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 1
-
-
作者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
出处
《福建教育》
2017年第44期1-1,共1页
-
文摘
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如果认为我们的儿童都是能够顽强地克服困难的英雄,那就未免想得太天真而且错误了。
-
关键词
儿童
教师
信任
爱护
心灵
学习
学校
师生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育人三部曲
- 2
-
-
作者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毕涉芝
-
出处
《教师》
2013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本书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代表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构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人在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公民的诞生》阐述人在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给儿子的信》涉及人在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
关键词
《给儿子的信》
三部曲
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
著名教育家
小学儿童
和谐发展
代表作
-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子曰
- 3
-
-
作者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31,共1页
-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故事名人
- 4
-
-
作者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
机构
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
-
出处
《开心(素质教育)》
2013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
-
分类号
T
[一般工业技术]
-
-
题名关于教育伦理学的一封信
被引量:36
- 5
-
-
作者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杨春发
-
出处
《教育研究》
1983年第8期77-80,共4页
-
文摘
我收到了教师、校长、少先队辅导员、寄宿学校教导员写来的许多信。这些信的很大一部分谈的是教师和学生、校长和教师、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操行、职业荣誉、义务、道德责任、良心——这些问题使教师们深感不安。要回答教师们提出的问题,有时不得不写很长的信,三言两语是说不清楚的。我想把其中一封信(即将出版的一本书的一部分)提供给《国民教育》杂志的读者。
-
关键词
教育伦理学
少先队辅导员
寄宿学校
职业荣誉
道德责任
国民教育
教师
教导员
-
分类号
G40-059.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给教师的建议》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
机构
巴甫雷什中学 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
-
出处
《教育科学与艺术》
2014年第7期92-93,共2页
-
文摘
1.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2.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
关键词
教师
脑力劳动
学生
学习
儿童
-
分类号
F014.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卷首语
- 7
-
-
作者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
出处
《中国教师》
2014年第18期1-1,共1页
-
文摘
我们把集体称之为大河,它的最初的支流起源于一个人为别人(即本集体的成员)的快乐和幸福而献身的精神力量。教育的技巧在于要激起学生能因下述原因而感到最大的快乐,这就是他认识到,他已献出、创造并带来了人们所必需的、有益的某种好东西。关心他人,是把孩子们团结在一起的巨大精神力量,也是他们高尚思想的基本要素。非常重要的是,要使这种力量在小学学习的整个期间都起作用,因为童年是老师的话、老师的榜样对未来的公民、劳动者、思想家和已成家的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极其深刻影响的时期。培养集体主义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只有当儿童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时候,这种情操才能在幼小的心灵中培养起来。
-
关键词
卷首语
精神力量
集体主义
关心自己
精神世界
劳动者
思想家
培养
-
分类号
G621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