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糖蜜对虾蟹混养系统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杰 田相利 +5 位作者 董双林 高明亮 张凯 奉杰 班文波 张庆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49,共12页
为探讨养殖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与不同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通过添加糖蜜将外源添加物的(饵料和糖蜜)C/N调整为10、15、20和25四个不同水平(分别为C1、C2、C3和C4组),以投喂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C0)。利用PCRDGGE技术和冗余分析方法(RDA)... 为探讨养殖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与不同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通过添加糖蜜将外源添加物的(饵料和糖蜜)C/N调整为10、15、20和25四个不同水平(分别为C1、C2、C3和C4组),以投喂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C0)。利用PCRDGGE技术和冗余分析方法(RDA),分析了添加糖蜜对虾蟹混养系统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虾蟹混养池塘水体中细菌菌群主要由放线菌纲、蓝藻纲、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ε-变形菌纲、拟杆菌纲和芽孢杆菌纲组成。C1、C2、C3和C4四个处理组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与C0组差异显著。各处理组的优势菌群相似,其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放线菌纲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随养殖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于8月检测到γ-变形菌纲,于9月检测到ε-变形菌纲和芽孢杆菌纲。各处理组相比较,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明显,Shannon-Winener指数随C/N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养殖后期,C2处理组的Shannon-Winener指数明显高于其它处理组,C4处理组最低。RDA分析表明,虾蟹混养系统水体中菌群结构的变化是多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的重要性在7月为TOC>TN>NO_3^--N>TP>PO_4^-P>NH_4^+-N,在8月为TP>NH_4^+-N>NO_2^--N>PO_4^-P,在9月为NO_2^--N>NO_3^--N>PO_4^-P>NH_4^+-N>pH>TN>TOC。综合水质指标、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调控外源添加物C/N为15时,水体细菌群落多样性高、组成差异小、结构稳定,有利于虾蟹混养系统的水质条件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蟹混养 水体 环境因子 PCR-DGGE C/N 冗余分析 细菌群落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四种三疣梭子蟹养殖系统的能值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班文波 田相利 +5 位作者 董双林 张凯 高明亮 张东旭 奉杰 张庆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40,共10页
为综合评价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主的不同混养系统的生态经济性能。本研究通过海水池塘陆基围隔养殖实验,收集苗种投入、人工、电能、饵料投入、产量、风能、雨水能、太阳能等基础数据;利用能值理论及分析方法,定... 为综合评价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主的不同混养系统的生态经济性能。本研究通过海水池塘陆基围隔养殖实验,收集苗种投入、人工、电能、饵料投入、产量、风能、雨水能、太阳能等基础数据;利用能值理论及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蟹单养系统(C)、蟹虾二元混养系统的转换率(CS)、蟹虾贝三元混养系统的转换率(CSB)和蟹虾贝鱼四元混养系统(CSBF)4种三疣梭子蟹养殖系统的能流和物流特点;建立了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各能值指标综合对比了4种养殖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性。研究表明:在太阳能值转换率方面,蟹虾贝鱼四元混养系统的转换单最低(3.65×106sej/J,P<0.05),蟹单养系统的转换单最高(8.72×106 sej/J)。在产出能值交换率方面,四元混养系统显著高于其它3种养殖系统(P<0.05),蟹虾二元混养与蟹虾贝三元混养系统之间无显著差异,蟹单养系统的转换单最低(1.34)。在环境负载率方面,四元混养系统略高于其它3种养殖系统(105.92),蟹单养系统最低(91.42)。在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方面,四元混养系统显著高于其它3种系统(P<0.05),蟹虾二元混养、蟹虾贝三元混养和蟹单养3个系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比较表明,蟹虾贝鱼四元混养系统在环境负载率略高的前提下,获得了最低的太阳能值转换率和最高的产出能值交换率,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系统。因此,虾蟹贝鱼四元混养系统是经济效益相对高、环境污染相对小的养殖模式,应该在生产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三疣梭子蟹 混养系统 围隔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和江蓠混养结构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班文波 田相利 +5 位作者 董双林 张凯 高明亮 张东旭 奉杰 张庆起 《河北渔业》 2015年第8期12-18,24,共8页
