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手术疗效 被引量:6
1
作者 侯忠学 班照楠 +1 位作者 向乾虎 李永奎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362-136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我院骨科1995年5月-2006年12月共用开放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3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结果132例均得到随访13个月。9年,平均6.5年。按Prolo标准评定,治愈9...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我院骨科1995年5月-2006年12月共用开放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3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结果132例均得到随访13个月。9年,平均6.5年。按Prolo标准评定,治愈98例,有效32例。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多节段突出且伴有腰椎管狭窄,传统经典的手术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老年 手术
下载PDF
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多段骨折
2
作者 侯忠学 周利强 +3 位作者 谭均 许冰 彭晓 班照楠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6月-2007年5月采用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多段骨折患者18例。脊髓功能按ASIA分级和评分进行术前、术后对比。18例患者均采用钉.棒内固定系... 目的探讨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6月-2007年5月采用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多段骨折患者18例。脊髓功能按ASIA分级和评分进行术前、术后对比。18例患者均采用钉.棒内固定系统作内固定及椎管减压,据X线片测量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Cobb角的变化,经Cr观察骨折骨愈合。结果18例随访11个月~3.5年,平均2.1年,术后椎体高度均恢复近正常并获得骨愈合,脊髓功能ASn分级和评分术后平均改善2.6级。结论钉。棒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固定切实可靠,可有效地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在治疗胸腰椎多段骨折中,临床有其独特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脊髓损伤 钉-棒系统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Ⅳ胫骨平台骨折
3
作者 顾琪珊 班照楠 +1 位作者 谭均 唐安荣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1688-1689,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双切口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Ⅵ胫骨平台骨折。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Sehatzker Ⅴ、Ⅵ胫骨平台骨折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8.0岁,经过10~40个月平均随访22个月。用Raamuussen评分法评价疗... 目的回顾性分析双切口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Ⅵ胫骨平台骨折。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Sehatzker Ⅴ、Ⅵ胫骨平台骨折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38.0岁,经过10~40个月平均随访22个月。用Raamuussen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10例患者下肢力线全部矫正,关节面平整,其中优良8例,一般2例,1例皮缘坏死,钢板部分外露。结论采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Ⅵ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口 双钢板 骨折 胫骨平台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法治疗Ruedi-Allgower Ⅱ、Ⅲ型Pilon骨折
4
作者 顾琪珊 谭均 +1 位作者 班照楠 唐安荣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700-70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Ruedi-Allgower Ⅱ、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时机及并发症防治。方法2000~2006年我院收治Ruedi-Allgower Ⅱ型12例,Ⅲ型10例共22例Pilon骨折。跟骨牵引7~15(平均10)d后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Ruedi-Allgower Ⅱ、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时机及并发症防治。方法2000~2006年我院收治Ruedi-Allgower Ⅱ型12例,Ⅲ型10例共22例Pilon骨折。跟骨牵引7~15(平均10)d后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固定,螺钉加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8~80个月,平均32个月,按照Mazur评分标准:优10例、良8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8%。结论影响复杂Pilon骨折预后的因素较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在最恰当的时间进行手术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骨折固定术 胫骨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下术前测量下颈椎弓根内固定相关的解剖学参数
5
作者 申洪全 柯珍勇 +4 位作者 汪洋 顾琪珊 班照楠 周利强 许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77-1681,共5页
目的计算机辅助模拟及测量各个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相关解剖数据,为临床个体化置入提供参考。方法对拟行下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共29例)行对应节段CT扫描,将结果导入Mimics 10.01观察及测量颈椎弓根皮质骨及松质骨宽度;再将三维... 目的计算机辅助模拟及测量各个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相关解剖数据,为临床个体化置入提供参考。方法对拟行下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共29例)行对应节段CT扫描,将结果导入Mimics 10.01观察及测量颈椎弓根皮质骨及松质骨宽度;再将三维重建导入Imageware 13.2中,按椎弓根轴线模拟钉道置入后测量模拟钉道的最大长度、与对应上下终板的角度、横向外倾角、内外偏角安全范围、头尾倾角安全范围等个体参数;模拟进钉点及其与横断面上与侧块最外缘的距离和矢状面与上关节突后下缘的距离;作为后期临床中个体化螺钉置入的参考。结果 1C3~C7椎弓根宽度逐渐增大,松质骨宽度范围为2.05~3.91 mm,皮质骨宽度范围为4.33~7.87 mm,其中C7最大,C3最小。2模拟椎弓根钉道横向外倾角35.012 6°~49.299 6°,模拟椎弓根钉道内偏角安全范围6.112 6°~9.219 6°、外偏角安全范围4.473 1°~8.779 6°;C3~C7模拟椎弓根钉道与对应上下终板的角度范围在12.6873°^-16.961 8°,模拟椎弓根钉道头倾角安全范围2.557 2°~5.834 2°、尾倾角安全范围7.063 2°~10.984 2°。3C3~C7椎弓根进钉通道长度逐渐增大,范围为26.813 6~35.341 9 mm,其中C7最大,C3最小。结论计算机辅助下对下颈椎椎弓根的个体化模拟及测量,可以在术前充分了解拟行椎弓根内固定的各个下颈椎相关解剖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弓根测量 模拟椎弓根螺钉道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闭合复位第一、二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被引量:13
6
作者 班照楠 黄富国 +4 位作者 顾琪珊 许冰 李永奎 李正疆 周利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1-352,共2页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手部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常难以维持复位而需手术治疗。2009年2月至2013年6月,我们采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第一、二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3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闭合复位 固定治疗 克氏针 骨间 手法复位外固定 2009年 C臂机透视
