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脊膜膨出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甄雪克 于炎冰 张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54-255,共2页
脊髓脊膜膨出(myeIomeningocele,MMC)是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的一种,是胚胎期神经管闭合发生障碍导致椎板融合不全、脊髓和(或)神经根自椎板缺损处膨出所致,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畸形或发育异常。MMC病因可能与早期胚胎发育中发生... 脊髓脊膜膨出(myeIomeningocele,MMC)是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的一种,是胚胎期神经管闭合发生障碍导致椎板融合不全、脊髓和(或)神经根自椎板缺损处膨出所致,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畸形或发育异常。MMC病因可能与早期胚胎发育中发生在神经系统的细胞凋亡、机体叶酸缺乏、叶酸代谢相关酶异常或机体抗氧化酶代谢失调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脊膜膨出 手术治疗 神经系统畸形 早期胚胎发育 神经管闭合 椎板融合 椎板缺损 发育异常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岩上静脉的处理策略
2
作者 甄雪克 张黎 +1 位作者 袁越 于炎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主刀治疗的6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岩上静脉与三...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主刀治疗的6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相对位置关系分为3型:Ⅰ型为交叉型,Ⅱ型为伴随型,Ⅲ型为平行型。对于Ⅰ型患者,充分解剖分离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和(或)小脑幕之间的蛛网膜,通过此空间进行第一间隙责任血管的减压;对于Ⅱ型患者,需尽可能地将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及其神经根进/出脑干区的蛛网膜分离,并置入垫棉隔离;对于Ⅲ型患者,以吸引器将岩上静脉轻轻推开,完整显露第一间隙进行减压。以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分级评估手术疗效。出院后采用门诊和电话的方式随访患者的BNI疼痛分级。结果69例患者中,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位置关系为Ⅰ型者占比为52.2%(36例),Ⅱ型占比为30.4%(21例),Ⅲ型占比为17.4%(12例);MVD术中均完整保留岩上静脉。术后7 d内,患者BNI疼痛分级Ⅰ级68例,Ⅱ级1例。术后无一例发生听力障碍、静脉回流障碍等并发症。6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M(Q_(1),Q_(3))]为6(4,7)个月;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的三叉神经痛症状均完全消失(BNI疼痛分级Ⅰ级)。结论根据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不同位置关系采取相应的手术策略,尽可能地完整保留岩上静脉,既可缓解三叉神经痛,又可避免岩上静脉损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治疗结果 岩上静脉 显微血管减压术
原文传递
眼皮反复跳动,“元凶”竟然是它
3
作者 甄雪克 《中老年保健》 2022年第4期21-21,共1页
民间人们常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其实,生活中一旦出现眼皮反复跳动(无论是左眼还是右眼).不仅身体难受.心理受到影响.还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实际上这种民间说法并无科学依据。我们周围很多人都有过眼皮跳动的经历.这通常与... 民间人们常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其实,生活中一旦出现眼皮反复跳动(无论是左眼还是右眼).不仅身体难受.心理受到影响.还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实际上这种民间说法并无科学依据。我们周围很多人都有过眼皮跳动的经历.这通常与用眼疲劳有关。疲劳造成的眼皮跳动一般经过充足的休息.睡眠后症状会缓解。但有时眼皮会反复跳动,持续时间长且不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疲劳 持续时间长 跳动 反复
下载PDF
睿米机器人精准导航、定位辅助颅内转移瘤切除术
4
作者 甄雪克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内容简介。患者,女性,65岁,主因"发现颅内转移病灶2年"入院。患者3年前曾因肺癌行左肺叶癌灶切除术,手术后定期复查及规律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2年前发现右额叶脑转移灶,当时大小约4 cm×3 cm,给予盐酸恩沙替尼靶向药物治... 内容简介。患者,女性,65岁,主因"发现颅内转移病灶2年"入院。患者3年前曾因肺癌行左肺叶癌灶切除术,手术后定期复查及规律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2年前发现右额叶脑转移灶,当时大小约4 cm×3 cm,给予盐酸恩沙替尼靶向药物治疗,转移病灶缩小至1 cm左右。近1年来复查头颅MRI显示病灶持续增大,1周前增强MRI提示肿瘤最大直径约2 cm,位于额叶皮层下,伴周围水肿(图1),且恩沙替尼控制不理想。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对答切题,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左下肢肌力稍弱,约V-级,活动较对侧灵活度差,肌张力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睿米机器人 颅内转移瘤 精准
原文传递
