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高危膀胱癌应用卡介苗+吡柔比星与卡介苗+吉西他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及对血清AGR、PON1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威 王鸿渊 +3 位作者 雷晓航 赵英帅 吕炜超 张建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146-1153,共8页
目的:探究中高危膀胱癌应用卡介苗+吡柔比星与卡介苗+吉西他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及对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对氧磷酶1(PON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本院80例中高危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行经... 目的:探究中高危膀胱癌应用卡介苗+吡柔比星与卡介苗+吉西他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及对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对氧磷酶1(PON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本院80例中高危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吡柔比星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研究组术后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分泌型蛋白Dickkopf(DKK)、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1(BLCA-1)、β2-微球蛋白(β2-MG)]、新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AGR、PON1水平、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核心问卷量表(EORTC QLQ-C30)]、功能状态[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不良反应,术后随访1年,统计比较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清DKK、BLCA-1、β2-MG、VEGF、FGF、AGR水平低于对照组,PON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EORTC QLQ-C30、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膀胱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吡柔比星联合卡介苗,中高危膀胱癌应用吉西他滨联合卡介苗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AGR、PON1水平,预防术后复发,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功能状态,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危膀胱癌 吉西他滨 吡柔比星 卡介苗 肿瘤标志物 复发率
下载PDF
p53诱导的肿瘤代谢重编程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鸿渊 雷晓航 张建国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2期4924-4928,共5页
p53基因是一种强大的抑癌基因,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周期停滞、衰老和凋亡等细胞过程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但p53的这些功能丧失并不能使p53的抑癌功能消失。肿瘤细胞可通过改变细胞代谢满足肿瘤发展的能量和底物需求。而p53可抑制糖酵解并通... p53基因是一种强大的抑癌基因,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周期停滞、衰老和凋亡等细胞过程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但p53的这些功能丧失并不能使p53的抑癌功能消失。肿瘤细胞可通过改变细胞代谢满足肿瘤发展的能量和底物需求。而p53可抑制糖酵解并通过下游靶点对抗Warburg效应,进而促进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同时,p53介导的代谢调节在肿瘤抑制中的作用也因其在不同生理环境下可促进细胞存活与细胞死亡的功能而复杂化。因此,深入研究p53诱导的肿瘤代谢重编程,可以为肿瘤的治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P53 代谢重编程
下载PDF
膀胱癌电切术后凝血功能状态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3
作者 吕炜超 雷晓航 +2 位作者 王通通 王鸿渊 张建国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分析膀胱癌电切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泌尿外科收治膀胱癌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统计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癌电... 目的分析膀胱癌电切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泌尿外科收治膀胱癌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统计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癌电切术后3个月内VTE发生(非VTE组117组,VTE组28例)、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比较其术后3 d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VTE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对术后VTE发生的预测价值。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术后凝血功能指标与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结果膀胱癌患者145例VTE发生率为19.31%(28/145),局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5.17%(22/145);VTE发生者年龄、糖尿病发生率、手术时间与术后D-D、PLT、Fib、APTT显著高于未发生者[χ^(2)(t)/P=4.390/<0.001、8.332/0.004、6.029/<0.001、8.146/<0.001、3.350/0.001、6.265/<0.001、2.921/0.004];局部淋巴结转移发生者术后D-D、PLT、Fib、APTT高于未发生者(t=10.664、4.300、7.827、5.114,P均<0.001),其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12、0.371、0.386、0.403,P均<0.001),而TT、PT与局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r/P=0.191/0.413、0.201/0.365)。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与术后D-D、PLT、Fib、APTT升高为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879(1.267~6.543)、3.155(1.381~7.209)、4.565(2.013~10.354)、3.653(1.576~8.467)、3.926(1.652~9.331)、3.396(1.469~7.853)];术后D-D、PLT、Fib、APTT联合预测术后VTE发生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P=2.945/0.003、1.994/0.046、2.011/0.042、3.186/0.001)。结论膀胱癌电切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术后D-D、PLT、Fib、APTT与VTE及局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术后VTE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淋巴结转移 凝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GL-EBR术对NMIBC患者复发和进展的影响
4
作者 雷晓航 王鸿渊 张建国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整块剜除术(GL-EBR)对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患者复发及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38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77例患者行TURB...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整块剜除术(GL-EBR)对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患者复发及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38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77例患者行TURBT治疗(对照组), 61例患者行GL-EBR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 根据病理结果的肿瘤级别情况进一步将患者分为高级别TURBT组(A组, 17例)、高级别GL-EBR组(B组, 21例)、低级别TURBT组(C组, 60例)、低级别GL-EBR组(D组, 40例), 对比不同肿瘤级别亚组之间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例数少于对照组, 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肿瘤级别的亚组分析中, B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 B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1%(8/21) vs.76.5%(13/17), P<0.05]。C组和D组的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L-EBR手术治疗NMIBC安全有效, 术中出血量小, 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特别是肿瘤级别较高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绿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剜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