为两组,观察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ATRA,对照组不加ATRA。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SCs Notch1蛋白,采用...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体外诱导鼠胚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Notch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NSCs分为两组,观察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ATRA,对照组不加ATRA。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SCs Notch1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SCs Notch1 mRNA。结果观察组NSCs经ATRA诱导3、5、7、9 d,Notch1蛋白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539.43±13.46、488.67±13.12、437.54±13.10、434.32±13.04,Notch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12 2±0.080 2、0.216 4±0.125 2、0.022 1±0.135 5、0.017 7±0.006 1;对照组分别为591.35±15.61、0.624 3±0.274 5,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在ATRA体外促鼠胚NSCs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Notch1表达减少;ATRA诱导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与抑制Notch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NOTCH1蛋白 细胞分化
下载PDF
颈椎间盘突出致Brown-Sèquard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2 位作者 康建平 钟德君 王高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9-880,共2页
颈椎间盘突出致Brown—Seguard综合征在临床少见,2005年5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4例颈椎间盘突出致Brown—Sequard综合征患者,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 综合征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促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钟德君 康敏 +2 位作者 王高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5-310,共6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在体外促进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NSCs分化中的意义。方法:取第3代大鼠胚胎NSCs体外培养,实验...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在体外促进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NSCs分化中的意义。方法:取第3代大鼠胚胎NSCs体外培养,实验组加入1.0μmol/L ATRA诱导,分别于干预后3、5、7、9d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的表达及变化情况,对照组不加ATRA培养,于相应时间点进行相同检测。比较两组各时间点β-catenin的表达量。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实验组在培养3~7d时β-catenin表达逐渐增强(P<0.05),7d与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示3~7d时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7d与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印迹检测实验组细胞内β-catenin总蛋白、胞浆内β-catenin蛋白、胞核内β-catenin蛋白3~7d时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7d与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内β-catenin的总蛋白变化趋势与RT-PCR结果相似,且胞浆内β-catenin和胞核内β-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结论: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途径被激活,且β-catenin在细胞浆及细胞核内表达量均增多,与NSCs的分化成正调控,在细胞分化达到平衡状态时(7d~9d)表达量不再增加,表明ATRA促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与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Β-CATENIN 分化 表达 大鼠
下载PDF
单双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广州 +2 位作者 李森 康建平 王高举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17-18,21,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单侧组24例,双侧组16例,记录VAS评分、椎体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变化、手术时间及...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单侧组24例,双侧组16例,记录VAS评分、椎体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变化、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40例患者均未发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椎体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单侧穿刺能明显减少手术和放射暴露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峡部延长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巧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进 +3 位作者 王高举 徐双 钟德君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峡部延长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巧。方法单节段峡部延长型腰椎滑脱22例,L 32例,L 411例,L 59例。采用Wiltse入路置钉、切除双侧延长的下关节突、常规椎板间开窗减压、上连接棒、复位后行椎间融合,采用术后5d、3个月、6个月、1... 目的:探讨峡部延长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巧。方法单节段峡部延长型腰椎滑脱22例,L 32例,L 411例,L 59例。采用Wiltse入路置钉、切除双侧延长的下关节突、常规椎板间开窗减压、上连接棒、复位后行椎间融合,采用术后5d、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价。采用腰椎JOA(29分法)评分评估患者腰椎活动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一次性复位15例(68%),需要进一步切除关节突获得复位4例(18%),调整螺钉深度获得复位3例(13%)。下关节突的大部分切除没有损伤关节突关节完整性19例,因关节突切除过多致关节突骨折和椎间孔后壁开放3例。行单侧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成形神经根减压椎间融合+对侧下关节突切除20例,行双侧下关节突切除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成形神经根减压+单侧入路椎间融合2例。采用下关节突骨块两枚行椎间支撑融合13例, Cage支撑融合9例。手术时间90~140 min,平均110 min。出血量300~670mL,平均470mL。术中无马尾、神经根损伤,术后脑脊液漏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5月~9年8个月,平均3.6年。术后滑脱椎体复位率为92%,术后椎间隙高度为10.1mm,较术前增加3.4mm,植骨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滑脱复位程度及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术前平均JOA评分14分,末次随访25分。结论①狭部延长型腰椎滑脱患者,Wiltse入路可获得椎弓根螺钉置入,下关节突切除,椎板间开窗,神经根减压,滑脱复位及椎间融合的良好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并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②增生肥大的下关节突切除是确保滑脱复位的关键;③下关节突切除可获得足够的自体骨完成椎间融合,并可提供结构性支撑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峡部延长型 手术技巧 椎管狭窄
下载PDF
局部自体骨移植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2 位作者 钟德君 王高举 文睿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自体骨移植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Adult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AIS)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无明显骨质疏松的AIS患者,采用术中切除的滑脱椎棘突、椎板、关节突行椎间支撑植骨融合及非万向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随访观察... 目的观察局部自体骨移植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Adult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AIS)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无明显骨质疏松的AIS患者,采用术中切除的滑脱椎棘突、椎板、关节突行椎间支撑植骨融合及非万向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随访观察该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41例患者均采用四钉二棒的非万向螺钉系统行单节段融合(L3,42例,L4,523例,L5S116例);合并滑脱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椎间不稳定及椎管狭窄需行开窗减压神经根探查者均不予固定融合7例;手术时间2.5~3.5小时,出血量200~800ml,平均出血量320ml;术中置钉时发生钉道破裂3次,发生硬膜囊破裂3例,神经根袖破裂2例;33例随访3月至4年,平均2.3年,腰背痛明显减轻28例,腿痛减轻或消失16例,残余肢体麻木3例,足背伸肌力Ⅲ~Ⅳ级2例,腰椎疾患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由术前(13.3±4.0)分恢复到末次随访时(26.6±3.3)分;X射线片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9例;滑脱复位有部分丢失3例,植骨块脱出于椎体后缘1例,钉棒系统断裂1例。结论局部自体骨移植结合非万向椎弓根螺钉系统牢固固定,取材和植入方便,来源丰富,是AIS患者椎间融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滑脱 腰椎 融合 自体骨移植 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