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无家可归”概念探微 被引量:2
1
作者 班高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3,157,共6页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已经提出了无家可归(Unheimlichkeit)这个概念,指出无家可归状态是此在的在世的基本方式。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海德格尔对无家可归状态进行了进一步阐释,把这种状态归结为人与存在的相互逼迫。人作为强力...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已经提出了无家可归(Unheimlichkeit)这个概念,指出无家可归状态是此在的在世的基本方式。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海德格尔对无家可归状态进行了进一步阐释,把这种状态归结为人与存在的相互逼迫。人作为强力行事者与存在者整体对抗,妄图掌控存在者整体,成为存在的主人,但人却是被存在所迫而强力行事的,存在将此在作为显示自身的场所。在这种对抗中,人变得无家可归、无路可走。显然,这里人与存在的关系是紧张的,海德格尔在后来的著作中试图克服这种紧张关系,为人找回"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无家可归 人与存在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贯通性与整体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班高杰 张严 《理论视野》 CSSCI 2021年第5期30-35,共6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严整、内涵丰富、融会贯通、自洽圆融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重要思想打通了历史—现实—理想、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中国与世界、人类与自然、理论与实践等一系列最为关键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严整、内涵丰富、融会贯通、自洽圆融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重要思想打通了历史—现实—理想、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中国与世界、人类与自然、理论与实践等一系列最为关键的环节和最为重要的关系,展现了内在的融会贯通,体现了高度的原则性、一致性、系统性和彻底性,彰显了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贯通 整体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君子人格与成人之道
3
作者 班高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2-44,共3页
君子是儒家崇尚的道德人格,指称有道德讲仁义之人。孔子认为君子要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成其德;孟子继承孔子君子人格,又独创"大丈夫"人格,扩充君子人格的一个侧面,使之更多呈现阳刚之气。作为君子,有其特有的品格,首先君子... 君子是儒家崇尚的道德人格,指称有道德讲仁义之人。孔子认为君子要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成其德;孟子继承孔子君子人格,又独创"大丈夫"人格,扩充君子人格的一个侧面,使之更多呈现阳刚之气。作为君子,有其特有的品格,首先君子要德以修身;其次,君子要安贫乐道;最后,君子须自强不息。君子若成人,需要修身养性,成人之道同时也是内圣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格 君子 成人之道 修身 养性
下载PDF
论传统启蒙教育中“先难后获”的义利观
4
作者 班高杰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7-210,共4页
传统启蒙教育秉承儒家传统义利观,认为明辨义利是为人之本。在此认知下,传统启蒙教育要求童蒙遵循"先难后获"的行为原则,同时遵守"取与"的基本行为规范,从而培养童蒙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蒙学读物中善心与恶念、... 传统启蒙教育秉承儒家传统义利观,认为明辨义利是为人之本。在此认知下,传统启蒙教育要求童蒙遵循"先难后获"的行为原则,同时遵守"取与"的基本行为规范,从而培养童蒙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蒙学读物中善心与恶念、仁爱与自私、进取与颓废并存,亦有为数不少与儒家仁爱利他思想相悖的说教,蒙学读物这种背反性的存在既有经济层面原因,也有学理层面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教育 义利观 为人之本 “先难后获”
下载PDF
传统启蒙教育中“诗教”与“乐教”
5
作者 班高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1-73,共3页
传统文化实质上就是礼乐文化,"礼"所以修外,"乐"所以修内,礼和乐共同指向道德教化,在社会功能上殊途同归。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礼乐教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传统启蒙教育中,礼乐教化是教育的主要形态。诗言志,歌永言... 传统文化实质上就是礼乐文化,"礼"所以修外,"乐"所以修内,礼和乐共同指向道德教化,在社会功能上殊途同归。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礼乐教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传统启蒙教育中,礼乐教化是教育的主要形态。诗言志,歌永言,诗教与乐教以其艺术化的形式成为了德性教化的理想工具。传统启蒙教育重视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主张通过以"诗教"和"乐教"为主要实施形态的美乐教育,旨在培养出美善合一的理想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教育 诗教 乐教 美善合一
下载PDF
传统人性论与启蒙德育
6
作者 班高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1,共5页