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甄雪克 任鸿翔 +1 位作者 张黎 于炎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探讨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将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发现为桥小脑角区肿瘤的70例患... 目的探讨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将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发现为桥小脑角区肿瘤的70例患者纳入病例组,将同期收治的无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表现的66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病程、肿瘤性质、肿瘤大小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中首发症状为三叉神经痛者54例,首发症状为面肌痉挛者16例。病例组中男女比例约1∶2.18,与对照组(1∶3.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中位病程[36(24,84)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6(2,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胆脂瘤34例(48.6%)、脑膜瘤24例(34.3%)、听神经瘤8例(11.4%)、脂肪瘤2例(2.9%)、颈静脉球瘤2例(2.9%),对照组中听神经瘤39例(59.1%)、脑膜瘤18例(27.3%)、胆脂瘤5例(7.6%)、颈静脉球瘤3例(4.5%)、脂肪瘤1例(1.5%)。病例组的肿瘤大小[2.00(1.60,4.25)cm2]明显小于对照组[5.60(4.00,8.50)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中发现有明确责任血管压迫相应颅神经者53例(75.7%),其中表现为三叉神经痛者的责任血管均为小脑上动脉,表现为面肌痉挛者中14例为小脑前下动脉、2例为小脑后下动脉。病例组中责任血管明确者均在肿瘤切除后加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随访2~48个月示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症状均消失。结论以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为首发症状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中以女性多见,且表现为三叉神经痛者远远多于面肌痉挛,肿瘤性质中以胆脂瘤最常见;与无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表现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相比,其病程更长、肿瘤体积更小;大多数患者存在责任血管压迫相应颅神经,肿瘤切除+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此类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桥小脑角区肿瘤 首发症状 显微血管减压术
原文传递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听力障碍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甄雪克 张黎 于炎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06-809,共4页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术后患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由同一术者行MVD治疗的355例HFS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后患侧听力...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术后患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由同一术者行MVD治疗的355例HFS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后患侧听力障碍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 355例HFS中,20例(5.6%)术后患侧听力障碍;术后清醒即刻听力下降15例,听力丧失5例;术后1周听力下降14例,听力丧失5例,1例恢复正常.术后1年显示,8例为暂时性听力障碍;12例为永久性听力障碍,其中听力下降7例,听力丧失5例.19例随访3~7年,平均(4.2±1.1)年.随访期8例轻度听力下降者,6例完全恢复,2例有所改善;6例重度听力下降者,1例完全恢复,1例恢复至轻度听力下降;5例听力丧失者,随访期无一例改善.听力障碍组与非听力障碍组比较,年龄、性别、病史长短、HFS侧别、术前症状轻重、责任动脉的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听力障碍组术中使用BAEPs的比率为15.0% (3/20),非听力障碍组63.6% (213/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听力障碍与术中是否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BAEPs)呈负相关(r=-0.731).结论 HFS MVD术后患侧听力障碍为较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预后较差.术中BAEPs监测是减少此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听力障碍
原文传递
I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建立及周围神经病变指标的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甄雪克 张黎 于炎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了研究DPN的发病机制、发病特点及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建立理想的DPN动物实验模型是非常...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了研究DPN的发病机制、发病特点及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建立理想的DPN动物实验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周围神经病变 动物模型建立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动物实验模型 慢性并发症 生活质量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晚期腰骶部巨大脊髓脊膜膨出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甄雪克 于炎冰 +5 位作者 闫志勇 张黎 刘江 徐晓利 许骏 刘红举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腰骶部巨大脊髓脊膜膨出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及其疗效。方法2004年4月至2009年8月间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共治疗17例晚期腰骶部巨大脊髓脊膜膨出患者,平均病程21.5年,膨出囊平均大小20.6cm×22.4cm×19.3c... 目的探讨晚期腰骶部巨大脊髓脊膜膨出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及其疗效。