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造星星来指路
- 1
-
-
作者
瑾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4年第3期22-29,共8页
-
文摘
每年四月,成群结队的斑尾腾(chéng)鹬(yù)会在丹东的鸭绿江口湿地上飞鸣,它们从遥远的新西兰一路飞来,是目前人类已知鸟类连续不间断飞行的冠军。可能你会问:飞这么远,它们不会迷路吗?许多动物辨别方向,并“识途”的能力都很强大。有的利用嗅觉,比如小狗;有的通过感知地球磁场,比如斑尾腾。引导一个移动的物体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过程,我们称为导航。你有没有好奇,飞在天上的飞机,是怎么导航的呢?
-
关键词
地球磁场
斑尾
导航
辨别方向
新西兰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谁是第一个突破声障的人?
- 2
-
-
作者
瑾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4年第9期28-29,共2页
-
文摘
空中有一堵墙,1903年,莱特兄弟驾驶“飞行者”1号完成人类首飞时,飞行时速只有10.98干米。此后,勇敢的飞行探险家们一次又一次冲上云雪,刷新着人类的速度极限,时速从10干米到100千米,再到700千米。
-
关键词
莱特兄弟
速度极限
探险家
时速
飞行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长翅膀的飞船
- 3
-
-
作者
瑾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3年第12期20-23,共4页
-
文摘
穿梭空天的“混血儿”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与加咖林一同名扬四海的还有载人飞船,它是第一种带着人类奔向太空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为保障宇航员的安全,载人飞船全副武装,造价昂贵,却只能使用一次,总让人觉得有些浪费。那有没有像普通飞机一样可多次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飞行器呢?
-
关键词
载人飞船
天地往返
运输工具
宇航员
向太空
飞行器
混血儿
航天
-
分类号
V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
-
题名航天器公墓
- 4
-
-
作者
瑾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3年第4期68-69,共2页
-
文摘
遥不可及之地。“遥不可及之陆极”,指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陆地。“陆极”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夏孜盖乡。“遥不可及之海极”,指世界上离陆地最远的海域。“海极”位于南太平洋,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南美洲之间的一片无人海域。这个点上没有陆地或者岩石,虚拟地在大海中标记了一个位置。
-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南太平洋
新西兰
南美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陆地
航天器
海域
-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扬起太阳光帆
- 5
-
-
作者
瑾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3年第6期68-71,共4页
-
文摘
紧紧系在悬索上的大圆盘形太阳帆,已经鼓满了宇宙间的长风,像一名斗志昂扬、整装待发的勇士。“5号一一‘列别捷夫’号,我们准备就绪!刀片割断了飞船的细线。7艘帆船开始散开,宛如蒲公英的花籽在轻风中飘散。第一个飘过月球的人将是优胜者。”默顿是7号舰的舰长,他曾对听众说,“把手伸向太阳,你们会感觉到热,但是却感觉不到压力,因为它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在宇宙空间,即使像这样的压力也是重要的,因为它每时每刻都在发挥作用,而且免费获取,我们可以造太阳帆来采集太阳的辐射压力。”
-
关键词
辐射压力
圆盘形
列别捷夫
准备就绪
太阳帆
默顿
蒲公英
太阳光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洛希极限能撕碎月球和地球?
- 6
-
-
作者
瑾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3年第3期34-35,共2页
-
文摘
两个尺度如此庞大的“实心”球体,谁有那么大劲儿,能将它们撕碎呢?这人听闻的事情,在某一设定下真的有可能发生。那就是当它足够靠近另一个大天体时。电影《流浪地球2》中,布置在月球上的3台发动机失控点火,将月球推向地球,月球距离地球求38万千米,几十小时后,地月大冲撞的宇宙级灾难即将上演。
-
关键词
大冲撞
洛希极限
月球
两个尺度
地球
发动机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我们被垃圾包围了?
- 7
-
-
作者
瑾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3年第5期68-69,共2页
-
文摘
是的是的,垃圾就在我们头顶上。从几百干米的近地轨道,一直到3.6万干米的地球同步轨道,散布着近4500吨太空垃圾。垃圾?分类!这些太空垃圾是宇航员故意扔的吗?当然不是。只有极少部分确实与宇航员有关。绝大部分太空垃圾,实质上是运行在地球轨道上,废弃了的人造物品。
-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
近地轨道
地球轨道
垃圾
宇航员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火箭为什么那么“薄”?