人性学说是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启蒙德育学说更是奠基于此。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人性论在启蒙德育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性善论作为传统童蒙教育的理论基础,指向人之为人的应当,体现了理想化的道德诉求。探讨中国传统人性论为我们提供了哪... 人性学说是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启蒙德育学说更是奠基于此。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人性论在启蒙德育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性善论作为传统童蒙教育的理论基础,指向人之为人的应当,体现了理想化的道德诉求。探讨中国传统人性论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可利用的道德资源,以及如何吸收传统人性论的精华为当代启蒙德育构建新的人性论基础,对于建立科学的启蒙德育理论和实践模式,对于培养新一代道德公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启蒙 德育
下载PDF
传统启蒙教育的道德观养成方法探析
7
作者 班高杰 孔德猛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68-73,共6页
儿童心智的培养,部分依赖于书本的内容,部分依赖于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传统启蒙教育上溯周秦,下迄明清,塾师在教育童蒙方面积累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榜样垂范、诱掖奖劝法、歌诗化育、环境熏陶等方法,这些方法合乎儿童心理和教学规律,对... 儿童心智的培养,部分依赖于书本的内容,部分依赖于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传统启蒙教育上溯周秦,下迄明清,塾师在教育童蒙方面积累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榜样垂范、诱掖奖劝法、歌诗化育、环境熏陶等方法,这些方法合乎儿童心理和教学规律,对我们如今的道德教育活动仍将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教育 道德观 教育方法 歌诗化育
下载PDF
传统道德教化的现实价值——以启蒙教育为中心
8
作者 班高杰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8-71,82,共5页
中国传统道德教化是儒家精英伦理世俗化的投射,在由上而下的教化模式中,儒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中国传统道德教化以启蒙书、女训、家训为载体,对民众实行道德启蒙教育,从而使其成为当时社会所需要的道德主体。传统道德教化在及... 中国传统道德教化是儒家精英伦理世俗化的投射,在由上而下的教化模式中,儒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中国传统道德教化以启蒙书、女训、家训为载体,对民众实行道德启蒙教育,从而使其成为当时社会所需要的道德主体。传统道德教化在及早施教、养正于蒙、教化手段和方法上有其独特之处,可以为当今道德教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化 养正于蒙 启蒙教育 因材施教
下载PDF
传统人性论与启蒙德育
9
作者 班高杰 《教育科学文摘》 2011年第6期34-35,共2页
中国传统童蒙教育秉承儒家教化理念,力图通过学养修身来化育德性,从儿童时期养成好习惯,为大学阶段打下圣人坯子。因此,大多数蒙学读物对人性的价值预设仍是人性本善。《三字经》开篇讲人之初,性本善,先定下性善的论调,在强调性... 中国传统童蒙教育秉承儒家教化理念,力图通过学养修身来化育德性,从儿童时期养成好习惯,为大学阶段打下圣人坯子。因此,大多数蒙学读物对人性的价值预设仍是人性本善。《三字经》开篇讲人之初,性本善,先定下性善的论调,在强调性善的同时不忽略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因素,强调相近之性后天“习”的重要。只有通过“习”与“教”才能使善性不迁,自身的努力和外在的教育共同培育有德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人性论 德育 童蒙教育 人性本善 后天教育 《三字经》 儒家教化
下载PDF
转型期社会建设视域中的西方社会学理论
10
作者 张严 班高杰 《理论建设》 2014年第3期94-97,共4页
与社会建设直接相关的西方社会学前沿理论主要有社会团结与社会整合理论、冲突功能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等。借鉴社会团结与整合理论,一是在伦理层面,要在分工细化和阶层分化过程中大力培养职业伦理和责任意识;二是在价值观层面,要在新... 与社会建设直接相关的西方社会学前沿理论主要有社会团结与社会整合理论、冲突功能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等。借鉴社会团结与整合理论,一是在伦理层面,要在分工细化和阶层分化过程中大力培养职业伦理和责任意识;二是在价值观层面,要在新旧社会共识和规范之间保持相对连续性和平滑性;三是在制度层面,要健全社会规范体系,引导和规范正面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借鉴冲突功能理论,一是要发挥冲突的"安全阀"功能,将冲突控制在小规模、低烈度、浅层次上;二是要对冲突进行监控、观察、反思和分析,发挥冲突的"示警器"功能;三是要发挥冲突的"清洁器"功能,使冲突能激发新的规则、规范、机制的建立。借鉴治理与善治理论,一是要促进政府作用与社会作用的有机结合,构建多元治理新模式;二是要推动中国自治传统与现代治理模式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社会团结理论 冲突功能理论 治理与善治理论
下载PDF
《时时刻刻》象征性意象分析——以女性主义伦理学为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孔德猛 班高杰 WU Hua-wei 《临沂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55-59,共5页
以女性主义伦理学视角解读《时时刻刻》中的流水、男人和鲜花等象征性意象,探讨女性死亡、性别消解和关怀伦理等问题,揭示出女性不能仅仅以男人的关爱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终极源泉。女性通过死亡、离家出走等方式是摆脱男人束缚、寻求独... 以女性主义伦理学视角解读《时时刻刻》中的流水、男人和鲜花等象征性意象,探讨女性死亡、性别消解和关怀伦理等问题,揭示出女性不能仅仅以男人的关爱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终极源泉。女性通过死亡、离家出走等方式是摆脱男人束缚、寻求独立和自由的最好方式,这种方式给她们带来的不是毁灭而是希望。然而,女性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追求自由是非常乏力的,这严重削弱了女性主义者的激情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时刻刻》 流水 男人 鮮花
下载PDF
人伦与规范:传统蒙书中的道德养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班高杰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28,共7页