原文传递
骨搬移、骨延长术治疗长骨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体会 被引量:23
7
作者 班照楠 黄富国 王莹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900-903,共4页
目的探索分析IIizarov骨搬移、骨延长术治疗长骨感染和肢体短缩,以及感染所致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0月,用骨感染病灶清除、II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及骨干骺端截骨骨搬移和骨延长术治疗13例长骨感染... 目的探索分析IIizarov骨搬移、骨延长术治疗长骨感染和肢体短缩,以及感染所致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0月,用骨感染病灶清除、II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及骨干骺端截骨骨搬移和骨延长术治疗13例长骨感染、缺损的股骨、胫骨和腓骨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其中股骨和胫骨慢性骨髓炎8例(伴股骨病理性骨折1例),感染性骨不连4例;腓骨慢性骨髓炎1例。结果13例患者感染均得到一期治愈,窦道愈合,骨搬移结合处正常愈合。其中2例出院后自行搬移过程中出现钉道感染(1例经再次清创后治愈,1例经清创后感染复发截肢),1例在骨愈合后发生再骨折,经髓内钉固定后骨折愈合。13例患者骨搬移长度5~13cm,平均7.5cm;13例患者中有11例骨搬移后双下肢等长,2例患侧下肢较健侧下肢短缩。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损伤。结论IIizarov骨搬移和骨延长技术是治疗长骨感染及感染性骨不连的一种有效办法,手术可祛除感染,治愈窦道,恢复肢体长度,从而解决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感染性骨不连 Ilizarov外固定支架 骨搬移 骨延长
原文传递
重度骨关节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偏心距重建 被引量:2
8
作者 班照楠 黄富国 +3 位作者 顾琪珊 许冰 李永奎 李正疆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7-950,共4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偏心距重建方法以及疗效。 方法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治18例(18髋)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男14例,女4例;年龄47~72岁,平均55.4岁。病程11... 目的探讨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偏心距重建方法以及疗效。 方法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治18例(18髋)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男14例,女4例;年龄47~72岁,平均55.4岁。病程11~74个月,平均33.6个月。左髋11例,右髋7例。髋关节Harris评分为(34.6 ± 5.3)分。托马斯征、“4”字试验以及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术前肢体不等长15例。患者均行THA,术中采用股骨距标准截骨、选择正确的旋转中心及合适长度股骨距重建偏心距。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出现腓总神经牵拉损伤,经对症治疗3个月后恢复;其余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53个月,平均43.5个月。术后髋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步态恢复正常。X线片复查示:关节无脱位,假体在位良好、无松动;6例双下肢不等长。患者健、患侧偏心距差值为0.1~0.7 mm,平均0.4 mm。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3.0 ± 7.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96,P=0.01);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行THA,通过术前模板测量选择合适假体,术中保留适当股骨距长度、调节股骨颈长度和颈干角,适度软组织松解,可准确重建偏心距,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骨关节炎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偏心距重建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9
作者 班照楠 邢叔星 +2 位作者 叶永杰 曹万全 许冰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1026-1032,共7页
目的分析并评估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髋关节翻修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万方... 目的分析并评估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髋关节翻修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万方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1-08-01,收集采用3D打印技术行髋关节翻修手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研究制定的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通过初筛、复筛和阅读全文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涉及407名患者,其中3D打印技术组(观察组)203例,常规技术组(对照组)2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3D打印技术组较常规技术组在手术时间(SMD=-1.02,95%CI:-1.79~-0.26)、术后Harris评分(SMD=1.33,95%CI:0.68~1.98)和髋臼外展角(SMD=2.17,95%CI:1.66~2.69)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VAS评分方面,两组并无差异。3D打印技术组患者术后几乎未见并发症。结论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Harris评分高、髋臼外展角度大、并发症少等优势。未来需要更大的样本量和长期研究来进一步佐证本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翻修 3D打印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膝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是否联合关节镜清理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永奎 李正疆 +3 位作者 吉海波 班照楠 邢叔星 黄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118-2123,共6页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联合关节镜清理与单纯U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共64例膝关节内侧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纳人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2例患者采用UKA...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联合关节镜清理与单纯U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共64例膝关节内侧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纳人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2例患者采用UKA联合关节镜清理术(联合组),32例患者采用单纯UKA进行治疗(单纯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间术中出血量、总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纯组手术时间少于联合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HSS评分和ROM显著增加(P<0.05)。术前至术后12个月,两组间VAS和HSS评分,以及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18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联合组VAS评分、HSS评分和ROM均显著优于单纯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FTA显著减小(P<0.05)、MPTA显示增大(P<0.05),而PTS两组均无改变(P>0.05)。术前两组间外侧室K-L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联合组外侧室K-L分级显著优于单纯组(P<0.05)。[结论]UKA联合关节镜清理可同时精准处理内侧室与外侧间室病变,中期疗效优于单纯U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内侧室 外侧室 单髁置换 关节镜清理术