利用海水陆基实验围隔优化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的混养结构。实验设6个处理组,分别为蟹-虾(CS)、蟹-虾... 利用海水陆基实验围隔优化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的混养结构。实验设6个处理组,分别为蟹-虾(CS)、蟹-虾-贝(CSB)、蟹-虾-贝-藻(CSBJ1、CSBJ2和CSBJ3),以梭子蟹单养为对照(C),每个处理组设置了4个重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梭子蟹个体规格差异不显著(P>0.05),产量以CSBJ2处理组最高;CSBJ1和CSBJ2组凡纳滨对虾的平均体重、特定生长率以及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凡纳滨对虾产量以CSBJ2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混养江蓠处理组菲律宾蛤仔成活率显著提高,但产量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养殖期间,CSBJ2处理组亚硝氮含量总体上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混养江蓠各处理水体氨氮浓度养殖后期均显著降低(P<0.05),而CSBJ1和CSBJ2组总氮和总磷浓度在中后期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5)。本研究表明,虾蟹贝混养系统中搭配适宜密度的菊花江蓠,可以有效改善水质,减少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以及氨氮、亚硝氮等有害物质含量,提高梭子蟹和对虾的产量和成活率及菲律宾蛤仔的成活率。在本研究条件下,虾、蟹、贝和江蓠混养的最佳配比为三疣梭子蟹6ind/m2,凡纳滨对虾45ind/m2,菲律宾蛤仔30ind/m2和菊花江蓠0.36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养 三疣梭子蟹 凡纳滨对虾 菲律宾蛤仔 菊花江蓠 产量 水质
下载PDF
史氏鲟幼鱼胃排空特征及其数学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管敏 班文波 +1 位作者 郭柏福 张厚本 《水产科技情报》 2017年第4期173-176,180,共5页
为了解史氏鲟幼鱼消化和胃排空之间的关系,在水温20.5℃的条件下,测定了体质量为(26.29±1.14)g的史氏鲟幼鱼的胃排空率,并比较分析了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平方根模型对其排空曲线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1)史氏鲟幼鱼的胃排空方式... 为了解史氏鲟幼鱼消化和胃排空之间的关系,在水温20.5℃的条件下,测定了体质量为(26.29±1.14)g的史氏鲟幼鱼的胃排空率,并比较分析了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平方根模型对其排空曲线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1)史氏鲟幼鱼的胃排空方式基本属于先慢后快再慢的方式;(2)通过比较线性、指数和平方根模型的相关系数(R^2)、残差平方和(RSS)及残差的标准差(SDR),发现最适合描述史氏鲟幼鱼胃排空特征的模型是平方根模型,其方程为Y^(0.5)=1.366-0.042t(R^2=0.975,P<0.001);由平方根模型可知,史氏鲟幼鱼的胃排空率为0.042 g/h,50%胃排空的时间(食欲恢复50%)、80%胃排空的时间(食欲基本恢复)和99%胃排空的时间(食欲完全恢复)分别为9.53、17.98、29.27 h,即史氏鲟幼鱼在饱食投喂9.53~17.98 h后食欲最少恢复一半。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建议史氏鲟幼鱼的投饲时间间隔设定为9.53~17.98 h,投饲频率为1.33~2次/d,这样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使养殖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幼鱼 胃排空率 数学模型 消化生理
下载PDF
中华鲟日本鲺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5
作者 田甜 万建义 班文波 《水产科技情报》 2018年第6期356-358,共3页
2016年9月,在中华鲟研究所黄柏河基地养殖的子二代中华鲟中发生日本鲺病,通过对疾病发生过程、病例症状、解剖变化、鱼体检查和水质检测结果、镜检及体内细菌分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诊断为单一性日本鲺病。根据诊断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及... 2016年9月,在中华鲟研究所黄柏河基地养殖的子二代中华鲟中发生日本鲺病,通过对疾病发生过程、病例症状、解剖变化、鱼体检查和水质检测结果、镜检及体内细菌分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诊断为单一性日本鲺病。根据诊断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及以往的防治经验,采取外用敌百虫进行治疗以及改善养殖环境等综合防治措施,成功治愈此病,且未见复发。文章介绍了该病的发生过程、病例症状、解剖变化、诊断方法及治疗技术等,可为中华鲟日本鲺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日本鲺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子二代中华鲟对急性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管敏 张德志 +4 位作者 王龙 班文波 张厚本 郭柏福 姜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8-464,共7页
