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时期以来林徽因研究综述 |
班业新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7 |
3
|
|
2
|
存在与体验——林徽因诗歌艺术分析 |
班业新
邹姗姗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07 |
2
|
|
3
|
论余华小说中的儿童形象 |
班业新
|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2
|
|
4
|
论朱湘的叙事诗创作 |
班业新
|
《文教资料》
|
2007 |
0 |
|
5
|
创作抒写自己的心——简论《复仇(其二)》对“耶稣受难”的改写 |
班业新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6 |
0 |
|
6
|
林徽因小说新论 |
班业新
|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8 |
0 |
|
7
|
个体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交融——以《模影零篇》等为例论林徽因的创作个性及意义 |
班业新
|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8
|
个体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交融——以《模影零篇》为例论林徽因的创作个性及意义 |
班业新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9
|
论林徽因诗歌的知性书写 |
班业新
|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3 |
0 |
|
10
|
论林徽因诗歌的知性书写及其史学意义 |
班业新
|
《昭通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1
|
林徽因文学思想探析 |
班业新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2
|
个体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交融——以《模影零篇》为例论林徽因的创作个性及意义 |
班业新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3
|
聚焦现代性视野下的错位存在——《模影零篇》文本解读 |
班业新
|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4
|
乡愁文库中的一枚闪亮红烛——读《宿迁乡愁记》 |
班业新
|
《江苏政协》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