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A基因微卫星多态在中国13个群体中的分布 被引量:6
1
作者 班贵宏 褚嘉祐 +6 位作者 许绍斌 杨昭庆 钱亚屏 俞建昆 纳剑波 刘晓娟 张思仲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85-1092,共8页
通过对中国 1 3个群体 (云南汉族、广东汉族、山东汉族、白族、傣族、拉族、黎族、纳西族、撒拉族、畲族、土族、佤族和云南藏族 )共 5 77例无亲缘关系的研究对象的DNA样本进行MICA基因微卫星扫描分型 ,获得了该微卫星的不同等位基因在... 通过对中国 1 3个群体 (云南汉族、广东汉族、山东汉族、白族、傣族、拉族、黎族、纳西族、撒拉族、畲族、土族、佤族和云南藏族 )共 5 77例无亲缘关系的研究对象的DNA样本进行MICA基因微卫星扫描分型 ,获得了该微卫星的不同等位基因在各群体中的遗传数据。结果表明 ,该微卫星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存在差异 ,并有较高的多态信息含量 (PIC) ,是一个有用的遗传标记 ,在人类进化研究、个体识别、亲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A基因 微卫星 群体 遗传数据 多态性 中国人
下载PDF
云南汉族HLA-DRB1多态性分析及与9个汉族群体的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许绍斌 陶玉芬 +6 位作者 黄小琴 初正韬 班贵宏 钱亚屏 OHASHI Jun TOKUNAGA Katsushi 褚嘉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7-792,共6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 (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dMicrotitrePlateHybridization ,PCR MPH)的方法对云南 12 9个无亲缘关系的汉族样品进行了HLA DRB1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对MPH初分出的DRB1 15组的样品进行了单链构象多态 (Sing...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 (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dMicrotitrePlateHybridization ,PCR MPH)的方法对云南 12 9个无亲缘关系的汉族样品进行了HLA DRB1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对MPH初分出的DRB1 15组的样品进行了单链构象多态 (Single 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SSCP)检测。共发现 36种等位基因 ,其中等位基因频率大于 0 0 5的有DRB1 15 0 1(0 12 4 0 ) ,DRB1 0 90 12 (0 0 96 9) ,DRB1 0 80 32 (0 0 930 ) ,DRB1 12 0 2(0 0 891) ,DRB1 12 0 1(0 0 814 ) ,DRB1 14 0 1(0 0 775 ) ,DRB1 0 70 1(0 0 6 2 0 )。云南汉族HLA DRB1等位基因频率与中国其他 9个汉族群体进行 χ2 检验 ,结果显示与云南汉族比较 χ2 >10的有西安汉族 (DR8,χ2 =13 9712 )、上海汉族 (DR4 ,χ2 =10 16 32 )、广东汉族 (DR9,χ2 =12 6 12 1)和南京汉族 (DR4 ,χ2 =10 5 796 )。从遗传距离分析发现 ,在 9个国内汉族群体中云南汉族与辽宁汉族有最近的距离 (0 0 5 4 1) ,而与广东汉族最远 (0 185 1)。云南汉族在构成上可能与辽宁汉族更为接近 ,尽管地处南方 ,但已不属典型的南方汉族。这也可能因云南汉族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存在基因交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汉族 HLA-DRBI基因多态 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 单链构象多态 遗传距离
下载PDF
一个重型β地中海贫血家系中的β珠蛋白基因变异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昭庆 褚嘉佑 +3 位作者 史磊 班贵宏 何勤 朱宝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用DNA序列测定技术检测云南 1个重型 β地中海贫血病例的家系中 β珠蛋白基因变异 ,确定基因型并预测发病风险。结果显示 :该家系中存在 5种 β珠蛋白基因变异 ,除IVS - 2nt6 5 4(C→T)外 ,首次发现 β地贫病例中存在TATAbox -31(A→C)... 用DNA序列测定技术检测云南 1个重型 β地中海贫血病例的家系中 β珠蛋白基因变异 ,确定基因型并预测发病风险。结果显示 :该家系中存在 5种 β珠蛋白基因变异 ,除IVS - 2nt6 5 4(C→T)外 ,首次发现 β地贫病例中存在TATAbox -31(A→C)和IVS - 2nt749(C→T)突变及两者组成的基因型 ;在中国人中发现Code 2 (CAC→CAT) ,IVS - 2nt6 6 6 (T→C)多态位点和基因型 ,并推测 - 31(A→C)突变表型是 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DNA测序 等位基因型 基因诊断
下载PDF