为探究急性低温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抗氧化、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健康子二代中华鲟[体质量(1.72±0.33) kg]由23 ℃水体中直接转入17、11 ℃水体中,急性胁迫2 h后取样,检测各项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血清抗氧化指标中,超氧化物... 为探究急性低温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抗氧化、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健康子二代中华鲟[体质量(1.72±0.33) kg]由23 ℃水体中直接转入17、11 ℃水体中,急性胁迫2 h后取样,检测各项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血清抗氧化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水温骤降温差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谷胱甘肽、丙二醛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P >0.05);总抗氧化能力逐渐升高。肝脏抗氧化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谷胱甘肽含量逐渐下降,而丙二醛含量却显著增加( P <0.05);总抗氧化能力出现波动( P >0.05)。免疫指标中,血清和肝脏溶菌酶活性随水温骤降幅度的增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免疫球蛋白M含量递减( P >0.05)。消化酶指标中,胃、肠和肝脏淀粉酶活性随水温骤降温差的增大,均不断下降;胃、肝脏的脂肪酶活性却持续显著增加( P <0.05);胃蛋白酶活性则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P <0.05)。试验结果表明,急性低温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的抗氧化、免疫和消化酶活性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对其肝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在中华鲟的养殖、运输及人工放流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水温骤降造成鱼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二代中华鲟 急性低温胁迫 抗氧化指标 免疫指标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中华鲟行为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班文波 郭柏福 +1 位作者 管敏 田甜 《生物学通报》 2016年第8期1-5,共5页
为保护中华鲟繁衍生息,研究人员在中华鲟繁殖、洄游等行为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为中华鲟的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科学依据。2013年和2014年,连续2年未监测到中华鲟野生群体的自然繁殖行为,中华鲟野生资源的延续已经亮起红灯,而全人工繁殖... 为保护中华鲟繁衍生息,研究人员在中华鲟繁殖、洄游等行为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为中华鲟的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科学依据。2013年和2014年,连续2年未监测到中华鲟野生群体的自然繁殖行为,中华鲟野生资源的延续已经亮起红灯,而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放流后对野生种群的影响仍无法判断,通过全人工繁殖放流减缓中华鲟鱼物种资源衰退还有很多研究工作需要开展,例如对全人工繁殖中华鲟行为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中华鲟放流追踪、放流后中华鲟生活史研究等。以这些研究为基础,合理评价人工增殖放流对野生中华鲟资源的补充效果,提出合理的人工增殖放流方案将是新阶段中华鲟保护的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行为生态学 增殖放流
下载PDF
不同三疣梭子蟹混养系统有机碳库储量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东旭 张凯 +5 位作者 田相利 董双林 奉杰 班文波 高明亮 张庆起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83,共12页
利用海水池塘陆基实验围隔,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不同混养系统有机碳库储量,分别为蟹-虾混养(CS)、蟹-贝(CB)、虾-贝混养(S... 利用海水池塘陆基实验围隔,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不同混养系统有机碳库储量,分别为蟹-虾混养(CS)、蟹-贝(CB)、虾-贝混养(SB)和蟹-虾-贝(CSB)混养系统,以蟹单养(C)系统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养殖期间各处理水体POC和DOC均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35~2.91mg C/L和8.82~10.89mg C/L。其中,POC以SB最高,CS次之,CB、CSB和C则显著小于处理SB(P〈0.05);水体DOC含量以CSB最高,单养系统C最低,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养殖期间各处理浮游植物有机碳均值变化范围为0.41~0.87mg C/L,其中以处理CSB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而单养系统C则为最低;各处理浮游动物有机碳均值变化范围为33.43~67.92μgC/L,以单养系统C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CS次之,均显著高于CB、SB和CSB(P〈0.05);养殖期间各处理细菌有机碳均值变化范围在0.33~0.61mg C/L之间,以CSB最高,显著高于C、CB和SB(P〈0.05),而与处理CS无显著差异(P〉0.05)。(2)实验期间,各处理有机碳组分贡献率为DOC〉腐质颗粒有机碳〉浮游植物有机碳〉浮游细菌有机碳〉浮游动物有机碳。总体而言,所有处理中CSB中浮游植物有机碳、浮游细菌有机碳以及水体DOC对TOC的贡献均相对高于其它处理,而浮游动物有机碳和腐质颗粒有机碳则相对较低;蟹单养系统C则相反,其浮游动物有机碳和腐质颗粒有机碳对水体TOC的贡献相对较大,而浮游植物有机碳、浮游细菌有机碳和DOC对水体TOC的贡献率相对其它处理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凡纳滨对虾 菲律宾蛤仔 混养 有机碳库 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