原文传递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琪珊 班照楠 +2 位作者 彭晓 赵耘 杨静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840-842,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与疗效。方法:总结2002年2月-2007年12月对20例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18-58岁,平均41岁。术前根据X线片及CT检查结果,所有骨折均按Letournel-Judet的方法进行...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与疗效。方法:总结2002年2月-2007年12月对20例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18-58岁,平均41岁。术前根据X线片及CT检查结果,所有骨折均按Letournel-Judet的方法进行分型、复合型20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10例,髂腹股沟入路4例及前后联合入路6例进行复位、固定。平均手术耗时3.5 h,术中平均失血900 mL。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0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12例,复位满意4例,复位不满意4例。根据美国矫形外科学会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关节功能优6例,良8例,差6例,优良率为70%。解剖复位加满意复位的临床优良率为78.5%,而满意复位和差的复位的优良率为25%(P〈0.05)。结论:不同的髋臼骨折需采用不同开放复位策略,其选择决定于髋臼骨折的类型,移位方向及其相应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分型 手术入路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尺神经大段缺损的疗效
12
作者 侯忠学 赵耘 +2 位作者 班照楠 许冰 谭均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尺神经大段缺损并修复其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1999年9月-2006年12月采用神经端-侧吻合术治疗尺神经大段缺损12例。所有病例手术均将尺神经远端的断端与正中神经行端-侧吻合,术后观察小指...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尺神经大段缺损并修复其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1999年9月-2006年12月采用神经端-侧吻合术治疗尺神经大段缺损12例。所有病例手术均将尺神经远端的断端与正中神经行端-侧吻合,术后观察小指感觉和运动、手骨间肌、爪形畸形的恢复情况并与术前对比。结果12例均随访8~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小指的感觉、运动均有明显的恢复,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无关节僵硬和手内在肌肉明显的萎缩。疗效评定参照胥少汀评定标准:S4M4以上(优)6例、$3M3(良)4例、$2M2(可)2例、S1M1(差)0例,优良率达83.3%。结论神经的端一侧吻合术是治疗尺神经大段缺损功能丧失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缺损 端侧吻合
原文传递
兔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残端血运及膝关节腔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邢叔星 黄强 +6 位作者 李正疆 班照楠 何欣 钟航 曹万全 吉海波 吴昭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2期4244-4248,共5页
目的:研究兔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残端血运及膝关节腔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80只新西兰兔进行研究,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作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各40只。模型组建立单侧ACL损伤模型,空白对... 目的:研究兔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残端血运及膝关节腔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80只新西兰兔进行研究,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作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各40只。模型组建立单侧ACL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仅切开关节。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4周、8周时膝关节本体感觉、残端血运及膝关节腔u-PA水平的差异。结果:模型组新西兰兔术后2周、4周、8周时的体感诱发电位(SEP)、肌电图(EMG)潜伏期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而SEP、EMG波幅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组新西兰兔术后2周、4周、8周时的残端组织微血管密度分别为(2.04±0.24)n/mm2、(2.75±0.61)n/mm2、(1.60±0.33)n/mm2,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34±0.24)n/mm2、(1.34±0.25)n/mm2、(1.35±0.26)n/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新西兰兔术后2周、4周、8周时的膝关节液u-PA水平分别为(173.97±14.29)pg/mL、(188.37±15.82)pg/mL、(171.38±14.76)pg/mL,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58.02±10.18)pg/mL、(157.68±10.20)pg/mL、(157.37±10.0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损伤后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膝关节本体感觉、残端血运及膝关节腔u-PA含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本体感觉 残端血运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原文传递
直接前入路与常规后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正疆 李永奎 +2 位作者 班照楠 邢叔星 张焱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9-32,121,共5页
目的观察直接前入路(DAA)与常规后路手术(P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成都第五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的的病例及随访资料,严格按照纳入排... 目的观察直接前入路(DAA)与常规后路手术(P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成都第五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的的病例及随访资料,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分为DAA组、PA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浓度、髋臼外展角角度及关节功能评分。计数资料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DAA组手术时间长于PA组(t=2. 64),术中出血量(t=14. 47)、术后引流量(t=22. 06)少于PA组,髋臼外展角(t=2. 15)小于PA组(均为P <0. 05); DAA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PA组((t=3. 446,P <0. 05); DAA组术后1个月Harri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均显著高于PA组(t=4. 44,5. 73; P <0. 05); DAA组末次随访WOMAC评分低于PA组((t=5. 96,P <0. 05)。结论 DAA入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式术中出血小,有利于维持关节稳定性及患者术后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