方法2004年4月至2009年8月间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共治疗17例晚期腰骶部巨大脊髓脊膜膨出患者,平均病程21.5年,膨出囊平均大小20.6cm×22.4cm×19.3cm。均在显微镜下切除囊肿、解剖与囊壁粘连的神经组织并还纳入椎管、强化修补硬膜囊、局部软组织及椎板缺损,并行皮肤成形术,7例患者同时行脊髓栓系松解、终丝切断术。结果所有患者中失访2例,术后随访33—95个月,平均63.3个月。术前有下肢肌力下降的10例患者中有5例术后下肢肌力改善,改善率50%;术前下肢疼痛和/或感觉障碍的6例患者中有2例感觉障碍部分恢复,1例双下肢疼痛消失,改善率50%;术前6例单纯小便功能障碍者,3例有改善,2例情况同前,1例出现尿潴留,改善率为50%;术前7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术后4例二便控制力有提高,3例无明显改善,改善率为57%;二便障碍总体改善率为54%。全部随访病例生活质量较术前均有改善:术前平卧受限或完全不能平卧,术后可完全或间断平卧。并发症:术后并发脑积水而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1例,伤口延迟愈合3例,感觉障碍加重(平面上升)1例,小便障碍加重1例。结论对于晚期腰骶部巨大脊髓脊膜膨出患者,积极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干预亦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并可能恢复部分神经功能,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脊膜膨出 显微外科手术 晚期 腰骶部
原文传递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听力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甄雪克 于炎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94-1296,共3页
特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又称为面肌抽搐或半面痉挛,表现为一侧面部面神经分布区肌肉不自主、间断性、无痛性痉挛性收缩。病情缓慢进展,一般不会自然好转。通常以眼轮匝肌痉挛收缩开始,逐渐涉及整个半侧面部,且频率... 特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又称为面肌抽搐或半面痉挛,表现为一侧面部面神经分布区肌肉不自主、间断性、无痛性痉挛性收缩。病情缓慢进展,一般不会自然好转。通常以眼轮匝肌痉挛收缩开始,逐渐涉及整个半侧面部,且频率逐渐增加,最终可导致患侧视物能力受损,严重时可累及颈肩部肌群,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可诱发其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肌痉挛 临床研究 听力障碍 减压术后 显微血管 痉挛收缩 半面痉挛 面肌抽搐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对雪旺细胞中BDNF表达的促进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甄雪克 梁剑峰 +3 位作者 杨文强 邵旭 张黎 于炎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1-575,共5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DH)对SD大鼠雪旺细胞(SC)表达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测定DH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导致的SC凋亡的影响实验中将SC分成对照组、SC+AGEs组、SC+DH+AGEs组,培养48h后对同倍视野...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DH)对SD大鼠雪旺细胞(SC)表达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测定DH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导致的SC凋亡的影响实验中将SC分成对照组、SC+AGEs组、SC+DH+AGEs组,培养48h后对同倍视野下SC细胞计数并比较:在测定DH对SCBDNFmRNA和蛋白的表达影响实验中,运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BDNF mRNA和蛋白;在测定DH在不同抑制剂作用下对BDNF mRNA表达的影响实验中,运用RT-PCR技术对BDNF mRNA进行检测。结果(1)AGEs+SC组SC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SC+DH+AGEs组较AGEs+SC组SC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H+SC组BDNFmRNA和蛋白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DH+CalohostinC(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BDNF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相比,DH+U0126(甲乙基酮抑制剂)、DH+FR180204(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DH+SB203580(p38蛋白抑制剂)3组BDNF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DH可明显抑制AGEs导致的SC的凋亡;(2)DH可促进SCBDNFmRNA和蛋白的表达;(3)蛋白激酶C及下游的甲乙基酮、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p38蛋白通路可能参与了DH对BDNFmRNA表达的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雪旺细胞 脑源性神经因子
原文传递
国产手术机器人在颅脑微小病灶及功能区病灶精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甄雪克 邵旭 +2 位作者 田宏 张黎 于炎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睿米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定位导航系统)在颅骨或脑内微小病灶及功能区病灶精准切除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国产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导航、定位并切除颅骨和脑内微小病... 目的探讨国产睿米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定位导航系统)在颅骨或脑内微小病灶及功能区病灶精准切除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国产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导航、定位并切除颅骨和脑内微小病灶及功能区病灶12例, 术中均采用头皮Markers进行光学注册, 记录注册误差, 根据病灶的颅骨映射, 由机械臂激光导航描记、设计头皮切口及骨瓣边界;术后行头颅CT和MRI扫描观察颅内出血、病灶切除情况;将术后影像与术前手术计划相融合, 计算计划骨瓣中心与实际骨瓣中心的偏移误差。