MICA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班贵宏 褚嘉祐 +5 位作者 冒长峙 杨昭庆 许绍斌 初正韬 黄小琴 张思仲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 明确云南汉族群体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类链相关基因 A(major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ian- related gene,MICA )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 E)的关系。方法 应用 STR扫描分型技术... 目的 明确云南汉族群体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类链相关基因 A(major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ian- related gene,MICA )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 E)的关系。方法 应用 STR扫描分型技术、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和 DNA双向序列测定 ,确定 MICA基因第 4、5外显子在云南汉族 70例 SL E患者和 15 2名正常对照中的等位基因及其分布频率。结果 共发现 MICA第 5外显子 5种等位基因和第 4外显子 10种等位基因 ,并确定了各自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表明 MICA第 4、5外显子各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 SL E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云南汉族群体中 MICA基因第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 云南汉族 系统性红斑狼疮 MICA SLE
原文传递
云南籍G6PD缺乏症病例的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昭庆 褚嘉佑 +3 位作者 班贵宏 黄小琴 许绍斌 李梅章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9-263,共5页
目的 确定 2 3例云南籍 G6 PD缺乏症病例的基因突变类型 ,了解 G6 PD基因突变的分子遗传特性。方法 运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自然及错配引物 PCR/限制性酶切、PCR-单链构象多态分析及 DNA自动测序技术 ,检测分析了 2 3例云南 G6 PD缺... 目的 确定 2 3例云南籍 G6 PD缺乏症病例的基因突变类型 ,了解 G6 PD基因突变的分子遗传特性。方法 运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自然及错配引物 PCR/限制性酶切、PCR-单链构象多态分析及 DNA自动测序技术 ,检测分析了 2 3例云南 G6 PD缺乏症病例第 2~ 12共 11个 G6 PD基因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的基因突变。结果  2 3例中共发现 5种突变 ,形成了 5种突变基因型 :G487A10例 (7例汉族、3例傣族 )、IVS- 11T39C复合 C1311T7例、IVS- 5 6 36或 6 37T→del4例、G871A1例、G487A/ T93C/ C1311T1例。云南人群中存在 93C/ 1311T、487A/ 93C/ 1311T两种单体型。IVS- 11T93C突变产生的多态性 Nla 酶切位点与 1311T呈现紧密关联。首次报道了 IVS- 5 6 36或 6 37T→ del在中国人群中、G871A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及G487A在云南汉族的存在。结论 云南省 G6 PD缺乏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G487A突变是该地区的常见G6 PD基因突变 ,并可能有不同的起源 ;IVS- 11T93C突变可能起源于非洲以外地区 ,并与 C1311T共同作用而导致 G6 PD活性降低。 G6 PD基因突变型研究对疾病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 基因型分析 G6PD缺乏症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A等位基因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许绍斌 陶玉芬 +4 位作者 初正韬 黄小琴 班贵宏 俞建昆 褚嘉祐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生与HLA-A等位基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的方法,对106例SLE患者和122例健康人进行HLA-A等位基因的检测。结果共发现19种等位基因,SLE患者中检出18种,对照组中检出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生与HLA-A等位基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的方法,对106例SLE患者和122例健康人进行HLA-A等位基因的检测。结果共发现19种等位基因,SLE患者中检出18种,对照组中检出15种。其中A*11等位基因与SLE呈强正相关(RR=2.4380,EF=0.1502,χ2=12.2440,P=0.0005,Pc=0.0095);A*01和A*24等位基因尽管P值均<0.05(分别为0.0498和0.0124),但Pc值都>0.05(分别为0.9462和0.2356)。结论A*11可能是云南汉族SLE的易感等位基因或与易感基因相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HLA-A 等位基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 检出 患者 相关性 结论 EF 目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