- 8
-
-
作者
瑾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3年第8期70-71,共2页
-
文摘
如果要考考问天少年们“火箭有多高”,相信你们一定会抢着告诉“小问”:“长征”5号有50多米,“长征”2号F带上逃逸塔比它还高,“长征”11号是矮火箭……但,如果要考你们火箭有多“薄”,你们知道吗?注意不是外部直径粗细呦,是问火箭外壳的厚度。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也跟“小问”有一样的误解,觉得火箭那么高大,那么重,外壳一定特别厚才足够坚固。我们想一想,是不是有这样的认知,如果用喝水的玻璃杯盛一杯水,它一定能承受,但如果用同样材质做个高高的玻璃杯,它一定承受不住50米那么高的水压。
-
关键词
玻璃杯
一杯水
火箭
外壳
长征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戴眼镜的博士怎样当上航天员?
- 9
-
-
作者
瑾媛
李镜(绘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3年第7期22-25,共4页
-
文摘
黑黑瘦瘦的男孩儿.距离首都北京3000千米远的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2023年5月30日上午沸腾了。
-
关键词
云南省保山市
施甸县
航天员
首都北京
-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最快的跑车在哪里?
- 10
-
-
作者
瑾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3年第3期68-69,共2页
-
文摘
在这辆遨游太阳系的跑车屏幕上,显示着Don't panic!(不要恐慌),正是出自影响了马斯克生的那本《银河系漫游指南》。如果有新一代的问天少年,因这一辆飞出地球的跑车而开始对深奥的航天技术和深邃的宇宙科学感兴趣,也许是它为人类做出的最大贡献。
-
关键词
航天技术
宇宙科学
跑车
太阳系
-
分类号
U46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25年圆梦 中国航天精神的最强注解
- 11
-
-
作者
瑾媛
郑巍(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3年第1期64-67,共4页
-
文摘
我国首批航天员共有14人。截止到2022年11月“神舟”15号发射前,首批航天员中,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却仍在现役的,只有一人。
-
关键词
航天员
航天精神
发射
-
分类号
V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
-
题名中国嫦娥“探”月
- 12
-
-
作者
瑾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3年第2期18-25,共8页
-
文摘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夜晚,当我们头仰望天上的皓月,是否还记得,54年前,人类曾经踏足过那片银灰色的土地。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以色列、韩国、印度以及欧空局等越来越多的国家或机构将航天器送上了月球轨道,去探索这颗陪伴地球45亿年的卫星。
-
关键词
月球轨道
欧空局
以色列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神舟”13,快速归家之路
- 13
-
-
作者
瑾媛
李镜(绘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2年第5期72-75,共4页
-
文摘
特球的快速返回程序2022年4月16日0时44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13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此后,“神舟”13号绕飞地球5圈以等待个时机。此前,“神舟”12号载人飞船返回时绕飞地球18圈,历时一天多。由于“神舟”12号返回过程中进行了特殊试验验证,常规返回一般是在与空间站分离后绕地球11圈,启动返回下降程序。
-
关键词
飞行控制中心
载人飞船
绕飞
地面测控站
空间站
返回
北京航天
试验验证
-
分类号
V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
-
题名最“高”的试验
- 14
-
-
作者
瑾媛
李镜(绘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2年第7期70-71,共2页
-
文摘
几十年来,空间站上的各种实验柜、试验平台进行过上干种科学探索。你可能会有疑问,这些科学试验都有什么结果?跟咱们普通人的生活有关系吗?今天我们举两个小例子。问天少年们有没有发现,你的爷爷奶奶比你小时候印象中腰弯了些,甚至身高都矮了些。或者你有没有看过长辈们总是“哎哟哎呦”地按腰捶腿。老年人的身体或由于年龄,或由于积劳成疾,难免会发生退行性变。骨质疏松是骨骼的退行性变,会让骨骼变形或者疼痛。
-
关键词
骨骼变形
退行性变
骨质疏松
试验平台
科学探索
科学试验
空间站
老年人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火箭设计分几步?