结果 12例患者的注册误差为(0.90±0.12) mm(范围为0.6~1.5 mm), 机械臂注册误差为0.09~0.12 mm。计划骨瓣中心与实际骨瓣中心的偏移误差为(1.9±1.1) mm(范围为1.4~4.5 mm)。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机器人机械臂导航下一次性精准找到病灶边界, 对皮层及病灶周围组织破坏性小;术后复查头颅CT或MRI提示所有病灶均完整切除, 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国产睿米手术机器人可为颅骨或脑内微小病灶及功能区病灶切除术提供精准的定位和导航功能, 提高了手术效率, 保障了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睿米手术机器人 微小病灶 功能区病灶 精准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或无效的病因分析及再次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甄雪克 袁越 +2 位作者 张黎 王红波 于炎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09-111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经显微血管减压(MVD)术治疗后复发或无效的原因,以及再次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收治的36例MVD术后复发或无效的PTN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经显微血管减压(MVD)术治疗后复发或无效的原因,以及再次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收治的36例MVD术后复发或无效的PT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再次行开颅手术。根据术中所见,将复发或无效原因分为垫棉粘连并压迫三叉神经(Ⅰ型)、遗漏责任血管(Ⅱ型)、初次减压不彻底(Ⅲ型)、责任血管判断错误(Ⅳ型)以及置入材料形成"肉芽肿"样改变(V型)。针对不同原因分别采取分离粘连带、MVD手术以及去除"肉芽肿"样占位等策略。采用巴罗神经科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标准评估疗效,将术后BNI疼痛评分≤2分定义为手术效果优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复发或无效原因为Ⅰ型22例(61.1%),Ⅱ型7例(19.4%),Ⅲ型3例(8.3%),Ⅳ型2例(5.6%),Ⅴ型2例(5.6%)。47%(17/36)的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或同侧舌前部麻木症状,3~6个月后逐渐缓解。3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0.2±3.7)个月(3~16个月)。至末次随访,36例患者的术后BNI疼痛评分为1分34例,2分1例,4分1例(后期经球囊压迫治疗改善为2分);无一例症状复发,手术效果的优良率为97%(35/36)。结论对于PTN经MVD手术后复发或无效的患者,可根据再次手术的术中发现将复发或无效病因分为5种类型;根据不同病因采用针对性的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复发 临床方案 显微血管减压术 病因
原文传递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贝尔麻痹后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甄雪克 张黎 于炎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89-991,共3页
目的 研究贝尔麻痹后特发性面肌痉挛(HFS)的临床特点及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的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单一术者采用MVD手术治疗的550例HFS患者中,12例(2.2%)为贝尔麻痹后HFS.均经乙... 目的 研究贝尔麻痹后特发性面肌痉挛(HFS)的临床特点及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的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单一术者采用MVD手术治疗的550例HFS患者中,12例(2.2%)为贝尔麻痹后HFS.均经乙状窦后入路行面神经根MVD治疗,术前、术中监测面肌异常肌反应(AMR),随访评估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2例术前均监测到患侧面肌AMR异常波形.术中证实12例均存在明确的责任血管压迫,11例有局部脑池蛛网膜明显增厚粘连.解除血管压迫后,11例AMR波消失,其中9例术后HFS即刻消失,2例分别在术后2.5个月及4个月消失.1例术中AMR波幅降低但未完全消失者,术后症状较术前减轻,但仍每天有发作.术后2例患侧轻度面瘫,均于约0.5个月恢复.平均随访67.5个月(51 ~84个月),无复发患者,总有效比例为11/12.结论 贝尔麻痹后HFS临床少见;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是贝尔麻痹后HFS的病因;MVD是治愈该病有效、安全的方法;围手术期面肌AMR监测有助于鉴别诊断和疗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l麻痹 面部单侧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异常肌反应
原文传递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甄雪克 孙军委 +2 位作者 许丽媛 于炎冰 田宏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不同类型的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SCC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SCC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眼睑痉挛为主要表现者共33例(41.2%);表现为眼睑痉挛...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不同类型的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SCC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SCC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眼睑痉挛为主要表现者共33例(41.2%);表现为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者共35例(43.8%);除以上两类表现外,尚合并颈部症状或其他症状者共12例(15.0%),其中8例合并痉挛性斜颈,4例合并构音障碍。