"蒙书"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中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载体,主要以未成年人(十五岁以下)为教化对象,进行以"明人伦"为核心道德规范教育。"明人伦"旨在教导童蒙对差序格局的认知,礼仪规范的习得是对"礼&qu... "蒙书"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中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载体,主要以未成年人(十五岁以下)为教化对象,进行以"明人伦"为核心道德规范教育。"明人伦"旨在教导童蒙对差序格局的认知,礼仪规范的习得是对"礼"所倡导之秩序的遵从。道德养成通过"明人伦""知礼仪"的详细具体的行为规范践履,从小处、细处着手,养成童蒙的道德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教育 明人伦 知礼仪 道德养成
原文传递
“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价值观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班高杰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39,共7页
中国传统启蒙教育以儒家思想为宗,在价值观的建构过程中,以蒙书、家训、女训等启蒙教材为载体,把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化为童蒙易知的揖让言辞和生活规范,借由"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启蒙教育实现了儒学世俗化,为民众日常生活提... 中国传统启蒙教育以儒家思想为宗,在价值观的建构过程中,以蒙书、家训、女训等启蒙教材为载体,把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化为童蒙易知的揖让言辞和生活规范,借由"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启蒙教育实现了儒学世俗化,为民众日常生活提供了价值规范。这种价值观建构体现了德性主义的价值取向,呈现以"蒙以养正"为教育宗旨、以"圣贤人格"为建构目标、以"道德教化"为路径选择的特征。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途径,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教化融入了民间生活,表现为源于经典、自上而下但又不脱离民间生活、切于日用的日常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教育 价值观 道德教化
原文传递
论蒙学道德教育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班高杰 《理论界》 2014年第5期184-186,共3页
蒙学即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问。蒙学秉承儒家教化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因此,也就决定了蒙学"德育为先"的教育特点。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蒙学表现出重私德不重公德、重德性不重知识、重他律不重自律、重背诵不重理解等基本... 蒙学即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问。蒙学秉承儒家教化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因此,也就决定了蒙学"德育为先"的教育特点。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蒙学表现出重私德不重公德、重德性不重知识、重他律不重自律、重背诵不重理解等基本特征。以现代教育观点观之,蒙学道德教育既有优势又有其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学 道德教育 特征 公德 他律
原文传递
高校思政课教学供需矛盾的四重表现及其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班高杰 袁雷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2022年第4期71-79,共9页
回应时代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社会需求以及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自我需求,是高校思政课供给侧面临的问题。思政课供给侧与需求侧既相互依存,又存在诸多矛盾:学生差异性需求与教学统一性供给之间的矛盾;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网络化与传统课堂教学... 回应时代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社会需求以及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自我需求,是高校思政课供给侧面临的问题。思政课供给侧与需求侧既相互依存,又存在诸多矛盾:学生差异性需求与教学统一性供给之间的矛盾;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网络化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学生工具性需求与教学人文价值供给之间的矛盾;学生浅层次需求与教学供给思想性、理论性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必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供给、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供需矛盾 差异性需求 工具性需求
原文传递
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江燕 班高杰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1-53,共3页
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环境是影响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主要因素。教师是否具备鲜明的政治观点、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非常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导校园文化方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保证。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 教学吸引力 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校园文化建设 政治鉴别能力 政治敏锐性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