- 15
-
-
作者
瑾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2年第6期26-27,共2页
-
文摘
运载火箭是一种航天运输工具,它负责把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它就像是摆渡巴士,把有效载荷从发射场送往一定高度的太空中。相对于有效载荷以年为单位的寿命,从点火到把“乘客”送到站完成使命,火箭往往只工作十几到几十分钟。但因为发射点火时的震撼场面,火箭仍然是公众心中代表航天最显著的标识。
-
关键词
预定轨道
航天运输
深空探测器
载人飞船
运载火箭
空间站
有效载荷
发射场
-
分类号
V4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
-
题名谁可以驾驶宇宙飞船? 航天员选拔标准大公开
- 16
-
-
作者
瑾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2年第2期74-77,共4页
-
文摘
什么是航天员呢?大家可能认为,凡是进入太空的人都可称为航天员。这样的话,我们发现,有很多普通人都进入过太空,比如美国小学教师芭芭拉摩根,比如俄罗斯导演克利姆·希彭科和女演员尤利娅·别列希尔德。那是不是说明,航天员是所有人都能胜任的呢?答案可能有点让人失望,芭芭拉、克利姆和尤利娅他们3位都不是航天员。真正意义上的航天员必须是经过严格选拔和训练的。航天员,我们可以将他们分为几类,一类是航天器的驾驶员。载人航天初期,航天员的工作主要是驾驶航天器完成天地往返任务,我们熟悉的中国所有上过天的航天员都属于这一类。
-
关键词
载人航天
航天员
芭芭拉
宇宙飞船
天地往返
航天器
小学教师
女演员
-
分类号
V5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
-
题名在太空讲课为什么难?
- 17
-
-
作者
瑾媛
面似桃花(绘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2年第5期76-77,共2页
-
文摘
在“神舟”13号乘组返回地球前,王亚平老师和她的“助教”叶光富老师以及“最高”水平摄影师翟志刚老师为全世界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绝伦的太空课。这节课相信亲爱的问天少年们都通过电视转播看到了,今天我们来聊聊这节课背后的故事。太空授课内容怎么选?在太空讲课当然要展示那些由于微重力环境而带来的与地表有显著差异的试验,比如我们看到的“永不停转”陀螺。
-
关键词
微重力环境
王亚平
老师
电视转播
精彩绝伦
讲课
显著差异
翟志刚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逐梦九天的中国人
- 18
-
-
作者
瑾媛
我们的太空(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2年第1期26-31,共6页
-
文摘
1998年1月5日,北京航天城,14名来自空军的飞行员摘下飞行徽标,换上了镶嵌着地球标志的金色航天徽标。这一刻起,中国航天员正式集结。2010年第二批航天员加入了中国航天员大队。他们承担起了代表中国人遨游九天的伟大梦想。他们中有第一位飞天的中国人杨利伟,有第一次太空漫步的中国人翟志刚,也有第一位飞天的中国女性刘洋。
-
关键词
太空漫步
杨利伟
翟志刚
航天员
飞行员
徽标
-
分类号
V5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
-
题名托举空间站的“大力士”
- 19
-
-
作者
瑾媛
李镜(绘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2年第6期24-25,共2页
-
文摘
“长征”5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百个起飞着力超过干吨的大型运载火箭。相比观迎“长征”系列运献火筋,运就膨力提高25锦上。其中,去年发射了天宫"空问站“天和”核心的的“长征”5号B火前,近地轨道远载能力不低于22吨。是目前我用近地轨通远载能力最大的运越火箭。今年下半年,“长征”5号B遥3/遥4任务将先后完成空习站2个富验组检障的发射任务。
-
关键词
近地轨道
空间站
运载火箭
起飞
长征
-
分类号
V4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
-
题名为建太空城堡,人类努力了60年
- 20
-
-
作者
瑾媛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问天少年》
2022年第1期18-21,共4页
-
文摘
1961年4月12日,苏联人尤里·加加林搭乘人类第一艘双舱型载人飞船“东方”1号在距地面约300多千米的轨道上绕地球遨游了一周。这段历时1小时48分钟的飞行,实现了人类迈入太空的第一步,世界范围内载人航天竞赛的大幕自此拉开。人类飞出地球摇篮的的梦想绝不仅限于在摇篮外短暂停留几个小时。
-
关键词
载人航天
载人飞船
太空
摇篮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