所有患者均行双侧以苍白球内侧部(GPi)为靶点的DBS(简称GPi-DBS)治疗。通过临床随访,采用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定量表评分(运动部分)(BFMDRS-M)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分析GPi-DBS对不同表现类型SCCD的手术疗效。结果:80例患者中,30例失随访;50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4.5±12.2)个月(4~47个月)。至末次随访,GPi-DBS对SCCD的总有效率为68.0%(34/50),其中以眼睑痉挛为主要表现的SCCD患者的有效率为65.0%(13/20);表现为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的患者的有效率为68.0%(17/25);除以上两类表现外,尚合并颈部症状或其他症状患者的有效比例为4/5。随访的50例患者手术前、后BFMDRS-M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3±2.2)分和(4.9±2.5)分,P<0.001],且各表现类型患者的术前、术后BFMDRS-M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除1例出现植入物排异、皮肤破溃外,余49例患者均无手术及硬件相关并发症。结论:GPi-DBS为不同临床表现类型SCCD的有效治疗手段,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刺激法 治疗结果 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 临床分型
原文传递
基底核钙化与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关系的初步探讨:附90例报告
15
作者 甄雪克 田宏 于炎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基底核钙化(BGC)与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SCCD)的关系以及存在BGC的SCC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SCCD患者(试验组)的临床资料。将同期门诊就诊的70例神经科疾病... 目的初步探讨基底核钙化(BGC)与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SCCD)的关系以及存在BGC的SCC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SCCD患者(试验组)的临床资料。将同期门诊就诊的70例神经科疾病患者(包括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例痴呆患者、22例脑出血患者)以及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BGC的发生率,并分析存在BGC的SCCD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试验组中BGC的发生率为38.9%(35/90),高于对照组的18.9%(17/90),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62,P=0.003)。存在BGC的SCCD患者中的女性患者所占比例(31/35)较无BGC的SCCD患者(30/5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3,P=0.001)。BGC在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SCCD患者中的比率(例)为:以单纯眼睑痉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中占30.3%(10/33),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的患者中占33.3%(13/39),除上述表现外同时合并颈部症状的患者中占12/18,三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74,P=0.025)。通过对比影像学结果发现,以单纯眼睑痉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基底核区的钙化相对较轻,而同时合并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颈部症状的患者其基底核区钙化程度较重,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的患者基底核区的钙化程度介于上述两类型患者之间。结论BGC与SCCD的发病可能有关;存在BGC的SCCD患者中,女性患者占大多数;受累部位越多,临床表现越复杂的SCCD患者BGC的阳性率越高,且钙化程度相对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神经节 钙化 节段性颅颈肌张力障碍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双侧苍白球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Meige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宏 于炎冰 +5 位作者 甄雪克 袁越 张黎 张思迅 赵奎明 李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 探讨双侧苍白球内侧部脑深部电刺激术(GPi-DBS)治疗原发性Meige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原发性Meige综合征患者,均采用双侧GPi-DBS治疗.术后对30例患... 目的 探讨双侧苍白球内侧部脑深部电刺激术(GPi-DBS)治疗原发性Meige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原发性Meige综合征患者,均采用双侧GPi-DBS治疗.术后对30例患者行门诊随访,采用国际通用的Burke-Fahn-Marsden Dystonia Rating量表(BFMDRS)评分,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开机,30例患者的电刺激方式均为单极刺激,电压为2.5~3.5V,平均(2.6±0.8)V;频率为60~160 Hz,平均(88.0 ±21.3)Hz;脉宽为60 ~ 185μs,平均(90.0 ±21.1)μs.21例患者在开机后1周内症状明显改善,9例患者随刺激时间延长或调整刺激参数后症状逐渐改善.3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0±7.8)个月.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第6个月、第12个月及第24个月BFMDRS评分中,眼睛、口-下颌、说话和吞咽功能的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仅口-下颌功能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评分降低越显著(P<0.05).患者的总体改善率为73% (26/30,P<0.05).结论 双侧GPi-DBS治疗原发性Meige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满意,可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GE综合征 深部脑刺激法 苍白球内侧部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脑电图在颞叶癫痫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东明 田宏 +1 位作者 甄雪克 于炎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在定位颞叶癫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lO月至2016年1月采用SEEG技术置入电极确定癫痫发作起源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手术疗效。结果20例共植入135根电极... 目的初步探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在定位颞叶癫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lO月至2016年1月采用SEEG技术置入电极确定癫痫发作起源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手术疗效。结果20例共植入135根电极,其中有1根电极出现穿刺道出血(约3ml),未出现明显症状。其余置入电极无出血、折断,无术后感染及脑脊液漏,电极平均误差为(2.0±0.6)mm。11例癫痫定位颞叶内侧(海马、海马旁回或杏仁核)起源,其中9例行标准颞前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2例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9例患者为颞叶外侧起源,针对性地切除部分颞叶新皮质。20例癫痫灶切除术后随访6~18个月,无发作,均为Engle评级Ⅰ级。结论SEEG可精确定位颞叶癫痫的起源,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脑电描记术 立体定向脑电图
原文传递
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下SEEG电极植入术在药物难治性癫痫中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甄雪克 张颖 +2 位作者 田宏 张黎 于炎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电极植入术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采用国产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下SEEG电极植入术确定10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 目的探讨国产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电极植入术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采用国产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下SEEG电极植入术确定10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致痫灶,术中均采用骨钉Markers进行光学注册,记录注册误差、电极植入时间。术后即刻行头颅薄层CT扫描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进行植入电极的三维重建,与术前手术计划路径、靶点融合,计算电极入点误差和靶点误差。结果10例患者均通过无框架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植入SEEG电极,根据SEEG记录结果准确确定手术切除区域。10例患者的注册误差为(0.24±0.03)mm。共植入电极97枚,电极植入时间为(6.3±1.2)min。97枚电极入点误差为(1.9±1.2)mm,靶点误差为(2.1±1.2)mm。术后薄层CT扫描显示患者均未出现颅内感染和电极折断等并发症。结论国产睿米手术机器人辅助下SEEG电极植入术高效、安全,精准度高,可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睿米手术机器人 立体定向脑电图 药物难治性癫痫
原文传递
手术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甄雪克 田宏 +3 位作者 许骏 徐晓利 张黎 于炎冰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种最常见的非基因遗传性、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201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CP发病率约为2‰~3‰[1]。CP主要表现为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及活动受限,而绝大多数患者的认知功能是正...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种最常见的非基因遗传性、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201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CP发病率约为2‰~3‰[1]。CP主要表现为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及活动受限,而绝大多数患者的认知功能是正常的。依据CP的运动障碍性质,进一步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 cerebral palsy,DCP)、共济失调型等类型,其中DCP占所有CP的10%~15%,以锥体外系受累为主,临床可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样动作、震颤等,其治疗方法乏善可陈,药物疗效常不理想[2-3]。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通过植入大脑深部特定神经核团的电极产生的电脉冲对核团进行电刺激而达到消除或改善患者症状的一种可控、可逆的神经调控方法[4]。传统DBS是依靠有框架的立体定向装置将电极植入[5]。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出现,凭借其无需框架、高效、微创等诸多优点,在DBS手术中的使用频率逐年增高[6]。虽然DBS治疗DCP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到目前为止,国外的报道多为个案病例,而国内的报道更为少见,使用机器人辅助DBS治疗DCP的报道尤为罕见。本文报道了2例由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机器人完成的DCP-DBS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并总结经验,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 手术机器人 脑深部电刺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